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1326900000018

第18章 重返希腊

当这艘拥挤不堪的船只漂浮在海上时,拜伦的思潮也跟着载浮载沉。

在意大利的时光,虽然漫无目的,却带给他一些快乐,并完成许多成熟而感情丰富的作品。现在,他则像被浪涛卷到了希腊的海上,而这局面的形成,一方面由于他自己对意大利生活的厌倦,一方面也是由于情势和他自己的名声使然。他的弱点就是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

到了希腊的海上,他的情绪才慢慢好转了。1823年8月2日,他们的船到达开发洛尼亚,却不能再继续往前行了,因为根据情报,希腊人自己起了内讧,不能团结一致,而土耳其的舰队已沿海包围了希腊本土,希腊本身所组成的舰队大部分只不过是武装的商船而已,均拥挤在东岸,不肯前进。在这样的情势下,拜伦一行只好考虑停在开发洛尼亚岛屿旁静观其变,再决定是否继续前行。

著名的诗人拜伦要到岛上来的消息,立即引起一阵骚动。拜伦不但引起英国人的仰慕,其中有很多英国军官都已熟读过拜伦的诗集,岛上的希腊居民也十分兴奋地想见他一面。

没多久,拜伦已经养成每天在岛上骑马遨游的习惯。根据别人描述:他每天骑着他的马,戴着一顶高高大大、上面有羽毛的帽子(也许是将羽毛插在他设计的荷马式头盔上),和佩着银光闪闪的肩章……

他们到达开发洛尼亚后的第二天,岛上英国人的督察那比尔上校来见拜伦。那比尔也是一个热爱希腊、支持革命的人。他来见拜伦的原因,是要讨论如何管理岛上故居的苏利欧特军队和他们的家属。

拜伦早已风闻这些苏利欧特军人的英勇善战事迹,他们在1822年带着家人从南阿尔巴尼亚逃到这里来,并且参加战役,投入到反抗土耳其的阵营中。拜伦第一次到希腊时曾雇用过两名阿尔巴尼亚仆人,对他们的勇敢、忠心十分信任,这次再度见到这些苏利欧特人饱经风霜的面容,使他回忆起1809年在希腊的情形。他很快地提议要雇用他们做他的保镖和侍从。屈罗尼却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苏利欧特人只是为拜伦的金钱所吸引而来归附他。

拜伦在岛上一直没有接到英国或希腊方面来的消息,对他来说,这更坚定了他继续往前的决心。即使比多·甘巴一再写信给泰莉莎提到将要返回意大利的事,然而,拜伦却懒得再和意大利的一切拉上关系。

拜伦逗留在开发洛尼亚岛上的消息,很快地传遍希腊。许多集团写信来恳求他支援,甚至有些私人机构向他争取经费支援。若不是他和那比尔上校对希腊人长期被奴役而产生的个性(欺骗贪婪以求生存)已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并且关心革命成功以及希腊人的生活能否有实际的改善,他可能会因为极其厌恶希腊人的作为而离开希腊。比多·甘巴也表示,拜伦在早期旅行希腊时,对土耳其人的评语要比对希腊人的好得多。

苏利欧特人的漫无规章和强行勒索,使拜伦对希腊人更加感到失望。他决定再发放他们一个月的薪水,然后让他们自由离去。他恐怕自己心软说不出口,就委托比多·甘巴替他执行这个决定。他本想继续往前,但是发觉时机并未成熟,于是便在岛上米他差踏安顿下来(1948年时此屋尚存,但1953年毁于地震,希腊政府已在原地盖一新屋,屋前的街道便命名为拜伦街)。

安顿以后,拜伦才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该支持希腊的哪一个“爱国集团”。他特别重视那比尔上校的意见(因为那比尔和他一样,都有救赎希腊人挣脱奴役的狂热),那比尔建议他雇用希腊境内的外国佣兵(由英国人及德国人所组成),然后用像马洛克打多王子这样英明而且在希腊又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正好在这时,外面传来消息,说马洛克打多王子已参加前往麦索隆基的一只舰队。拜伦立刻表示愿意以金钱支援该舰队的费用,并且决定动身离开希腊东部,积极投入革命的前线行列。

因为英国方面不愿介入希腊与土耳其的战争,所以舰队并没有来迎接拜伦,而是直接前往麦索隆基。拜伦也不管这些,12月29日一切准备妥当,扬帆到目的地去。他的情绪非常高昂,因为“海洋常带给他许多写诗的题材……”

顺着风,船在6时起航。比多·甘巴记述:

我们一起航海,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我们情绪十分高昂,拜伦爵士更是如此……当送行的人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时,我们互相以枪射击天空……明天,我们要在麦索隆基,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