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专心做事的人必然是缺少思考的人,他们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我认为这两者并无实质性区别:傻子从来不会思考,疯子丧失思考能力。而心不在焉的人从来是人心两地。处处留心、全神贯注可以培养斯文从容的风度,粗心大意、心不在焉则一无是处。对任何事都留心观察,而且还要观察敏锐,这样你就不需要一直盯着对方,随便瞥几眼就能让周围的一切了然于胸。这种迅速的、不被察觉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将带给你巨大的好处,不能忽略了它。
§§§第五节 言行要得体
⊙庸俗的人往往喜欢吹毛求疵,无端猜疑,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在群体中,他总是怀疑自己受人轻视,猜测别人说的每件事、每句话都在针对自己。
亲爱的孩子:
言语莽撞和思维庸俗,不仅反映了一个人教养的缺乏,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出他交往的朋友素质不高。年轻人在学校里不受管束,又喜欢混在下等人里聊天,因此极易染上这种恶习。当他们与上流人士交往之后,就会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行。事实上,若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将会被上流社交圈排斥。粗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此我不能给你一一列举。我只给你举几个例子,其余的你可以举一反三。
庸俗的人往往喜欢吹毛求疵,无端猜疑,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在群体中,他总是怀疑自己受人轻视,猜测别人说的每件事、每句话都在针对自己。如果周围的人突然大笑起来,他就认为是在嘲笑自己,于是变得怒不可遏,粗鲁、莽撞地回击对方。他时常炫耀自己的个性、特点,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更令自己尴尬。有教养的人从不在乎自己是人们思考、注视和谈论的主要对象,也从不疑心自己被人轻视或嘲笑,除非他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确实该受到轻视。假如(这很少发生)这个群体的成员个个荒谬无比或者缺乏教养,真的做出嘲笑或侮辱他的事,那么他也不会放在心上,除非这种侮辱非常明显,他必须要作出回击。大度的人绝不会计较鸡毛蒜皮的事,也不会对此耿耿于怀、暴跳如雷。庸俗的人言谈中常透着一股浓烈的自卑之气,反映出自身以及同伴的素质低劣。这种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自家的那点事上,喜欢对仆人指手画脚,热衷探听邻里的私事,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煞有介事。
语言粗俗能让个人的教育水平以及交往同伴素质的低下暴露无遗。有教养的人会尽量不说粗话,而庸俗的人在言谈中喜欢引用粗俗的谚语。若是他想表达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总会搬出那句经典的谚语:“一个人的佳肴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若是有人想对他耍小聪明,那他就会以牙还牙,马上付诸实施。他嘴上总挂着几句口头禅,而且不分场合,比如,他常说“气死了”“好死了”“帅死了”“丑死了”等。为了修饰话语,他经常使用艰涩难懂的词,就像“学识渊博”的妇女那样错误百出。即便是一些普通词汇的发音,他都会带上某种粗俗的特征。他常把“earth”读作“yearth”,把“obliged”念成“obleiged”,还把“towards”拆开来说成“to wards”,诸如此类。有学问的人从来不说俗套的谚语或陈词滥调,也没有所谓的口头禅,更不会用艰涩难懂的词造句;他力求用词得当、语法规范、发音准确,而这一切都是上流人士的说话习惯。
粗鲁的态度、拙劣的行为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左撇子”(要是允许我用这个词的话),上流人士会直接把这种人视作是来自于下流社会的劣等人。很难想象,这种人跟上流人士交往,却无法学会他们优雅的言谈举止。在部队里,若是有人操练时显得笨手笨脚,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新兵。可要是一两个月之后,他还不能准确地完成最基本的动作,那么这个人肯定愚不可及。粗俗之人会把有教养之人的服饰当作累赘,帽子要是不戴在头上,就不知道该放在哪儿;他的手杖(要是他不幸有手杖的话)常常会打翻茶杯或咖啡杯,最后难免掉在地上;他腰间的佩剑则对他的双腿构成威胁;他的衣服极不合身,紧紧地裹在身上,使他看起来像是衣服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在社交场合,他活像是在接受审判,而他猥琐狼狈的举止也确实像个罪犯。有教养的人绝不愿意与庸俗的人做伴,就像品德高尚的人不屑与品质低劣的人为伍。所以,庸俗的人出身再高贵,也只能与品性低劣的人交往,从而陷入深渊,不能自拔,永无出头之日。
优雅的风度和举止能够帮助内在的美德和学识得到更好的展现,就像光泽之于钻石。没有光泽的钻石,不会受人青睐,不会被人佩戴。不要以为这些东西只适用于妇女,其实它们对男人也很重要。在公众集会上,一位演讲者风度翩翩、举止优雅、体形优美、仪态从容,另一位的演讲同样精彩,只是缺少这些必要的装饰。可想而知,前者占有的优势有多大!在职场上,优雅、得体的言行同样重要。如果缺少它们,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具备这些品质的人,不会无礼地拒绝别人,因而不会得罪对方。这些品质在朝廷或是谈判桌上尤为重要。你若是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不管对方戒备多么森严,最终都会因为你的品性而放松戒备,暴露自己的隐秘,而这些秘密十有八九对你非常珍贵。只要意识到优雅风度的重要性,相信你就会以此为目标,锲而不舍地展开追求。
§§§第六节 礼貌待人
⊙待人礼貌是必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容自若的神情和绅士般优雅的举止。
亲爱的孩子:
上个星期天你在波顿先生家的表现非常得体,确实令我欣慰。另外,你还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礼貌和教养方面的建议,并且向我保证你会遵行不悖。
学问、名誉和美德是我们在人群中收获尊重和敬仰的必要条件,而文明礼貌和良好的教养则使你在谈话和公众生活中受到好评。伟大的天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或才华横溢之人,总是显得卓然不群,让人高山仰止。然而,具备必要品质的人,例如端庄、和蔼、亲切、愉悦的言谈举止,能够让人感受到舒适和自在。
多数情况下,良好的教养取决于准确的判断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表现却会迥然不同——有的人彬彬有礼,有的人野蛮粗鲁。可是,仍存在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规律。例如,有些人面对别人的提问时只会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如果根据对方的身份加上“先生”、“阁下”或“夫人”等尊称,那就会被视为很有礼貌的行为。就像在法国,回答时不加上“先生”、“大人”、“夫人”或“小姐”等称呼,会被视作对人不敬。想必你应该知道,在法国,称已婚妇女为“夫人”,称未婚妇女为“小姐”。
假如你走进房间径自挑了个最好的座位,或者在餐桌上专门挑自己爱吃的菜,一点儿都不顾及别人,那么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是非常粗鲁、失礼的行为。相反,你应当竭尽所能,处处照顾身边的人。
同样,当别人向你提问时,你注意力分散,回答牛头不对马嘴,或者别人同你交谈时,你径自走开,去忙着做其他事情,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你的表现会使他们误解,认为你在轻视他们,不屑于倾听或回答他们的话。
待人礼貌是必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容自若的神情和绅士般优雅的举止。法国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你应该观察一下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与人交谈时彬彬有礼、舒适自然,完全不会让人感到尴尬。而英国人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他们与人交谈时显得笨拙粗鲁,尽管他们也想彬彬有礼,可是又羞于表现。请记住:千万不要耻于做任何正当的事情。若是你的举止不文雅,你可以有无数感到羞耻的理由;可如果你的行为彬彬有礼,那还有什么理由觉得不自在呢?当你与人交谈时,为什么不能像询问时间那样说得轻松自然又不失礼貌呢?腼腆,法国人称之为“假谦虚”,正是典型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与时尚人士交谈时,害怕暴露自己的土里土气;回答别人时,常常紧张得话都说不连贯,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又会敏感地认定对方在嘲笑自己。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跟国王交谈,也能做到从容、有礼。
亲爱的孩子,恳请你牢记我的这番教诲,并且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哪怕只维持短短的半天时间也行。仔细观察有教养之人的言行举止,尽量模仿,不,要努力超越他们。你要相信,良好的教养之于世间所有的品质,就像仁慈之于基督教的美德那样重要。观察良好的教养如何修饰优良的品质以及如何弥补缺点。希望你用良好的教养来装点你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去掩饰你的缺点和不足。
一方面,你可以凭着自己的判断力从上流人士身上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改善自己言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观察平民百姓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言行粗俗。尽管这两类人可能说或做着同样的事情,表现却截然不同。比如,身份卑贱的农民跟上流社会的绅士一样,都要说话、做事、吃穿,可是外在表现却完全不同。因此,言行举止恰当得体,尽量避免粗俗,我相信你完全可以做到。
§§§第七节 培养良好的教养
⊙没有良好的教养,你所有的品质都将是不完美的、黯淡无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无是处,没有任何意义。
亲爱的孩子: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我就确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尽可能把你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让你接受最好的教育,因为我深信,教育造就伟人。
在你尚小的时候,我就致力于培养你的美德和荣誉感,直到你真正领悟它们的内涵,并且自觉地把它们运用到言行举止中,用行动来诠释美德和荣誉感的内在美。这方面的规则就像语法知识一样需要你牢牢记住,而且我相信,你对其已经有了明确、深刻的理解。事实上,这些规则简单明了,只需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加以适当地训练就可以掌握。沙夫茨伯里伯爵曾说过,他之所以坚守道德,完全是为了自己,与别人毫无关系;而他之所以洁身自好,也是为了自己,并不在乎别人是否看得见。因此,当你终于能够理性地看问题时,我就不再写信跟你讨论关于美德和荣誉的问题,因为你完全可以自行体验到它们的重要性。我只是提醒你,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染上恶习或者做出有辱身份的事;否则,就像掉进污泥或者火坑里,你将难以自拔。
除了美德和荣誉之外,我还希望你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各种实用的知识,这不仅是为了我,也是为哈特先生,更重要的是为你自己。你目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超出我的期望,而且我也有理由相信,你会以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你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那么,孩子,请培育良好的教养吧,这是现阶段我对你唯一的要求,也是我唯一的建议、劝告和请求。没有良好的教养,你所有的品质都将是不完美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现在我很担心,并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你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接下来我就跟你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有位我们共同的朋友曾给“良好的教养”下过一个公正的定义:具备健全的理智和良好的本性,为了他人能自我否定、自我检讨,以得到对方的宽恕和谅解。对此,我曾经深信不疑(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事实却惊出我一身冷汗:许多人格健全、本性善良的人并不具备良好的教养。
那么,良好的教养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事实上,它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形式,它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并且只有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可是,所有的良好教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样的。
正如国家制定法律用来保障高尚品德的推行,或者至少用来抵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特定的社会里,良好的教养就像高尚的品德,对整个社会起着团结和保障的作用。同样,人们制定某些特定的礼貌原则(普遍被大众认可)以保障良好的教养、惩罚不良的行为。其实,我认为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与缺乏教养受到的惩罚并不像人们一开始想的那样有着天壤之别。一个不道德的人,侵犯了他人财产,就该判处绞刑;一个缺乏教养的人,冒犯或打扰了他人宁静和舒适的私生活,就该被逐出社会。正如国王和臣民之间保护与服从的关系,彼此彬彬有礼、懂得关心他人、愿为别人牺牲自我,这已经成为文明人之间不言自明的契约。无论是谁,若是违背了这项契约,就会丧失所有契约中规定的特权。在我看来,除了能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之外,还要意识到自己做了文明之事,这是最令人愉悦的。现在,我就来跟你探讨一下良好教养的表现形式,以及它所能达到的高度。
第一种表现形式——从容自如地向上司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