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09

第9章 再逃东京(1)

东京城里面的事情就不必再说了,其实韩通和红梅年轻,只不过当时被赵匡胤他们打晕过去,过一会便醒过来了,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老鸨毕竟年老体弱,被赵匡胤这一脚却真的踢死了,但老鸨这样的人,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死了也就死了。宦官们也只不过想借这个事情给赵弘殷一点教训,加上赵匡胤已经逃离了东京,皇帝也亲下谕旨责罚了赵弘殷,这事情很快就不了了之了。翠红楼换了一个老鸨,继续招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赵弘殷依然当着自己的禁卫军统领。罗彦威和张光远虽然和事情有牵连,毕竟人命不是由他们伤的,加上他们的父亲暗中活动,最后也没有什么惩罚,只不过被关在府里不准出去,时间一长,这件事情就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毕竟通缉令还在刑部留底,若是赵匡胤贸然回东京,还是有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于是赵弘殷还是严令大名府的远亲,千万不能放赵匡胤回来。

回头再说赵匡胤,自从伤了人命,逃出了东京城,便一路向北,直奔河北大名府而去。起初心里害怕,赶路便非常着急,过了两天,已经离了东京地界,身边看到的景物风情民俗,都和东京大不一样,再加上路边也没有发现捉捕自己的文书,心情便逐渐轻松下来。毕竟是少年心气,反而走马观花,查看起沿途的风情来了。这是赵匡胤长这么大首次独自外出游历,虽然说年幼的时候,曾经随同父亲南归中原,但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只顾念着玩耍,根本没有注意过沿途的事物。这次独自一人行走江湖,不知天高地厚,沿途逗留,加上生性豪爽,反而结交了不少草莽英豪。若是遇到一二知己,干脆就地停留,喝酒论武,他临走时母亲害怕他路上吃苦,悄悄的给了他不少体己银子,所以他这一路上过得是万分逍遥,比在东京城还要惬意几分。就这么走走停停,过了有一个月才到了大名府。按照父亲叮嘱的地址,找到了自家远方的堂哥那里。

他这个远方堂哥姓张命文广,本来当年是去东京谋生,求到了赵弘殷门下,赵弘殷唯恐留他在东京城落人把柄,想起大名府的统军原来是自己的部下,便写了一封推荐文书,让他到大名府谋职。他在大名府做事勤勤恳恳,很受统军赏识,这么几年下来,已经混成了马军营的统领。逢年过节想起当年赵弘殷的举荐之功,都要派人去送点土特产表示感谢。只是由于军务繁忙离不开,所以一直没有能够亲自去东京表示感谢。赵弘殷在赵匡胤走后,便立即让人送信过来告诉他事情的真相,让他为赵匡胤在营中找个事情干。但这赵匡胤走得慢,信都已经来了大名府好长时间了,赵匡胤还没有来。这张文光眼看有机会能报答恩情,早就已经盼着赵匡胤前来,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见,还以为赵匡胤路上有了不测,心里面还在琢磨该怎么给赵弘殷回信呢。突然听到有人禀报说,有个红脸青年在营外求见统领,操一口东京口音,说是来投亲得。听了以后大喜,连忙让人把赵匡胤叫进来。赵匡胤进来以后见礼完毕,又呈上赵弘殷的书信,张文光看了之后确定无疑,两个人一叙年庚,张文元比赵匡胤要年长好几岁,便称张文光为兄。兄弟两个人略微叙谈了一会,看天色已经不早,张文光便让人带赵匡胤下去休息。自己却在这里苦思冥想,究竟要怎么安排赵匡胤。虽然说赵弘殷对自己有恩,又是远方亲戚,堂弟来了这里,自然要用心招待,好好的重用。只是这堂弟却是在东京吃了官司的,若是长久的留在自己身边太过招人眼目,说不定哪天被人发现告发了官府,到时候自己可以脱不了干系。对自己的前程可是大大有影响。可要是说不管这事情,给点钱把赵匡胤打发了,将来在赵弘殷面前可就有点过意不去了。最好是现在能有个地方,既能安排赵匡胤前去,又不会太招人注意,这样过个几年,等到东京那边事情的风头逐渐过去,再把赵匡胤亲自送回去,这么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只是这大名府也是繁华之地,却去哪里找这安全的地方呢?把张文光难得在屋子里团团乱转,突然从偏院中传来一阵马嘶,不由得一拍大腿,高兴的说了一句:“好地方啊”。随即便找人去安排不提。

第二天张文光白天去大名府应卯,处理营中的事物。安排了几个兵卒,领着赵匡胤在大名府城中闲逛。兵丁们见赵匡胤是统领的远亲,自然是着意巴结。赵匡胤又是个慷慨之人,不用兵丁们花一分银子,吃喝都由他来买单,这一天玩的酣畅淋漓。到了晚上,张文光在府中设宴为赵匡胤接风,酒过三巡,便对赵匡胤说:“叔父既然把堂弟你交待给我,我自然要为你找点事做,这大名府也是朝廷管辖之地,府堂上也压着拘捕你的公文,若是安排你在府城做事,改天被人发现告发出去,也是多有不便。我现在掌管马军营,下辖有个军马场,是专门为马军营训练军马的场所,离城有三十里地,虽然说远了点,但是那里却比较安全,除了我会不定期的安排人去领军马,便只有附近的几个村落的百姓。那军马场有十几个兵卒驻守,负责人本来是一个老兵,前段时间曾经向我告假,说是年事已高,不能再在军中任职。正好堂弟你来了,若是不嫌弃的话,隔天哥哥便亲自陪你过去,接管了那军马场。军马场的事务也不用你操心,下面的兵丁他们都知道该做什么,你便安心呆在那里,若是心烦便可去附近的村落中喝酒散心;若是有心便也可跟着那些老兵们学学驭马之术。弟弟你意下如何?”赵匡胤既然来到大名府,自然一切听从张文光的安排,当即表示感谢,两个人继续畅饮,第二天收拾一下行李,张文光便亲自陪同赵匡胤出城,来到军马场,和老兵办理了交接,又领着他熟悉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便和他道别,留赵匡胤一人在军马场安身。

赵匡胤却毫不介意,当天晚上,他便出钱让人去采办了酒肉等物,把军马场所有的兵丁都叫过来,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军马场的都是老兵,见赵匡胤是统领亲自送过来的,自然知道他们关系不一般,又见赵匡胤虽然年少,却是慷慨意气,心里面也是暗暗佩服。随口打问赵匡胤的情况,赵匡胤也好不隐瞒,将自己在东京为朋友出头,误伤人命之事都和盘托出,反而更加赢得了这些老兵的信任,各自拍着胸脯说,不过杀了一个老鸨而已嘛,又什么大惊小怪的,赵管事你大放宽心在此居留,东京的命令在此处可不好使,那张统领又是你本家亲戚,谁敢在大名府给你上眼药,我们这些老哥们也断不会轻饶他。赵匡胤连忙敬酒给大家,说自己从未处理过军马场的事务,还要拜托他们。兵士们都哄然应诺道说这些事务都非常简单,赵管事你只不过来避避风头,不用太操心这里的事情,只要放心交给我们就行了。赵匡胤大喜,一群人尽欢而散。

自此后赵匡胤便留在了军马场,他将自家住所后面整理出一块场地,仿照原来家中的模样建造了一片演武场,平时除了攻读兵法,就在屋后练习武艺,不然便去军马场上挑选战马驰骋原野。军马场的事务也确实简单,说穿了只不过就是养马,按时让公马和母马配对,生出小马来再训练成战马,最后按时交付给马军营使用。赵匡胤刚开始来骑马时,老兵们都怕他出事,派给他的都是训练好的战马;后来有一次,有匹小马性子刚烈,非常难以驯服,正好赵匡胤前来,看到老兵们一个个被这小马摔下背来,当即起了好胜之心,不顾老兵们的百般劝阻,非要自己上前去驯服此马不可。毕竟年轻好胜,最后竟然将这匹烈马驯服,老兵们都赞叹不已,自此后凡有驯服不了的劣马,都来找赵匡胤。赵匡胤以前虽然略通马术,毕竟经历较少,在这军马场一呆两年,胯下换过不少战马,自此后马术十分精通。这却也算的时避祸大名府的一项意外惊喜吧。

一眨眼几年便过去了,赵匡胤在军马场呆的十分惬意,除了能锻炼自己骑马的本领外,闲来无事便听军马场的老兵们谈论他们当初经历的战斗,老兵都是因为年老不能上阵打仗才退下来养军马的,但是你想能在乱军中逃了一条性命的人,个个都有无数宝贵的经验,现在碰到赵匡胤都向他和盘托出。赵匡胤原来所学的兵书阵法本来是死的,听老兵们一讲,登时都在眼前活起来,原来的理解又加深了几分。这么几年过去,原来懵懵懂懂的少年已经是满腹谋略,性格也比以前沉稳了许多。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来自己当年鲁莽,误伤了人命,这么多年都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也是十分悔恨。有几次动了思乡之情,想要偷偷徽东京看一眼,都被张文光所阻止。毕竟事情还没有结束,要是回去又被小人抓住把柄,恐怕自己也要受连累。所以多年来只是通过张文光来为他们家里传递信息。知道父亲母亲现在依旧安康,弟弟赵匡义也已经娶亲,自己的夫人贺金蝉仍然在家谨守妇道。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天赵匡胤正和几个老兵在一起谈天,突然远处尘土飞起,有一队骑兵从远方急速驰骋而来,赵匡胤他们止住话头,起身观看。见为首的是张文光,满脸喜色,远远的看到赵匡胤就高声喊起来:“兄弟,大喜事啊,哥哥特地给你报喜来了。”说话间马匹已经到了近前,张文光从马上跳下,赵匡胤连忙迎上前去问道:“有什么喜事,还要劳动哥哥亲自前来?”

张文光哈哈一笑说:“其实不是什么喜事,反倒是件悲事,只不过这事情对于兄弟你来说,却是件大喜事。走,进屋里去,让哥哥慢慢告诉你。”兄弟两个携手进了屋子,张文光看看屋内再没有其他的人,悄悄对赵匡胤说:“刚才我接到了朝廷的信报,几天前后汉高祖刘知远已经病故,他的儿子刘承佑现在继位当了皇帝,这事情可不就是悲事,但对兄弟来说却是天大的喜事啊。”

赵匡胤听得有些糊涂:“先帝驾崩这是国丧啊,对我有什么可喜之处?”

张文光急得一拍大腿说:“兄弟你怎么糊涂了,先帝驾崩虽然没有可喜之处,但是新君即位,按照惯例,等到安葬先帝之后,必然要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到时候全部有罪之人都被赦免无罪,这对兄弟你来说,可不就是大喜的事情么?”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赵匡胤听到张文光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当时就激动得眉开眼笑说道:“这么说来,我现在就可重新回到东京了?我这便收拾行囊准备出发。”说着便要去整理自己的行装。张文光连忙拦住他说道:“兄弟何必如此着急,先帝才刚刚驾崩,新君还没有来得及发布大赦天下的旨意,且等一段时间,等到旨意下发过来,我看看赦令上有没有兄弟的名字,只要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兄弟你便可立即返回东京了。”赵匡胤一想也是,但是心里终究还是激动,高兴得手舞足蹈,吩咐左右预备酒席,就在这里招待张文光。两个人尽欢而散。张文光走后,赵匡胤当即开始整理交接事务,预备行装。又过了几日,果然新君下令大赦天下,赵匡胤的名字赫然也在赦免之列。赵匡胤早已归心似箭,一旦得到消息,当即起身去和张文光告辞,张文光又送他千两银子作为盘缠,赵匡胤百般推辞不肯接受。张文光推心置腹的说道:“兄弟,你在哥哥这里几年,哥哥虽然不经常在你身边,但是零零星星也听人说起过你的事情,你在哥哥这里犹如龙戏浅水,只不过时乖命蹇,一时走了背运而已。以你的才华和你的为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就算是哥哥将来恐怕也要靠着你这棵树乘凉呢,所以这点盘缠,你无论如何不能推辞,以后飞黄腾达的时候,记得当日也曾受过哥哥的一点照顾就可以了。”赵匡胤眼看推辞不过,便也不再推辞,后来他做了大宋开国皇帝,张文光果然也沾光,做了大名府的统军。

当下赵匡胤离了大名府,一路急赶,直向东京城而去,恨不得肋下生出双翅,眨眼便回到自己的家中。可是原来他在路上结交的那些草莽英豪,这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早已经派人打探好了他的行踪,沿路不停的为他庆贺。赵匡胤拗不过情面,走一处吃一处醉一处,本来想早点回家的,可是一路上应酬耗费了不少时间,等到了东京地界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赵匡胤也顾不得休息,连夜赶路,中午时分便回到了熟悉的东京城,也顾不得观看这几年来东京的变化,直奔家中而去。

府门口的家丁突然看见大少爷回来了,真是喜从天降,连忙将他迎入府内,赵匡胤将包裹朝家丁一丢,打听到现在母亲便在后堂,当即朝后堂奔去,进了屋内,赵夫人正坐在桌旁,旁边陪着两个丫鬟聊天解闷。赵匡胤二话不说便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激动的喊着母亲。赵夫人猛然见一条大汉冲了进来,开始还有点慌张,看大汉居然跪倒在地口称母亲,连忙仔细打量大汉的容貌,原来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喊了一声我的儿呀便泣不成声,赵匡胤也是满面流泪,母子两人紧紧的抱在一起痛苦失声。过不多时,赵匡义接到消息也赶过来,母子三人抱头恸哭,互相叙述着别后的离情。围观众人无不落泪。过了好大一会,三个人才止住悲声。赵匡胤看父亲一直都没有出现,于是问母亲道:“母亲,父亲现在哪里?”母亲回答说:“你父亲今天出去上朝,现在还没有回来,他肯定还不知道你已经回来了,就不要让人通知他了,等他晚上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吧。”赵匡胤点头称是,赵夫人心疼儿子,看他赶路赶得急,一身的风尘仆仆,当即让人把赵匡胤送到房屋中去,贺金蝉也是欣喜万分,又指挥家人烧了热水,让赵匡胤沐浴更衣,等着晚上和赵弘殷会面,一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