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官司一直到2003年10月1日,才有了新的进展,华为发布声明,说华为和思科签署了一份协议,中止了目前在得克萨斯州地区法院的未决诉讼。这场官司火药味十足的进行了十个月,最终还是以和解的形式结束了。但通过这起官司事件,任正非更加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认为华为人应当完善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华为对于专利的认识不再满足于注册本身,而是深切体会到,专利也是市场竞争的工具。通过和思科打的这场官司,任正非认为在不断建设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能让别人钻了空子。
吸取了教训后,华为就做出了一些改变,华为的研发办公区、实验室都与其他部门完全物理隔离,在整栋办公楼里,就算是研发部门总裁级别的高级管理者也不能用笔记本电脑,所有研发人员一律只准用台式电脑,而且这些台式电脑一律封机箱,不能使用USB接口,还不能连接到互联网。如果研发人员需要上网,或者有特殊的工作要求,都需要得到信息安全部的单独批准才行。
华为的信息进出的端口都是被严格监视的,在华为,源代码被保管在24小时有人监控的保险柜里,保险柜外面还层层设置有电子门禁,相当严格,因为在软件行业,源代码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值钱的,所以,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研发成果,华为自然要小心对待了。关于这些保护,华为一位员工戏称:“在华为,连一只苍蝇也难飞进去。”华为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实施的这层层的严格措施,被人形容快要比上“国家保密局”了。
为了保护研发成果,华为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前前后后制定了很多规范制度,比如,《员工保密协议》《华为人行为准则》《文档保密管理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是华为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熟读的,他们还要签署有关的保密协议,不能做出伤害公司利益的事情,更不能侵犯公司的知识产权。就算将来离开了华为,不再是华为的员工,也不能从事和华为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对于华为的员工严格要求,对于那些侵犯了华为知识产权、侵犯了华为专利的人,华为更是从不留情面。最近几年,华为针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犯的事情,对很多人和公司提起了诉讼,一些华为员工也被华为告上法庭。2003年8月,华为传输部原技术人员王之志骏、秦学军等人因为盗窃了华为公司的核心技术,被公司知道了,随后将他们告上了法庭,这几个人被检察机关批捕,羁押了九个月,还正式立了案。
任正非认为,技术是华为人的公共财富,是属于全体华为人的,是华为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窃取华为人基础的这种行为和做出这种行为的人都是不可原谅的。因为研发技术是华为赖以生存的资本,研发成果也是华为人费尽心力,耗时耗力的工作成果,如果不保护好,被别人窃取,会对华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与思科的案子结束后,任正非就更加注重在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使用,还对涉及专利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整,使得华为的研发过程更加向国际方面靠拢,变得越来越系统化,安全性也高了。任正非曾这样说过:“好比有一座山,山顶已经被外商专利占领,华为就大力发展山脚下的专利,把山脚围起来,从山顶下山时必须经过华为的专利,我们就用山脚下的华为专利换取山顶的外商专利。”
在加强自身的研发管理过程中,华为不断完善各项体系,让自己的研发变得更加专业化、系统化。让员工更加重视这一块,防止被侵害。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从1995年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以来,华为已经累计申请国内专利5000多件,到2004年6月,获得授权1127件,累计PCT申请或者国外专利申请641件,申请国内外商标注册677件。而且华为公司每年新增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两千多件,这样的成就比欧美国家那些大企业还要多,华为还多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许多重量级的奖项,这些都有效地帮助华为形成了一层保护壁垒,能够积极遏制被人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
任正非认为在研发管理这一方面,华为应当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此外,公司内部也要做到最好,建立相应的措施,邀请相应的专家提出建议,只有建设好自己,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危机的到来。
抓不住牛缰绳,也要抓住牛尾巴
管理语录
在科学的入口处,真正是地狱的入口处,进去了的人才真正体会得到。基础研究的痛苦是成功了没人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像饿死的梵·高一样,死后画卖到几千万美元一幅。当我看到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的实验室密如蛛网、混乱不堪,不由得对这些勇士肃然起敬。华为不知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勇士。
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创造机会,引导消费,是先驱者的座右铭。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将面临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到来时华为在哪里?我在美国与一些资深人士交流,他们有的说计算机网络的进步会取代通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通信专家说,通信技术的进步将会使通信网络包容了计算机网络,合二为一。我认为二者都有道理,在21世纪初,也许在2005年,真正会产生一次网络革命,这是人类一次巨大的机会。计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普及信息技术成为可能。高速的光传输,与先进的交换与处理技术,使通信费用数十倍地降低,网络的覆盖能力增强到人们想象不到的地步,为信息的传播与使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波分复用和波长交换,使光交换获得成功,现在实验室的单芯可传送2000G,将来会变成现实,那时候,通信费用会呈数百倍地降低,那么用户的迅猛增长,业务的迅猛增长,难以预计。例如,中国出现六亿门大网时,会是一种什么局面,你想象过吗?
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它确定了企业与国家的发展道路。混沌中充满了希望,希望又从现实走向新的混沌。人类历史是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自由王国里又会在更新台阶上处于必然王国。因此,人类永远充满了希望,再过5000年还会有发明创造,对于有志者来说,永远都有机会。任何时间晚了的悲叹,都是无为者的自我解嘲。
——任正非1998年,《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
管理智慧
信息产业随着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便发展得越来越迅速,人类开始迈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全世界也纷纷兴起了信息革命,以信息为基础创造财富体系已经成了当代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在市场上,谁掌握了信息并且还能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谁就能获得胜利,信息产业正在大大地改变着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但信息化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些不利的,发达国家拥有领先的技术和科技,将发展中国家落在了后面,想要在信息化的革命中迎头赶上,就需要发展中国家加紧培养人才,抓紧机会去追赶。
1997年,任正非从美国访问回来之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深刻性,他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提到了信息革命:“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及网络技术一定会有一场革命,这已被华为的高层领导所认识。在这场革命到来的时候,华为抓不住牛的缰绳,也要抓住牛的尾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大公司。这场革命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只有在革命中,才会出现新的机遇。”
虽然发达国家起步早,技术领先,中国的企业想要做到和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并驾齐驱还有一定的难度,但任正非并不气馁,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必须要奋起直追,哪怕抓不住牛的缰绳,也要抓住牛的尾巴。而华为就应当做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领头军,作出应有的表率,奋力发展自身的研发技术,就算短时间内还不能赶超欧美那些大国的企业,但也要尽量缩短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华为跻身于世界级别的大企业行列之中,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当时,国际上有两种主流的数字蜂窝通信技术:GSM和CDMA。1995年,华为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想要攻克这两种技术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非常困难的,除了至少几十亿的技术投入资金之外,还存在人才方面的短缺,所以,华为要想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就必须要先选择一个重点攻克。
当时,华为内部认为GSM产品最早也要到1998年才能进入商用领域,为了抢占市场,抢占时间差,任正非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进军GSM业务,投入了上千人的研发力量,想要抓住牛的缰绳,而在CDMA上,华为一直到1998年才投入了几十人的研发力量。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任正非说:“坚持按大于10%的销售收入拨付研究经费。追求在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公司的活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