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31

第31章 驱逐辽兵(4)

北汉的刘崇眼看自己这边连续出兵,都被后周的军队打退,又是害怕又是气愤,加上他年龄已经不小,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加上心里有事情,病势迁延不愈,最后就这么一命呜呼了。他的儿子就是原来攻打后周时候的前锋刘承钧,继位为帝,知道自己这边的实力打不住后周,于是又去向契丹求援。反而还不如后晋的石重贵有气节。契丹这时候的皇帝是述律,接到刘承钧的文书,便下旨册封他为北汉皇帝,诏书中称呼刘承钧为儿子,刘承钧也忍气吞声的答应了下来。在晋阳建造了宗庙祭祀刘崇,同时改元天会,继续向契丹请求援兵来攻打后周,想要复仇。契丹述律这边既然做了别人的干老子,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再加上对中原的几次作战都以失败而告终,心里面其实也压着一股火。于是派高训为将,领着几万契丹铁骑再次前来,帮助刘承钧出兵。刘承钧这边也出了一万兵马,浩浩荡荡直奔后周的潞州,因为以前几次攻打晋州都失败,所以这次想换个目标,而且潞州后面也还是北汉的势力范围,如果一旦有什么问题,跑回去也快一点。或者从那边来救兵也比较迅速。

韩通此时正在潞州担任节度使,听说契丹兵又来犯境,赶紧准备兵马抵御,同时向朝廷告急。世宗柴荣听说辽兵又来骚扰边境,便也准备派兵前去阻挡。赵匡胤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上前奏道:“陛下,我听从您的旨意,已经召集了一批新兵,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士,兵法阵仗也已经演练纯属,只是到现在还没有通过实战来检验。现在既然有机会,不如让这批御林军出去征讨辽兵,这样的话,也能迅速的提高战斗力。”

柴荣听了以后大喜说道:“爱卿你说的没错,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战斗力没法提高,我让你组建御林军,就是要让他们成为一批生力军,既然如此,我便任命你为北方都招讨,领着新军前去北伐,一定不要辜负我的期望。”赵匡胤接到旨意大喜,立刻回到营中,把张光远、罗彦威、高怀德这些将领都召集到帐中,宣布了皇帝的旨意,任命高怀德为前锋,整点军队,一共是三万余人,浩浩荡荡出了东京城,便朝潞州进发。

过了几天便已经到了潞州境内,韩通闻听朝廷派兵前来助战,而且领兵是旧时相识赵匡胤,非常高兴,和自己的部将们说:“既然有赵匡胤领兵前来,一定能够打败辽兵。这赵匡胤年轻时和我多次交手,次次都赢了我,也是当今皇上的心腹爱将。他所统领的军队,都是他一手挑选的精兵强将,这次潞州有救了。本来想自己亲自去迎接大军的,但是顾虑辽兵还在一侧虎视眈眈,不敢太过大意,便让人前去引路。过了一天,赵匡胤便已经领兵到了潞州城下,就在城外扎下营寨,然后入城来见韩通,韩通从城头上看到赵匡胤的部队衣甲鲜明,军容严整,十分高兴。等到赵匡胤进了城,两个人把手言欢,随即约定修整一日,便和辽兵开战。

第二天,辽将高训领兵一万,出了营寨,来到潞州城下,放了一阵挑战炮,擂鼓助阵,便向后周军队挑战。赵匡胤在营中听到外面喊杀声不绝于耳,知道这是辽兵在外面叫战,立刻升坐众军打仗,擂鼓召集将领们前来。等到所有人到应卯了,大声说道:“我们奉了皇上的旨意,前来解救潞州的危难,现在敌军就在外面叫阵,谁愿意出去打头一战?”他刚刚说完,高怀德早就等不及了,当即停身出列说道:“元帅,我身为先锋,自然应该打这头一战。”赵匡胤非常高兴,立即传下军令,让高怀德统兵三千前去迎战,同时语重心长的说道:“怀德兄弟,我知道你武功高强,但是还是要特别叮嘱你一句,这是我们这支军队第一次出阵打仗,关系到我们整个军队的士气,还有你们所有人的前程,你这次出了营,必须要打个胜仗,不然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向皇帝交待。”高怀德慷慨激昂的说道:“元帅你放心吧,我心里也有数,这次出战,必然要取胜才肯回来。”说完便率人马出了营寨,上阵去和辽兵作战。

赵匡胤在中军大帐稳稳坐着,虽然知道高怀德的本事,但是还是有一点担心,不过他的担心很快就被胜利冲抵了。探马们接二连三进来报告。高怀德在外面迎战辽兵,对方阵营前后排上了五员大将和高怀德作作战,但最终都是高怀德赢了,对方的将领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还有的被吓跑了。现在契丹那边的高训看看实在没有人可以派上来了,正在亲自出马和高怀德激战。赵匡胤听到这里,唯恐这个高训厉害,高怀德有什么不测,于是带领其他将领从帐中出来,一直来到阵前观看。就看高怀德和高训两个人战的正是酣畅淋漓的时候,高训能够当上契丹的主将,也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战胜的对手,两个人一个好像狮子摇头下山岗,一个好像狻猊摆尾寻猛虎,战在一起正是难分难解。不过赵匡胤看了一会就知道,高训虽然能挡住高怀德一时,但绝对不能够持久,想到这里,吩咐左右把鼓给我来擂响,为高将军助阵。

后周这边的助威鼓一响,高怀德就知道这是赵匡胤出了阵前来观看了,于是更加抖擞起精神,把那一杆长枪舞弄的好像风车一般。高训逐渐支持不住,那边的北汉主刘承钧看见势头不好,如果再这么打下去,恐怕过一会高训也要把这条命留在阵前了。这高训可是契丹的主将,是契丹的父皇帝给自己派来助战的,若是他就这么死在阵前,那契丹兵肯定也不听自己的指挥,而且契丹皇帝也会大发雷霆的。千难万难,也得先把他救回来。想到这里,他在自己这边的阵营里左右观看,想要找个人去救高训。突然把眼光落在了丁贵的脸上,知道丁贵向来足智多谋,而且箭术如神,于是连忙喝道:“丁贵,你赶快想个办法把高将军救回来。”

丁贵在队伍里观看了很长时间,心里面暗自惊奇,心想要是对方都和高怀德这样英勇,这仗可没法打,他也早就看出高训支持不了很长时间,一直在想怎么能帮助一下他。听到刘承钧现在让他想办法,于是回答道:“陛下,这高怀德好像凶神下凡,我看众将谁也抵敌不住,我还是在这里射他一冷箭,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高将军自然会趁机跑回来了。“说道这里,他从背后卸下弓箭,张口搭箭在手,瞄准高怀德的面门,飕的就是一箭。高怀德虽然在力战高训,但是一直在注意着周围的情况。眼看从对方的阵中射出一支冷箭,不慌不忙,用枪头轻轻一拨,便把箭矢拨落在地。高训趁着这个机会,拨马转身就朝回跑。赵匡胤开始见对方突然使用暗箭,还非常担心高怀德的安危。见他安然无恙才放心下来,这时将帅旗一挥,喊一声杀。后周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朝着契丹兵就冲了过去。契丹兵已经连败五仗,现在又见主将败回,后面的后周军队又恶狠狠的冲锋过来,都是心无斗志,四散奔逃。刘承钧和高训知道不能抵挡,各自引兵后撤,赵匡胤领人在后面紧紧追赶,追了一阵,看对方已经走远,也不愿意轻军冒进,于是也鸣金收兵,回到营中休息。

这一仗高怀德一人便胜了六员将,契丹兵损伤了几千人马,赵匡胤给高怀德记了头功一件,当晚全营庆功,欢声雷动。韩通也从城中过来祝贺。

刘承钧那边就没有这么高兴了,两路军马回营后都是垂头丧气,不知道明天该不该出战,高训更是过来发了一通牢骚,意思是埋怨北汉只顾观战,也不出一员将去上阵,结果弄得自己连败五阵。刘承钧也只得百般劝说,说自己这边更没有什么可用之将。等到劝走了高训,丁贵却不干了,跑道刘承钧面前说:“陛下,你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居然给契丹人说我们没有用,这让我们如何受得了?这样吧,我看对面的赵匡胤高怀德,都只不过是勇猛而已,不过打仗最重要的还是用计。我现在这里就有一计,虽然不能让他们丧命,但是可以将他们困住,只要将他们围困起来,那我们就可以慢慢的攻打潞州。陛下你觉得这么样?

刘承钧大喜说道:“丁将军,你且说说看有什么计策可以困住这赵匡胤和高怀德呢。”

丁贵说道:“从我们这里再往北走,有一个地方叫做盘蛇谷,里面地势复杂,路途崎岖,只有一条小路可以出入,陛下你可以先派一队人马守住两边的谷口,等到明天出去交战的时候,必然是打不过他们的,到时候且战且退,一直退进这盘蛇谷中去,后周军队见我们逃跑,肯定要前来追赶,等到他们全部进入谷中的时候,后面谷口埋伏的兵丁,便从山上推下石头,把谷口堵死。趁他们愣神的功夫,我们沿着小路出了谷口,前面的兵丁也把另外一个谷口堵死。到时候他们便被困在这谷中,而我们只要严防谷口,不要让他们冲出来就可以。时间一长,没有了粮草,不要管赵匡胤还是高怀德,都是必死无疑。”刘承钧听了以后,立即命令一队军士,按照丁贵所说前去埋伏,同时也定好了明天对付赵匡胤的计策。

第二天丁贵和高训又领着兵前来迎战,高怀德也出列请求再次出战,赵匡胤同他说:“怀德,昨天你连赢六阵,对方不仅没有吓破胆,反而还来叫阵,依我看是他们定下了什么计策,想要诱使我们出战,你在外面对阵的时候,要加意提防,免得中了敌人的奸计。”高怀德领命而去,到了阵前,先是高训出战,打了几十个回合,拨马便跑,高怀德打的正起劲,哪里还记得赵匡胤所说的话,催马便追。后面的兵丁自然跟着主将往前冲杀。走了一会儿,丁贵又上来挡住去路,杀了也有十几个回合,抵挡不住,调头就跑。高怀德又驱军追赶,就这么打打停停,高训和丁贵渐渐的把高怀德引到了盘蛇谷口。眼看着北汉军队进入谷中,消失无踪,高怀德也把长枪一举,命令将士们和他一起冲进谷中,旁边有几个老兵提醒说:“将军,看这个谷口的情况,只怕里面地势险峻,我们要是贸然冲进去,他们把两边的谷口堵了,我们可就出不来了。”高怀德笑着说:“我虽然年轻,但是也知道一点兵法,就算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可是前面是北汉的皇帝和契丹主将,如果他们堵住谷口,那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困在谷中,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所以,只要我们紧紧追着他们,他们便不能如此简单的困住我们。”毕竟他是将军,兵丁们劝说不住,只得随着他冲入了谷中,本来一直在紧紧咬着前面逃兵的尾巴。可是等到后周军队全部进入谷中的时候,这边的山谷口埋伏的北汉兵丁,突然将早已准备好的石头退下山坡,瞬间就把谷口封锁。你想那人的天性,一碰到事情的时候要仔细打量。眼看着上面在堵塞谷口,兵丁们都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还有没有希望冲出去。就这么一耽搁的功夫,刘承钧和高训也从另外一个谷口逃了出去,命令军士们把这个谷口也堵死。高怀德突然听到另一面也传来隆隆的响声,禁不住面如死灰,突然想起赵匡胤临走时和他说得话,后悔的一直叹气说:“哥哥说的不错,可惜我没有听,现在被人困在这谷中,只有等待援军到来了。”

连忙派兵士沿着山谷去探查一下形势 ,看看有没有办法能走出谷去。军士们回来报告说,山谷里崎岖不堪,地势险峻,两边都是悬崖,瞧这个样子,在谷中是肯定不能走出去的,只有那一条被堵死的小路,但是上面都有北汉兵士,手执弓箭和硫磺火石,如果要强攻,恐怕也是死路一条。高怀德闻听军士们这么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找个地方休息。他们上阵出战,自然没有携带多余的粮食,让军士们就谷中寻找一下,看看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以备将来被困时间一长,没有东西可吃。兵士们找了一圈说,谷中常年不见阳光,所以没有植物生长,也没有飞禽走兽,反倒是瘴疠横行,刚才不少军士都晕过去了。高怀德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在此等候消息。

赵匡胤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大帐中端坐,听到探马回报说,契丹兵连连败退,高将军已经率军追赶去了,就知道高怀德中计,连忙出了营帐,飞身上马,想要唤回高怀德,不要中计敌人的奸计。可是他率队赶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眼看着北汉兵把谷口堵住,自己想往前冲,也被上面射箭拦阻。赵匡胤害怕高怀德在里面被困身亡,不顾一起的指挥军队朝着谷口发起了冲锋,想要搬开谷口的杂物。可是那北汉兵已经牢牢占据了有利地势,从上面不停的射箭,或者朝下抛石头,赵匡胤眼看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也不能取得一点有效的成绩,知道这么做也不是办法,只好下令收兵回营。第二天却不甘心,自己又领兵起来攻打谷口,结果又被北汉兵打退,白白折损了不少人马。连续三天都是无功而返,想起高怀德和谷中的兵士,上阵打仗时只不过预备了一天的食粮,现在已经过去三天,想必都饿得头晕眼花,人事不醒。赵匡胤心里这个急啊,可是又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