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11309300000018

第18章 祭公谏征犬戎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本文讲述的是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zhài)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③:‘载戢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④,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⑤,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zhì)⑥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⑦。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zuǎn)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dūn)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tiǎn)前人。至于武王⑧,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⑨,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⑩,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yuē)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①穆王:即周穆王,名满,公元前1001年至公元前947年在位。犬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②祭公谋父:周穆王卿士。祭是他的封邑,谋父是他的字。

③周文公:即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文”是他的谥号。

④后稷:周民族始祖,名弃。

⑤夏之衰:夏启的儿子太康整日沉溺在田猎之中,最后失去了帝位。

⑥不窋:后稷的后代。

⑦翟:通“狄”。

⑧武王:即周武王发。他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⑨帝辛:即商纣王。名辛。

⑩邦内:指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甸服:种田纳税服事天子。

邦外:周天子分封给诸侯的领地。侯服:设立诸侯国服事天子。

侯、卫:诸侯国与边疆之间的领地。宾服:不是诸侯国,而是以宾客的身份服事天子。

夷、蛮:古时对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要:通“约”。要服:距离国都很远,通过立约结盟的方式服事天子。

荒服:从极为偏远的地方来朝见天子。

大毕、伯士:犬戎族的两个君主名。

享:享献,即每季一次向天子贡献祭品。

树:建立。惇:敦厚。

守终:能守住终生入朝一次的职分。纯固:专一。

译文

周穆王将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先王历来广施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平时蓄养,到必要的时候才动用,一动用就显出威力;炫耀便是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惧怕。所以周公《颂》诗说:‘收好盾牌和长戟,将弓箭放进皮囊。我们讲求美德,施美德于天下四方。我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先王对于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使他们的性情更加敦厚;多方满足他们的财物需求,改良他们的器物用具;明确利害之所在,用礼法来施予教化,使他们获取好处而避免祸害,感怀德行而畏惧威力。所以能世代相承,并日益壮大。

“以前,我们的先王后稷为农官,子孙相承,事奉虞、夏两朝。夏朝衰落时,废除了后稷这个官职,不再致力于农事。我们的先王不窋因为失去了农官之职,而逃到戎、狄之地。但他对于农业仍然不敢怠慢,时常称道先祖的德行,继续完成先祖的事业,秉持先祖的教诲;从早到晚恭谨勤恳,用敦厚笃实的态度加以保持,用忠诚信实的态度来施行;世代继承先祖的德行,不辱没前人。到了武王,发扬前代的光明德行,又加上慈爱与温和,事奉神灵,养育百姓,百姓无不欢欣喜悦。那个时候,商王帝辛对百姓暴虐残忍,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以至于发生了商都郊外的牧野之战。这并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而是体恤百姓的痛苦,为他们除害。

“先王的制度: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地区要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所用的祭品,侯服地区要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所用的祭品,宾服地区要供给天子祭祀远祖所用的祭品,要服地区要供给天子祭神所用的祭品,荒服地区的诸侯要来朝见天子。一天要供给祭祀祖父、父亲所用的祭品一次,一个月要供给祭祀高祖、曾祖所用的祭品一次,一季要供给祭祀远祖所用的祭品一次,一年要供给祭祀神灵所用的祭品一次,一生要朝见天子一次。这是先王的训导。如果有不来供给日祭品的,就检查自己的思想;有不来供给月祭品的,就检查自己的言论;有不来供给季祭品的,就检查自己的律令;有不来供给年祭品的,就检查自己所规定的尊卑名分;有一生都不来朝见的,就检查自己的德行;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还有不来的,就检查自己所立的刑法。这个时候,便有惩罚不祭的,征伐不祀的,声讨不享的,斥责不贡的,告诫不来朝见的。这个时候,便有惩治的律法,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装备,有威严谴责的命令,有晓喻的文告。如果颁布律令,发布文告之后,还有不来的,那就再从自己的德行上增强修正,不劳民远征。这样一来,近处的诸侯会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会无不顺服。

“现在,大毕、伯士去世后,新的犬戎国君遵守他的职分来朝见,您却说:‘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讨伐它,并向它炫耀军威。’这恐怕是废弃先王的训导,而使‘荒服者王’的制度面临破坏吧?我听说那犬戎国君具有敦厚的性情,能遵循先祖遗德,守持一生朝见一次的礼节,专一不移,他们有理由抵御我们的。”

周穆王不听,去征讨犬戎,结果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从此以后,荒服地区的诸侯不来朝见了。

一文一语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