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22

第22章 东京称帝(2)

这刘赟也真是够倒霉的,本来安安稳稳做自己的徐州节度使,突然这天冯道来了宣读诏书,说满朝文武已经拥戴他为新君,自己这次来便是迎立新君。开始还以为在做梦,可是看了太后诏书和谕旨,这才激动起来。当即收拾行装便和冯道上路,路上雀跃欢呼,听说大军北伐契丹,一时按捺不住,便写了一道诏书抚慰军心,谁知道最后弄出这么大乱子来。他一路上洋洋得意,仪仗煊赫,仿佛天子出巡一般,路上人人见到他都口称万岁,不由得飘飘然起来。昂然前进一直到了宋州。第二天清晨醒来,突然听到门外有马嘶人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登上高楼朝外观看,就看到一员将军威风凛凛,领着数百骑兵,将行宫围了个水泄不通。于是战战兢兢的问道:“楼下的这位将军怎么称呼?你来有什么事情?”郭崇威赶紧下马禀报说:“我是京城马军指挥使郭崇威,近日听说檀州兵变,将士们都拥戴郭威为皇帝,现在已经回师洛阳,我奉了王峻的命令,害怕他们对你不利,所以特地引兵前来保护你。”刘赟听了说道:“既然你们来没有别的意思,可让骑士们下马,郭将军你独自进来见我。”郭崇威听了以后心中盘算,心想我来是要把你软禁在宋州,不让你再朝前走一步,现在要是被你察觉了我的来意,我一个人进去你让人把我杀了怎么办?于是便有点迟疑,刘赟无奈,只得让冯道厚着老脸出了门,和郭崇威好生叙谈,这下郭崇威无奈,只得下马随同冯道进去见刘赟。刘赟握着郭崇威的手,想要探听一下他究竟是不是郭威的人。郭崇威自然不会傻到自己承认,于是也冠冕堂皇的说了几句,不外乎就是檀州虽然有变动,但是我仍然是忠于汉室的,请你们不要担忧,现在有我在这里保护你们,你们尽管可以放心。刘赟愚笨,真的放下心来,冯道老奸巨猾,刚才听郭崇威和刘赟一番言语,既没有自称臣子,也没有称呼刘赟为皇帝,就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彼此又说了几句话,郭崇威便急忙出门,吩咐军士们好生看守。

过了几天,郭威已经在东京登基,便让人送来一纸诏书,说我既然已经当了皇帝,必然不能亏待你们刘家人,我封你为湘阴公,以后就光吃饭不干活好了,其实就是找个地方软禁了刘赟。郭崇威自然也接到旨意,当时便进来催促刘赟动身,刘赟尚且还在自称寡人,郭崇威这时早已变了一副面目,恶狠狠的把他赶出驿馆,立刻就押上马车前行。刘赟从徐州来时,身边也还带了几个心腹,郭崇威怕他们坏事,干脆一刀一个全都杀了,刘赟只剩了孤单单一个,被郭崇威押着走了。

河东节度使刘崇,便是刘赟的亲生父亲,开始的时候听说郭威兵变,逼入京师将刘承佑杀死,便整理兵马准备前去东京问罪,其实也是想去捞个皇帝当当。可是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听说群臣都推举自己的儿子为皇帝,当即按兵不动,心想既然是我儿子做皇帝,那我自然就不要动兵了。结果这么一耽搁,郭威已经登基,并且将他的儿子禁锢在宋州。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刘崇第一件要办的事情,自然是保住儿子的性命,于是派人送表朝廷,申请将自己的儿子调任其他的属地,不要再留在宋州。郭威接到信件后思虑良久,给刘崇回了一封信,说湘阴公现在宋州呆着挺好,你就不用为他操心了,只要你能专心辅佐我,将来必然还有加官进爵的时候,千万不要有所顾虑。好话说了一箩筐,总之是不放刘赟。而且派去的官吏回来禀报刘崇说,郭威这个人心机阴沉,不可相信,我们还是尽快起兵去救援刘赟吧,不然等到大局安定,郭威第一个要对付的必然就是我们。刘崇也不傻,看出来郭威现在只不过是拖延时间,于是决计抗周。于是他也在晋阳的宫殿中,南面称帝,也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仍然为汉,沿用乾佑年号。属下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是国土,后人把这个国家称作北汉,刘崇地方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照样也任命了文武大臣。只是他们地方的收入少,所以当官的俸禄也没有那么多,也有人建议让刘崇建立宗庙,刘崇倒是不糊涂,说别的事情还则罢了,要说建立宗庙这件事情还是不能再提了。可是刘崇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登基称帝的同一天,他的儿子湘阴王刘赟却就在宋州不明不白的死了。究竟是怎么死的,当时没有人知道,但是在历史记载上,通称说郭威弑帝于宋州,刘崇登基于晋阳。这一个弑子,便已经把事情都说尽了,至于究竟是怎么个弑法倒不重要。

过了几天,刘崇得到消息,知道自家的儿子刘赟已经死在宋州,老来丧子是何等疼痛,当即泪如雨下,向着南方大哭说道:“唉,可惜我当年不听忠臣的话,结果现在让儿子你陪上了一条性命。”原来当年郭威势力还不振的时候,他人在檀州,就在刘崇的势力范围内,曾经派人去探听郭威的动向,看看郭威究竟打算如何。郭威于是把自己脖子上的刺青给使者看,说你回去以后告诉刘将军,就说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刺青天子呢?使者回来以后却说郭威不可信任,要刘崇立即出兵剿平郭威。可是刘崇当时已经知道刘赟被迎立为君之势,所以犹豫不决,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件事情。若是当年他便派兵剿平了郭威,那他儿子现在这皇帝当得才是有滋有味呢。于是命令下面的人,按照皇帝的礼节,为刘赟树立宗祠,每天祭祀。同时整兵备马,准备南讨中原。

刘崇这边毕竟地方少,所以兵力不是很强大,可巧就在这个时候,契丹派人过来和他接洽,说是愿意出兵帮助他攻打中原,刘崇被杀子之仇搞得失去了理智,竟然答应了下来。命令自己的儿子刘承钧为招讨使,统兵万人,进犯晋州。契丹兵按照约定,也催军南下,围攻其他州县,为刘崇接应。

晋州节度使王晏,看到北汉兵马来势汹汹,不愿意直接对抗,于是设下一计,让一些老弱残兵在城头巡逻,然后闭门不出,装出一副害怕交战的样子。刘承钧果然上当,还以为晋州兵力不济,于是都来不及休息,就让兵士们架起云梯开始攻城。不料兵士们爬到半中间,突然一声梆子响,城墙后面突然冒出来无数精兵强将,弓箭手对着下面就是一阵狂射,那北汉兵士还在半空中,也没有地方躲避,顿时就死伤无数。刘承钧眼看中计,连忙命令军士们撤退,王晏却趁这个机会麾兵从城内杀出,在后面追赶厮杀。那北汉兵从老远过来,现在还没有休息,想跑也跑不动,只能倒在地上投降,连副兵马招讨使都投降了后周。

承钧又是惭愧又是愤怒,于是带着剩余的兵马想要攻打隰州,当队伍走到长寿村地界时,隰州步军指挥使孙继业早已经埋伏在这里,从刺斜里杀将出来,承钧见状又是吃一大惊,北汉前锋牙将程筠,不管好歹,竟然挺枪跃马,出战继业,两马相交,双枪并举。约有一二十合,被继业大喝一声,把程筠刺落马下。隰州兵捉住程筠,立刻斩首,把头颅在阵前来回传看。承钧看了以后大怒,麾兵向前冲,要与继业拚命。偏继业刁猾得很,率军急退,竟回入城中去了。承钧追至城下,城上早已准备,由隰州刺史许迁,亲自督守,再加孙继业登陴相助,里守外攻,约过了数昼夜,北汉兵毫无便宜,反伤亡了许多人马,只好一齐退去。北汉兵两次败退,这叫作出手就献丑。刘崇接到败报,心里面非常着急,谁知道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原来刘赟没死之前,他曾经派了两队人马却帮助防守徐州,刘赟死后,徐州便不听后周的号令,郭威便派人去攻打徐州,现在已经攻陷了徐州;那边契丹人,本来就是两头卖好,现在一看刘崇这边经不起打,竟然领兵又回契丹去了。这下子若是后周郭威派人来打,北汉连作战的兵都没有。没办法只得派人去向契丹乞讨一些兵马,契丹人趁机提出要求,要他向契丹称臣,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被逼到这个份上,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得接受了契丹册封,再次恳求契丹赶紧派兵来帮助自己。

辽兵五万北汉兵二万,总共是七万人,浩浩荡荡又向晋州开来,这时的晋州节度使已经不是王晏,而由王彦超替代,王彦超一看对方人多,知道不能硬拼,于是连忙向周主求救。郭威听说晋州危急,于是立刻命令王峻担任都督,各个地方的节度使都要发兵助战,大军即日就朝晋州出发。临出发前,郭威亲自到西庄为王峻饯行,赐给王峻御酒三杯,王峻喝完便上马领兵而去。大军浩浩荡荡到了陕州,王峻却下令让军队就地驻扎,不再往前走。消息传回开封,可急坏了郭威,现在几乎所有的兵力都握在王峻手中,若是他起了歹心,自己这日子可不好过。于是一方面派使者催促王峻发兵,另一方面也四处召集兵马,准备御驾亲征。

使者到了陕州,王峻出来接旨,听了使者宣读旨意完毕,知道郭威这是有点猜忌自己,于是屏退左右,但剩下使者的时候才对他说:“晋州本来城大沟深,就算没有援兵也可以守一段时间。刘崇的北汉兵和契丹兵合起来人多势众,而且长途奔袭而来,正是气势最强盛的时期,我要是立刻就出阵对战,恐怕损伤会比较大。所以我命令军队在这里驻扎,并不是害怕他或者有其他意思,实际上是在等他们气馁的时候,我再出击,那时候他们的气势衰弱,而我军气势强盛,必然容易取胜。至于皇上刚刚即位,周边的藩镇恐怕还不是十分心服口服,你回去告诉皇上,千万不要轻易离开京城。上次我们进京城的时候,那慕容彦超兵败逃跑,现在已经占据了兖州,对京城虎视眈眈。皇上早晨离开京城,恐怕晚上慕容彦超就领兵来到了。如果京城被慕容彦超陷落,那可就大事已去了。”使者赶忙回去把这一番话告诉了郭威,郭威听罢吓出一身冷汗来,知道王峻所说的分毫不差,于是断了出京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