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有学问
11607300000037

第37章 能知事才能识人

所谓知易行难,当人们看到前人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就能把识人这样一件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轻而易举的时候,觉得这不是一项多么困难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人们很快就会感到其中的不同。所以要用人,用好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事,提高自己。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国藩平生的一些作为和观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曾国藩的处世之道,还有他的相人之道。

李鸿章曾经向曾国藩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在曾国藩的帐下效力。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鸿章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暗暗观察这几个人。

曾国藩只见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平,却气宇轩昂,背负双手,仰头看着天上的浮云。曾国藩又观察了一会儿,看云的年轻人仍旧气定神闲地在院子里独自欣赏美景,而另外两个人因为等得不耐烦而颇有微词。

很快,曾国藩召见了这三个年轻人。交谈中,曾国藩发现,不停打量自己客厅摆设的那个年轻人和自己谈话最投机,自己的喜好习惯他似乎都早已熟悉,两人相谈甚欢。相形之下,另外两个人的口才就不是那么出众了。不过,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虽然口才一般,却常常有惊人之谈,对事对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说话过于直接,让曾国藩有些尴尬。

谈完话之后,三个年轻人纷纷起身告辞。曾国藩在他们离开之后,立刻吩咐手下安排三个人的职位。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对和自己谈得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做了个有名无权的虚职。很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则被派去管理钱粮马草。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个仰头看云,偶尔顶撞曾国藩的年轻人被派去军前效力。曾国藩还再三叮嘱下属,这个年轻人要重点培养。

李鸿章对此番安排颇不理解,曾国藩说出了用人的秘诀:“第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的时候,便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刚才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很多东西不是很精通,只是投我所好罢了,而且他在背后发牢骚发得最厉害,见了我之后却最恭敬。由此可见,此人表里不一,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以托付大事。第二个年轻人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只能当一个小吏。最后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了那么长的时间,却不焦不躁,竟然还有心情仰观浮云,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啊!”曾国藩一席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称是。“这个年轻人日后必成大器!不过,他性情耿直,很可能会招来口舌是非。”说完,曾国藩不由得一声叹息。

古人云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

【点悟】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了。正因为曾国藩有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所以才能够对人有精确的判断。这种判断能力,除了来自本身的智慧,也和曾国藩丰富的阅历有关。

当代案例

曾国藩的识人方法,说白了,还是“辨貌鉴色”这么几个字。人的内在,总会有外在的某些表现。实在不动声色、一丝不露的人也有。不过,通常的人,总会有一点特征表现出来。善于观察和分析的人,自然可以通过这些来对人进行判断。当然,这种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和培养。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怎么通过一些细微表现来鉴别人才的。有一位先生,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招聘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报名者争先恐后,多达50人前来应聘,这位先生却出人意料地选中了一名男孩。

一位朋友有些纳闷,便问这位先生:“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有带一封介绍信,也没有任何人推荐。”

先生说道:“你错了,他带了很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上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他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他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问题时干脆果断,证明他礼貌周全,很有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当我和他交谈时,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这些不就是极好的介绍信吗?我认为这比介绍信更重要。”

故事讲完了,过程很简单,不过足够说明一些问题。

非常解读

曾国藩一生曲折多变,以他的经历和智慧,当然能够把识人这样复杂的事情简而化之。曾国藩识人的过程,一说就明白,无非就是那么几点,看似没有什么离奇之处。然而,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这需要一个人一生丰富阅历的沉淀,其中的微妙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

好在有了这些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人们少走不少弯路,这就是经验和总结的用处。后来的用人者所要做的,是学习着深入理解这种方法和其内在的逻辑。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竹林文会图(局部)沈宗骞·清

魏晋多名士,竹林七贤更负盛名。于音律,大约数人可通;于文辞,大约人人可通;至于齐家,不知几人可通;至于治国与平天下,更不知几人可通。凡事因人而异,人亦因事而异。

(第五章 量才录用,因人而异——判定人才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