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跑去跟刘恒说了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贾谊本以为他会留在长安,竟没想到,不久就被刘恒打发出城,去外地教书了。
尽管贾谊受到了邓通的排挤和刘恒的冷落,但他还不至于彻底绝望。过去身在长沙,他还写出《吊屈原赋》及《服鸟赋》,时过境迁,当初落在座位上的服鸟留下的阴影已渐渐淡忘。反之,贾谊在梁太傅职位上,勤奋钻研专业,终于写出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政治评论。
这,就是著名的《治安策》。
我们不得不谈这篇政论,因为它与后来的七国之乱有着莫大的关系。贾谊创作《治安策》的内心驱动,源于刘兴居和刘长谋反事件。搞历史研究,向来是贾谊的特长。贾谊从刘兴居及刘长的造反事件中,总结出了一个经典的历史经验,并提出了一个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诸侯王造反作难的方案。
贾谊总结的历史经验是:在历史的足迹中,凡是强大的封国,一定先反。
贾谊这个强者先反论,其推论大约如下:造反者的野心与实力总是成正比的。比如长沙王,他之所以成为目前唯一生存下来的异姓王,主要是他实力小,形势不允许他有过分的野心。所以他们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对中央忠心耿耿,俯首听命。再如,周勃、灌婴、樊哙他们当初为何不反,也主要是他们实力不足。如果当初刘邦封他们为诸侯王,他们肯定也会成为野心家,最终被中央干掉。
再往远点说,汉初诸侯王当中,依次造反的人物有韩信、彭越、英布、卢绾。这四个人当中,韩信最强,所以他先反了;卢绾最弱,所以造反在后。
那么,针对如此教训,有没有一套可行的方案,让诸侯王像长沙王那般当个听话的好王呢?答案是肯定的。
贾谊想出的办法就是,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削权,是国家游戏中仅次于对外战争的高级游戏,亦是一种赌注较大的赌博。如果尺寸把握得不够准确,就会国破人亡,连皇帝老本都亏进去了。但是,贾谊会告诉你,他的削权方案,不会出现以上耸人听闻的流血事件。
在贾谊看来,只要大力对封国实行分封制,长此以往,诸侯国的力量肯定会越削越弱。道理是很简单的,封国如蛋糕,开始由祖辈一人包揽;祖辈生出两个儿子,那么实行分封制后,蛋糕就不得不切成两半;两个儿子又各生出两个孙子,那么蛋糕就继续对半切。
以切蛋糕的方式进行遗产继承,这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有饭吃,我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的齐家治国的理念“和”。
于是,封国内部的王子王孙们既得了利益,皇帝就更得了便宜。这样只有一个结果,中央越来越强,诸侯越来越弱。想造反,先掂量自己吧。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诸侯国联合起来造反呢?这个问题不要太担心。中国历史证明,所谓联合造反,首先要考虑分成问题。一个诸侯王造反是死,十个诸侯王造反同样是死;但是一个诸侯王造反如果成功的话,得到的是一大块;如果十个诸侯王联合造反的话,得到的不过是十分之一。
根据血酬定律,付出成本与收益利润不成正比,肯定会吓退这些人。造反或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或许又有人问,如果某个诸侯国繁殖能力差,子孙太少,占有份额仍然很大。对于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别担心,这个问题贾谊已经做了周密布置。
贾谊认为,如果出现此情况,保留其封国,但必须架空王位,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国相主持国家行政,等到他们子孙多了,再授权他们。
以上方案实在有才,可惜的是,刘恒并没有采纳。刘恒采纳的只有《治安策》里提出的另外一个建议:鼓励被废诸侯或者逐臣自杀。
刘恒之所以接受贾谊这个建议,是因为他前面吃了亏。比如流放淮南王刘长,如果当初在拘禁之前就鼓励他自杀,那么就不会落下一个杀弟之名;再如逮捕周勃之事件,如果聪明一点,怂恿他也自杀了,就不会出现薄太后对他甩头巾破口大骂的难堪事件,更不会落下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不良国君形象。
写了那么多条策论,竟然只用了一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公的命运,以及种种坏运气似乎要联合起来整死贾谊了。
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夏天。
这个夏天,发生了一件意外,梁怀王刘揖骑马,不小心摔下来死了。死的时候,竟然还没来得及留下一个接班的种。
刘恒当初是怎么跟贾谊说的,好好调教我这个心爱的小儿。难道贾谊调教的就是这等结果吗?
当然了,王子堕马,那是偶然事件,跟老师怎么扯上关系呢。但是,贾谊却公开说:我作为太傅,有罪!
一年后,贾谊在抑郁中离世,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死去,无论是对刘恒,或者是汉朝,都是一笔精神财富的损失。在汉初,再也找不到一个像贾谊这般见识高远、才气贯世的天才思想家和政论家。贾谊建树的很多思想,对汉朝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抑商扬农;禁止私人铸钱,主张归国家统一管理;采取切蛋糕分法,削弱封国势力,保持国家稳定;等等。哪一个对国家的发展不是有利的?
当然了,贾谊也对刘恒提出过差劲的意见,那就是主张废除和亲政策,对匈奴作战。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让他带兵打匈奴,肯定不辱使命,把留在匈奴的汉奸通通抓回来治罪。贾谊这个牛皮吹得过头了,幸好刘恒没有采纳。
关于贾谊早逝,后世多少同行及文人替他惋惜。有诗为证: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天才早逝,似乎已经构成世界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象,甚至有科学家就此做过专题研究。
现代医学家认为,天才之所以厉害,关键在于过度开采大脑蕴藏资源。大脑的积极活动,需要强有力的心脏和脑血管来完成。而天才在进行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中,经常使用到大脑中常人用不到的部分,他们大脑所需的供血量就比常人要大得多,所以天才们的心脏就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运转中,这必将大大地损害他们的健康,致使许多英才英年早逝。
事实上,贾谊之死并非像以上所说的过劳死,在论证到底是谁杀死了天才贾谊这个问题上,我们发现,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命运和庸人!
命运不可测,梁怀王摔死是个意外,我们暂且不计。先看庸人,从头至尾,挤压贾谊的有两批人,一批为周勃等人,一批为邓通。周勃等人不能算是庸人,更不能说是庸臣,符合该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邓通。
当初项羽输给了刘邦,是虎豹输给了群狼;贾谊输给了周勃、灌婴及邓通,是鸿鹄输给了群狼和麻雀;周勃和灌婴属于凶猛的狼群,邓通属于吱叫的麻雀!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现象,更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贾谊这等天才,无论是和周勃们,或者和邓通,都不能类聚一起。他们共属一个生物圈,一旦挤进一个异类,必群起而攻之。
也就是说,如果进入群狼,你首先得是一只狼,要进麻雀窝,你首先得变成一只小麻雀。
但是,贾谊不属于草原,更不属于枝头,他属于天上。他是天才,是高高在上的鸿鹄,所以他注定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是无助的。一旦落在地上,受到伤害,被摧折毙命便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