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人们说话的内容常会不知不觉地透露出自己的思想以及与生活有关的东西来。一个人所思所想,不会脱离他的生活经验。因此,从一个人谈话的内容中可以透视这个人的行为。
从谈论的话题洞悉对方真意
1.有些人的话题易偏重自己、家庭或职业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倾向,属于自我中心主义者。
2.有些人非常愿意打听对方的秘密,这是着意弄清对方的缺点,希望能进一步掌握对方的意思。
3.有些人对于他人的传闻特别感兴趣,这种人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所以,他们的内心非常孤独。
4.有些人愤愤不平地埋怨待遇低微,其实,待遇低微只是借口而已,他们内心的真正动机是对自身工作并不热爱。
5.有些人不断谴责自己领导的过错或无能,事实上是在表明他自己想要出人头地。
6.有些人借着开玩笑,常常破口大骂,或者指桑骂槐,这是有意将积压在内心的欲求不满设法爆发出来的心声。
7.喜欢在年轻人或部属面前自吹自擂的人,乃是不能适应职位,或者赶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
8.有人忽视别人的谈话,而故意扯出与主题毫不相干的话题,这种人怀有强烈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
9.有人一直谈论会场的话题,而不喜欢他人来插话,这表示他厌烦屈居在他人的掌握之下。
10.有人把话题扯得很离谱或者不断改变话题,这说明他的思维不够集中,逻辑思维较差。
11.有人不愿抛出自己的话题,反而努力讨论对方的话题,这种人怀有宽容的精神,而且颇能为对方着想,为人处世具有大家风范。
12.极力避免谈到性问题的女性,很可能内心中对于性问题怀有浓烈的好奇心。
言谈展露真性情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言谈中我们可以认识9种性情不同的人。
1.夸夸其谈的人
这种人侃侃而谈,宏阔高远却又粗枝大叶,不太会打理细节问题,琐屑小事从不挂在心上。这种人的优点是考虑问题宏博广远,善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大局观良好,往往在侃侃而谈中产生奇思妙想,发前人之所未发,富于创见和启迪性。这种人的缺点是理论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论述问题不能细致深入,由于不拘小节而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细节,给后来的灾祸埋下隐患。这种人也不太谦虚,知识、阅历、经验都广博,但都不深厚,属博而不精的一类人。
2.义正言直的人
这种人言辞之间体现出义正言直、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公正无私,原则性强,是非分明,立场坚定。这种人的缺点就是处理问题不善变通,为原则所驱而显得非常固执。但他们能主持公道,往往得人尊崇,不苟言笑而让人敬畏。
3.抓住弱点攻击对方的人
这种人言辞锋利,抓住对方弱点就猛烈反击,不给对方回旋的余地。他们分析问题透彻,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甚至有些尖刻。由于致力于寻找、攻击对方的弱点,很可能忽略了从总体、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与关键,甚至舍本逐末,陷入偏执与死胡同中而不能自拔。在用人时,应考虑他们在“大事不糊涂”方面有几成火候,如果大局观良好,就是难得的粗中有细的优秀人才。
4.谈话速度快、辞令丰富的人
这种人知识丰富,言辞激烈而尖锐,对人情世故理解得深刻而精到,但由于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又可能形成条理层次模糊混沌的思想。这种人只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一旦超出能力范围,就会显得慌乱、无所适从;这种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反应也特别快。
5.似乎什么都懂的人
这种人知识面宽,随意漫谈也能旁征博引,各门各类都可指点一二,显得知识渊博,学问高深。这种人的缺点是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系统性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想性不够,一旦面对问题就可能抓不住要领。这种人做事,往往能想出几个主意,但都说不到点子上。这种人如果能增强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做到驳杂而精深,直接把握实质,就会成为优秀的、博而精的全才。
6.满口新名词、新理论的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遇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这种人的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加以解决,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性格比较软弱。这种人如果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锻炼意志,无疑会成为业务高手。
7.说话平缓的人
这种人举止优雅,为人宽厚仁慈。这种人的缺点是反应不够敏捷果断,转念不快,属于细心思考型人才,有恪守传统、思想保守的倾向。这种人如果能加强果断勇敢之气,对新生事物持公正而非排斥态度,就会变得从容平和,具有长者风范。
8.讲话温柔的人
这种人性格温和柔弱,不争强好胜,权力欲望平淡,与世无争,不轻易得罪人。这种人的缺点是意志软弱,胆小怕事,雄气不够,畏惧麻烦,对人对事往往采取逃避态度。这种人如果能磨炼胆气,知难而进,勇敢果决而不犹豫退缩,就会成为一个外在宽厚、内存刚强的刚柔相济的人。
9.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勇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这种人的缺点是冷静思考不够,易失于偏颇,不被时人理解,成为孤独英雄。这种人可利用自己的异想天开式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从言辞看穿对方的谎言
说谎者最为留意的就是说话时言辞或字眼的选择,因为他不可能控制和伪装自己的全部行为细节,他只能掩饰、伪装别人最注意的地方。
1.口误
由于知道人们注意的重点是言辞,因此说谎者常常谨慎地选择字眼,对不愿出口的话仔细加以掩饰,因为他们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外,用言辞来捏造或隐瞒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写下来进行练习。说谎者还可以通过说话而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台词”。
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儿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想说的话。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儿的时候,弗洛伊德将之称为“口误”。
人们常会在言辞里违逆己意,同时在内心中又潜藏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下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因此,口误的必然情形便是说谎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口误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背叛。
与口误相近的还有笔误。在很多情况下,笔误也是内心自我的一种走样的表达方式。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书写时比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错误,即使在一些极需严谨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对书写上的错误,人们常常难以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祸首。尽管当事人多半会以“意外差错”或“技术性错误”等借口来加以解释,然而其中往往潜伏着内心冲突甚至“别有用心”。
笔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思绪常常会因为内心潜在的思潮而游离笔端,或者联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这种思想就会悄然侵入笔端,造成笔误。
2.语速
通过语速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人们在说谎或者隐藏不安情绪的时候,总是想转换个话题。由于心里七上八下的,所以说话的语速会发生变化。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谈阔论起来,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时快言快语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谈话对象怀有敌意和不满之情。
当你要判断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即从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速度、转折和停顿中领会“言外之意”。
当说谎是为了掩饰恐惧或愤怒之情时,声音通常会比较大也比较高,说话的速度也比较快;当说谎是为了掩饰忧伤的感受时,声音就会与之相反。那种担心露馅儿的心理会使声调带有恐惧感,那种“良心责备”的负罪感所产生的声调效果会与忧伤所产生的极为相近。
3.停顿
人在说谎的时候,另一种常见的言辞印迹便是停顿,如停顿得过于长久或过于频繁。
根据有关研究,说谎者说谎时流露出的各种信号的发生率,如下所示:
(1)过多地说些拖延时间的词汇,比如“啊”、“那”等词占到40%。
(2)转换话题率为25%,比如“因为临时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语言重复率为20%,例如“本周的星期天吗?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现象为9%,例如“什,什么?”
(5)省略讲话内容,欲言又止占5%。
(6)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7)说话内容自相矛盾。
(8)偷换概念。
以上情况中,如果在对方讲话时有好几处得以验证的话,那就表明他是在说谎或者是有难言之隐。
言辞过恭必怀戒心
适度的礼貌,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恭恭敬敬的人,也许是气质上有欠缺。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