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1489200000023

第23章 历史的桃花

窗外桃花正烂漫,桃花也在我案上的书卷间芬芳,从字里行间直达书脊,借着这缕芬芳,我不由得去追溯桃花的历史。

桃花最早美丽在《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艳若桃花的城南女子要出嫁了,这是第一首用花比喻美人的诗,作者真是个天才。可是,却无从得知作者的名字,甚是遗憾。

从这以后,桃花似乎不被人注意了,直到魏晋时的阮籍,他喝着美酒,赏着花,“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非常惬意,听说阮籍的故里尉氏现在每年都要举办“桃花节”,是在沾古人的光吧诗仙李白爱喝酒,也爱看桃花。“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李白借“桃花流水”吐露了自己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同时代的张旭也不甘落后,“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一首《桃花溪》写得像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令人神往,也不愧为高手!他们大概都是陶渊明的“粉丝”。

桃花,在终日忧这忧那的杜甫眼里,成了悲愁苦恨之花。“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如此光艳灿烂的桃花,如此欢快明朗的色调,却反衬出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的忧郁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却伤人魂魄。王建在暮春看见一个宫女在桃树下徘徊,不觉吟诗道:“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隐含着宫女对自身年华逝去、命薄桃花的嗟伤,桃花何其无辜崔护的一段城南旧事却演绎出一段“桃花运”般的美丽爱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引得欧阳予倩先生就此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刘禹锡笔下的女子却没有这么幸运,“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不幸遇到个薄情郎,连桃花也遭了殃。

桃花在宋朝开得也格外绚烂多姿,“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白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

桃花诗常吟,桃花歌常唱,桃花故事常讲。袁枚看中的是桃花的一朵鲜,“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曹雪芹则把眼泪比桃花,“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易于,泪干春尽花憔悴”,写的是林黛玉吧?秦淮名妓李香君以鲜血画成了“桃花扇”,引出与侯方域哀艳凄美的爱情故事,则让人欷歔不已。忽而又听到唐伯虎在朗声唱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首《桃花庵歌》再经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一唱,就更红了。

一朵桃花,能喜能忧,能爱能恨,一朵桃花,看似简单,却何其复杂。才从书卷里抬起头,又听到谁家音箱里,蒋大为在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也有一个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