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87300000025

第25章 讽刺妙联(2)

统治全国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大肆征收捐税,竭力搜刮民脂民膏。仅城市小工商贩的税捐就多达1756种,连厕所都得上税。这时在成都经商兼写作的刘师亮,深受其害,义愤填膺,便即兴撰写了上面这副对联。此联与他的另一副对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相对比,前联巧借谐音,多了几分妙趣;此联单刀直入,更显讽刺的力度。

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一副讽刺妙联,作者无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意等国家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是胜利方“协约国”成员,理应得到合理的损失补偿。北洋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向和会要求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遭到与会帝国主义的拒绝,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震怒。五月四日,北京大学3000余人集会于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游行示威。北洋政府派军警镇压,先后逮捕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示抗议。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驻日公使陆宗舆、司法总长章宗祥、财政总长曹汝霖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就是此联产生的时代背景。

此联最初出现于罢市的一家鸟店门前。上联中的“鸦”指乌鸦,“雀”指麻雀,皆为偷食谷物之鸟;“鸨”,古谓淫鸟,故世称妓院女老板曰“老鸨”。下联中的“鹿、獐、螬”本是动物和昆虫,此处巧借谐音,痛骂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三个卖国贼。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比喻恰当,主题鲜明,讽刺有力,堪称“五四”时期讽刺对联之杰作。

有的联书把这副对联上联的“雀”字写作“鸮”(xiāo),是猫头鹰之类比较凶猛的鸟。论词义,用于此处也并非不可;论字音,此字为阴平声,又处于音步位置,一字之别,造成平仄既失替又失对,使全联艺术大为减色。

据说在罢市风潮中,又一家商店门前贴出另一副对联:

四金刚捧日,的是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上联“四金刚”,原是佛教传说中的“四天王”,此处借指陆、章、曹和段祺瑞。段是北洋军阀皖系首领,袁世凯死后,他成了北洋政府的首脑。“捧日”,指以上四人向日本人屈膝求和,并出卖中国主权。“的是可杀”,表现了国人对其痛恨之切。下联明白如话,表达了这场与卖国贼的斗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致富升官,莫寻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是一副被人修改过的黄埔军校大门对联,作者无考。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先生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于1924年5月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州岛,故世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熊雄、聂荣臻等曾在该校担任政治领导和其他重要职务。翌年起,又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设立了分校。当时,黄埔军校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致富升官,请寻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副对联表明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骨干人才,在南征、北伐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为了独裁统治,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清党运动,世称“四·一二”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或惨遭杀害。政变后的黄埔军校(时已改称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共产党人被迫撤离,军校的性质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有人将原来军校对联中的“请”、“莫”二字调换了位置,改写成开头的那副对联,表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怒和绝妙讽刺。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须鸡犬牛羊清朝有个知县王寅,贪得无厌,民怨沸腾。一日夜间,有人写了上面这副对联贴在他居室的门上。

上联“王好货”,语本《孟子·梁惠王》,首字巧嵌其姓;“不论金银铜铁”,谓其视金钱如命,而“金银铜铁”都含有“金”字,当然都要。下联“寅属虎”,语出地支(即十二属相)第三位,首字巧嵌其名;“全须鸡犬牛羊”,言其像一只贪馋的老虎,嗅到膻腥之味,什么都想吃。全联活画出一个贪官的形象,讽刺之深,可谓“入骨”三分。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这是一副借古讽今的嵌名对联,用以讽刺大汉奸梁鸿志和吴用威,作者据说是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作于抗日战争胜利之时。

梁鸿、孟光是东汉时期的一对恩爱夫妻,“举案齐眉”的典故就出自他们。据史书记载,梁鸿家贫而博学,章帝时,路过京都洛阳,见宫殿豪华奢侈,作《五噫歌》感叹讽刺,为朝廷所忌。遂隐姓埋名,东逃至吴(今苏州),为人佣工舂米。每次归来,妻子孟光为他端饭菜时,都把托盘高举齐眉,以示敬重。

梁鸿志(1882—1946),字众异,福建长乐人。京师大学堂毕业,曾任段祺瑞执政府秘书长。抗战时期投靠日本,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于1938年3月在南京成立日伪政权“维新政府”,任行政院长。1940年3月汪伪政权“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又任监察院长。抗战胜利后被镇压。

宋江(?—约1122),山东郓城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吴用,古典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宋江的军师,人称“智多星”。

吴用威,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汉奸,抗日战争时期任汪伪政权“国民政府”秘书长。抗战胜利后被镇压。

此联妙在把一字之差的古今人名(“梁鸿”与“梁鸿志”、“吴用”与“吴用威”),加以巧妙组合,起到了指桑骂槐、借古讽今的奇特作用。上联表面上是说孟光失贞、梁鸿丧志,实际上是痛骂汉奸梁鸿志甘当日本走狗,丧失了国格、人格;下联表面是讲宋江败阵、吴用失策,实际上是说日本投降了,汉奸吴用威如丧家之犬,顿时消失了狗仗人势的威风,就连他这个人也要完蛋了。

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堂前犬吠,自然目内无珠传说这是明代才子解缙童年讽刺曹员外的一副对联。

解缙幼年聪敏好学,每天早早起来坐在门前读书。琅琅的读书声,惊醒了邻居曹员外的美梦,他便大声骂道:“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解缙毫不示弱,应声反击日:“堂前犬吠,自然目内无珠?”曹员外听了,羞得无地自容。

此联妙在双方都巧借比喻,达到讽刺、挖苦对方之目的。

曹员外把解缙比作“腹中少料”的饥饿之马,因而天蒙蒙亮就门外嘶叫。解缙把曹员外比作“目内无珠”的瞎眼狗,所以在堂前狂吠,连自己的主人都看不见就乱咬一气。两相对比,解缙应对之下联更显讽刺力度。

猴打邪妖,笑看贪官末日羊奔绿岭,静观廉政新天这是反腐倡廉新故事里出现的一副反贪对联,故事作者马相斌,见于《中国楹联报》总第42期。故事发生在1992年春节前夕,村支书张某正准备张贴春联,忽见大门上已经赫然贴出了上面那副大红春联。张某看罢瞠目结舌,不寒而栗。原来他自从担任村支书以来,常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徇私舞弊,肆意挥霍。村民们惧其权势,大都敢怒而不敢言。这回不知何人如此大胆,竟写出这样的春联贴在他家大门上。

这副对联写得十分巧妙,饱含讽刺之意而又藏而不露。1992年岁序壬申,是猴年。上联“猴打邪妖”,是巧借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笑看贪官末日”,说明贪官受到惩治的日子快到了。下联“羊奔绿岭”,刚过去的1991年是辛未羊年,“绿岭”象征春意盎然;“静观廉政新天”,表达人民大众渴望出现一个清正廉明的新天地。

张某本想揭掉这副对联,但又觉得不妥。反腐倡廉是党中央的号令,谁敢反对?联语中提到了“贪官”,但并未指名道姓,如果揭下来,岂非不打自招?因此只好任其贴着。

春节过后不久,镇纪委发现了此事,当即立案查处,结果张某被解职,全村人无不拍手称快。

吐故纳新,只要郎财何畏老挑肥拣瘦,但求女貌岂妨愚这是当代联家王新华撰写的一副讽刺妙联。

现在有些人选偶结婚,只求郎“财”女貌,不讲情投意合,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也是离婚率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用特写镜头,摄下了这一社会怪影。联语以男女对白的口气,把各自龌龊的心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厌恶而又觉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