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1328300000011

第11章 建设理想农庄的破灭

托尔斯泰是否能成为一个受人敬爱的地主?他抱着极大的希望回到故乡,但却失败了。

工作忙碌的人有时会说:“喔,这么忙碌,我需要一点休闲的时间钓钓鱼!”

当然,人要工作才有快乐,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在《一日一善》那本书中,托尔斯泰写道:“如同被绑在车上的马一样,人也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所以,工作的真实价值就和人需要呼吸一样地宝贵,重要的是一个人要做些什么才能算是具有真实价值的工作。”

工作的目的有两种,有的人为了当天的面包而工作,这是直接的目的;有的人却是为了比较远大的目的,也就是为理想而工作。

托尔斯泰从卡桑市回来,是想成为一个好地主而工作,因此属于后者。

托尔斯泰的工作目标并不是要鼓励佃农努力工作使自己能多收点田租,而是要想办法让佃农们能过得幸福。但是他做得并不太好,由于他的希望及理想都离现实太远,因此,他的热心也就变得徒劳无功。

年老的保姆告诉托尔斯泰:“农夫们都说你年纪轻轻知道的太少。他们讥笑你,叫你不要深入农间。”

托尔斯泰听到这话吓了一跳,托着头呆想。

他终于想出来了。

经过一番苦思后,托尔斯泰发明了新的脱谷机,得意洋洋地搬到农人那里,但经过试转后,发现除了轰轰的声音外,一点用处都没有。

有人便笑道:“主人的头脑虽然很聪明,但这对于农事则毫无用处!”

他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农人的批评对他而言倒是一种教训。

“要经过失败才会知道天职”,姑母的话意义深远,现在托尔斯泰才开始反省自己。他忽然想起了一位贫穷农家中瘦弱而经常生病的老婆婆。

这位老婆婆住在一间简陋得几乎连天花板都要掉下来的房子里,衣衫褴褛地躺在床上,肮脏而快倒塌的墙上,挂着几件破烂得不能再穿的衣服,蟑螂在床边爬来爬去,房里飘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老婆婆像一只疲惫不堪的瘦山羊般躺着,家里其他的人都到外边工作去了,她还要勉强支撑起身子起来洗衣服。家中幼小的孙儿很多,她还得费心去照顾他们。

这一天托尔斯泰去拜访这位老婆婆,并告诉她:“你应该静静地躺下来休息休息,否则你的病是不会好的。”

他的目的是要安慰老婆婆,所以才如此说,可是老婆婆却愤怒地看着他,慢吞吞地回答道:“因为你是我们的地主,所以我才不生气,请你说话要客气一点。”

托尔斯泰吓了一跳,连忙说:“老婆婆,我并不是在嘲笑你,您不是有病吗?我的意思是请您多保重啊。”

老婆婆眨眨眼睛,好像哭诉似的说:“如果我也有你这种身份,那就能够躺下来休息了。”

“不管是什么身份,老婆婆,您得安心养病呀。”老婆婆翻了翻白眼说:“我有六个孙子,最大的只有七岁,我怎能放心睡得着呢?你要我安静地躺下来,唉,你真太不懂事了!”

托尔斯泰又吓了一跳:“真是残酷啊,身体不舒服的病人还要照顾六个孙子,这无疑是残害人命!”他用很大的声音说出来,似乎在埋怨她儿子的不孝。

老婆婆很愤怒地说:“什么残害人命?讲话要小心!因为我们太穷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说,我们的身份和你不同。”

“是吗?但您还是要静静地养病,这样身体才会很快地恢复;如果太勉强的话,反而更会使病情恶化。”

“我说我没有这种福气,你还不懂吗?”

托尔斯泰因为担忧老婆婆的身体而安慰她,可是,她不但没有感谢他,反而指责起他来。

于是,托尔斯泰说:“怎么样?您愿不愿意到疗养院去?疗养院的医疗和药物都是免费的,那里收容了许多像您这样不幸的人。”

老婆婆听了托尔斯泰的话非常不高兴,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如果他不是地主的话,她一定会抓起手边的东西向他扔过来。

“请你回去吧。”

托尔斯泰摇摇头说:“我是可怜您的生活,所以才劝告您,请您不要误会。”

老婆婆用双手掩着脸:“少爷,请你不要再这么说,你如果再叫我去疗养院,我今晚就去自杀!”

这纯粹是年老而困苦之人的一种自卑感,老婆婆一直把托尔斯泰的爱心误认为相反的用意了。

“自杀?那才是开天大的玩笑。好啦,请您好好养病吧。”他仍不终止自己的好意劝导。

“叫我去疗养院,你真是要活活地把我气死吗?我家的人一定会认为我是个无用的老人,你是不是希望我快点死?连少爷都说这种话,那我现在就死给你看。”

老婆婆对他颤抖着怒目相向,这种表情真不像是这个世界上所应有的,似乎是突然从另外一个世界突现出来的,托尔斯泰恐惧得不知所措。

“老婆婆,请您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说要您赶快死,我只是希望您能赶快把病养好。”

老婆婆已经不愿再听他的话了,把拳头伸向他这边来,接着就口吐白沫地倒在地上。

这时正好这家男主人回来了,站在托尔斯泰的背后听他们谈话,见到这种情形,赶快抱起老婆婆进入房里。托尔斯泰忍不住跑了出来,可是这位农人从后面喊着追上来。

“滚开!你是个魔鬼,伯爵少爷哪里会知道农人的事?恶魔,讨厌的恶魔!”

这种意外的事件他已碰到了很多次,他在《人生之路》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是否能清楚地认识人生,是在于他能否以平民的语言与平民沟通。”

托尔斯泰本来是要安慰这位瘦弱生病的老婆婆,当然也是很同情她,但绝没有希望她早死。

可是老婆婆却把托尔斯泰当做仇人般地怒目相向,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被人误会呢?也许并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托尔斯泰无法用农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罢了。

托尔斯泰虽然以仁慈、诚恳的友情对待农民,但是他们的语言却无法相互沟通。

他们对托尔斯泰有着很大的偏见,因为他是贵族,而且当时他仍以贵族的身份向农民说话,虽然他丝毫没有这种意思,但是他们对贵族的偏见,却是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就一代代传下来了。

如果托尔斯泰要跟农民相处得好,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成见。可是十九岁的托尔斯泰,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他这种希望成为一个被人敬爱的好地主的想法,完全破灭了。

托尔斯泰的理想和农民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他在当时却无法了解)。他变得很忧郁,甚至一连几天连饭都吃不下。

他只是茫茫然地望着远方,深思着:“自从我离开卡桑回到此地后,农奴和佃农们有没有比以前更幸福呢?精神与物质上,有没有获得改善呢?”

当初托尔斯泰从卡桑回来时,内心有着一股从沙漠中挣脱出来而自由自在地驰骋于白桦林中的感觉。

他心中不断地呐喊着:“我一定要使每个同胞迈向光明,如果再让他们继续沉沦于黑暗,那将会毁灭。”

福音中不是如此写着吗--人所以爱黑暗胜于光明,是因为他作恶的关系;凡是作恶的人都憎恨光明,不喜欢明亮的地方,这是因为他的内疚所致--这的确是一句名言,一点也不错,我们应该向光明迈进!

托尔斯泰愿意重新再来。他所以回故乡,并不是想卖弄他的地主权力,而是想为领地内的农民们效劳,使他们能够得到幸福。如此一想,他年轻的心又像嫩叶上的水珠一般,在曙光下闪闪发光了。

“我们应该在光明中向前迈进,无论是我或农人们。”

回来才不到一年时间,托尔斯泰就开始自问到底为农人们做了些什么,因而常感闷闷不乐。

托尔斯泰回到村中后,心里老是想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鸟儿到处飞翔,累了就可任意栖息于窝巢中,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山羊、兔子和狼可以在原野或山林间找寻它们的美食,捕捉更小的动物,它们不也是每天过着勤劳快乐的日子吗?

可是人类呢?人类也得像鸟儿、山羊、兔子或狼一样,必须寻找食物抚养家人,可是如果像动物那样随意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那最后一定会自取灭亡。

人类活在世上不能仅仅为自己,必须也为大众而活。也只有人人过着正当的生活,并且要为大众而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这是托尔斯泰心中坚定的信念。

可是这一年中,他却感到周围逐渐黑暗起来,于是他内心不断地祈求光明。

十九岁的托尔斯泰,总觉得这种社会形态,有着很大的矛盾,但他并没有想到这种矛盾,仅靠他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与托尔斯泰结交多年,并引导他步入文学家行列的屠格涅夫曾说过:“农奴制度一天不废除,地主与佃农就永远无法互相了解、接近。”

当时托尔斯泰却浅陋得无法了解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