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79900000009

第9章 偏旁妙联

烟锁池塘柳油烧铁板街这是一副流传极广的偏旁巧对。上联作者无考,下联据说是清末才子钟云舫所对。

钟云舫(1862—1908),一作耘舫,名祖菜,以字行。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人,清末廪生。工诗词文赋,尤擅对联。著有《振振堂集》,其《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长1612字,有“长联圣手”之美誉。

有一次,钟云舫去重庆,正遇城中铁板街失火,老远就望见浓烟滚滚,火势甚猛。问及失火原因,说是洋油(石油)公司油桶碰撞引起的。他由此忽然想到那比久难成对的上联,于是灵机一动,对出了上面的下联。

此联妙在上下联句皆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而且语意贴切自然,毫无牵强附会之感。“烟锁/油烧”,主谓式动词对;“池塘柳/铁板街”,偏正式名词对,对仗极其工整。上联“平仄平平仄”(首字可仄可平),下联“平平仄仄平”,声调十分和谐。

在此以前,此联曾经有过“炮镇海城楼”的下联。这比下联构句堪称巧妙,但就声律而言,处于音步位置的“镇”字读仄声,“城”字读平声,皆与上联相应位置的字同声而失对,要比钟联逊色许多。

江河湖海流波浪松柏杨杉树栋梁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偏旁巧对,作者无考。

上联从水(全部“水”字旁),下联从木(全由“木”构成)。“江河湖海/松柏杨杉”,并列式名词对;“流/树”,动词对(“树”字名转动);“波浪/栋梁”,名词对;对仗十分工整。上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平仄平平仄仄平”,声调平仄和谐。全联构图完美,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树木参天的雄伟画面;寓意良好,喻人去大风大浪里经受锻炼,成长为有用的栋梁之材。并且语言流畅,造句自然,毫不牵强,可见作者构思奇巧。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宏传说这是明末宰相叶向高与新科状元翁正春,二人即兴属对的一副同旁趣联。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宰相叶向高巡视福州府,顺便看望新科状元、闽侯人翁正春。是时天色已晚,叶向高说:“看来今晚老夫要在贵府借宿了。”翁正春说:“在下求之不得!只是……”紧接着吟出一比上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加思索,对出了下联:“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宏。”

“宠宰/客官”,名词对;“宿寒家/寓宦宅”,动宾词组对;“穷窗寂寞/富室宽宏”,形容词组对。上联“宠宰”是状元对宰相的尊称,“寒家、穷窗”是状元自谦之词;下联“客官”是宰相自称,“宦宅、富室”是对主人的恭维之词。全联18字,全由宝盖头组成,遣词切当,造句合理,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可见状元、宰相出语不凡。

钢铁铸锤镰,开天辟地峰峦崇岱岳,戴德归心这是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全国楹联界联合大征联荣获一等奖的对联。上联是征联出句,由中国楹联学会领导拟定;下联是应征对句,作者是江苏徐州楹联书画艺术家何绰如。

出句“钢铁铸锤镰”,五个字全是金字旁,其中“钢铁”是铸造“锤镰”的特殊材料(斯大林说“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造成的”),“锤镰”代表工人和农民,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开天辟地”,显示“锤镰”的伟大作用:开创了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正因为出句包括了这些复杂的特点和含义,所以应对之难便可想而知。

对句“峰峦崇岱岳”,五个字都含有山字,其中“峰峦”不只是泛指群山,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亦可理解为各民主党派),“岱岳”本是泰山的代称,泰山(又名岱山)为五岳之首,故此处又借指中国共产党;“戴德归心”,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之情和衷心拥戴之意。就声律而言,上联“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完且符合对联的平仄格律。美中不足之处,是前分句词性对仗方面略有瑕疵:“锤镰/岱岳”虽同是名词,但语法结构不同,前者为并列式(指锤子、镰刀两种器具),后者为偏正式(单指泰山)。前分句词性、语法完全对仗者有之,如获得二等奖的“浪潮源沪浙”,获得三等奖的“经纶维纲纪”、“江河流泾渭”、“栋梁标榜样”等等,但其后分句皆不如“戴德归心”切合征联主题。

这次征联,从5月发布启事,到7月截稿,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对句3万余比,表现了极大的政治热情。评选工作分初选、复审和终评三个阶段进行。作为评委之一,笔者参加了最后阶段的终评。当时确定总的评审原则,是坚持高标准,决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因为这是由专业学术团体中国楹联学会牵头、联合全国楹联界举办的一次政治性征联,一定要评出高水平的楹联,以扩大楹联界的影响。征联共有三个出句,若按严格要求,一等奖全部空缺,未免觉得扫兴。这就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对句,艺术上稍有缺陷的原因。

征联有两种方式,一是出句征联,二是命题征联。这次征联揭晓不久,即有读者来信提出,如果在出句征联的同时也来个命题征联,为作者驰骋纵横、发挥笔力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许结果会是另一种景象。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这副趣联从出句到对句,历时长达二百多年,是一则古联今对的联坛佳话。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有两个秀才结伴畅游广东鼎湖山,因为口渴,向寺里和尚讨水喝。和尚见二人书生打扮,问明尊姓为一李一宋,便对他们说:“请二位施主对上一联,贫僧然后敬奉香茶。”遂出句云:“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二人张口结舌对不出下联,讨水不成,倒讨了个没趣,只好怏怏而去。

时间过去二百多年,到了公元20世纪80年代,有个叫蔡喜坤的人,据此撰文,在《广东农民报》“俱乐部”专栏上呼吁“请为两位秀才续下联”。一时间,收到很多热心人的对句,终于从中选出了理想的下联:“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作者是广东阳春县黄文昌。

此联巧妙之处一是偏旁部首,二是语意双关。上联“李”字为“木头”(木字头),“宋”字为“木脚”(木字脚);“木头木脚”,可解为愚钝和笨拙,用以形容“李宋二先生”,含有戏谑之意。下联“龚”字为“龙首”(龙字作首),“庞”字为“龙身”(龙字作身);“龙”是受人尊崇之物,用“龙首龙身”形容“龚庞两小姐”,含有赞美之意。“李宋/龚庞”,姓氏对;“二/两”,数词对;“先生/小姐”,称谓对;“头、脚/首、身”,人体部位对;“木头木脚/龙首龙身”,形容词对。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令人叹绝。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这是一副流传很广的偏旁巧对,伴随着一段美妙的传说。

传说明朝某年,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寄宿一家客店。客店很小,只有父女二人。姑娘模样俊俏,为人热情大方,说话又有文采,人见人爱。秀才饮酒,姑娘作陪,二人谈诗论对,十分投机。秀才不禁心猿意马,借着几分酒意,竟向姑娘求婚。姑娘说:“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就嫁给你。”遂即指酒出句云:“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秀才大吃一惊,想不到姑娘会出此稀奇古怪的对子。这是个偏旁析字对,“氷”是“冰”的异体字,“氷冷酒”为偏正式名词,三个字的偏旁,又正好分别是“一点、两点、三点”水。出句如此乖巧,使人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和词语,对出与之相匹配的下联。“连姑娘的出句都对不上,还进什么京?赶什么考?”想到此,秀才决意留下来,对不出下联誓不罢休!他昼夜苦思冥索,反复诵读诗书,连日不思茶饭,竟至抑郁成疾,不久气绝而亡。姑娘痛哭一场,父女俩把他葬在屋后山坡上。

第二年,秀才坟上什么也不长,单单长出一棵丁香树,花儿开得特别艳丽。父亲觉得奇怪,问女儿是何缘故?姑娘本来就很聪明,经父亲这一问,顿时悟出了其中奥妙,惊喜地说:“他终于对上我出的对子了!”父亲又问:“秀才对的什么?”姑娘答曰:“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丁香花”也是偏正式名词,三个字的顶部,正好分别是“百头、千头、萬头”(百字头、千字头、萬字头)。“丁香花”对“氷冷酒”,“百头、千头、萬头”对“一点、两点、三点”,对得天衣无缝,令人叹绝。姑娘想到秀才如此痴情,以至于丧了性命,又不禁悲从中来,再次痛哭一场。她不负旧约,把秀才当作亡夫,年年修坟祭扫,直到终生。

这个故事另有一说。相传过去京城里有个卖艺不卖身的歌妓,名叫胭脂。胭脂色艺双绝,性情孤傲,常以诗对难倒那些达官贵人。有个新科探花来到妓院,点着名要胭脂陪酒。胭脂款动玉腕,指酒出句云:“水冷酒,一点、两点、三点;”要探花对出下联,她才肯陪酒。探花绞尽脑汁,也没能对出下联,满面羞愧,回到府中,自缢而死。后来,探花坟上长出一棵丁香树,满树鲜花,异常繁茂。有人触景生情,思前想后,对出了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这是一副典型的偏旁部首巧对,传为济颠和尚与其未婚妻李翠莲属对。

传说济公出家后,未婚妻李翠莲父母又相继去世,孤苦无依,寄居舅舅家,矢志不嫁。舅父母怜其少年无偶,终非久计,一再劝她另择佳偶,以托终身。翠莲无奈,遂出一上联:“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声明有能对上下联者,便以身相许。上联贴出数月,无人能对,临近年终,忽然有人上门提笔写出下联:“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写毕,毅然投笔而去。翠莲见联语不凡,表示愿嫁其人。家人说:“对下联者是个化缘的和尚,已经走了。”翠莲出门追赶,但已不见踪影。翠莲回到闺房,手捧联语,反复思忖,终于悟出其中奥秘,随之即去庵堂,削发为尼。

此联妙在上联全是“宝盖头”,下联全是“走之底”。全联选词精当,组句合理,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意趣隽永,耐人寻味。

这副巧对上联后句,有的联书写作“寂寞寒窗空守寡”。妻丧夫曰“寡”,称“寡妇”。李翠莲尚未出嫁,此言与其身份不符,殊不可取。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这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偏旁部首巧对,据说上联是日本人所出,下联是某文士应对。

世纪末,我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触犯了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义和团,进而乘机瓜分中国,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向中国大举进犯。1900年6月17日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派奕、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联军乞和。是年为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史称“庚子事变”。同年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在议和谈判会议上,有个精通汉学的日本人出了这副对联的上联,中方一位文士当场对出了下联。

上联“琴瑟琵琶”四字各有两个“王”,合称“八大王”;“八大王”都在字的上部,故曰“王王在上”。联语出自八国联军之一的日本人之口,明显含有居高临下的傲慢之意。下联“魑魅魍魉”四字各有一“鬼”,合称“四小鬼”;“四小鬼”都在字的旁边,故日“鬼鬼居边”。联语出自中方文士之口,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藐视外国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