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战拼得不仅仅是实力,还有耐心。陈友谅急红了眼,下令把所有巨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水中巨阵,壮观是非常壮观,但是老陈犯了一个致命的低级错误,他肯定是不怎么看历史书,否则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不过按说他还是个小公务员呢,连这个都不知道,看来真的像一些政府官员一样,只知道上班唠嗑、打牌、睡觉混日子,一点不理公务!那就是他忘了“火烧赤壁”的故事。三国故事在元末已经成型,四处开讲,比现在《百家讲坛》可是热火多了,陈友谅以前应该在哪个场子中听哪位说书的白话过,不过应该不是听的单田芳那版的。
战事紧急,老陈很可能早就把这些评书丢到了爪哇国。虽然他忘了,可是朱元璋没忘。
本来面对水中这样的庞然大物,朱元璋的船短小简陋,虽然机动灵活,堵船的时候大船过不去,你小船可以轻松自在地过去,但是现在如果大船恶意向你进攻,那你无异于面对着铜墙铁壁。朱元璋见久攻之下,像是给大船挠痒痒,在这样的情势下,朱军十几名队长退下阵来,朱元璋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立刻下令斩杀退却的队长十多名,但仍然挡不住退势。
朱元璋的船在此期间几次搁浅,被敌人包围,险些丧命,差点失败。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啊,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打败这个陈友谅!
正当朱元璋声嘶力竭下令杀人的当口儿,大将郭兴进言:“不是我们的将士不拼命,只是敌人的巨舰太庞大,我认为只有用火攻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呢?
既然当年周瑜和诸葛亮用此计打败了曹操的大军,那我为何不能效法呢?
朱元璋马上命常遇春等人分别调集七艘渔船,载满芦苇秆柴,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投入战场。
老天爷应该一直在观战,看到陈友谅用那么庞大的船欺负朱元璋的小破船,心里很是为朱元璋愤愤不平,心里话,我要暗中帮朱元璋一把才行!
于是在关键时刻,刮起了东北风。
这让我想起了彻彻底底的三国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来,好消息也就飞过来了!
东北风起了,时机成熟了!
朱元璋命士兵捆扎稻草人在七艘渔船上直立,给它们穿上将士的战衣,戴上头盔,把矛拿在手上,伪装成兵士的样子。然后,他又让一些将士作为敢死队悄悄伏在船中划船。就这样慢慢悠悠地划着,陈友谅的军士以为来船是普通战船,也就没有太多防备。
当时正值黄昏,七艘渔船竟然趁乱驶入汉军巨舰近前。敢死队的将士趁着东风把稻草人点着,风急火烈,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冲撞到汉军舰队内,陈友谅的战船大,不利进退,朱元璋的战船比较小,很轻快、轻便,反成了优势,再加上这一场风,一场火,陈友谅反变为劣势,火猛烈燃烧起来。火苗越窜越高,风助火势,火借风力,数百艘船眨眼间一齐着了起来。
这一把大火把汉军烧得非常狼狈,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等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是个独眼龙,非常凶悍,他一死,陈友谅部队的士气自然大受挫折。
但是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军队也在混战中丧失了普郎等数员大将。
有人死,有人亡,这就是战争,战争从来不会因为一些将士的死亡而停止,只有一种情况能让战争停下来,那就是一方的首领死了或者被擒了,现在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毫发无伤,所以战争还是要继续。
战争进入第三个比赛日,双方都还没有拿到赛点,只好继续拼抢了。
汉军虽然损失惨重,战斗力仍旧不弱于朱元璋军,双方在湖上继续殊死搏斗。
朱元璋在作战当中所坐的船,帆樯是白颜色。陈友谅军队的探子侦查到了这个情报,就马上报告给陈友谅,陈友谅下令所有战船集中攻打这支白帆、白樯的船。朱元璋一看形势不好,知道自己的目标暴露了,第二天把所有战船的帆樯全部涂成白色。这样一来,陈友谅的军队一时失去了目标。
刘基在朱元璋船上东走西望,一直不闲着,忽然他大叫一声“难星过,马上换船!”拉起老朱就跳上另外一艘船,还没坐定,只听轰的一声,朱元璋的坐舰被打得粉碎。这个刘基也是装神弄鬼,大白天哪里能见到什么“难星”,无非是观察到有敌船的大炮在向帅舰瞄准而已。但是如此一来,无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给所有的将士来了一个精神暗示,朱元璋及其手下都觉得现在有刘基这个“诸葛亮”在船上,那还有什么可怕的?顿时勇气倍增。
陈友谅这边见朱元璋指挥舰被击碎,高兴得哈哈大笑,认为朱元璋必死无疑了。但不一会儿,朱元璋的大旗又再次高悬起来,朱元璋又出现在船头指挥,汉军的脸色比猪肝还要难看,陈友谅不禁也是大惊失色。
朱元璋大难不死,化愤怒为力量,马上调整兵力,调动船只,从后面包抄陈友谅的船只。打仗打的就是精气神,精神原子弹一爆发,想不胜也难。就这样,朱元璋军队以小打大,无数小船围着汉军的庞然大物,身手赶得上铁道游击队扒火车,都飞到了船上。甲板上的汉军全部被杀光了,底层摇橹的兵士却茫然不知,仍旧一个劲儿喊号子卖力摇橹。此时,我们就看出陈友谅船的弊端来了,底下摇橹的将士都不知道自己的将士已经以身殉国了,还在一个劲地傻摇,以为自己在桃花源呢?朱元璋见这群傻人傻到了极致,图省事,把火种留在船上后,就纷纷跳回自己的小船上,摇橹的汉兵一个没留,全被烧死了。陈友谅士气顿时大减,从此“敛兵自守”。什么叫“敛兵自守”呢?就是收兵了,不进攻了,守住现有阵地,好像乌龟钻到乌龟壳里,任凭你怎么拨拉我也不出来,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朱元璋想挑动对方,你来打吧,我们决战。但对方就是不响应。
这种情况下,仗还怎么打?
朱元璋部下有人想,既然人家不应战,仗打不了,我们干脆撤军吧,趁此机会也好休养士卒。但朱元璋不同意,说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撤退,那前面的仗不是都白打了吗?前面死的将士不白死了?但是就这样僵持下去也是于事无补啊。
后来老朱依据计策撤离了此地,封锁湖口,截断陈友谅的归路。现在的陈友谅很有点当时江东桥一战的形势,那次是被引进瓮中,这次是被关在门里,只不过,很不幸是和狗一起关在了门里。
朱元璋的所有船只向湖口集结,封锁了鄱阳湖湖口。这一次是决胜之战,能不能取胜,全看这次了。
陈友谅看到朱元璋撤离,不但没有退出战斗,反而封锁了湖口,截断了自己的归路。此时汉军因为长时间远途作战,粮食已经用完了,陈友谅派出几十只船四处筹粮,你想,朱元璋正是要将陈友谅困死在湖口里面,怎么可能让这些船顺利筹到粮食?这些船只被朱元璋的军队烧毁。没有粮食,又被断了归路,汉军士气大大低落,陈友谅陷入困境。此时的陈友谅绝望到了极点,是什么让自以为是的真命天子走到这一步?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