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04

第4章 、圣火!奥运(4)

在主持仪式的司仪简短讲话之后,服务人员便献出锋利的片刀。第一头祭牲被送上祭坛--一块经过加工的黑色大理石板,这时笛手演奏出悠扬的乐曲,服务人员围着祭坛站成一圈,先用圣水清洗双手,再向祭牲头上洒几滴圣水(象 征着公牛们同意献身),接着祭牲的毛被削下一缕投入祭坛的火焰之中。司仪轻轻向宙斯祷告,服务人员每人捧起一把大麦向祭坛抛洒(象征丰收),最后助手抓住祭牲的头,切开它的动脉,让血淌到一只银碗中,笛声随着祭牲的挣扎 而高亢,随着祭牲断气而停息。牛的大腿洒上葡萄酒在火上烤制献给宙斯,人们虔诚地守望着。百头公牛一一被宰祭,被人们认为是最壮观、最精彩的场面。

宰牲祭神是古希腊人最重要的宗教习俗和最重要的民族仪式,它表现了希腊人观念中神、人和动物的统一。

23.体育迷的公共宴会古奥运会第三天,宰牲祭神之后,剩余的大量牛肉和其他祭牲肉被切割成可供食用的小块,供普通观众享用。肉在当时属于昂贵食物,对普通人来说肉餐并非常有,人们把参加公共宴会当作享受神灵之餐的好机 会。宴会是由伊利斯城的贵族们主办的,公共宴会就在当天晚上举行。

在一个被称为南柱廊的地方,被临时`充当巨大的“餐厅”,肉块放在长长的一排三脚桌上。观众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各自拿着自己的餐具,只希望得到一块祭牲肉,并不计较肉块的大小,是碎肉还是内脏,是带骨头还是不带骨 头。在体育迷看来,这是多么难得的食物,多么珍贵的食物啊!只要能吃到,就很欣慰。在场的司酒官员还给前来参加宴会的每个体育迷都分出等量的葡萄酒。作为主办者,伊利斯城的贵族们还会为人们提供一些面包、蔬菜和大麦粥等 。兴奋的观众们手捧着盛满食物和美酒的杯盘,列队返回宙斯神庙和祭坛前,在夏夜月亮之下,欢乐的人群进行着盛大的露天野餐。诗人品达曾以他的诗句赞颂这美妙的一幕:

“当可爱而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夜空,人们纷纷举杯共邀,当伟大的庆典来临,宴会的歌声响彻整个宙斯圣林。”

24.少年男子血气方刚在奥运会赛程中,有一项少年男子比赛被认为是低级别的比赛,虽然不比成年人的比赛重要,但也很有趣,非常受欢迎。取得佳绩的少年会得到所在城市给予的荣誉,其父亲也会因此而颇有名声。

少年男子比赛项目包括:赛跑、摔跤、拳击,公元前200年后增加了搏击项目。少年男子参赛年龄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是12~18岁,因为12岁以下的男孩很少能进入决赛圈,只有公元前368年的奥运会上,来自麦西尼的、不满12岁的 达米斯克斯获得过短跑比赛冠军。

参加少年竞赛的选手,大多数从6岁上学时就开始锻炼了。在城市体育馆工作的体育教师,到处去发现体育苗子,大力培养,并让他们在当地宗教节日里举行的运动会上经受考验和锻炼。希腊乡村也很重视少年体育人才的成长。据说 ,塔索斯的萨进斯9岁时就被发现是个奥运会的好苗子。当时,他把村里集市上的铜塑像搬起来,放在自己肩上扛走了。村里长者们没有惩罚他的失敬,而是把他这个“小超人”送进了摔跤学校。

25.精彩的摔跤竞赛古奥运会的摔跤比赛安排在第四天下午。摔跤场地设在竞技场的中央,是一个平坦的沙质摔跤场。比赛采用的是“立式摔跤”,主要规则有:禁止抓、提或打击“柔弱部位”;只能抓腰部以上的部位,允许用脚绊; 选手的膝、背或肩触地就算摔倒;将对手摔倒三次才算胜利。由于当时的摔跤比赛不分重量级别,因此运动员个个身材魁伟,胸宽脖粗,膀大腰圆,肌肉坚韧。参赛选手共16名,剪着短发(防止对手拽头发),有的还戴着无沿帽。裁判 根据他们所抽的签两两配对。

比赛开始后,双方低头把肩膀绞在一起,随着选手腾挪、躲闪、佯攻、摔绊,不时传出低沉而深重的叫声。人们可以看到各种精彩摔跤技巧--“单臂背摔”(握住对手一肢手臂,从自己背上摔到前面,使其后背着地)、“举体摔” (抓住对手腰部,举起整个身体,抛摔在地上)等等。诗人曾经这样描写比赛的场景:

“壮士的脊背发出嘎嘎的声响,承受着大手粗狂的攥压和推搡,汗水淋淋,倾盆而下,两肋、肩头上暴出一道道血痕。”

摔跤手根据体形不同,常有诨名,如“狗熊”、“老鹰”、“狮子”等。比赛激烈的时候,观众狂喊加油,为结果下赌注。每一次摔倒,场上会扬起一片尘土,场边会响起雷鸣般的呼喊声。

摔跤比赛进行得比较快,场上选手从16名变成8名、4名,直至最后两名筋疲力尽的选手争夺冠军。获得冠军最多的人,是公元前6世纪末一个名叫米罗的摔跤手,他曾获得五届奥运会摔跤冠军。40岁时,才在第六次比赛中落败。

26.独具特色的拳击比赛拳击比赛在摔跤比赛之后进行。古奥运会的拳击比赛有四大特色:一是“皮带手套”;二是不设护栏;三是没有回合;四是危险性大。

拳击运动员所戴的“手套”,实际上是将一条3.048米长的软皮带缠在拳头和手腕上,戴这种“软皮带手套”目的是为了保护拳击手的指节,而不是为了保护对手的脸。公元前400年“软皮带”被一种更粗粝的“硬皮带”代替,硬皮带 的前端在指节处缠得更紧,后端则缠在前臂的一层羊皮绷带上(羊皮绷带是用来擦汗擦血的)。因这种“硬皮带手套”表面粗糙带有毛刺,能够刺伤皮肤,具有更大的杀伤性。

比赛不设护栏,拳击手活动范围较为灵活,但如果跑得太远,裁判会用杆子打击运动员的膝盖,以此限制比赛范围。

比赛没有回合,也就是说,双方一直打到一方被打得不省人事或者竖起右手中指表示认输,才会停止比赛。

危险性大,是因为规则中规定,只能以对手的头部为目标,除用拳以外,还可以用手的侧面或关节进行攻击,即使对手被打倒在地,如果对手不认输,可以继续连续击打。这样伤害性大,致命性击打也常常发生。

16名选手以抽签决定对手,进场的两名拳击手在3名裁判面前碰拳3次之后,比赛开始。根据荷马史诗记载:

“……他们大步跨进赛圈,面对面摆开架势,一时间,粗壮的胳膊来回伸宿,绷硬的拳头交相挥舞,牙齿咬出可怕的声响,汗水淋湿了每一块肌腱……”

对于比赛的激烈程度,诗人斯麦那伊斯写道:“汗水像蛇一样掺着殷红的鲜血,从泛红的脸庞流淌下来。”观众中的拳迷们都围着已经摇“幌”的拳击手呼喊尖叫,近距离助威,激烈的比赛也留下许多传颂的故事:拳击冠军麦兰康 马斯是一个躲闪防守的高手,他可以一次防守整整两天,迫使对手因筋疲力尽而放弃比赛。在纪念碑上,他夸耀自己英俊的脸庞没有留下任何疤痕。与他相反,迪奥格拉斯虽然外表千疮百孔,却以自己从未躲闪任何攻击而感到自豪。另 一个拳击手欧利达马斯,在比赛中他的牙齿全部被对手打掉,但他没将牙吐出来,而是全部吞到肚子里,不给对手得意的机会。

“没有危险就没有荣誉”(诗人品达语)。比赛之后,选手有的额头被打得皮开肉绽,甚至头骨破碎,倒地丧命被拉出场地。胜利者的名字则流芳百世。而那些精彩比赛场景则被拳迷们津津乐道地世代传颂。

27.激烈而残酷的搏击古奥运会最后一项比赛是搏击(角斗),这项运动混合了散打与摔跤,是最能体现力量与功夫的技巧性运动,也是最激烈而残酷的运动。古奥运会的搏击赛几乎不受任何规则的限制,可以勾锁臂膀,踢腹踏股, 可以抓握下身,折断腿部,可以攻击身体的任何部位,只有对手被迫认输,比赛才会结束。给对方施加最大的痛苦,是这项运动公开宣扬的目标。由于该项比赛的危险性,比赛场地必须是特殊的软质场地,即人们翻刨土地,用水浇湿, 形成被称为“蜂蜡”的泥潭。

搏击选手通过抽签决定对手。比赛开始后,选手起初只试探虚实,积聚力量,伺机在关键时候给对手致命一击,对手也自有防守高招。他们抱作一团,膝盖跪地,摆脱、挣扎、搏击,从头到脚都被湿泥覆盖。一对泥人可以抓住对手 的任何部位,也不计算摔倒的次数,只要一方伸出食指表示认输,比赛才宣告结束。从陶瓷绘画上可以看到比赛的残烈场景:选手们鼻子和手掌流着鲜血,道道血痕印在背上。据载,双腿扭曲,臂膀脱臼,肋骨断裂是常有的事。有的比 赛直到夜幕降临还不分胜负,其顽强搏击的精神受到表彰。还有一些宁死不屈者受人尊敬。在公元前564年的决赛中,选手阿希支翁被对手用“阶梯锁”锁住--即对手扑在他的背上,双腿紧盘他的腹部,双臂锁住他的颈部,使他几乎窒息 。但在教练的吼叫声的激励下,阿希支翁设法翻转身体,将对手的双腿狠狠扭在一起。就在阿希支翁临死之前,他的对手伸出了食指以示投降,裁判当即顺理成章地宣布:胜利属于已经死去的阿希支翁。据说,阿希支翁的对手在逝世时 仍然无法抹去那场搏击比赛的阴影。后期奥运会才规定,致使对手丧命者不能得冠军。

搏击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在人们欢呼声中出席庆功宴会时,可以想像,有些伤残者正默默地躺在某个房间里流泪。

28.橄榄枝献给优胜者古奥运会的第五天是闭幕式,庄严的颁奖仪式在这一天举行。大会对获胜者的奖励着重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相当微薄。第1~6届奥运会上,授予优胜者的奖品是一只山羊。自第7届奥运会起,给优胜者的奖励是 ,戴上一只用橄榄枝编织的桂冠,这是最神圣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