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的春天,由于种种因素,他不得不考虑回英国,他的健康情形也是其中的一个理由。7月14日,是他从法尔茅斯离开英国后的两年又十二天,他再度回到了英国土地。当初他离开英国,曾假设自己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后的种种情况,而这次的旅行,不但证实了他的想法,并且也帮助他观察到“这个又挤又小的岛屿(指英国)”的人们的偏见和执著。这是运用他“对其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经历的认识”来下断言的。
拜伦回国后,就忙于办理一些事务和会见朋友,旅途中的忧郁也跟着一扫而空。
经由朋友的介绍,拜伦同意将自己的诗集委托给舰队街32号的约翰·马雷出版,然而,拜伦仍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刊在上面。在1811年之时,马雷就以自己的判断力和进取精神,成为一位著名出版家了。他联系了许多当代名家的作品,为他们出版。
拜伦一面进行出版诗集的工作,一面处理债务。然而,不可想象的是:他的欠债却越还越多。
1811年8月1日左右,他突然得到母亲生病的消息,不得不放下一切。不过他却没有立即回纽斯德去,一方面是因为和父亲有相同的想法,认为和母亲“保持一些距离”比较能够相处;另一个原因是,他必须向韩生先生借40英镑,始能成行(因为他已身无分文)。不料,动身前却有仆人来通报说:他母亲已经逝世了。
当时,拜伦并没有很强烈的反应,但是,回到纽斯德后,一种失落的感觉立即侵袭着他。一个女仆发现他在阴暗的屋子里,面对母亲的遗物深深地叹息。他哭泣着说:“啊!妈妈,您是我在世上仅有的一个真正朋友,可是,您却已经去了!”
拜伦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母亲收集了许多有关批评他诗集的资料和诗集出版的广告,在这些资料旁边还有母亲所作的评论。从这些资料中可以证明她当时必定为儿子的成就感到非常骄傲。
为了填补这份空虚,他又将精力放到诗集的出版上去。马雷先生对出版他的诗集有两点要求:一、《哈洛王孙游记》中。有一些宗教观念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合,必须修改。二、作者的名字必须印在诗集上。
对于第一点,拜伦做了某种程度的让步,他将诗中所提到的宗教方面死后的永恒,改为“假设”语气:然而,如果基督教徒果真相信,
在那黑色的平原以上,
有一个灵魂的天堂……
至于第二点,拜伦觉得那样会揭露出他心里太多的秘密,况且,他担心早期对他的讽刺作品不能接纳的批评家,可能又要对他的诗集加以抨击了。另外,他也逐渐了解,人们必定会追究这书中主角所影射者为谁,因此,他不太情愿接受马雷先生的第二点建议。
这时候,他突然听说他在剑桥时所喜欢的那个合唱团的男孩艾德斯敦,早在5月时就已经去世了。他的忧伤除了寄情诗集外,也只能向好友霍豪士吐露心声了:“现在我的情绪非常坏!也不知道怎么说,你记得在剑桥时的艾德斯敦吗?他死了——在5月的时候……”最后,他为了纪念艾德斯敦,就在《哈洛王孙游记》一书中,补写了几行诗:哎,你——
你的爱和生命一并飞逸,
也同时带走了我的爱和生的意义!
有一件事情恰巧在此时发生,帮助他脱离了悲痛的阴影:一位爱尔兰的名作家汤姆士·摩尔(也就是在拜伦的作品《英国诗人和苏格兰的评论家》一书中,被批评为“没有道德”的这位作家)因为气不过拜伦对他的批评,向拜伦下了挑战书,可是,这封信却被别人藏了起来。
摩尔听说拜伦已回到英国,于是又写了第二封信,但是因为自己刚结婚,所以只表示,如果拜伦能有合理的解释,那么,他愿意与拜伦见见面,认识认识。经过书信往返商议后,他们俩决定在另一位作家,也是摩尔的好友罗杰士的家中会面。
这次的会面出乎意料地融洽。拜伦除了见到摩尔的庐山真面目外,还有幸认识了当时他所推崇的作者,如汤姆士·坎培尔以及吉福等人。而这些作家也对拜伦的外貌和彬彬有礼、谦恭的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当日还是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场面,因为拜伦正在节食,对他们所预备的点心饮料等,一点也不能进口,而罗杰士一时又拿不出拜伦所能吃的东西,于是拜伦只好将马铃薯捣碎了蘸着醋吃起来。等到话题转向文学题目时,尴尬的场面就自然化解了。拜伦也从此和这些作家们结为朋友,而摩尔在拜伦向他保证对他并无敌意后,也与拜伦结为莫逆之交。
虽然拜伦也想在文学上有所发展,可是他真正的目标却是要在国会中崭露头角,这也是他到东方去旅行的原因之一。可是,他虽对一些基本的人权有些认识,并且也有充分的信心能在国会上滔滔不绝地发言,不过,他对实际的议会程序和众人所关心的议案却没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他也面对着一种矛盾的情况——他的好友如霍豪士、戴维士等都是平民,拜伦既同情平民的处境,也忘不了他在未成为贵族以前的一些经历。然而,身为一个贵族,他还是向往能得到同等社会阶级者的认同。
由于罗杰士和摩尔的提携,拜伦在伦敦的文学界逐渐有名起来。他也深深了解,自己当时所写的文学批评,确是年轻气盛、冲动并充满了主观的意识。
现在他的名声似乎与《哈洛王孙游记》离不开关系了。本来这本书是预定3月1日(1812年)出版的,可是马雷却故弄玄虚,将它拖到10日左右,而在这期间,还大登广告并制造新闻。正式发售后,还不到三天的工夫,第一版发行的(四开本)五百本书竟销售一空,而拜伦也在一觉醒来时,发觉自己已经成名了。
《哈洛王孙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在他的长诗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的英雄”。这种英雄的特征是孤傲、狂然、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哈洛王孙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