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后周枭雄录
11374300000015

第15章 洛阳结义(4)

轿子里面的夫人听了柴荣的话,突然全身一震,拿眼睛仔细端详着柴荣,声音也不由自主的颤抖了起来:“听你的口音,莫非是河北邢州人士?”柴荣答一声是。妇人说你抬起头来让我看看。柴荣便抬起头来,将脸庞对着轿子,妇人在里面看不清表情,但是显而易见心情很激动,许久才长出一口气说道:“听你的说话,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只是不知道为何会沦落到这步田地?”柴荣于是简单把自己贩茶路过相州,结果病重淋雨,茶叶全被无良小二变卖干净,所以现在孑然一身之事叙述了一遍。那妇人听了以后说道:“我本也是邢州人士,我们可算是老乡,我看你说话举止,也不象是懒散之人,只不过命运不济,所以沦落到此。正好我府内缺少一个家丁,你若是不嫌弃,便可先随我回府干些杂活,等到你身体将养好了,盘缠也攒的差不多的时候,愿意走便走,愿意留便留下来,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柴荣没想到自己这一跤,竟然跌出一个差使来,那还能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妇人不再说话,将轿帘放下,吩咐继续起程,柴荣便跟在队伍后面,一直来到一所大宅院的后门,随着队伍走了进去。

等到进了府门,妇人从轿子中出来,又仔细端详了柴荣两眼,吩咐家丁过来领柴荣取沐浴更衣。柴荣过了这么许久,才算好好的洗了一个澡。洗澡出来以后,家丁又送过来一套衣衫,柴荣一看并非是家丁服饰,连忙摆手推辞说:“夫人有言在先,让我进府来作个家丁,这衣服我却穿不得,还是给我一套家丁的衣服,再领我熟悉一下环境,安排我做杂活便可以。”家丁回答说:“且不着急,这是夫人特意嘱咐的,让你洗完澡后换上这身衣服,然后去后堂见她,夫人很久没有见过家乡人了,想要和你叙叙乡情。”柴荣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便也不再推辞,家丁又送过几样点心,让他先填填肚子,柴荣也不客气,几口吃完,便随着家丁来到了后堂。

后堂中只有夫人和那个名叫秋香的丫鬟,柴荣进来,先向夫人跪拜行礼,感谢她的大恩。夫人让他起来,打发家丁们下去,这时堂内只有夫人、秋香和柴荣三人,夫人让柴荣落座,秋香过来给他斟上茶。柴荣只觉得奇怪,看这个样子自己不像是来当家丁,倒好像是夫人的贵客一般,加上夫人并不说话,只一个劲的盯着自己看,不由得有点全身不自在,站起身来说道:“夫人家中若有什么活,尽可交给柴荣去办,以此来报答夫人的恩德。”夫人却没有接这个茬,反而开口问道:“你叫柴荣,又是邢州人士,我且问你,邢州有个柴守礼你可认识?”

柴荣听到夫人提到父亲的名字,心中也是一惊,但是还是恭恭敬敬的回道:“柴守礼正是家父,我是他的大儿子柴荣。”

夫人一听这话眼圈便红了,颤声说道:“你可是有个姑母,嫁给了河东郭威?”

柴荣拱手再答道:“不错,我确实有个嫡亲姑母,我年龄还小的时候,便嫁给了河东的将领,可惜后来音信皆无,所以我并不知道姑丈的名讳。我听说姑丈跟着刘知远打下了江山,便是被派到了这邺都为官,夫人若也是邢州人士,可否知道我姑母的下落。我姑母的闺名叫做柴守云,我们家中都称呼他云姑娘。”

这番话刚刚说出,夫人便已经泪如雨下:“我那苦命的侄儿呀,快快过来让我抱抱,我便是你的云姑姑啊。”

柴荣闻言一愣,连忙抬头仔细观看,果然见妇人眉眼之间依稀有些熟悉,他姑姑嫁出去的时候,他虽然年幼,但也已经记事,这时越看越象,然而终究有些疑惑,怯怯的问道:“夫人果真是柴荣的姑母么?”姑姑这时已经站起身来,由丫鬟搀扶着走到柴荣近前,两眼含泪说道:“你生下来的时候,我刚是豆蔻年华,大哥每日在外操劳,大嫂身体不好,便让我看管你,一天我贪玩,用香头在你的左肩膀上烫了个七个香疤,呈北斗七星模样,被大哥好一顿责罚,那伤疤想必现在还在,你且脱下衣服来让我看看。”柴荣闻言再不怀疑,当即褪下左边衣服,裸出肩膀,虽然是小时候的伤疤,现在仍然隐约可见,这下再无疑惑,毕竟是骨肉至亲,当即也是泪如雨下,和姑姑紧紧抱在一起,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儿。

过了好长一会儿,两个人这才分开,既然已经认亲,便也不再认生,姑姑让丫鬟把椅子移到自己身旁,让柴荣坐下,仍旧紧紧拉着柴荣的手说道:“好侄儿,刚才我在外面听你口称柴荣,心中便已经疑惑,再看你长相,和我大哥简直一般无二,又是邢州人士,便已经九分确定,只是外面人多眼杂,不便相认,这才找个由头把你带回来。你赶紧告诉我,我大哥大嫂的身体如何,你又是碰到什么事情,竟然落到了如此境地。”

柴荣于是详细叙述了过去的经历,姑姑听说大哥大嫂已经撒手人寰,又是大放悲声,许久才停住哭泣道:“好侄儿,既然如此,你便不用再回邢州去了,就留在邺都陪伴姑姑吧,不知道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柴荣说道:“我本来也想来找姑姑讨条生路,闻听我那未见过面的姑丈,自从跟着刘知远打下江山,现在就在邺都当差,孩儿行走江湖多年,也算见多识广,办事得力,若是能为姑丈做点事情,也能陪伴在姑姑身边,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只是不知道姑丈现在究竟是个什么官,能给我安排个什么差使。”

姑姑尚未说话,一旁的丫鬟秋香却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柴大官人,你可真是个木头,你姑丈郭威现在便是邺都留守,掌管着整个邺都的军务,你既然来投亲,居然还不知道自己要投靠什么人。”

柴荣闻言又是一惊,他只当姑丈在此只不过是个统领管带之类,没想到竟然是留守一职,不由得向姑母投去探询的眼光,姑姑也笑了起来,点头说道:“秋香说的没错,你姑丈郭威便是此处留守。你若想到他麾下当差,我自然当引荐,只不过你姑丈为人最重仪表,你若是现在去见他,恐怕会让他小看,也折了我们老柴家的威风,也不会给你什么好职位。这样吧,我在后面有一处佛院,是我平时吃斋念佛的地方,你姑丈最不爱好这些,所以从来也不会去,你就先住到哪里,好好将养身体,什么时候精神焕发了,我再安排你去留守府投亲,到时候你姑丈看你仪表堂堂,必然喜爱,我再从中劝说,必然能给你一个好差使。”柴荣点头应允,夫人便让秋香将柴荣引入佛院,不让他人得知,又专门安排秋香照顾柴荣的起居。柴荣在后院吃穿不愁,加上找到了亲人,心情也极为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好酒好菜吃着,没事的时候就读书,练习功夫,再加上秋香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到一个月,小伙子就和当初那骨瘦如柴的样子不同了。这天秋香将姑母领了过来,姑母一看不由得是又惊又喜说:“现在好了,我这便安排你前去留守府认亲。”

转过天来,姑母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塞给柴荣,又安排人给他挑选了一匹良驹,然后又找人精心为柴荣做了一身衣裳。还给他雇了一个精干的跟班,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便从后院的小门把柴荣送了出去,让他直接到留守府上认亲。柴荣衣冠整齐,整个人也自然有了精神,加上坐在高头大马上,顾盼自雄,颇有一番英雄气概,当时便催马来到留守府门口,大声对府门口的兵丁们喝道:“烦劳各位进去禀报留守大人一声,就说他的侄子邢州柴荣来此认亲。”说罢便从怀中掏出银两,抛给看门的兵丁。府门的兵丁见他出手阔绰,鲜衣怒马,好似王孙公子一样,而且口称是留守大人的内侄,自然不敢怠慢,飞一般的就报了进去。另外的人也堆了笑脸,迎上前来说道:“既然是大人的内侄,就先请在门房等候,等里面禀报完毕,必然可以相见。”柴荣早已经听过姑母的吩咐,见到兵丁如此说,不慌不忙下了马,将马缰绳甩给自己的跟班,四平八稳的跟着军士进了府门,在门房等候,一副派头十足的样子,兵丁们都暗自佩服,心想留守大人果然好家世,看这内侄也是这等威风。

却说邺都留守郭威,这时正在内堂处理军务,突然见到门口的兵丁跑进来,说外面有一个人,自称是邢州柴荣,乃是夫人的内侄,特地前来邺都投亲。心中不由的暗自琢磨,自己的夫人是邢州人没错,而且听说她家里也确实有位兄长,只是自从夫人到了河东,便一直没有回过娘家,后来世事变迁,随着自己四处征战,后来石敬瑭反唐投靠了契丹,北方那边更是动荡,后来两家便完全的音讯断绝。两个人都想当时的情况如此混乱,会不会契丹兵在邢州作乱,大舅子一家已经死在乱军中了。现在突然来了个人说是自己的内侄,前来认亲。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于是当即让旗牌官把柴荣叫过来。旗牌官飞一般的跑到门口大声叫道:“哪位是柴大官人,郭将军请进内堂叙话。”柴荣闻言,从门房里出来,随着旗牌官一同进了内堂。

走进内堂,就看到在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人,一脸的精明强干,见柴荣进来便站起身来,果然是武将出身,站在那里顶天立地,威风凛凛。柴荣连忙走上一步,双膝跪倒在地,嘴里说道:“姑丈大人在上,请受内侄一拜。我名叫柴荣,父名柴守礼,本来是邢州人士,姑母闺名柴守云,现在嫁给了姑丈为妻。柴荣长年在外奔波,今天路过邺都,想起多年都没有见过姑母的面,所以特地前来探亲,闻听姑丈便是此处留守,所以不辞冒昧,来到府上认亲。”郭威连忙双手相搀,将柴荣从地上扶起来,仔细打量,一看柴荣身形魁梧,仪表堂堂,长的是一表人才,心里面就有了几分好感,再看柴荣上下衣冠整洁,做工精细,显而易见是大家子弟。再稍微询问一下,柴荣对答如流,有礼有节,郭威心中更是高兴,只是他毕竟不认识郭威,也不能确定是否真是自己的侄子。于是和颜悦色的说道:“柴荣,你所说的和我知道的倒是分毫不差,只是我们两个毕竟从来没有见过,你突然前来,我不能分辨,这样吧,我去把我夫人叫过来,让她和你相见,你还能认得出她么?”柴荣早就听了姑母的吩咐,于是这时照样子说道:“姑母出嫁之时我年龄尚幼,依稀记得她的模样,不过我和父亲相似,若是姑母来时,想必定然能认得出柴荣。”郭威于是立刻叫人去请夫人出来。

夫人心里自然知道郭威叫自己是什么事情,但是却假装不知情,来到那让见过郭威,便问道:“将军把我叫过来有什么事情,这位相公又是何人,怎么看上去如此眼熟?”郭威笑道:“夫人,这是你的骨肉至亲,他便是柴守礼的儿子柴荣,难道你不认识了么?”夫人故意打量了几眼说道:“看样子和我那大哥确实有七分相似,我小时候也常抱着他玩耍,只是多年没有见面,他又长了如此雄壮,我却不敢相认。我记得小时候他左肩膀曾经被我烫了七个香疤,若是现在有,必然就是了。“柴荣当即褪去衣裳,夫人和郭威定睛一看,果然有七个伤疤,当时就哭着抱在一处说道:”原来果然是我的荣侄儿,这么多年没有见,可把你姑姑想死了。”虽然是演戏,毕竟有真情,说着说着就苦的停不住了,郭威也在一边抹眼泪。过了一会过来劝解说:“既然是亲人相见,便应该高兴才是,何必哭哭啼啼。柴荣侄儿,这下你就算到家了,我们这便去后堂去摆一桌家宴,姑丈来为你接风洗尘。”三个人当即来到后堂,郭威吩咐手下准备筵席,家里的人听说夫人的亲侄子前来认亲,都纷纷跑过来祝贺,里面虽然也有当日见过柴荣的,但是现在的柴荣和那时相比根本判若两人,所以谁也没有怀疑。大家看到柴荣如此丰雄俊朗,都不由自主的称赞几声,郭威听了非常高兴。

三个人在桌边依次坐好,等到饭菜全部上齐,便相互招呼着开始吃饭。郭威是一代枭雄,所以平时为人处事都深藏不露。这时边吃饭边偷偷打量柴荣,见他行为端正,气度不凡,又是夫人这边的亲侄子,自然更加喜爱。于是不停的询问柴荣过去的历史,柴荣便告诉郭威,自己自从父母双亡后,便独自闯荡江湖做茶叶生意。很多年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地方。郭威听了以后不停点头,对柴荣更加赞赏,于是又问柴荣说这次到邺都认亲之后,下一步将要如何打算。柴荣便按照姑母的嘱咐,说了一番大道理,不过就是丈夫应该报效国家,现在朝政混乱,外族虎视眈眈,自己却还在追逐蝇头小利,所以甚感惭愧。想着看看有什么机会能够为国家出点力。郭威听了以后大喜说道:“侄儿,你是自己人,我就不妨告诉你,当年我和刘知远一同起事,辅佐他当了后汉的皇帝,可是他自立为君之后,却把我外派到这邺都,没有让我留在京城,显见的对我是有点提防,想到这些我就有点心寒。现在刘知远死了,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却不思进去,每天荒淫度日,贪色好酒,天天和那些脂粉娇娥们在一起胡混,动辄就大兴土木,也不管百姓的死活,所以民间怨声载道,中原处处都有起兵作乱的。我看这对我是个机会,现在正在厉兵秣马,时机一到,就要取刘承佑而代之,务必要夺取了老刘家的天下方才甘心。只是这种事情,终究需要有人帮助才可以,我手下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毕竟也都是原来刘知远的手下,也摸不清他们心里想什么。侄儿你若是不嫌弃,不如就先在我军中作个参军,平时替我留意各人的行为,若是能利用得上,就帮我拉拢过来;若是利用不上,反而将来可能会坏事的,也要事先得知,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我身为留守,若是亲自去招揽人手,终究树大招风,你却也替我去做了这件事情。”柴荣这番来邺都,本来只不过想混口饭吃,哪知道阴差阳错,不仅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姑姑,而且姑丈竟然还是邺都留守,又给了自己参军职位,当时便高兴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自然应允。

第二天郭威便在留守府升堂,等到众将领都来参见完毕,就下了一道命令,封柴荣为帐下参军,运筹于帷幄之中。当着众人的面,又对柴荣说道:“我作为邺都的留守,奉了皇上的圣旨,镇守着邺都,可是有时候看到我们人单势孤,唯恐若是有敌人来犯,却守不住这要害。今天既然任命贤侄你做参军,就先帮我去充实一下兵马。在各个城门都贴下招兵榜,只要附和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军,由贤侄你负责挑选可用之人。以后每日操练,以防备有不测发生的时候,我们有兵可用。这事情说小了关系到邺都一个地方的安危,说大了可就是后汉整个王朝的命运,所以贤侄你一定要放在心上,好好的去做,千万不能有失误啊。”柴荣在下面大声答应,知道这时郭威因为当着众人,必然要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为他以后起兵做准备,假公济私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于是取了令箭便下去,在邺都的所有城门都贴下了招兵榜,凡是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去城中的教军场去报名参军,若是有个一技之长,更是能够得到重用。消息传开,处处都知道邺都正在招兵买马,挑选英雄,于是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都不远千里万里的跑过来,一时之间邺都人马云集,好不热闹。柴荣在此尽心尽力,郭威看在眼中乐在心里,因为柴荣现在父母双亡,过了不久就将他收为养子。后来又将那丫鬟秋香许配给柴荣为妻,这么一来,郭荣便就此安心在邺都呆着,再也不想回到邢州的事情。只是派人去邢州告诉自己的伙计,让他们自己去江陵,将茶叶的费用和当即商会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