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领导者不仅有着杰出的能力,还有着杰出的品质。因此,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能够摆脱其他因素的干扰,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在用人问题上,领导者不能不面对裙带关系的一些牵扯。其实,在这个时候,更容易分辨出领导者能力的高低。
春秋时期的一代政治家管仲为齐桓公建立了霸业,一直受到齐桓公的信任。后来管仲生了重病,齐桓公去看望他,并且问管仲:“您病得很重了,现在大家已经不避讳这件事情了。希望您能告诉我,在您之后,我应该依靠谁治理国家?”
管仲回答说:“当初我身体好的时候竭尽全力,也没法想清楚这些事情。何况现在我病成这个样子,难道还能弄明白这个吗?”齐桓公再次恳求说:“这是国家的大事,希望您能够指点我。”管仲就答应了,然后问:“您想让谁当相国呢?”齐桓公问:“鲍叔牙可以当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很了解鲍叔牙,他为人非常正直廉洁,一看到别人的过失就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性格不适合当相国。”
齐桓公希望管仲有所嘱托,管仲就说:“希望您疏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齐桓公就问:“易牙不惜煮了自己的儿子来迎合我,这样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是爱自己的儿子的,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下得了狠心,对别人又会怎么样呢?”
齐桓公又问:“竖刀为了侍奉我而阉割了自己,这样的人还可以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是爱惜自己的身体的,他连自身都狠心阉割了,对您又能怎么样呢?”
齐桓公接着问:“常之巫能了解死生,能够治好人的疾病,这样的人还要怀疑吗?”管仲回答说:“死生是命中注定的,疾病是由于意志力量薄弱引起的。您不听凭天命守住本身的精神,却依靠常之巫,他将借此无所不为了。”
齐桓公最后问:“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他都不敢回去哭丧,这样的人还要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是爱自己的父亲的,他连对自己的父亲都那样的狠心,对您又会怎么样呢?”
齐桓公听完,答应了管仲的嘱咐。管仲死后,齐桓公赶走了那几个宠臣。但是,之后齐桓公常常生病,朝政也很混乱。于是齐桓公想,管仲也有点过于小心了吧,他的话也不一定都对。齐桓公就把那些宠臣都招了回来。结果后来那几个人果然作乱,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在了宫里。
古人云
⊙此不卒听管仲之言,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见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故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
【点悟】齐桓公不是不想听管仲的话,只是他不明白管仲的深意,不能辨别人的好坏,所以他也不能把个人喜好和国家大事分开来对待。
当代案例
顺着自己的性子来处理问题,也许可以得到一时的痛快,但结果却肯定很糟糕。齐桓公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活上这样行事或许还不是很要紧,但是在重大工作问题上这样随心所欲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能够摆脱各种干扰,完全独立地作出判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日本西铁百货的总经理尾芳郎听说名古屋工商会议所有一个管理主任的空缺,就向会议所的主席土川推荐了一位朋友。土川和尾芳郎推荐来的朋友面谈之后,没有录用这个人,并且把结果告诉了尾芳郎。土川认为这个朋友言过其实,恐怕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尾芳郎有点想不明白。土川也就是和他谈了一次,怎么完全就能够肯定这个人不行,而且认为他没有实际能力呢?于是,土川就叙述了两个人面谈的经过。原来他们一见面,尾芳郎的朋友不等土川说话,就一路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几乎不给土川插嘴的机会。而土川说话的时候,他则有点心不在焉。
此外,尾芳郎的这位朋友比较热衷于吹嘘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背景。他在和土川谈话的过程中,喜欢说某某显贵是自己的好朋友,某某名人和自己的私交很好,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是,整个谈话过程尾芳郎的这位朋友并没有说起什么有见地的观点和想法,显示不出来他有什么思想和见识。因此,土川对他感觉比较失望,也认为不需要继续考察下去了。
土川没有因为老朋友的面子就打马虎眼,后来还是聘请了其他人担任了这个职位。尾芳郎听了土川介绍的情况,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也并不因此而怪责土川。
非常解读
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人选,这会让人感到尴尬。所以,在商场上,朋友之间最好不要有业务往来。尽管这样的做法有点极端,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朋友推荐的应聘人选,只要不是太差,能用就尽量用了,这也许是最皆大欢喜的做法。但是,这无疑是从私交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是为了私事而不是为了工作。而招聘人才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公事。土川在用人上采取了公事公办的态度,实际上他也是有效地避免了将来事业上可能的风险。
从齐桓公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用人不当是多么危险。鲍叔牙尽管是管仲的好朋友,但管仲认为他不适合当相国,能做到不推荐自己的朋友。相反,齐桓公却不能做到不把私人因素带入国事,而背弃了应有的准则,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结局。归根到底,看一个人是不是可用的人才,和这个人与你的私人关系的疏密无关。选择人才的时候,要清楚自己选人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