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1489200000010

第10章 草堂游记

杜甫草堂,素有耳闻。今日有幸,踏入堂内,感受浓浓氛围,是我最大收获。

午后阳光,充足温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前往杜甫草堂。它位于成都浣花溪畔。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将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传唱人间。草堂故居,现称为文学“圣地”。

“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悬于正门。字体苍劲,又不乏飘逸。两侧艳红灯笼相映,衬托出淡淡喜庆气氛。进入院内,便是另一番清雅天地:小径铺满青石,色泽沉稳,不知走过了多少人的足迹,出现在多少人的梦中。两侧翠竹峻拔,竹香暗涌,一株株高大树木不时出现在视线之内。片片树叶,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笔迹?枝枝树丫,又驻留过古人多少的情愫?那深扎地下的根系,如不变的深深情怀,交错缠绕,稳稳盘结。一座木质凉亭,建于碧绿的湖面之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此小憩。倚栏观望,湖中红鲤集结,纷纷涌向游客抛洒的食物周围,红白相间,摇曳生姿。碧水中是点点红韵蓬蓬勃勃,点点红韵在绿水中浮浮沉沉,构成一幅灵动的图画。倚栏观鱼,心随鱼动,心随水荡,荡漾在浅浅的思绪之中,悠悠然然……继续前行,还是这般的石径,两旁梅花点点绽放,枝间串串小红灯笼,静挂其间,与粉色花朵交相呼应,一片繁盛。眼前出现一座古塔,四层构造,年代久远。不知何故,塔门紧闭。古塔在鸟语花香中,沉静而立,自有一股无形的沉稳沧桑。

簇簇翠竹,依路而生。阵阵竹香,萦绕沁脾。一座假山之上,一股清流倾泻而下,潺潺声音,似跳动音符,清脆悦耳。不时点点红梅,俏皮地探出头来,偷偷听着这怡人的乐符。清亮之中,泛出滴滴红妆,更显雅致。

依路前行,便来到草堂故居。门前一块石碑,篆刻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石碑盘有一杜甫的石刻雕像,线条简洁,勾勒出清瘦的杜甫之容。穿过拙朴的竹门,我便真正踏入茅屋之境。

茅屋简单之极,昏黄灯光,映着简单灶台,四方餐桌,摆放一侧。主人卧室,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张竹榻,放于客厅,是会客之所,谈心之处。两侧墙壁挂有两幅书画,在岁月的流逝中,昏黄了面目。书房,应是最奢华的。一张书桌,一把竹椅。一些手稿样的纸张在书桌之上。一张低矮书几,置于一旁。几前一张小凳,默默相伴。想必就是在这张书几上,伟大的诗篇不断从杜甫的笔下倾淌而出,化为人世间的千年绝唱……如此茅屋,简陋却又肃穆,坐落这怡人的浣花溪畔。竹树相映,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梅花装点。这里,如此古朴典雅,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在这水木清华之处,这位伟大的诗人,用自己的心血,凝成多少不朽的诗篇:或情真语挚;或清丽清新;或沉郁顿挫;或大气磅礴,扣人心弦;或言近旨远。辞浅情深……在这里,他放笔咏怀,直抒胸臆,虽生活落魄清苦,却一身凛然傲骨,令人无限敬仰。

杜甫草堂,它的沉静,它的淡然,它的坦荡,它的优雅,都是让人心驰神往的无限魅力。我希望在这里,我不仅可以受到熏陶,沾染一身的淡雅诗气,更希望无形中浸染的是这位伟大诗人的铮铮骨气与淡泊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