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接下了这个项目,并且在三个月内完成了任务,让和记电信很满意。华为比起其他大设备供应商来说,价格也低了不少,而且华为在提供新的电信业务生成环境的灵活性也很让和记电信很欣赏,华为提供的设备可以放在楼梯间里,很符合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华为完成和记电信的单子,打开了在香港的市场,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华为也都能完成得很好,让和记电信很满意。
有了这一步成功之后,华为开始继续拓展业务,开始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拓展,首先考虑的是俄罗斯和南美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大,需求会比较多。1997年4月,华为就在俄罗斯当地建立了合资公司,以本地化模式拓展俄罗斯市场。在前几年,华为拓展市场的进程很不顺利,但华为没有放弃,不断努力终于有了成效,从2000年开始,华为在俄罗斯市场有了盈利,并且市场占有率还在不断增加,成了俄罗斯前几名的设备供应商。
虽然在俄罗斯取得了成绩,但在南美地区的市场拓展可不是这么顺利,虽然华为也在巴西建立了合资企业,但由于当地的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等外部因素,导致华为在当地的拓展一直不太顺利。
虽然在开拓国际市场上遇到不顺利,但华为没有停下脚步,从2000年开始,华为开始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市场开拓。在华人相对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华为拿下了几个大单,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随着市场一步一步地被打开,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了在发展中国家打下的良好基础,华为开始逐渐向发达国家的市场“进攻”。首先从西欧市场上入手,从2001年开始,华为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开始和德国的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通过代理商,华为成功打入了德国的市场,并且做出了不错的业绩,继而,华为又在法国、英国等国家开拓出了市场,西欧的市场被华为占得了一席之地。
相比起来,北美市场的开拓就相对困难一些,华为虽然有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但北美也有很多巨头企业,诸如思科等企业。华为想要在北美市场搏出一席之地非常困难,华为的很多产品虽然都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但业绩始终没有大的提升。华为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终于在2004年2月,华为等来了机会。华为总部接到了奥运会承办方的电话,希望华为为即将召开的雅典奥运会提供全套的GSM设备系统,而且奥运会承办方还向华为说明,这次会立即支付900万美元的定金。这个举动对华为是个很大的肯定,因为一向程序严格繁琐的奥运会承办方竟然会这么直接地将定金付给华为,可以说他们是非常认可华为的能力的。
之后,华为在英国东南部的贝辛斯托克市设立了欧洲地区总部,这是华为在海外最大的机构之一,英国《泰晤士论报》的权威评论华为的这一举动,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的标志。
从开始决定进军国际市场开始,华为便不断加强自己,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华为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任正非在《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平台投入,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中说道:“敢于加大平台投入,敢于去挑战未来,只要我们能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不管美国怎么反对,也得买我们的。多年来美国一部分人、一部分媒体,长期歪曲、攻击我们,说明我们的美丽已经让他们嫉妒。难道林志玲的美丽是歪曲可以改变的吗?她的光芒是嫉妒可以阻挡的吗?我们要以此为自豪、为信心,我们要更加投入,使我们美丽,更美丽。平等的基础是力量。”
海外不打价格战,寻求共赢
管理语录
这些年,我们一直跟国际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分享成功,实现“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东方古代的智慧。华为将建立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长期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例如,我们跟美国3Com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华为以低端数通技术占股51%,3Com出资1.65亿美元(占股49%),3Com就可以把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实现成本降低。而华为利用了3Com世界级的网络营销渠道来销售华为的数通产品,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销售,2004年销售额增长100%,这样使我们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同时也为我们的资本运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人才,开创了国际化合作新模式。我们后来和西门子在PDS方面也有合作,在不同领域销售我们的产品,能达到共赢的状态。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客户认可,不能由于我们的一点点销售来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我们决不能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
——任正非2005年7月,《华为与对手做朋友:海外不打价格战》
管理智慧
价格战是很多企业在竞争时常用的手段,为了打压对手,便故意将自己的产品价格压低,以寻求更多的客户。价格战的确能够抢占更多的客户,打开更广的市场,但这种手段并不磊落,常常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指责。任正非是不主张打价格战的,他认为华为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更多程度上要考虑的是国际市场的情绪。在国际上,中国制造的商品,常常会因为价格低廉,而遭到西方公司各种理由的拒绝,因为中国制造的低廉价格令这些西方公司失去了市场,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良性发展,任正非认为应当寻找一条共赢的道路。
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我们把竞争对手称为友商,我们的友商是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我们要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拉宾是以色列前总理,他提出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概念。2000年IT泡沫破灭后,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趋于理性,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不会超过4%。华为要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就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在国际市场到处树敌,甚至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处境。但华为现在还很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要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友商合作,成为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我们已在很多领域与友商合作,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大家已经能接受我们,所以现在国际大公司认为我们越来越趋向于朋友。如果都认为我们是敌人的话,我们的处境是很困难的。”
其实,华为进入国际市场,对于那些西方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让华为成他们的供应商,可以令他们摆脱那些老牌电信设备提供商,那些老牌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因为一直以来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价格无法谈下来,但华为迈入国际市场,则打破了这种垄断,给那些电信运营商在采购设备的时候有了压价的砝码。
所以,华为进入国际市场有很好的前提,任正非很明白这个机会的重要性:“在某些时候,国际电信运营商适当推出华为这家后起之秀,高调发布与华为合作的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向那些老牌电信设备制造商发出这样一个信号——不要再向我们耍横,在遥远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家可以替代你们的合作伙伴,再让我不高兴,我们可以把你们从我们的供应商名单中去掉。”
但是,任正非知道想要将华为打入国际市场的路走顺,就不能跟那些老牌的电信设备提供商把关系搞僵,不然他们联合起来,华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在最初进入欧洲电信市场的时候,华为只是和当地小型电信运营商合作,随着拓展范围的加深,服务质量的提高,华为逐步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慢慢成了可以和欧洲老牌电信设备提供商平起平坐的商家。
在这时,任正非没有头脑发热想要占领全部市场,他说世界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华为没有想要占国际上全部的电信市场,只是要和其他商家平衡发展,华为也不会为了竞争打价格战,华为一直在动态的平衡中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任正非认为保持合理的毛利水平,不要破坏行业价值。他说道:“在行业市场里,我们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不能破坏行业价值。我们搞了二十几年才刚刚明白电信运营商需求大概的样子。那我们奋斗了25年还没有理解一个客户,你们企业网搞了这么多客户怎么理解他?我们理解不了,就要把理解客户需求的成本加到这个客户身上去。所以你要把价格卖贵一点,为什么卖那么便宜呢?你把东西卖这么便宜是在捣乱这个世界,是在破坏市场规则。西方公司也要活下来啊,你以为摧毁了西方公司你就安全了?我们把这个价格提高了,那么世界说,华为做了很多买卖,对我们价格没有威胁,就允许他活下来吧。”
共赢的市场是平衡和谐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能够使供应方和接收方都良性发展,不会因为恶意的竞争而陷入经营的困局中去,任正非寻求的华为海外市场,正是这样的一种局面,令华为能够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又不会陷入你争我夺的无限竞争战之中。
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合不合作都是利益问题,我个人是主张竞合。我们强调聚焦,聚焦后我们还是需要很多东西,就去和别人战略合作,而且是真心诚意的合作,我们就有帮手去抵抗国际上的压力。”
“合作要找强者合作,比如有时候我汽车没油了,我就蹭他的车坐一坐,总比我走路好,总比我骑毛驴好。所以我们要敢于、要善于搭上世界各种车,我们这个利益就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谁能消灭你?”
“就像微软,多少人在微软Windows上开发了二次应用、三次应用,如果微软没有了,他所有应用都要重新搞一遍,他怎么会希望微软垮掉呢?苹果短期也不会垮掉,因为苹果有很多伙伴,你看现在教学系统都是用苹果软件,上苹果APP Store,教材全下来了。我们也要向这些公司学习,也要走向这条路。”
“合作伙伴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我们去集成,我们就树立了一大堆敌人,就要去颠覆这个世界。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灭亡了。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着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
打造能在国际上驰骋的品牌
管理语录
我们没有像Lucent等那样雄厚的基础研究,即使我们的产品暂时先进也是短暂的,不趁着短暂的领先,尽快抢占一些市场,加大投入来巩固和延长我们的先进,否则一点点领先的优势会稍纵即逝,不努力,就会徒伤悲。我们应在该出击时就出击。一切优秀的儿女,都要英勇奋斗,决不屈服去争取胜利。
我们的游击作风还未褪尽,而国际化的管理风格尚未建立,员工的职业化水平还很低,我们还完全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能力,我们的帆船一驶出大洋,就发现了问题。我们远不如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思科……那样有国际工作经验。我们在国外更应向竞争对手学习,把他们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们总不能等待没有问题才去进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我们现在还十分危险,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若三至五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今后,我们各部门选拔干部时,都将以适应国际化为标准,对那些不适应国际化的,要逐步下调职务。
——任正非在欢送海外将士出征大会上的讲话
管理智慧
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品牌响亮了,企业的形象才能打出去,未来的生意才能好做。从华为创立之初,任正非就不仅仅想要把华为这个品牌在中国打响,他的目光着眼于世界,他想要将华为打造成国际品牌,从华为的含义——“中华有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任正非的远大理想。
通信企业宣传品牌形象和推销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参加展会,因此只要有国际通信展会召开,任正非就会派员工参加,借此来宣传华为。现任华为常务董事的李杰曾回忆说:“1996~2000年,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几十个国际顶级的展览会,一有机会就到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从1995年开始,我们到日内瓦去看国际电联ITU的展览会,1999年华为开始参加ITU的展览会,到2003年华为参加ITU展览会的时候,租下的是一个505平方米的展台,成为当时场面最大的厂商展厅之一,给了西方电信运营商一个颇具震撼力的印象。”虽然华为在展会上的投入至少需要一个亿,是一笔极大的开销,但是任正非并不后悔,他说:“活下来是我们真正的出路,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法则是优胜劣汰,难做的时候,你多做一个合同,别人就少一个。”
每一次参加展会,华为的员工都会煞费苦心地布展,展示华为的品牌形象。华为的展台一般会与国际巨头的展台相邻,并且必须要比他们展台的规模大,布置也要比他们更细致,以此来引起关注。每次展会华为都会展示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对产品进行宣传的同时,也展示了华为强大的实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展会,华为营造了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