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03

第3章 、圣火!奥运(3)

还有人认为,希腊人的裸体运动还具有平等社会阶层的象征意义,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希腊人的文化观中,不管你是贵族出身还是平民(指自由民)子弟,脱掉衣服比赛,都是平等的。在宙斯神面前,没有身份贵贱之分,只有 实力的较量。希腊富人愿意屈尊降贵地和下等人混在一起比赛,令外国的贵族大为震惊。

裸体运动对现代的影响,便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健美运动风尚和这些年在欧洲出现的裸奔族。

15.体育迷的狂热与体验希腊人酷爱体育,更爱体育竞技。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曾说:“没有什么荣耀能够超过一个活着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双脚获得胜利。”对于观看惊心动魄的奥运比赛,众多的体育迷热情且疯狂。一名雅典面包 师的墓碑上这样写道,这个人曾经观看了1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迷们宁愿忍受辛苦、劳累,也要亲临奥运会。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即使从雅典走到奥运圣地,也得耗费半个月时间,外国观众则要冒着遭遇暴风雨和船舶失事的 危险,从西班牙和黑海等地远航赶来。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圣地,给他们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体育迷作家卢西安曾描述:人山人海完全淹没了奥林匹亚简陋的设施,少数富有者可租到住处,一些上流人士可派先行者搭帐篷,对多数平民 观众来说,或是在两树之间挂块帆布当住所,或是把铺盖卷随地一扔,在祭坛、石柱、雕像脚下,挤拥着躺下。另一些人干脆到周边牧场荒野横躺竖卧。淡水供应十分困难(供水问题到公元150年左右才解决),松林和干涸的河床成了公 共厕所,发出阵阵臭气,早上和傍晚成千堆炊火或篝火,浓烟滚滚,迷眼呛鼻。排水系统到罗马时代才得以修建。小商贩在帐篷区支起三脚桌,体育迷们围在桌边,随时在贩酒小车上买些酒,一边畅饮一边谈论比赛情景,间或吃些简单 食品,间或为情人和家人买些由小贩销售的廉价纪念品--雕像复制品、金属小战车等。人们很多天不能洗澡,酸臭的体味,更易遭受群蚊袭击。然而,所有肉体的痛苦,都不会使体育迷们退缩,他们一觉醒来,就会奔向奥运赛场周边, 找一个好的位置,开始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站立观看。头顶烈日或暴雨,不戴帽子(宗教传统),中暑、晕倒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当看到扣人心弦的竞技时,看到运动员展示力量和技巧时,体育迷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掌声、 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感受,似乎还受到了超出体育之外的诸多启迪。观看奥运会是希腊人终身难忘的体验和经历,没有看过奥运会被体育迷们看作人生的悲哀。

16.惊险的赛车竞技古奥运会赛程的基本框架定型(约公元前470年)之后,四马战车赛就成为开幕式之后体育比赛的开场项目,接着是无鞍赛马。公元前408年增加了两马战车赛,公元前384年增加了四小雄马战车赛,公元前268年增 加了两小雄马战车赛,公元前256年增加了无鞍小雄马驹赛。其中,四马战车赛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

战车一般是用轻质木或是柳条制成框架,再涂上鲜艳的色彩,装上漂亮的皮具,最强壮的一对马驾辕在战车中央,外侧两边各有1匹马。战车的主人都是富有者,驾车人是主人雇来的。参赛者是主人,而不是驾车人,胜负也都属于主 人。战车赛场的赛道长546米,宽182米,用两根立柱竖立在场地中线的两端,作折返转弯的标志杆。场边装一排栏杆以保护观众的安全。场地四周建有神坛、雕像、纪念碑等。场边的草坡供观众站立观看。准备工作在日出之前就已经开 始,40辆参赛战车先后来到赛场,马夫们穿梭在战车之间,主人们在作最后的检视,驾车者身着光鲜的白色长袍,向波塞冬(宙斯的兄弟,掌管海洋、地震及马匹的神)神像宣誓。四马战车比赛持续约15分钟,全程约跑9.7千米,要在场 内跑12个回合,经历23个折返转弯,这就使本来很惊险的比赛,险上加险。

当鼓声响起的时候,驾车者在战车主人的陪同下走向裁判,传令员大声宣读,参赛人本人、父亲及所在城市的名字,驾车人以抽签的方式选定位置,并驾车走向起点门。这时主裁判一声号命,起点门打开,40辆战车飞奔而出,像闪 电、像流星、像旋风嘶吼,战车挤作一团狂奔,撞击声似雷鸣,腾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被撞倒的战车,人仰马翻,飞出跑道的战车,冲向人群,惨烈的景象随时都在发生,观众情绪激昂,吼声震耳欲聋。剩最后一圈的鼓声响起后,观 众情绪达到高峰,有的叫嚷,有的哭喊,有的咒骂,有的撕扯自己的头发,有的蹦跳起来,叫喊声掌声,淹没了马蹄声,比赛结束时,战车跑完全程者,往往不及半数。赛场上像经历了一场战争。获胜的驾车者满身污斑,满面灰尘走向 他的主人。主人在随即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接受一个桂花环(不同于最后橄榄枝冠的颁奖)。驾车者享受着人群为他送来的掌声。

车赛结束后,是赛马,在同一场地,情形也大致相同,骑手骑无鞍无蹬的光背马,比速度比骑技,获胜者是马的主人而不是骑手。

17.赛场的发明:起点门在希腊其他城市中举行的战车赛中,战车待发的起点上往往是一字排开的门,鼓声响起便同时出发,可是,竖在赛场另一端的折返标志杆(柱子),与每一个起点门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这就意味着排在起点线 外边的战车,在到达第一次转弯的柱子前不得不跑更远的距离。在各类战车赛中这都是一个严重的弊端,虽然可以用抽签的方式定位置,但毕竟有失公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雅典的一位发明家设计了一座巨大的三角形形状的大门。每 一辆战车都有一个独立的赛棚,有一只精巧的曲柄,以相反的顺序打开40扇门,使处在两端的赛车首先冲入赛道。这种机械装置是古希腊发达的几何学的实际应用。通过交错放行,每辆战车都能有着几乎平等的机会到第一个转弯处。从 而消除了处于中间位置的战车的优势。装置上用于装饰的一只铜制海豚和一只闪闪发光的海鸥,实际上承担着装置运转的功能。当主裁判发出号令后,操纵装置的官员立即拉动控制杆,巨大的机械装置便运动起来,“铜海豚”开始下坠 ,“海鸥”开始上升,随着一声锣鼓的巨响,大门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开,战车像箭一样地冲向赛道。我们不知道发明者的姓名,只知道在古代记载中,这种机械装置的功效及应用,让人们感到不同寻常,不可思议。这不能不说是古代 奥运会对当时先进科技成果的及时应用。

18.严酷的考验:五项竞技“五项竞技”相当于五项全能赛,是古奥运会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运动员要连续通过铁饼、标枪、跳远、跑步和摔跤这五个项目的比赛,最终决出胜负。五项竞技于公元前708年引进奥运会,根据一般赛 程,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进行。

五项竞技中的每个单项都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项目,把五项综合起来,更能展现运动员身体的全部魅力,它能将灵巧、速度和力量统一起来,能让运动员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实力,又能使观众在观赏中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美的享受 。当时,身兼教练和运动员的斐洛斯特拉图斯就说:“五项竞技运动员要强壮,不能瘦小,要灵活,不能笨重。他应该具备一定的身高条件,身材匀称,体态良好。”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对这项比赛都十分肯定。即使反对体育过于细化的 人,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比较喜欢五项竞技运动,他曾于公元前330年写道:“腿快步子大的选手可以跑出好成绩,能抓会打的选手可以成为好样的摔跤手,然而只有各项都很出色的竞技者才能在五项竞技中取得好成绩。”

古奥运会五项竞技的赛制,不像我们现在“五项全能”所采用的积分制,而是“分段淘汰制”。在五项中,有三项是特有的、必赛的项目,即铁饼、标枪和跳远。通常情况下,如果哪位参赛选手在这三项必赛项目中都获得冠军,那么 ,他就是五项竞技的冠军,后两项就不必再进行了。如果前三项比赛后,没有一位运动员有明显的优势,那么,成绩最好的几名运动员进入跑步比赛,如果还没有明显优势者,成绩相当的几名选手最后进入摔跤比赛一决高下。

参赛的五项竞技运动员一般是20名,当选手们被一一介绍之后,三名裁判示意将正式比赛用的器具送到赛场。每个运动员每项运动有5次机会。首先,比赛前三项,其顺序依次是铁饼、标枪、跳远。铁饼比赛胜利者,第一个入场参加 标枪比赛,标枪比赛的胜利者,第一个入场参加跳远比赛。最后胜利者在其前额和胳膊上系上缎带并被授予橄榄枝。他会将他的运动器械留在神殿中,或者他还可能特别授权当地艺术家对其铁饼进行艺术加工。考古学家在奥林匹亚就发 现了这种经过艺术加工刻有跳远和投标枪图样的铁饼纪念物。

19.流传2500年的雕像“掷铁饼者”是世界上现存最著名的古希腊运动员的雕像。它是古希腊雕塑家米隆在公元前470年创作的。这一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流传至今近2500年,其魅力在于,它表现出铁饼投掷运动的生动过程,在静态 中给人以动感,在瞬间看到连续。它捕捉到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出手抛向空中的一刹那,运动员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充分地展开,蕴含着力量与和谐,它的面部表情自信而镇定。它塑造了一位高贵而有血性的健美男子形象。它是 一尊体现力与美相结合的伟大艺术品,每个见到它的人都会有心灵的震撼,都会留有深刻印象。

当今在各地体育展馆内都有“掷铁饼者”的仿制品,在世界各地希腊餐厅的咖啡杯上也都能找到它。它的小型仿制品摆在装饰品、工艺品、旅游商品的柜台上,被成千上万的游客带回家中,装饰露台、书房或客厅。在商品广告和书 刊封面也常常见到它的影像,然而,却很少人知道米隆当年用青铜雕成的“掷铁饼者”原作已经丢失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掷铁饼者”,是原作产生几个世纪之后的罗马帝国时代用大理石制作的复制品。现存的大理石复制品,世界上只有三件,其中一件是完好无缺的,存放在罗马国家博物馆,另外两件,一件存放在英国博物馆,一件在 梵蒂冈。这两件都只有躯干,四肢和头是用其他古代雕塑重新拼起来的,拼后雕像的脸不像原雕像那样朝后下方看着铁饼,而是看着前方。

“掷铁饼者”形象地表现了古奥运会运动员的姿态。实际上,古奥运会的铁饼比赛,除了场地是长方形的(不像现在半圆形)、运动员只许原地旋转2/3圈(不像现在可转任意圈)以外,其他规则和动作与现在大致相同。

20.投掷标枪:高雅的运动投掷标枪运动是古代希腊人传统运动项目之一,它源于狩猎和战争。古希腊的男孩子从小就接受掷标枪训练,为将来骑马打猎或可能参与的战争做体能和技术上的准备,投掷标枪被古希腊人视为一种高雅的 运动,一种衡量一个人才能的运动。

古奥运会的标枪比赛在五项竞技项目之中,安排在投掷铁饼之后,铁饼比赛的胜利者第一个进入标枪比赛。比赛用的标枪比日常实际中用的标枪要细而轻,立起来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握起来相当于拇指粗细,尖端也比平时训练时 的标枪要锋利。比赛规则与现代的标枪比赛规则差别不大:右手握标枪,左手前伸,助跑,当右脚落地时掷出标枪,要求投远,并投准在一定范围内。但在投掷技术上有与现代投法不同之处,即在标枪中部靠前的部位有一个皮带做的“ 把手”,皮带系成一个圈,可以套住投掷者的两根手指,这样便增加了选手手臂对标枪的杠杆作用,使标枪在飞行中沿轴向轻微旋转,大大提高了力量和准确度。据古代作家记载,竞技者可投出90米以上的成绩(19世纪后半期,法国政府 曾支持采用古代的“皮带把手”技术,稍加训练,也能将成绩提高一倍以上)。

标枪比赛的获胜者,将第一个进入跳远比赛。

21.跳远比赛的三大特色跳远不仅在五项竞技中是必赛项目,而且又被列为单项赛,是古奥运会特色鲜明的项目之一。古希腊的跳远比赛有三大特色:无助跑、手握重物和笛声伴奏。

无助跑--即从一个固定地点站定起跳。“起跳点”可能是木制的。

手握重物--双手握的重物是由石头、铅或铁制成的,形似电话手把,两头呈块状,中间曲线手柄便于抓握,但不同哑铃。有些重物前面重于后面,有助于向上摆动;有些重物呈半圆形,有助于手指用力。重物一般重1.02~4.54千克不 等。手握重物为的是跳得更远,也许是长期经验探索的结果。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于2000年模拟测试,手握3.175千克重物比不握重物跳得远6%.

笛声伴奏--据说用笛声伴奏是为了尊敬音乐之神阿波罗。笛声有助于集中精力,至于乐曲早已失传。

比赛开始后,运动员在起点摆好姿势,屈膝,腰微弯,随着前后摆动握有重物的双手,笛手开始奏出节拍,而后是奏乐曲,运动员起跳落地干净利落。在沙地中绊倒或移动均视为犯规。在跳远中保持身体平衡十分关键,运动员需要 反复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较好水平。跳远比赛运动员一般有五次机会。至于跳远成绩,据记载,公元前470年斯巴达人喀奥尼斯跳出了15.85米,据估计,这可能是五次跳远的总长度。

22.神圣的百牛祭夏至后的第二个月满日,是古奥运会的第三天(五天日程的中间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宰牲祭神--宰杀100头白色公牛祭奠宙斯神。

早晨,观众们就在宙斯圣林的周围聚集起来。由官方组织的游行队伍也在此集结,队伍的前面是裁判,随后是司仪和各城邦大使们手捧着献给宙斯的珍贵礼物,接着是运动员和他们家人及教练,最后是一头头戴着花环的牛,被牧牛 人赶成一列,低吼着随行。游行队伍沿着观众的聚集圈绕行,最终在宙斯大祭坛前停下。宙斯神庙门前,竖立着高大壮观的宙斯青铜雕像,旁边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基座上堆着6.1米高的柴堆,顶部冒着一缕浓烟。宰牲祭神仪式就在这里正 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