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令姑箍这是一副近似绕口令的同音异字趣联,作者无考。
上联“嫂”与“扫”、“叔”与“束”同音异字,下联“姨”与“移”、“姑”与“箍”同音异字,中间各加几个相应的词语串组而成,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乡村风情画。
饥鸡盗稻童同赶暑鼠凉梁客咳惊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同音异字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除了结尾处的“赶”、“惊”二字外,全由同音异字串组而成。上联“饥”与“鸡”、“盗”与“稻”、“童”与“同”同音异字,下联“暑”与“鼠”、“凉”与“梁”、“客”与“咳”同音异字。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语言通俗,意趣盎然。
严格说来,此联与前面的“嫂扫/姨移”联,都是“绕口”联。因为这类对联数量较少,不足以单独立目,故将其归入本章内。
木匠做枷枷木匠翰林监斩斩翰林传说这是清朝学者戴名世直到临死才对上的一副妙联。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安徽桐城人。长于史传,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行《南山集》,书中所载皆南明桂王时事。57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为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而被诛。
有一天,戴名世途中遇见两个衙役押解一个犯人。犯人带着枷锁,哀叹道:“木匠做枷枷木匠。”这才知道犯人原来是个木匠,不知犯了何罪而刑具加身。他忽然觉得这是一句巧妙的上联,顾不得打听木匠所犯何罪,便去琢磨如何应对下联。可他琢磨来琢磨去,一直没能对出合适的下联来。
事过多年,戴名世因《南山集》一案而被判斩;临刑时,奉命监斩的也是一位翰林。这时,他忽然想起原来那句上联,于是即兴对出了下联:“翰林监斩斩翰林。”
这副七言对联,实际上上下联各只有3个字,除去“做”、“监”二字,其余全是复字。句首“木匠”与“翰林”,名词对;“做”与“监”,动词对;随后叠字的两个“枷”和两个“斩”,都是前者为名词对,后者为动词对;句尾与句首复字,同是名词对;对得天衣无缝。
木枷本由木匠所做,后来又枷在了木匠身上;翰林本是朝廷御用文官,竟然被判了斩刑,而且监斩者也是翰林。人们在赞叹此联巧妙之余,不禁又感到几分滑稽,几分辛酸。
诗句回环胜苏蕙联文婉转赛璇玑这是笔者应邀为张安木先生编著的《回文联集锦》题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苏蕙”,字若兰,十六国时期前秦女诗人,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其夫窦滔,秦王苻坚时为秦州刺史,后以罪徙流沙。蕙念夫,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寄。一说苻坚以窦滔为安南将军,镇襄阳。滔携宠姬赵阳台往,蕙不肯同行,滔竟与蕙断绝音讯。蕙自伤,因织锦为回文诗以寄。滔为之感动,迎蕙往襄阳,遣阳台回关中。
下联“璇玑”,又名“璇玑图”,本是杂题诗的一种名称,此处指苏蕙的织锦《回文璇图诗》。武则天《璇玑图序》说它“五色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有人又为之寻绎,得诗更多。
古代女诗人苏蕙,用织锦璇玑图“璇”回了丈夫窦滔的一颗心,足见这一文题的妙用和情趣。后世仿之效之,出现了众多璀璨夺目、色彩斑斓的回文诗和回文联。上述拙联是借典以贺《回文联集锦》一书出版,同时寄托对这一文题发扬光大之希望。但是这副拙联本身并非回文联,所以未列入《回文妙联》一章,而忝列于本章。
入厘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这副趣联,经杨曦光先生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考证,是过去河南永城一带的酒店对联。
上联写酒客进店入座饮酒之状,下联写酒客饮酒后出门之形,都写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三杯醉者也”,极言酒家之酒力度大,味道醇厚。“一拱歪之乎”,形容酒客饮酒后出门遇见熟人施礼的形状。现在熟人相见通行握手礼,过去则是双手抱拳实行拱手礼。“一拱”即歪,说明酒客已经醉意朦胧、腿脚不稳了。酒客的这种醉态令人觉得可笑,贪杯者却认为喝到这种程度,有了飘然欲仙的感觉才算痛快。全联旨在招揽顾客前来饮酒,联尾的“醉者也”、“歪之乎”,尤其令人觉得新奇、有趣。
此联作为酒家的宣传广告,当然无可非议。不过,这里要向酒客提醒一句:您离酩酊大醉已经不远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清朝人秦涧泉撰写的一副岳坟对联,上下联尾嵌有秦桧的名字。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宋江宁(治今南京)人。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为金所俘,成为金之亲信。建炎四年(1130)被金遣归,诈称夺船逃回,为高宗所宠信。绍兴年间两任宰相,执政19年,收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主持订立“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币,为人所切齿。
秦涧泉,清代乾隆状元,曾任杭州抚台。一日,秦偕友游西湖岳墓,墓前有秦桧夫妻跪像。友人戏称他为秦桧后裔,他于是撰写了上面这副对联。
此联妙在一是主题鲜明,寓意良好,忠奸善恶对比强烈。
联语中一“羞”一“愧”,道出了全联的宗旨。上联说,从宋朝以后,人们取名就羞于用“桧”字了,唯恐与奸臣秦桧沾上边儿。下联是作者以自责的口气说,到了岳飞墓前,我为秦姓人出了秦桧这样的奸贼而感到惭愧。爱憎何等分明二是此联对仗极其工稳,平仄十分和谐。“人从/我到”,主谓式动词对;“宋后/坟前”,方位词组对;“羞名桧/愧姓秦”,动宾词组对;对得天衣无缝。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符合七言平起式对联的声律。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七言律诗中的颔联,里面嵌有两个人名,包藏一个历史典故。
汉景帝中元年间(公元前149—144年),梁国(都睢阳,今商丘)中大夫韩安国,遭奸臣诬陷而被革职下狱,押解梁国边城蒙县(今蒙城)坐监。蒙县狱吏田甲受奸臣指使,对韩百般凌辱。安国怒曰:“君不见死灰尚可复燃乎?”“燃即溺之!”田甲粗野地答道。谁知没过多久,这桩冤案果真得以平反昭雪。时值梁国内使出缺,朝廷遣使迎请韩安国就任梁国内使。田甲闻讯大惊,急忙负荆请罪。韩安国不计前嫌,豁达大度,一时称颂四方。后来又逐步迁升,官至汉室丞相。
这就是“死灰复燃”这条成语典故的由来。不过,这条成语今多借喻被打倒的势力卷土重来,已经不含褒意反而多寓贬损了。
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年),字子休,世称“庄子”,战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书十余万言,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之道,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曾为蒙之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清正廉明之楷模。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开封进士苏舜钦出任蒙城县令。他以恶吏田甲为戒,以名贤庄周为榜样,决心做个清廉之仕,特在县衙后堂立匾曰“清燕堂”。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宰相王安石巡视两淮,有感于斯,写下一首七言律诗,题名《蒙城清燕堂》。诗中的颔联,即三、四两句,就是这副人名对联。
此联以恶吏田甲反衬名贤庄周,对比鲜明,寓意深刻,可以看作是对蒙城吏治民风的勉励和称赞,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所以蒙城地方上至官府下及民间,多喜悬挂、张贴这副对联。就艺术格律而言,“吏”对“民”,“有”对“无”,“田甲”对“庄周”,“当时气”对“后世风”。对仗十分工整,好像天然巧合。而且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副妙联。
人因爱富常离我春不嫌贫又到家这是一副别具一格的春联。据白启寰先生考证,为清朝顺治年间进士陈芳朝未第前所作。
陈芳朝,安徽桐城人。自幼家贫,刻苦攻读,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未中进士之前,几乎每年都贴这副春联以自娱。
此联乍看平淡无奇,好像是穷书生出于无奈的自我安慰。然而仔细剖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妙趣。首先,此联俗中有雅,雅俗共赏。上联看起来很俗,只是道出了人世间嫌贫爱富的普遍现象。可是一经与下联组合成对,便立即起了质的变化,使联语变得新奇高雅,非同一般。其次,遣词精当,造句合理,解字新奇。上联的“人”字,指世上许多人,皆因爱富时常离我而去。下联的“春”字,本是时令季节名词,此处将其拟人化,说它和那些“因爱富”而“常离去”的人恰恰相反,却是“不嫌贫”而“又到家”。多么高尚,多么可爱另外,“春”字还含有促令万物复苏和催人奋进之意义,所以陈芳朝借此联自我勉励,终于在清朝丁亥年(1647)首次科举考试中一举夺得了榜眼(进士第二名)的荣衔。
自由恋爱无三角幸福人生有几何据说这是羊城某学校,两位异性数学教师自由恋爱结为伉俪,举行婚礼之日,数学教研室全体同仁敬送的一副贺联,受到新郎新娘的特别喜爱和珍重。
这副贺婚联的巧妙之处,是十分自然地嵌进了数学术语“三角”与“几何”,既切合这一对新人的职业,又包含了对他们纯洁爱情的赞美,和希望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互爱互助,在有限的人生中能为教育事业有更多的建树。
有的把此联写成“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与篇首之联意思虽然相同,但因上下联首的词序调换了位置,造成后面两个音步,即第四字和第六字平仄失替(“福”字为古人声),致使全联艺术效果锐减,令人深感遗憾夺我红颜天好色朽她白骨地无情这是一副别具一格的哀挽联,作者不详。
传说某中学有两位青年男女教师,志同道合,互相爱慕,结为连理。新婚燕尔,如胶似漆,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妻子忽然暴病而亡。丈夫抱住亡妻的遗体,呼天号地,悲痛欲绝,见者无不落泪。后来在亲友和同事的一再劝慰下,他终于停止了哭泣,但却如痴如梦,仰天长笑,然后奋笔疾书,写出了上面这副挽联。
从联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对爱妻病亡的满腔悲愤完全指向造化万物的“天”和“地”。其实,天地何辜?它是大自然的造化者,应当说,它对自己的一切造化都是公平公正的。作为一位教师,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他未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由于一时极度悲伤,找不出什么原因,而只好归结于自己命运不济,怨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1,妙哉妙哉这是当代联家徐征先生巧借数学名词撰写的一副妙联。
上联“XYZ”,是数学中的未知数,故曰“知否知否?”
下联“ABC”,代表数学中三角形的三个边。其实,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研究出了三角形的计算法,叫做“勾股定理”,称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勾”和“股”,斜边为“弦”。
《周髀算经》所载商高的谈话中,就曾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对联作者为自己祖先的这项重要发明感到无比自豪,所以连声赞叹曰“妙哉妙哉!”
此联妙在联文中西合璧,别具一格,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其立意则是借言现代数学之名,行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明之实,一片热爱祖国的激情跃然纸上。令人读之,也同作者一样感到自豪和骄傲。
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这是宋朝进士洪平斋撰写的一副自悔联。
洪平斋撰联,常在上联末用“之乎”,下联末用“而已”。
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他写文章也少不了要用“而已”二字作结尾。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抨击时弊的文章,说过去宰相是“端委庙堂,进退百官”;而今之宰相无非是“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不料这篇文章被当朝宰相看到了,文中所言已使宰相恼怒,文末的“而已”尤令宰相反感。为此,洪平斋十年未得升迁,仍在翰林院做些抄写之类的闲差事。有感于斯,他便写了上面这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室里,以示自悔,也可看做是一副巧妙的讽世对联。
戊空、戌横、戍一点己缺、巳满、已半头这是一副辨别错字的趣联,作者张谦。
上联“戊”、“戌”、“戍”,下联“己”、“已”、“巳”,是汉语中最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它们的形状极其相似,有的只是一点之差,有的甚至连一点也不差,仅是其中个别笔画的长短和横竖不同而已,稍不留心,就会弄错。
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这一现象,用形象化和比喻法做成一副对联,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难题。上联“戊空”,是说“戊”(音wù)字的中间是空的;“戌横”,是说“戌”(音xū)字的中间是一横;“戍一点”,是说“戍”(音shù)字的中间是一点。下联“己缺”,是说“己”(音jǐ)字的写法是要留个缺口;“巳满”,是说“巳”(音sì)字的写法是将缺口堵满,不留一点空隙;“已半头”,是说“已”(音yǐ)字的写法是将缺口堵到“半头”(即一半)的程度。
此联妙在比喻形象,构思奇巧,对仗工整,平仄和谐,令人过目难忘。对于辨认和纠正错别字很有益处。世纪第三春,三阳开泰丰碑十六大,六合呈祥这是当代楹联艺术家、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撰写的一副新春联,以潇洒遒劲的手写行书体刊登在总第23期《楹联艺术家》“羊年新春联”专版上。
上联“世纪第三春”,指21世纪的第三个新春佳节,即我国农历癸未(羊)年春节。“三阳开泰”的“三阳”,为中医学名词,即太阳、阳明、少阳,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手足同名(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合称十二经脉,即人体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典见《素问·阴阳别论》和《灵枢·经别》。又据《易经》,古历十月为坤卦,乃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时天地气交合,万物复苏,主顺通,故曰“三阳开泰”。
下联“丰碑十六大”,指2002年11月8日至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六大”。十六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建设得空前强盛、进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里程碑,故曰“丰碑”。“六合呈祥”的“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典见《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此处借言乾坤运转,大地回春,吉祥如意,故曰“六合呈祥。”
此联妙在匠心独运,超凡脱俗。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使春联中常用的吉祥祝福之词与党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并巧用复字(“三”、“六”)和谐音(“阳”谐“羊”),把2003年的春联写得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白蟮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这是一副流传较广的咏物趣联,相传为清代桐城派学者方苞少年习联偶得。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康康熙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一案牵连入狱,后得赦。官礼部侍郎,桐城学派创始人。有《方望溪先生全集》。相传方苞少年勤奋好学,刻苦自励,夜晚灯下攻书,见白色灯草穿过灯油,昂首举火,光耀四壁,煞是好看。于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比上联:“白蟮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但是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为此多日寝食不安,便出门访友求师。一日夕阳西下,来到皖南山村,向一农家借宿。农家老汉请方苞进屋坐下,然后打火点亮了油灯。方苞抬头望见墙上挂着一杆秤,由此灵感顿生,遂向老汉施礼日:“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老汉问其缘由,方苞说:“学生四处奔波,只为求一下联。”随手指秤吟道:“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