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11309300000035

第35章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④,彗星袭月⑤;聂政之刺韩傀也⑥,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⑦,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ī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⑧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①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在没有统一六国以前,称秦王,统一六国以后,开始称始皇帝。安陵君:安陵的君主。安陵是战国时魏国的一个附庸小国,处于楚、魏相交之地,方圆五十里,故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②错意:打主意。错,通“措”。

③直:只,仅仅。

④专诸之刺王僚:专诸,春秋时勇士,吴国人。王僚,春秋时吴国国君。春秋时,吴国公子光想夺取王位,私下结交专诸。后来,公子光设计,宴请王僚,专诸以献鱼为名,用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将王僚刺死。

⑤彗星袭月: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唐雎把这些和相关人事联系起来,意在渲染一种激烈的气氛。当然,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

⑥聂政之刺韩傀:聂政,战国时勇士,齐国人。韩傀,战国时韩国的相国。战国初期,大夫严仲子与韩傀争权,失败后逃往齐国,不惜重金结交聂政。聂政为了报恩,孤身一人到韩傀府上,将韩傀刺死。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当场毁容,剖腹而死。

⑦要离之刺庆忌:要离,春秋时勇士,吴国人,身材瘦小,形貌丑陋,却足智多谋,有万人之勇。庆忌,吴王僚之子,身手矫健,武艺高强,少有匹敌,王僚被刺后,逃亡到卫国。公子光夺取王位之后,日夜担心庆忌杀回,伍子胥向他推荐了要离。要离设计,烧死自己的妻儿,奔赴卫国,骗取了庆忌的信任,后借机将庆忌刺死。

⑧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的时候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直起身子,臀部离开脚后跟时,就是长跪。长跪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寡人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寡人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以大换小,实在是好。虽然如此,可是安陵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来的封地,我要终生守卫它,实在不敢拿来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害怕得罪秦王,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寡人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寡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秦国消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能以方圆五十里的弹丸之地得以生存,是因为寡人把他当做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打他的主意。如今寡人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寡人的意愿,这是在轻视寡人吗?”唐雎回答说:“不,并非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区区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唐雎回答说:“下臣未曾听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必定会让数以百万的人横尸荒野,血流千里之外。”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布衣之怒吗?”秦王说:“布衣之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不是勇武之士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之尾扫月;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击雄伟的宫殿。他们三个人都是普通百姓中的勇武之士,心中的愤怒还未发作,上天就降示了不祥的征兆。前面有他们三人,今天,加上我唐雎,就将是四位了。如果像我这样的勇武之士发怒,倒下的是两具尸体,血流五步之内,但是天下百姓都要穿起孝服来,今日就是如此。”说完,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起身子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寡人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君却能凭借方圆仅仅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有先生在啊!”

一文一语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