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32

第32章 驱逐辽兵(5)

到了第四天的清晨,实在是心中有时睡不着,便起身在营中巡视,眼望着远处蜿蜒的山脉,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心想既然是山谷,必然不止一条路,我如果能找出另外一条路来,岂不是就能解救出怀德兄弟来。想到这里,猛然振奋起精神,命令军士们去找几个当地人过来,等到他们来了,便和颜悦色的问道:“你们可知道潞州城北的盘蛇谷,是不是另有小路可以出入其中。”几个百姓听说是盘蛇谷,都不停的摇头说道:“要是其他山谷,可能还有别的路可以走,要说这盘蛇谷我们可都清楚,本来并没有路,谷口两侧的人要往来,必需要翻越好几座大山,绕好大的弯子才过得来,后来我们本地的一位先生,看到众人行路如此不便,由他发起,每天我们城内城外的百姓都义务出工,最后才勉强把这条山谷中清理出一条道路来。这个都是我们当年亲自参与过的,所以知道并没有第二条路可行。”赵匡胤听了以后心中更是烦闷,知道百姓们不会胡说,百姓们看他愁眉深锁,知道他为里面困着的军士发愁,于是又说道:“将军如果着急,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看你不如叫那个修路的先生过来问一问,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情非常稳重,而且性格坚韧,常常能做出什么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来。以前多少年,我们都认为这条谷是没有办法修路的,但是在他的发动下,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把盘蛇谷贯通了。这两年他一直在盘蛇谷中和我们一起劳作,要说起对这个盘蛇谷的了解,那肯定是他最深刻。将军不如叫他来问问。”赵匡胤一听茅塞顿开,心想百姓们说道没错,既然这先生能在原来的乱石谷中开辟出一条路来,他必然知道这个山谷的整个形势,说不定知道其他路也难说。想到这里,连忙问百姓们说:“不知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这先生呀,和将军您是本家,也姓赵,名叫赵普。他可是个怪人,以他的学识,就算是去府中作个幕僚也是绰绰有余,可是他却宁肯住在山上,每天自己在山上采药,读书,平时到城里的集市上去换些生活物品。不过他为人相当好,我们许多人家都知道他学问好,宁愿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他去教导,他也不收我们的钱。”百姓们都七嘴八舌的说道,说得赵匡胤也起了好奇心,于是让百姓们做向导,让自己的旗牌官立刻去把赵普请来。

没有过了很长时间,旗牌官便来禀报说已经把赵先生请了过来,赵匡胤连忙出帐外迎接,见了赵普抬眼一看,只见他面带微笑,精神十足,两眼炯炯有神,虽然处在几万人的大营中,也是意定神闲,并没有丝毫的慌乱。赵匡胤连忙上前见礼说道:“本来应该亲自去拜望先生,只是被皇上所派,前来此处征讨敌军,不敢擅自离开营盘,请先生见谅。”

赵普哈哈笑道:“赵元帅说的什么话,你千里而来,为的是解救潞州百姓于水火,只要我赵普能帮上忙,你只要说一句话,我便立刻前来,怎么还敢劳动你去请我呢。你叫我来,必然是有事情问我,我定然知无不言。”

赵匡胤心中暗自佩服,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爽快人,于是当即把契丹兵设计,在盘蛇谷困住了高怀德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普,最后说道:“我听说先生当年为了修路,在盘蛇谷里面整整呆了两年,那你一定是最熟悉谷内的形势了,不知道可有没有第二条路可以从里面突围而出。”

赵普摇头说道:“不瞒赵元帅,这盘蛇谷内地势复杂,就这么一条路还是我和百姓们花了很长时间,才面前趟成的。不过赵元帅你恐怕是着急救高将军他们出来,所以一时犯了迷糊。你何必打问另外一条路呢,你应该是去打退驻守在谷口的契丹兵,只要谷口没有人,高将军他们自然会清理道路走出来。”

赵匡胤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先生说的这些,我也想过,可是那契丹兵守在山上,山路崎岖,马儿冲不上去,要是派人朝上冲呢,他们在上我们在下,根本不可能获胜。而且这山上也无路可行,我何尝不知道绕路到契丹兵身后,便可以解救高怀德一行。可是当年这山上若是有路,先生又何苦发动众人修建谷中的道路呢。”

“哈哈,这个将军可就有所不知了,这盘蛇谷上的山峰并非是无路可行,只不过太过险峻,所以普通百姓不敢经过,逐渐就荒芜了,我当年探查这一片的形势,曾经走过这条路。你只要顺着这条路上山,便可以直接去到契丹兵的身后,把他们赶跑,然后让人清理谷口杂物,高将军他们就可以脱险了。”赵普胸有成竹的说道。

赵匡胤闻言大喜,当即拿来了盘蛇谷的地形图,赵普指着山脊说:“那条路就在这里,已经多年没有人走过了,今晚将军让将士们准备好,明天赵普亲自领你们前去攀登。”赵匡胤大喜,当即任命赵普为帐前参军,开始还害怕赵普拒绝,可是没想到赵普竟然眉头也没有皱一下就答应了。第二天,赵匡胤亲自领兵,赵普在前面指路,让罗彦威和张光远继续出战,吸引契丹兵的注意力。另外的五千军士,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山脚下,赵普仔细观看了一下周围的山势,终于找到了那条崎岖小路,一行人慢慢的朝上爬,到了下午时分已经到了山梁上,赵匡胤命令全军就地休息,饱餐战饭,快到黄昏时,集中兵力朝前面谷口的敌军发起了进攻。

契丹兵白天又打退了罗彦威和张光远领导的冲锋,以为这下子安然无恙了,可是哪里知道从身后突然杀出了后周军队,想到谷底都是自己的兄弟,这些兵士们个个拼命杀敌,那些契丹兵几日来眼看后周军队无计可施,早就都放松了警惕,突然碰到这样的攻击,根本抵挡不住,好一点的命丧当场,差一点就在慌乱中摔下谷中去,尸首无存。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后周军队牢牢占据了谷口的地方。赵匡胤便赶紧让人朝谷中喊话,让高怀德迅速领人从里面将谷口杂物搬开,罗彦威和张光远早就知道赵匡胤的计策,这时候也带着人从外面开始挖掘。契丹兵虽然听到遮面喊杀震天,但是晚上天黑,也摸不清情况,不敢过来查看,只是紧守营盘不出。

高怀德和兵士们在里面已经困了三天,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已经吃完,也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出去,正在那里愁思满腹。突然听到头顶上有人喊话说,赵元帅已经解了盘蛇谷之围,让他们赶快里应外合,从谷中突围。高怀德为人谨慎,害怕是契丹兵的计策,引自己过去赶尽杀绝,派了两个探马去查看情况,探马喜出望外的回来禀报说,谷口果然已经被赵元帅占领,现在外面正有人清理道路呢,这一下喜出望外,把所有军队都叫起来,也跑到谷口,参与清理,很快便开辟出了一条羊肠小道。高怀德领着自己的人马从谷口依次走了出来。罗彦威和张光远赶紧上前迎接,还好出了精神有点萎靡之外,并没有其他事情,于是按照约定好的信号,擂了三通鼓报知山上的赵匡胤。赵匡胤这才放下心来,只是晚上看不清路,虽然心中着急,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才下山去看望高怀德,幸好并无大碍,只是谷中无粮无水,饿的全身无力,正躺在床上休息,见了赵匡胤忍不住滚下床来请罪道:“出营的时候元帅曾经提醒我加意提防,可是我贪功冒进,差点全军覆没在盘蛇谷,请元帅责罚。”赵匡胤看见他没有事情,心里面实在欢喜,哪里还想惩罚他,只是要他好好休息。养好身体继续上阵作战。

却说这边的北汉队伍,第二天早晨朝谷中一看,高怀德他们已经趁夜突围,都是摇头叹息,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动作。想到赵匡胤如此勇猛,而自己这边却没有能够抵挡得住他们的将领,刘承钧忍不住仰天长叹,丁贵在一旁看着,知道刘承钧是为将领发愁,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上前禀报道:“陛下不用着急,高怀德枪法精湛,是因为他父亲高行周当年就是以一杆大枪纵横中原,不过我北汉也有一员将领,枪法如神,号称天下第一枪。不如把他叫过来,让他和高怀德比一比枪法,说不定还有获胜的希望。”

“哦,我朝也有这等勇将,究竟是谁,叫个什么名字?”刘承钧连忙问道。

丁贵恭恭敬敬的回答说:“这个人就在山后的并州居住,名叫杨继业,又有一个称号叫做杨令公,我年轻时候曾经在他的门下习武,知道他家传的枪法如神,他有七个儿子,都是从小受他的教导,一个比一个厉害,若是能把他请来,也许能够抵挡高怀德。”刘承钧闻听杨令公的名字,便一拍大腿道:“哎呀,要不是你提醒,我就忘了,我怎么能把杨令公忘了呢,我父亲临死的时候,曾经和我说,在北汉境内的第一勇将就是这杨令公啊。”当即拟了一道圣旨,让丁贵拿着便去请杨令公过来助战。

这杨令公不是旁人,就是大家熟知的杨家将,后来他们家在宋朝抗击契丹时大出威风,但是当年属地却在北汉境内,所以听从刘承钧的调遣。杨继业祖籍太原,长得是面如重枣,和关公一个模样,相貌威严,身材魁梧,威风凛凛的一员大将。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是,世人都知道杨家枪天下无敌,但是杨令公本人却是使刀的,在阵前杀敌无望而不胜。因此号称金刀杨令公。在军中都号称他为杨无敌,从小就熟读兵书,饱知战法,满腹谋略,临战时计策百出。他的夫人佘赛花,那就是大家更加熟悉的人物了,也是一个畅晓兵机,熟谙阵法的女中豪杰,虽然后来出入,都拿着宋朝皇帝赐给她的龙头拐杖,但是年轻时候,却使手使一个流星锤,不亚于普通男子。寻常的武将根本就不能近的了她的身体。佘赛花的父亲本来是个绿林人士,在天龙山占山为王,向过往行人收取路钱。佘赛花也跟着她父亲打家劫舍,是个女飞贼一般的人物。杨继业年轻的时候,奉了他父亲的命令去探亲,路上就经过这天龙山,山上的喽啰向他索要路钱,被杨继业杀的大败,当时佘赛花的父亲不在山上,佘赛花便下山来会杨继业。谁知道这一相见就配出了姻缘。佘赛花见杨继业一表人才,武功出众,打了半天就停手不打,反而邀请他上山做客。杨继业也暗自欢喜佘赛花的美貌,还有她武功高强,于是亲还没有探,反而先在天龙山成了亲。一对小夫妻成亲以后,便劝说佘赛花的父亲不要再做绿林强盗了,还是下山去做个普通百姓或者报效朝廷吧。佘赛花的父亲听了他们相劝,便从此洗手不干了。杨继业领着佘赛花回到家也禀明父母,他父母拉过佘赛花来一看,美若天上的仙女下凡,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身的好功夫,也是非常欢喜。后来父亲两个就在并州城繁衍生息,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叫做杨延平、杨延定、杨延辉、杨延朗、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杨家七郎,另外还有八姐九妹等等,这几个儿女,个个人才出众,弓马娴熟,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就是杨家自己训练的家兵,也是勇敢非常,所以当时大家都交口传诵说并州杨家兵最为厉害。

杨令公这天正在府中和家人议事,突然听到丁贵前来求见,想起和丁贵当年也曾拜在自己门下学习,后来听说当了后汉的兵马都统,不知道这次前来是要做什么,连忙派人请了进来,丁贵见礼完毕,说明来意。杨令公连忙跪下接旨。丁贵宣读了刘承钧的旨意,要杨令公立刻点起兵马和自己出发。杨令公恭恭敬敬的接了旨意,当即召集全府上下说道:“北汉陛下有旨,要我前去帮助潞州军队,我既然吃了北汉的俸禄,自然要为北汉尽忠,你们赶快下去准备,即刻点起兵将,我们立刻出发。男儿全部随我上阵,女儿却和母亲在家。”众人都听命而行,下去准备了。杨业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连忙派人把他也叫过来说道:“亮儿,你自从来到我家,便从来没有离开过并州,这次我奉旨南下,你也一同随军前往,让你出外见识一下,另外一个,也好顺势打探一下你父母的消息。”下面这人大喜过望,立刻拜倒在地口称感谢义父。

这个人便是杨令公的义子名叫杨怀亮,今年还不到十八岁,当年杨令公镇守并州时,有一天外出巡视,见这个孩子在路边哭泣,只不过三四岁模样,生的是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当时是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时期,大批的难民都从北方迁移到南方,所以很多人都在路上丢失了孩子。杨令公看孩子可怜,于是便带回府中抚养,问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别人叫自己怀亮,至于父母亲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家在什么地方则一概不知。不过杨令公看他的衣着,知道也是军中将领的后代,于是也加以教养。这孩子长到七八岁年纪时,已经是力大无比,杨家的其他兄弟都比不过他。杨令公是又惊又喜,于是精心传授他武艺,说来也奇怪,你别看杨家枪天下闻名,但是杨家的那七个孩子,并不都是十分爱枪,反而更喜欢舞刀耍棍,只有六郎在枪法上颇费心机,还算继承了杨家枪的精髓。可是这杨怀亮却不然,天生的爱枪如命,而且学起枪法来悟性特别好,很多时候连杨令公一辈子都没有想到的枪法招数,便被它在不经意间使了出来。杨令公很是惊讶,到了这孩子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枪法如神,变化莫测了。杨令公非常欢喜,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为这孩子打听身世,但是世道混乱,象这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时期太多,怀亮又根本没有记得年幼时候的事情,所以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打探出杨怀亮的生身父母,这次便想让他随军出征,一方面是多点历练,对他将来的成长有好处,另外便也是想再出去探听一下身世。

当即领了一万精兵,杨令公率领八个儿子,随同丁贵立即出发,山后到潞州只有半日路程,很快就到了驻地,见过刘承钧,安营扎寨,准备明天出战和后周军队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