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11445300000047

第47章 十二月份(2)

果然就像任章所分析的那样,尝到甜头的智伯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就派兵围困晋阳。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国在里面接应,在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之下,智伯很快就灭亡了。

见到利益就想得到,而且越多越好,这是很多人的心理。真正能清醒地认识到利益背后隐藏着的危险,并且果断地拒绝,才是聪明人。

7机会往往会乔装成“问题”的样子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同时也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

曾经就有一位成功人士讲述了自己是怎样走上富裕道路的:他说他在50年前,就开始踏入社会谋生,他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因为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所以他就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推车上,装了满满一车,这些东西就是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然而当时管货并非他的职责,他完全是出于自愿——而且他当时还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感到自豪。

他说自己在送货的旅途当中,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极其顺利。但是在他走了一段路程的时候,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使出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后来,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运货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他当时送货的那个独轮车和货物,并且那个商人还好心地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他只顾着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虽然说老板并没有由于他的额外工作就此而称赞他,然而他自己为当时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无比高兴。

他说,正是由于他多做了一点,而让他成了一名成功的人士。

第二天,那位商人就把他叫过去并告诉他:“我发现你工作十分努力,而且热情很高,尤其在你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时候,特别细心、专注。因此,我愿意为你提供一个年薪5000美元的职位。”

他当时就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致富之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的一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每天多做一点,初衷也许并不是为了获得报酬,往往却获得更多。

由于机会往往乔装成“问题”的样子,所以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的时候,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

8为人谋划就是为己谋划

战国后期,楚国谋划出兵攻韩。韩国十分紧张,忙向已归附自己的东周征调兵丁、粮草、武器。但东周此时自顾不暇,哪有多余的人力、物力支援韩国?再说,又怕这样一来,激怒了邻国楚国,楚国一怒之下会把自己灭掉。

因此,东周王接连好几日忧心忡忡。苏代见状,忙问原因。

听东周王讲了前因后果之后,他笑了笑说:“不必担忧。我到韩国走一趟,不但可使他们不再向我们征兵征粮,还可让他们白送我们一块地盘。”

东周王半信半疑地把苏代送走了。

苏代到了韩国,对韩相国公仲侈说:“我来之前,曾听说楚国的大臣向楚王说:‘韩国久战,已十分疲惫,国空民乏,粮食奇缺,无力持久坚守。我们出兵,不出一个月,定能攻下韩国都城。’但楚王没抓到真凭实据,对这些话将信将疑,没敢发令攻打。但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您却向东周征兵征粮,不是正把自己的弊端暴露给敌人,让楚王下决心猛攻韩国吗?”

公仲侈说:“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您说该怎么办?”

苏代说:“我为您打算,倒不如这么办:马上停止向东周征调兵丁粮饷,再把米川高都送给东周,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强大。”

公仲侈说:“我不征调东周人、粮,已经够仁义的了,哪能白白将高都奉送给东周?”

苏代说:“将高都送给东周,东周必然死心塌地跟随韩国。楚国一看,必与东周断交。以高都作代价,取得一个死心塌地的邻国,为什么不办呢?”

公仲侈一听,连声叫好,依计而行。楚王见了,以为韩国国力强盛,难以攻下,也没敢发兵。其中最为得利的却是东周。

苏代表面上是在为韩国(为人)谋划,实际却是在为东周(为己)效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当你真心帮助了别人的时候,自己往往也是受益者。

9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人生长途中,总会遇到不得不“放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走到了年迈体衰之际,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辉煌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

美国的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

这一瞬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

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胥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到了80岁时,赫氏不得不考虑放弃解剖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想象,此时赫胥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绪多么沮丧,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

尽管是这样,毕竟他“放下”了,在没被人强迫的情况下“放下”了。

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是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胥黎都“拿”上了自己人生中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了。

以坦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放”,便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了一种落落大方的风范来。

10学习是有用的

加图是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讲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在公元前204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财务官,公元前199年任职营造官,公元前198年出任裁判官,公元前195年又做了执政官,公元前184年当上了检察官。加图用他丰富的知识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赢得了罗马上下的好评。

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在演讲和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他是知名的演讲家和拉丁散文的奠基人。他晚年发表过很多的演讲词,大约150多篇,完整保存至今的,也有80个片断。在加图的人生里,共完成7部作品,内容涉及历史、军事、法律、医学、农业等诸多方面。为了督促和教育儿子学习,他还编写了一套百科全书,内容广泛、深刻,成为当时人们教育孩子的范本,甚至流传至今。

加图十分喜爱学习。有一次,80岁的加图在学习希腊文时被朋友们看见了,他们很吃惊地说:“希腊文太难学了,没有长时间的苦读是学不会的。您要是在年轻的时候学习它还来得及,如今年纪一大把了,再学起来困难重重不说,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啊!”对于这样的说法,加图不以为然,他说:“学习是不分早晚的,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派上用场。”对希腊文的深入研究使加图更好地驾驭了语言知识,更好的吸收了希腊文化,从而使他的著作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超大的读者群。

学习,至始至终都是有用的。它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它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答案;为我们解决问题寻求方法;为我们有所创新奠定基础。我们不能因为岁月的追赶便放弃了学习。

11开发出人们迫切需要的产品

金·吉列原是一家小公司的推销员。有一天,他的老板在与他聊天时说,如果能开发一种用完就扔掉的产品,那顾客就会不断地购买。这样,就可以发财致富了。这句话给吉列很大的启示。他按照这个思路开始留意身边的事件。

一天,吉列在起床刮胡子的时候,因为老剃刀没有打磨好,不仅刮起来费劲,而且脸也有划伤。懊丧的吉列眼盯着剃刀,突然一个灵感钻进了他的脑袋。这就是发明一种新型的剃须刀,不用反复磨就可以用到新的刀片。经过对周围男性的调查,发现他们都希望有一只安全保险、使用方便、刀片随时可换的剃须刀。

于是吉列积极行动起来,希望发明出这种新剃须刀。由于没能冲破传统习惯的束缚,新发明的基本构造不免受到老式长把剃须刀的局限。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地改进设计,但都没有令他满意的结果产生。

这样一晃几年,吉列仍没有研究出他想要的剃须刀。一天,他望着一片刚收割完的田地,看到一个农民正轻松自如地挥动着耙子修整田地。吉列得到了新的启示:新剃须刀的基本构造应该同这耙子一样,简单、方便、运用自如。钻研了八年的吉列终于取得了成功。

吉列决心由自己来生产这种新式剃刀。1903年,他创建了吉列保安剃须刀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新发明的剃须刀片和刀架,结果马上受到了欢迎。吉列保安剃须刀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并势不可挡地向全球扩张。吉列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不断地把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推向市场,那么这个公司的发展壮大必将势不可挡。

12能上能下是真龙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3岁中秀才,16岁进入湖南时务学堂。当时谭嗣同为学堂总监,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蔡锷与梁启超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锷东渡日本。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投入军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蔡锷响应武昌起义,举行了“昆明重九起义”,并担任起义军临时总指挥,起义胜利后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袁世凯窃取政权之后,对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蔡锷始终存有戒心,便以组阁为由,召蔡锷入京。

有人劝说蔡锷不要进京。蔡锷说:“袁世凯很忌恨我,如果不去,就会更加怀疑我。怎么能因为我个人的关系,再引发战乱,致使生灵涂炭呢?你们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对付他。”接着,毅然前往。

蔡锷抵达北京后,袁世凯给了蔡锷一大堆虚衔,暗中派人监视他。为了保护好自己,消除袁世凯的疑虑,他把自己装扮成浪荡公子,吃喝玩乐无一不沾,期间与小凤仙结识。袁世凯稍稍放心。

袁世凯称帝,蔡锷尽管内心痛苦,表面上却仍然不动声色,甚至通电云南,让自己的部下拥戴帝制。袁世凯对他越来越信任,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为了保险起见,袁世凯用重金收买蔡锷,给了他600万的经费。蔡锷悄悄地将钱汇往云南,做日后举兵的经费。

蔡锷家在棉花胡同,妻子、母亲都在身边,对他逃出北京十分不利。在小凤仙的协助下,他以离婚的名义,使母亲和妻子逃离了京城。

袁世凯得知此事后,以为蔡锷因为小凤仙与亲人翻了脸,便对亲信说:“我以前把蔡锷看成是英雄,现在看来,也不过是斗宵之器罢了,刚一富贵,就忘了恩爱夫妻之情。他的志向已经到顶了,从今以后我可以不必再担心了。”于是就撤销了对蔡锷的监视。

蔡锷看到时机基本成熟,便开始实施逃离京城的计划。1915年11月11日,蔡锷在京城离奇失踪,成功脱京的蔡锷火速赶往天津。

蔡锷到天津后不久便乘运煤船东渡日本,经上海、香港、越南河内,沿途躲过数次暗杀,历尽艰险,于12月19日返回了自己的大本营云南。袁世凯得知消息后,追悔莫及。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登基。蔡锷率第一军主力进入四川作战,战绩辉煌。在梁启超的积极号召下,各省纷纷树旗倒袁。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蔡锷首先摧毁了袁世凯的帝制梦,对再造共和有很大的功劳。而他能屈能伸,以柔克刚,迷惑袁世凯最终从密探的控制中脱身的经历,更是令人叹服。

龙藏深海时,世人不知它的存在,飞龙在天之时,举世都会震惊于它的壮美。关键时候,要懂得低调行事,保全自己。

13利用对方的疲劳

宋太宗时,年方十七岁的曹玮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刺史。

一次,曹玮率军与西夏兵作战,小获胜利,吓得西夏将领引军撤退。曹玮侦知西夏军撤去不远,便将缴获的牛马、辎重尽数收集,慢慢驱赶,缓缓返归。西夏将领听到曹玮如此行为,以为他是贪小利不会用兵之徒,便挥军加速追赶过来。眼见得西夏兵就要追上,曹玮回过头来列下阵势,派人对西夏将领说:“你军远路赶来,一定十分疲劳,我们现在就交战,我方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不如你们休息一会儿,咱们再决战不迟。”西夏兵已跑了上百里地,正感到十分疲乏,闻听此言,十分高兴,便答应了。

休息了片刻,曹玮又派人告诉西夏兵:“想必你们已歇得差不多了,咱们开战吧!”于是便指挥宋军冲杀过来。那些昔日强悍的西夏兵这次却变得不堪一击,交手不久便大败。

打完胜仗,部将们请曹玮解释原因。曹玮说:“走远路的人,刚到目的地时,并不十分疲乏,在稍做休息全身放松之后,才更觉疲倦。西夏兵远路追来,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这时与他们交手,还要费些气力才能战胜他们。若让他们歇一下,全身松弛下来,他们觉得更疲惫了,就容易对付了。”大家听了,都佩服他的知识广博。

在对手最虚弱的时候下手,正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的原则的具体运用。

14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亲自去他家看望他。看到管仲病情很严重,齐桓公不禁悲伤不已。

管仲劝齐桓公不要悲伤,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我也不可能长生不老啊!”

齐桓公说:“您生病了,有什么话要嘱咐我吗?”

管仲回答说:“我希望主公能够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些人。”

齐桓公不解,心想这些人平时对自己总是毕恭毕敬,于是问:“当初我身处险境,无米无粮,是易牙亲手煮了他儿子的肉来孝敬我,使我免受饥饿之苦,这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啊!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管仲说:“虎毒不食子,更不要说人了,天下哪里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子女的。他对自己的儿子都这么残忍,又怎么能对您好呢?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讨好您,达到他的目的罢了。”

齐桓公又继续问道:“竖刁不惜阉割自己来侍奉我,这可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痛苦。这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这又有何值得怀疑的呢?”

管仲说:“世间之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那又怎么会爱惜您呢?他这样做不过是想赢得您的信任,整日陪在您的左右,对您阿谀奉承,使您成为不听忠言的昏君啊!”

齐桓公听到这里出了一身冷汗,又问:“常之巫能够占卜人的生死,为我治病,难道也不能信任吗?”

管仲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大王不相信天命固守本分,而是依靠常之巫,想长生不老,他必然会利用您而胡作非为啊!”

齐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侍候我都十多年了,也没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就连他父亲去世,他都没有回去奔丧,这样的人难道对我还不够忠心吗?”

管仲说:“天地间,没有不爱自己父母的,卫公子对待自己的父亲尚且如此,又怎会真心对待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