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岸彼岸
11307500000034

第34章 露易斯的中国情结

28年前佛罗里达大学所在的根斯威尔城(Gainesville)是一座大学城,只有十万人口,大学教职员及学生约三万人。华人很少,中国春节不是美国的节假日,很少有人庆祝,没有热闹的气氛。

然而在1982年的一月中旬接近春节的前几天,我进修的研究中心的约翰工程师告诉我,在本周末有一位医学院的坦利教授(Dr.Louise Danly露易斯·坦利)要举办一个庆祝中国年的Party,邀请我参加。我并不认识坦利教授,而抱着美国人要举办中国年聚会的好奇心理接受了邀请。约翰和他的太太按约定时间来接我。

接近春节,天气有些寒冷,佛州气候较温和,一般为零上5度左右,不下雪,但仍需穿厚衣服。我想,到不认识的教授家去做客,还是要整齐一点,就穿上出国时国家为我们特制的“重庆九龙”的西装。约翰夫妇着装也很正式,为西式出客服装。由约翰开车从根斯维尔城出发,沿高速公路往南约十多分钟后下到地区小路上。这一带为大平原,沿路两侧都有茂密的森林,因为冬季树叶已落光,全是树干及一些松柏常青树。在前进方向左边突然发现树枝上挂了一只红色气球,走不多远又发现第二只红色气球,约翰说这是露易斯做的路标。

在车上我们也谈到,原来露易斯青少年时代在中国住过许多年,18岁才回到美国接受大学教育。约翰太太是医学院的秘书,偶尔提起先生工作的机械系来了一位中国女士,引起露易斯想见一见我的愿望。实际上露易斯的中国年聚会每年都举办,这次就特邀了约翰夫妇和我参加。按气球指引方向,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坦利教授是教心理学的,待人和善,言谈举止高雅,是一位风度极佳的女教授。令我吃惊的是,她竟然穿着一套紫红色有暗花的做工和材料都很考究的中式对襟服装。经约翰太太介绍后,我们相互认识。初次去陌生人家,我带了一个小礼物,杭州织锦——西湖风景“三坛印月”赠送与她。我称她为Dr.Danly,她说:“大家都喜欢称我为露易斯比较亲切,你也这样称呼我好了!”

我自我介绍说:“我在中国四川重庆大学教书,来佛大进修的。”她一听“四川”二字非常兴奋,马上就问:“你是四川人吗?你去过成都没有?”我答道:“我是川南的自贡人,抗战中因父亲的工作关系,随父东迁西移,最后在成都住了几年。”她问:“你知道成都的华西坝吗?

我在那儿住了许多年。到18岁从华美女中毕业,二战结束后回到美国上大学。我的父亲过去是华西大学医学教授,1949年父亲返美后来佛大医学院任教。我过去在纽约医学院工作,由于照顾多病的父亲才申请来佛大工作。”我说:“你有中国生活的经历,也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她说:“是呀!我时时怀念中国,特别是华西大学的一草一木。父母和我都特别喜欢华大的钟楼,我父亲常说钟楼是华大的地标性建筑,不知现在钟楼还在吗?”我说:“前年我出差去成都,去华大会一个朋友,我们还在钟楼下的椅子上聊过天。”她听了非常高兴。

接着她带我和约翰夫妇参观了她的住房。她称这是由她做建筑师的独子按照成都郊区农家的格调为她设计的中西合璧式的房屋。难怪我觉得进门时上三步台阶是一个双扇大朝门,结构有点特殊。进朝门为大堂屋,中后部放一个八仙桌,两边两排中国式的椅子,有点像中国旧式家庭的布置。面对大堂屋,左边为西式餐厅及美式厨房,有炉具、烤箱、吧台等。与前厅一墙相隔的后面又有内设沙发、电视、音响等的西式客厅。大堂屋及西式客厅楼上为卧室及书房,而厨房和餐厅的楼上是很宽大的阳台。阳台上布置有用中国瓷花钵栽种的精致的花卉和盆景。在阳台中有两张硕大的躺椅,椅垫的外罩是用中国成都农村的蓝白二色蜡染土布制作的。露易斯说:“这个土布还是经台湾商人采购来的,我特别喜欢。

小时候见到的川西一带农家妇女穿着的这种土布衣服、围裙和包布。”空时她总是在阳台躺椅上躺一躺,瞭望远处的风景,在晨曦中看太阳升起,在朦胧中似乎又见到了儿时所见过的川西坝子(成都郊区农村的俗称)上的田畦、水牛、小河、竹林、农家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参加中国年聚会的人们相继到来,有些是医学院的教授,有些是她的朋友,客人们共同的特点是本人或家庭与古老的中国有关联,而且一直热爱着中国。他们都穿着各种色彩的中式服装,也许这套中装每年就穿这一次吧!令人称奇的是,聚会上只有三位客人着西装,更奇特的是,唯一的一位中国人在这中国年聚会时竟穿西装,事已如此,只好自便了。聚会是按美国Party方式,把菜品、饮料、水果等集中放在厨房的吧台和桌子上,大家自己取食物去餐厅、大堂屋及西式客厅中坐着,边吃边聊。而这次布置的菜品多为改良型的中国菜,精致的江西瓷碗、福州产描金漆筷、代替了一次性的纸盘和刀叉,酒和饮料则用玻璃杯盛装。大家拿着碗筷取菜,我看到所有的人都能使用筷子,只有约翰和太太略差,露易斯给了他们各一副金属刀叉。

饭后,一位医学院的教授对露易斯说:“听说你儿子的新居已落成,我们去参观一下可以吗?”露易斯说:“欢迎!欢迎!但儿子今天去坦帕工地了,不在家。”

露易斯的儿子斯迪文(Sdeven Danly)和媳妇海伦(Helen Danly)都是学建筑的,夫妇俩继承了露易斯先生遗留下来的建筑公司 。两年前他们在郊区另选新址,为其母建了一座她喜欢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其旁又为自己建一座新房,实现美国人喜欢的“在自己的房子里养大自己的孩子”的梦想。目前他们有一儿一女(均年幼),昨日已送孩子去阿姨家,以便海伦协助露易斯准备聚会。

在海伦的带领下,一队穿着中国服装的美国人鱼贯而出,经过一个小小的庭院,院内有一个养金鱼的石缸,石缸上还建有花架子,因为冬季未见绿叶。沿小径走了约十余步,有一扇小门,通过小门再走十余步,就是露易斯儿子的家了。海伦十分客气地带领大家楼上楼下参观了一遍。她儿子的家整体布置为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房屋格局,质量上乘,室内装璜不含中国元素而仿古典欧式布置,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两代人各按自己所爱所思而安居乐业。对于露易斯来说,中国是她曾经拥有过的昨天,是不会消失的,它永远存在于今天!

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并入四川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等五所学院。据说华西大学校园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校园环境相似,均为20世纪初的教会学校,由纽约墨菲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许多过去在华西大学及华西坝工作学习过的人及其后代,都想回到中国旧地重游。钟楼及其周边的旧式建筑群修缮一新,与园内近30年来兴建的大型现代楼宇相互辉映,使校园更加典雅、美丽、壮观,喜迎海内外各方宾客,展现了华西大学的旧貌与新颜。

201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