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79900000002

第2章 名胜古迹妙联(2)

洛阳一凉亭联前路赤炎炎日,试问能行几步这里凉飕飕风,何妨暂歇片时联语明白如话,听来亲切感人。让你情不自禁走进凉亭,“暂歇片时”,再行赶路。

南京仪凤门城楼联耸翠流丹,千仞丽谯辉日月;萦青绕白,四围屏障合江山。

这副对联雄峻壮丽,想必是大手笔所题。尤其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夫。上联“翠”似月色,“丹”如日光,恰与“日月”相呼应;下联“青”指山色,“白”指江流,亦恰与“江山”呼应。妙绝南京妙相庵联燹前楼阁未成灰,犹剩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雨后园林无限好,最爱是百本蕉,千条柳,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

妙相庵,是原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住宅。

联语巧在运用“列品”手法,将一个个数目词组,并列在一起,零星而不乱,繁杂而有致。颇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意境。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燕子矶,在南京市观音门外的观音山上。山顶有一巨石伸入江面,形如飞燕,故名“燕子矶”。

此联巧在连用五个“声”、“色”,把燕子矶的幽静辽阔,全然凝聚在“声色”之中。“声声自在”、“色色皆空”,反映出作者超脱尘世、豁达自在的心境。这副对联,是由顾宪成所题“东林书院”联脱化而来的。

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联云边山影闲中换;天外江声画里流。

徐淮生,不详。

鸡鸣寺位于南京城北鸡鸣山东麓,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豁蒙楼为清光绪年间所建。

山影巍巍“换”在云边,巧在“闲中换”;江声涛涛“流”于天外,妙于“画里流”。措辞有致,诗情画意豁然在目。

南京半山寺联泉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

魁时若,不详。

半山寺在南京市中山门北白塘,为北宋王安石故居。宋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奏请舍所居宅第为寺宇,宋神宗赵顼赐名“报宁寺”。因寺在城东七里,距钟山亦七里,恰为半途,故又称“半山寺”。王安石曾出句: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其中言有此意。

此联通过“泉声”、“山色”入诗入画地表现了山寺的幽静意境。

南京乌龙潭驻马庵联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

薛时雨(生卒年不详),清代全椒(今属安徽)人。咸丰进士,官至杭州知府。

上句比喻贴切,描画出“水”与“山”的明丽色调,可谓山青水秀的又一妙语。下句陈述明朗准确,非它莫属。“凤”落梧桐、“鹤”伴青松,自古亦然。

镇江甘露寺山门联平地风烟翻白鸟;半山云水卷苍藤。

王斿,王安石之侄。

此联原为:“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水卷苍藤。”王斿之父王安国当时与苏东坡交好,即请教于苏。东坡改上联“飞”为“翻”,尤佳。此联语句如同诗句,“翻”、“卷”二字为诗眼,秀逸隽永,难得一联。

镇江焦山联扬子江头渡杨子;焦山洞里住椒山。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劾严嵩十大罪,被杀。

焦山,原名谯山,东汉隐士焦先曾隐居在此,后以谐音改“谯山”为“焦山”。

这副对联作者也许受此启发,遂巧用谐音,将自己的姓字,与“扬子江”、“焦山”谐然成趣。联语和谐有趣,自见功力。

此联又作:

杨子怀人渡扬子;椒山探胜上焦山。

焦山自然庵中联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此联写山光江色颇为雅丽工稳。“扑面”、“回头”将山与江拟人化,让山光有知,江流多情,尤妙金山草堂联半窗图画梅花月;一枕波涛杨柳风。

王寿祚,清初文人。

此联写景笔触清晰,画景色彩淡雅。上联侧重视觉绘色,下联凭借听觉传神,把“梅花月”、“杨柳风”写得很美,上下14字创造出一个深邃空洞、动静相宜的诗一般境界,显出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淡泊的情怀。

无锡惠山摩崖联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惠山在无锡市西郊,古称华山、历山、西神山,唐以后方称惠山。山有九峰,蜿蜒如龙,故称九龙山。下联“五湖”,指太湖。太湖别名五湖。

此联写景写出了神韵气势,“萦回”、“翻动”以动感强烈之态,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江苏无锡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司郎中。后讲学东林书院,为东林党领袖,终被大宦官魏忠贤杀害。

联语朴素无华,平中见奇。全联一字五叠,“声声”、“事事”犹如风雨敲窗,“入耳”、“关心”。有道是:读书事关天下,闻者必有所思。联笔工巧,语带双关,是一副绝妙的言志联。

扬州二十四桥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华鼎盛,城内共有24座桥,故得名。

此联巧用唐代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读来,让人如见月色,如闻箫声,受到美的陶冶。

扬州西园新月楼联蝶衔红蕊蜂衔粉;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集李商隐诗句,下联集白居易诗句,形象生动,诗意盎然。上下联珠联璧合,如出一人之手。

扬州小金山桂花厅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小金山,又名长春岭,在扬州瘦西湖内。

“月”如“水”、“云”似“山”。比喻大胆新颖,联语简捷流畅。把“月”和“云”描绘得既有形象又有气势,真是神来之笔扬州乐善庵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撰联名家笔下的联语,的确非同一般。让月“登台”,叫风“入座”,真是别出心裁,拟人另高一筹。此联借“风”“月”,抒发作者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在风格上相互媲美的宽阔胸怀与高超见解。

扬州平山堂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乾隆进士,出任扬州知府,有善政。清代诗人、书法家。

这是一副别出心裁的集句联。作者集撰这副对联时,身为扬州知府,他巧妙地借用前人文章的佳句,“为我所用”。上联前半截,集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半截集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则分别集自王禹傅的《黄冈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在集句联中,这副集句联称为代表作实是当之无愧了。

苏州拙政园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上联以“噪”反衬“静”,静中有生机;下联以“鸣”反衬“幽”,幽中见雅逸。

苏州网师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网师园,在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南宋始建,清乾隆时宋宗元重建。由于宋宗元自比“渔人”,故称此园林为“网师园”。

全联由叠字构成,上联描写气候,下联描写春色,使人觉得此处确是个清雅秀丽的好地方。

苏州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三元坊。原是五代末年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买下此别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词,命名此亭。

上联原为欧阳修诗句,下联恰是园主苏舜钦诗句,粱章钜巧集妙采成此联,如同出已手笔,工丽无比,堪称佳联。

苏州漱碧山庄联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此联运笔洗炼,颇见功夫。“叠石疏泉”概括了园林独具的“天然画意”之美。不仅如此,还“作人外清游”,把人引入全新的境界。

苏州半园草堂联池荷出水清于我;庭草当风瘦可人。

半园草堂,在苏州仓米巷,为史伟堂建造。

此联触景生情,景中有情,感受到了“清”与“瘦”的意境。妙在情景交融,情自景生。

高邮露筋祠联荷花开自落;秋水净无泥。

许尚质,不详。

传唐代有贞女郑荷花与嫂郊外行走,日暮不肯投宿田舍,被蚊虫叮咬,血竭露筋而死。宋代书法家米芾题《露筋庙碑》,称女郎名萧荷花。

联语从字面看全是写景,意在托物喻人。“荷花”语带双关,既切贞女芳名,又与下句“秋水”相映成辉,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意境。

惠山黄埠墩水月庵联如临扬子大江,听塔上金铃自语;定有苏公高致,为山门玉带重留。

上联如身临其境,听到风摇塔上“金铃自语”之妙趣。下联“玉带重留”,将苏东坡当年在金山寺遗玉带之事重又提起。嵌典自然,对仗工丽,可惜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南通狼山广教寺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望,海阔天空。

广教寺,在海拔107米的狼山上。此地举目四顾,东为军山、剑山,西为马鞍山、黄泥山,前面是滚滚长江,江天一色,极为壮观。

此联上句言长江如虎啸龙吟,引得“山鸣谷应”。下句说游人似置身于峰顶楼头,顿觉“海阔天空”。对句奇丽工稳,字佳词妙。

海州云台山联世外凭临,一面峰峦三面海;云中结构,二分人力八分天。

海州云台山,在江苏连云港市,有前后二山。传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花果山,就是此处。

这副对联有其独到之处,即有意将“四面”和“十分”隐去,而用分述之法拆开表达。这样,使景物更有立体感和艺术魅力。

苏北水帘洞联百文水帘,自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迄今何匠敢行磨此联想象大胆奇特,巧用平常“卷帘”、“磨镜”之事,发生联想,给人新颖奇妙之感。过目难忘,印象颇深。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联里外湖瑞启金牛,池注渊泉,州里澄波无限好;古今月光含玉兔,天开图画,一轮霁魂此间多。

平湖秋月亭,在西湖小孤山东侧。亭子三面临水,每逢中秋,皓月临空,月落湖中,千顷一碧,故名“平湖秋月”。

上联中,“金牛”是西湖别名,在此与下联“玉兔”相对,十分精当。此联笔法严谨,上下分明,上联写湖光,下联写月色,相互映衬,更显西湖无限好,月色此间多。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骆成骧,不详。

这副对联构思奇巧,巧在三处复用“日”、“山”。尤其联尾叠用的“日”、“山”,有字同义异之妙。“冬日日”,即冬天的太阳;“后山山”,指后山的山色风光。

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黄文中,不详。

西湖天下景亭,在西湖孤山(今中山公园)内。

据梁章钜《楹联丛话》载,孤山旧有花神庙,中祀湖山之神,旁列十二月花神,庙中悬一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此上联意取苏东坡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下联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句:“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如今,花神庙已无踪影,此副对联也就觅无遗迹了。很可能“西湖天下景亭”联,是从花神庙联脱化而来的。

这副对联巧用叠字,连绵回环,写出了西湖孤山的山明水秀、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仔细品味,联语顺读倒读,一样自然流畅。倒读:

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睛睛。

如果将叠字拆开,略加移动换位,又可读作:

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

杭州西湖湖心亭联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郑烨,不详。

湖心亭,位于西湖之中,原名“振鹭亭”。

这副联词藻华美,但不生涩,绘景涂色,且有层次。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据考,此亭建于明代,时有这样一副对联: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苏公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此联颇富文采,巧妙地把湖心亭,比作“西子载扁舟”、“苏公游赤壁”,赋予亭子一种动感,使游人遐想连翩,神怡心旷。可惜,这样一副妙对已无影无踪了。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亭联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有月,似锦柳软,柳荫垂地柳藏莺。

三潭映月,据《西湖志》载:苏东坡修西湖时,“于湖中立塔以为标表”。“塔形如瓶,浮漾水中……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

这副对联比喻手法极妙,犹如展现出一幅湖光月色图和一幅莺歌柳烟画。同时,上联三个“湖”、下联三个“柳”,一唱三叠,把“三潭印月”、“柳浪闻莺”二景,描绘得十分动人。

杭州西湖问花舫联试看他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间变幻景光。尽消凝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恰好这山为迎,水为送,买一篷儿拓开怀抱。遍探寻邃馆岑台,回楼古刹,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熊香海,不详。

这副对联虽长,但宛如一首词,读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富有别致的神韵。上下联中,几个写景句,联中自对,秀丽隽永。恰到好处地把本来就很迷人的西湖风光,写得更有诗情画意。

西泠印社四照阁联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叶翰仙(生卒年不详),字墨君,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女词人。

西泠印社,位于西湖孤山,因靠近西泠桥,故名“西泠印社”。这是我国研究篆刻艺术的组织所在,成立于光绪三十年。

这副联构思纤巧入微,语句回环叠复,让人感清疏淡雅,沁心爽神。

杭州西湖碧青阁联镜面湖光,苏堤一线横窗碧;云端梵唱,竺岭千盘压阁青。

允垂,清人,曾任杭州知府。

碧青阁,原在西湖白堤西端今西泠桥的延青水榭上。现阁已不存。

此联写碧青阁前湖光山色,笔调清晰,色彩明丽,有身临其境之妙趣。联尾巧嵌“碧青”阁名,尤为自然。同时,“横”、“压”二字用得极妙。

杭州西湖岳墓联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徐氏女,不详。

岳墓,在岳王庙侧。墓前有墓阙、照壁,道旁有石人石兽,左侧是岳云墓。

联语即景生情,上联用反衬笔法,讨伐“莫须有”三字的罪恶;下联则从正面歌颂岳飞、岳云“两世精忠”。遣词准确,意清言深,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杭州西湖岳墓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字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赵朴初(1909—2000),安徽太湖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这副对联是作者在岳墓遭到十年浩劫破坏、而又重新整修开放时所题。联语抚今怀古,告慰忠魂。尤其难得的是,作者将岳飞《满江红》词中句:“抬望眼、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化用联语之中,自如贴切,美不胜收杭州西湖冷泉亭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明杰出书画家。

冷泉亭,在灵隐寺附近的飞来峰下。

作者别出心裁,连设两个问句,引起游人思索神往,可谓意味隽永,别具一格。难怪在他之后,出现了不少答句对联。不妨顺手拈来几副赏之:

左宗棠题联云: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俞樾题联云:

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俞樾的次女绣孙答联曰:

泉自禹时冷起;(取大禹治水典故)峰从项处飞来。(取项羽拔山之意)石治棠题联云: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赵铁山面对泉冷峰飞,忽生奇想,偶成二联:

山峰且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传。

不愁泉冷无时热;常恐峰来更欲飞。

以上诸联,可谓同题对联。其意概出冷泉、飞峰,真是答联不一,各有千秋。

杭州灵隐寺联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前有冷泉亭和飞来峰,是西湖游览胜地。

上下联对仗十分严谨。“连”、“印”二字,把寺前奇丽风光,分出了层次,犹如呈现出一幅气势雄浑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