——怎么不可行?你看到我院子里那头十二马力的大青牛没有?那就是我拿咨询费买的。你刚开始做,客户资源少,不过,你不用担心,客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你招上三千业务员,满世界宣传你,一旦有了知名度,怎么都好办。
孔子脸一红,他疑心老子听说过“无孔不入”这个传说,要不然,这三千个业务员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如何去给别人做咨询?孔子连忙转移话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叫做“金字塔原理”。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做咨询就很简单。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跟人说话的时候,先从结论说起,先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就像从金字塔的塔尖到塔基。这样,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会知道你的想法。思考问题也是一样,先解决大问题,再考虑小问题。
——听起来还是比较玄妙。我能不能请您做我的管理教练,指导公司的工作?
——那恐怕不行,我的收费很高,你们小公司负担不起。再说了,我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我这把年纪,只要每天吃几个汤圆就行了。既然是故人之子,也看你是个有心人,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在这里住上几天,我给你上几堂课,我想你在这里会对管理产生全新的认识。
孔子一听乐坏了,管理大师老子能给自己讲课,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第三节 愿景——公司启明星)
第二天一早,孔子早早地就从住宿的馆驿出来,来到了老子公司。
刚走进院子,就看见老子拿着一个扫把,正在扫地。
孔子忙走过去躬身施礼,然后想把扫把接过来。
——老师,我来帮您扫。
——仲尼,我不是在扫地,我这是在写字。这个也不是扫把,这是我的笔。
孔子脸一红,一看地上,发现果然写了很多字。
——你看写的是什么字?
——好像写的是“信仰”两个字,重复了很多遍。
——你说对了,你对信仰怎么理解?
——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考虑过。单从字面上理解,信仰包括“信”和“仰”两个字。所谓“信”,应该就是相信、信任、信服;所谓“仰”,应该是说仰视和仰慕。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大概意思差不多,我要给你讲的第一课就跟信仰有关。
信仰是金字招牌
——信仰是个人的事,跟公司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人们对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可以热爱到狂热的程度;对一个命令,可以完全服从以至于到盲从的地步;对一个理念,无比信任以至于到信仰的高度。三者之中,狂热是短暂的,就像青春期一样容易过去;盲从是被动的,人们一旦醒过味儿来就会后悔不已;只有信仰最持久,它来自于内心,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队建立之后,你要从创业理念、时代观念、事业信念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建立起公司信仰,唯有如此,方能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因为公司信仰,他们会以你为师;因为公司信仰,他们会追随你左右;因为公司信仰,他们会和你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公司信仰需要一种忠诚感,这不是要员工忠诚于老板,而是忠诚于事业,也就是忠诚于他们自己。没有忠诚,没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别说员工和企业,就是一对夫妻都不能白头偕老。但是,有了企业信仰,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不是露水夫妻,而是合作者,是共同的信念把所有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不是简单的劳动契约,而是心灵契约,会焕发出强大的动力。企业信仰就是马车的两个轮子,就是鸟儿的一对翅膀,没有它,马车跑不了,鸟儿也飞不起来。
——老师,看来公司信仰真的很重要。那应该如何建立公司信仰呢?
——建立公司信仰是一个工程。提出信仰价值观很容易。你看,哪个公司没有自己的口号?“齐法化公司”、“秦垦公司”、“晋升集团”、“楚歌集团”、“践人国际”等等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企业口号,比如“齐法化齐法化,春秋时代要称霸”、“你不给企业养老,企业就给你送终”、“今天朝秦暮楚,明天四面楚歌”、“只要勾践,啥都能办,我是践人我喜欢”等等,有的还很有创意。可是,信仰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靠什么能够把它固化下来?那就要靠企业文化。企业没文化,事情就很难办呀!建立公司信仰的过程很复杂,你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提出一套信仰:我要经营什么,我要做什么事业,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传达给你的员工,传达给你的合作者。
——大家一起努力,通过实践验证一下你说的信仰是否正确。验证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丰富和整合的过程。如果有效,他们才会相信这种信仰。如果所有的人都觉得这种信仰是正确的,就会在各自的工作中自觉体现这种公司信仰。公司信仰又会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客户的传播散播到社会上,这样外部又会对公司整体形象产生一种认知。你的公司就会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你还要做很多额外的事情,在社会责任上做很多工作,这些工作与其说是给别人看的,不如说是给员工看的,让员工觉得我服务的这家公司的理想是高尚的,有品位的,跟自己的价值观是契合的。不过说实话,建立公司信仰这件事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做的,也不是任何一个老板都能做的。如果你想做这个工作,就必须具备建立“百年老店”的气魄和能力。
——我就是想建一个“百年老店”!我希望过上一千年,人们仍旧会记起“孔家店”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那你需要概括你的公司信仰,争取用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公司信仰就是要能够简练到这种程度,好听、好记、好传播,让所有人都能够印象深刻,脱口而出。我觉得你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一见面就对我说你的“仁、义、礼、智、信”,让我耳目一新。不过,你还需要进一步发掘企业信仰的内涵。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觉得你的层次观念很强,你不妨直接提出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命题,好好搞一搞,应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样,即使过上几千年,只要人们一提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仍会想起你孔子!
贯彻信仰的力量
孔子一边点头,一边把老子的话记下来。
——老师,您为什么不做这项工作呢?
——我这个人嘛,个性疏懒,不想做这些事。我们道家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徒弟找师傅,我是师傅找徒弟,有徒弟干这件事,我就不干了。
——老师,对我来说,建立公司信仰很容易,只要琢磨两天,我就能说一大堆。可是,到底应该如何贯彻公司信仰?您能不能再点拨点拨?
——好,我就再多说几句。第一,公司信仰必须强调“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清晰明确。你想做企业管理咨询业的老大,你就要想想自己凭什么?为什么只能你坐头把交椅,别人不能坐?这是公司的生存之本,这个弄清楚了,你的公司特质就清晰了,你也就能对公司信仰充满信心了。你自己相信,员工自然也会相信;你自己不信却要别人相信,那是唬不住人的。
孔子想提问题,怕打断老子的思路,忍住了。
——第二,量力而行。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过大,你要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和公司战略。第三,建立你的团队。“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必须具备伯乐的眼光,善于甄选鉴别,去粗取精、宁缺毋滥,去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第四,建立你的品牌。你搞公司信仰不是为了好听,是为了卖东西。你必须要出售自己独特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你的东西比别人的好在哪里?你的品牌含金量有多少?必须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第五,共享。一个产品要想保持永远的生命力,就必须彻底融入人们的生活,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你这个孔氏品牌要想永续经营,就必须让人们共享你的信念和荣誉。第六,尽人事听天命,不要过于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会为自己的愿景去努力,但是努力了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到,所以你要学会“听天命”,让自己轻松一些。一件事情努力了,不必太计较结果,人生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你只要每一刻都过得很有价值,那就对得起自己。人生不是演戏,重要的是快乐,如果你非要把它弄成一个悲剧,那也挺傻的,你说是不是?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几个方面,你好好体会去吧!
老子说完之后,提着巨大的扫帚笔走了。
孔子也赶快回馆驿。他步履匆匆,急着赶回去要把老子的话记下来。
他边走边想:我也想轻松,我也不想累,我也想超脱,可是我现在还没活到那个分儿上。我孔子到现在连房子都没买,压力多大呀!老子别的话都好,就最后这段话不太好,有点儿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第四节 境界——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天一早,孔子就过去上课,到了才发现老子不在,门人说是出去钓鱼了。
晚上的时候,孔子正在馆驿整理笔记,老子派门人过来请他吃饭,孔子跟着就去了。
老子做了一条“暴腌鱼”,孔子喊道:“鱼香绕梁也。”
——仲尼呀,我跟你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我今天的课程。不管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都像烹调一条小鱼儿那样,想要保持原汁原味,就必须按自然的方法去做,其次要掌握好火候,用文火慢慢炖,不能经常去翻动(即变动)它。你尝尝这条鱼怎么样?
孔子尝了尝,连连点头,味道的确不错,很新鲜。
孔子心想:这老子的教学方法还很多样嘛,值得学习!
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无为而治。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小到管理一个企业,都要达到无为的境界,什么是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管,该管的才管,不该管的不去管,这就叫做“无为而治”。
——老师,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我就是很担心,总是怕别人干不好。
——你说的这种现象很有代表性。但是,老板不能什么都要管,什么都会管,必要的时候,老板要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有你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你才会给别人留出发挥的空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三十根辐条拱卫着一个毂,只有毂在中间留下一空洞时,才能装进车轴,使车轮转动;用陶土来制造器皿,不要做成一个死疙瘩,中间要保留空间,才有盛物的功能。只有虚实结合、有无相生,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功用。管理也要学会留有余地。一个老板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往往就会事与愿违。
——那老板应该管什么呢?
——老板要想管理好企业,就必须先管理好自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个“我”指的就是老板。老板只要管好自己,真正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这四个方面,管理起来自然就能得心应手。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老板要搞好宏观调控,尽量不让自己陷入具体事务之中,不要乱做,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做,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上德若谷”,“上善若水”,这样才能成功。
——老师,“无为而治”在我看来是矛盾的。既要“无为”又要“治理”,怎么来协调其中的矛盾呢?
——你说得很对,我认为,人们要达到“无为而治”,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你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三个阶段的道理,才能充分领会“无为而治”的思想。
——是哪三个阶段呢?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无为而妄为”、“有为而无为”和“无为而无所不为”。
——老师,我听糊涂了。
无为三阶段
——你不要急,我一说你就清楚了。第一个阶段叫“无为而妄为”:一个公司刚开始创建的时候,无所作为,没有追求,先活下来再说,所以就不讲什么规则,什么挣钱干什么,这就是妄为。我给你讲个故事:
鲁国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跟你一样,喜欢学习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喜欢研究打仗。好学仁义的那个儿子学成之后,就去了齐国,用他的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觉得他的说法很好,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喜欢研究打仗的那个儿子学成之后到了楚国,去游说楚王。楚王正想开疆拓土,一听很高兴,就让他担任军队首领。两个儿子都得到重用,这家人很快富裕起来,他们显赫的地位,让人们都很羡慕。
这家人有个邻居,也有两个儿子,和上面说的那两个孩子是同学。他们所学知识和那俩兄弟完全一样,日子却过得很差。他们很羡慕这俩兄弟,过年的时候一起喝酒,就向他们请教取得地位和富贵的方法。因为私交不错,成功的两兄弟就把过程如实地告诉了这哥俩。这贫困的哥俩一听就很激动,立刻分头行动,去追求功名利禄。好学仁义的老大一下子跑到秦国,用仁义之说去打动秦王。秦王一听,说:“现在各国诸侯都增强实力争夺地盘,所追求的都是市场、兵力和粮食,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我就会破产的。”于是,秦王就把老大阉割了,然后把他赶回老家。老二到了卫国,鼓励卫王加强军队建设,靠打仗来开拓疆域。卫王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已经很多年了。它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我平衡掌握得比较好,对大国我们很恭敬,对小国我们好好地安抚,这才混了这么多年。如果依靠打仗,那我们的国家早就灭亡了。我本来想请你走人,但我如果客客气气送你走,你一定不会吸取教训,还会跑到别的国家去宣传你的主张,我的国家有可能会受到伤害!”于是,老二也被阉割了。
——我之所以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不要“妄为”的道理。企业刚创建,一定要避免浮躁心态,不要总想着走捷径,不要总是胆大妄为。不管是挣钱还是赔钱,都要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这样,就不会出大乱子,也不会为将来留下祸根。
——第二个阶段叫“有为而无为”。每个人当老板都想有所作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风生水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就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都干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那就需要大智慧了。比如说,大家看到房地产挣钱,都去盖房,你是一个老板,凑不凑这个热闹?很多企业都在搞多元化,原来生产空调的企业去生产汽车,卖电脑的公司去做房地产,搞到最后摊子都铺得很大,看起来家大业大,你跟不跟风?企业家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馅饼,有可能是陷阱也未可知。
——您说得很对,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熟悉的不做。老师,“无为而无所不为”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第三个阶段了。我前面说过,经营企业要讲究“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所谓的“正”就是管理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领导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掌握相当高的经营技巧。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非常统一,企业信仰坚定,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和违背企业价值观,各部门各负其责,员工感受不到老板的存在,却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表面上看起来,老板什么都没有做,看似“无为”,实际上已是“无所不为”。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呀!
——老师,我觉得您说得特别好。我要好好研究研究。只要领会清楚,就知道管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老师,我觉得您应该写一本书,把您的想法都说出来。这本书如果出版,一定会大卖特卖的。
——我原来写了一本书叫《道德经》,上面有我的全部观点,可惜被周成王那个小兔崽子给撇了。我现在正在重新整理,融进我最新的心得体会。等写好了,我再发表。不过你看不看那本书没什么必要,主要的观点你会在我这几堂课里全部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