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11309300000070

第70章 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gǔ)鉧(mǔ)潭西小丘记①

柳宗元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着重描写石的“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石的动作。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得西山后八日②,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③,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④。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⑤,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然相累而下者⑥,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⑦,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⑧。”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⑨。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⑩,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yíng)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hù)、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①钴鉧潭:潭名,因其像熨斗,故名。

②西山:在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西。

③步:古代五尺为一步。

④鱼梁:阻水的堰,中间有缺口,用来放置捕鱼的工具。

⑤偃蹇:形容山石盘曲起伏的样子。

⑥嵚然:高耸的样子。

⑦角列:像兽角一样排列。

⑧贷:卖。售:买。

⑨售:这里是买下的意思。

⑩李深源、元克己:柳宗元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更:轮流更替。

刈:割。

煕煕然:快乐的样子。

沣、镐、鄠、杜:都是唐朝都城长安附近的地名。沣,河名,主要流经今陕西省长安区境内,后汇入渭河。这里指代那一带。镐,曾为西周都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区西南。鄠:在今陕西省户县北。杜,在今陕西省长安区东南。

遭:碰上好运气。

译文

发现西山以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方向的小路大约走了二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潭西大约二十五步远的地方,正当水深流急处,这里筑有鱼梁。鱼梁上面有一个小土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树木。这里的岩石骤然突起,冲破泥土高耸而出,竞相形成各种奇怪的形状,多得几乎数不清。那些高耸起来一个挨着一个向下俯冲的,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那些猛然前突像角一样排列着向上冲的,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几乎可以用一个小笼子将它全部装下。我打听小丘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姓人家废弃的土地,想卖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座小丘,并且同情它的不幸遭遇,所以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觉得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除杂草,砍掉坏树,并燃起大火烧掉它们。于是俊美的树木挺立,秀丽的青竹露出,奇峭的山石也显现出来。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流云飘浮,溪水流淌,鸟兽在自由自在地遨游;它们都欢乐地表现巧妙的姿态,展露高超的技艺,在小丘上下表演着。铺席设枕,躺在上面,清朗明净的远空尽收眼底,潺潺的水声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景色凝入神思,深沉幽静的意趣沁入心脾。不到十天就发现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欢游历的人,也未必如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爱好游乐的人士一定会争着购买,每日增价千金也还不能买到。现在把它弃置在永州,农人渔夫经过都觉得它太简陋了,仅卖四百文,却多年都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得到了它。这小丘果然有这样的运气吗?

我把这些情况写在石头上,用来庆贺这座小丘的好运气。

一文一语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