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40

第40章 经验十二:情意练达,方圆做人才能圆通聚财(2)

话虽如此,王有龄还是让盐场的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将各大盐场收拾得井井有条,又命手下将盐场这些年的统计数据报上来。花了两个晚上,将各种统计资料详细地记在心中,做到了然在胸。努赤来到扬州后,当天晚上就召见王有龄。

努赤开门见山地说:“王盐运,今天我想问问你江苏盐税方面的一些情况。”

王有龄早已胸有成竹地说:“江苏是天下的产盐大省,盐税每年大约收取五百万两银子左右,不过,这五百万两银子并不是全部,仅是报给巡抚衙门的税收。”

努赤追问:“那全部是多少呢?”

王有龄说:“下官粗略估算了一下,正常的税收应该在一千万两银子左右。”

努赤心中诧异,说:“那余下的五百万两银子到哪儿去了?”

王有龄说:“如今江苏盐政管理十分混乱。有朝廷的盐大使在收税,江湖中也有漕运使在收税,甚至知府、运河上的水师岗哨、地方豪强设立的过境费,其他名目数不胜数。由于税费过高,所以盐业走私泛滥成灾。运河两岸一到夜晚,尽是运盐的小舢船。”

努赤听后不高兴地说道:“作为朝廷的盐大使,畅通盐运,收取盐税,是你的职责。像贩运私盐这种情况,你们应该大力清剿才是。”

王有龄有苦衷地道:“大人,这些贩运私盐之徒,都是运河两边的亡命之徒,人多势众。我只是收取盐税的小吏,怎么斗得过他们?虽曾报知扬州水师,伏击过几次,但是……”

努赤知道王有龄有所顾虑,追问:“但是什么?这儿又没有外人,直说无妨!”

王有龄说得相当委婉:“经过几次清剿后,收获颇丰。但是水师官兵兴师动众,甚是疲惫,盐场又无以犒赏,加上这些年运河两岸盗匪横行,清匪事大,对于贩运私盐实是无能为力。”努赤是行伍出身,对于军队的一些内幕十分了解,一定是水师官兵伸手向盐场要钱,而盐场又不给,所以水师官兵便不愿意参加打击私盐的行动。

他思索了一下,说:“依你之见,这个盐政该如何管理呢?”

王有龄早就筹备好了应对之策,他说:“大人,依我之见,把盐税的收取权归于巡抚衙门,专门建立一支盐政缉查队,负责缉拿私盐;再有是撤关卡,把那些不符合名目的岗哨撤除。”

努赤十分忧虑地说:“盐税是块大肥肉,上至江浙总督,下至扬州知府都想要沾一点儿腥。如果全归于巡抚衙门,我看有些困难。”

王有龄说:“要独揽大权是不容易,但是可以协商,由巡抚衙门带头来管,到时候按比例抽成就是了。”

随后,努赤就派遣了二三十个水师勇兵归王有龄指挥,以建立盐政缉查队。

第二天,王有龄找来周大力,详细商议了一番,决定当天晚上就在运河上设防。当晚,王有龄便亲自带领勇兵,伏击贩运私盐来往船只。一夜之间他们竟然扣留了十多艘贩运私盐船。

这一次,努赤对王有龄更加刮目相看了。在扬州视察完后,努赤奏明圣上,说江苏现在百废待兴,急需用人,王有龄是忠臣之后,署理扬州盐场,为人廉洁,办事果断,治匪有功,特奏请圣上将他任命为涂山县县令。皇上见努赤为国家举荐人才,自无不准,批道:“转吏部,考核录用。”

思考一下

商场之上,如果能摸透别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就能掌握交际的主动权。特别是对于一些和大企业交际的小企业、或者是开办之初的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摸透心理,就能有的放矢,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在王有龄初见努赤之时,胡雪岩便给王有龄出谋划策,结果自然皆大欢喜。那么胡雪岩是怎么样摸透对方心理的呢?

一、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胡雪岩在王有龄面见努赤之前,就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努赤的兴趣爱好:努赤虽是旗人,但却以精通儒学自居,爱谈经世致用之学。果不其然,在召见王有龄等官员的时候,努赤真的就问了相关的问题,而王有龄的回答高出别人一筹,也自然赢得了努赤的赞赏。可以说王有龄能够青云直上,胡雪岩功不可没。当然,胡雪岩之所以要帮助王有龄,其实还是为了帮助自己。

无论是在经商场合还是在交际场合,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当然,这里的相互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姓名、职位、单位名称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需要兴趣爱好、成长经历、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了解。相比较而言,后者显得更加重要一点,因为真正影响一个人举动的,并不是姓名、职位等浅层次特点,而是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成长经历等深层次特点。

二、了解对方是为何而来的

努赤之所以奉命到江苏,目的是为了整饬官场,清除何桂清余党。这一特殊使命决定了努赤在行事上的特点:需要拉拢一批官员,并且在短期内见到官场整饬之后的效果。也只有如此,努赤才能向圣上交差。也就是说努赤之所以来江苏,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而要想攀上努赤,就必须根据他的目的而作出相应的动作。了解到这一点之后,胡雪岩告诫王有龄:要对盐税方面的事情做些了解,并且在努赤派遣水勇士兵建立盐政缉查队之后,胡雪岩要求王有龄在短期内见效。胡雪岩之所以这样要求王有龄,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迎合努赤的需求,能够完成自己的“圣差”、“不负圣命”。

同样,在商场交涉之上,企业主应该明白对方是为何而来的,是为了市场份额还是为了其他利益,只有真正搞清楚对方的目的,交涉之时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相应的准备。

学习一下

商场之上,最常要摸透对方心理的就是谈判场合,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谈判的成败与否,而且还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只有摸清对方的底牌,我们才能在谈判当中占据主动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火力侦察法

主动抛出一些带有挑衅性的话题,刺激对方表态,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反应,判断其虚实。即通过对方的回答,从而把握对方的实力情况,如果对方在乎货的质量,就不怕出高价,回答时的口气也就大;如果对方在乎货源的紧俏,就急于成交,口气也就显得较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企业主就会很容易确定出自己的方案和策略了。

二、迂回询问法

通过迂回,使对方松懈,然后乘其不备,巧妙探得对方的底牌。在主客场谈判中,东道主往往利用自己在主场的优势,实施这种技巧。比如东道方为了探得对方的时限,可能会提出帮对方订购返程机票或车船票。这时客方往往会随口就将自己的返程日期告诉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对方的圈套里。

三、聚焦深入法

先是就某方面的问题做扫描式的提问,在探知对方的隐情所在之后,再进行深入,从而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示错印证法

探测方有意通过犯一些错误,比如念错字、用错词语,或把价格报错等种种示错的方法,诱导对方表态,然后探测方再借题发挥,最后达到目的。

手下留情,给予好处息事宁人

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总是处处为对方着想。即便对方伤害了自己,胡雪岩也总是手下留情,给予对方宽容。甚至还主动给予对方好处,以便息事宁人。胡雪岩这样做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他明白,商场之上,敌人越多,生意也就越不好做。相反,自己如果能手下留情,对方自然心存感激,那么也就多个朋友,生意自然做得比别人顺畅。

了解一下

咸丰六年,北方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京都不得不开仓济民。无奈粮库有限,饥民无穷,朝廷急旨从江南苏杭调运漕粮入京应急。胡雪岩的朋友王有龄接到圣旨,急忙筹集了20万斤粮米准备运往北京。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船队到达上海舟山岛时,遇上了强盗,粮船被强盗放火烧毁,20万斤粮米一瞬间化为乌有。海运局坐办王有龄急急忙忙向胡雪岩寻求解决办法。胡雪岩便仔细为他分析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断定这次王有龄的粮米被抢,实则是漕帮对海运局将粮食由漕运改为海运的报复之举。

听到这样的结果,王有龄心中没了主意。他无望地说:“如此说来,那只有停止海运,让朝廷下旨恢复漕运一法吗?”胡雪岩道:“那也未必,海运局乃官办,漕帮为民间组织,如今漕帮敢来捣毁朝廷粮米,也是迫于生计。如果朝臣追查下来,只会把漕帮逼上绝路,更何况江湖中人争强好胜,继续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不如现在去和漕帮谈和,给他们点好处,息事宁人。”

王有龄只好请胡雪岩全权处理此事。胡雪岩准备了一船杭州特产,然后找到一个叫陈三的朋友引路。而这陈三乃漕帮的一个小首领,素来敬重胡雪岩,听明胡雪岩的来意后,虽知诸多不便,迫于义气,便也答应下来。

船到松江府,漕帮马上有人把陈三、胡雪岩引到上海漕帮香堂门口。由于陈三在漕帮中身份低微,依照帮规,不能入内,于是胡雪岩只身前往。根据陈三的教导,胡雪岩通过了一系列帮规的测试,顺利地见到了漕帮首领廖化生。

见到廖化生之后,胡雪岩把早已备好的礼仪奉上,无非是杭州土产,但数量之多,不下数万银两,又取出一张十万两的银票,放在盘上,双手奉献给廖化生。

对胡雪岩的举动,廖化生有着摸不着头脑。胡雪岩随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前辈,雪岩今日前来,不过是因仰慕漕帮声威,前来致意罢了。”

廖化生自然不会相信胡雪岩的说辞,于是冷笑道:“胡先生,你真会说笑话,今日之漕帮如西山日落,哪比得上海运局的声威。”

胡雪岩闻听此言,便连连自责:“朝廷法令多变,全然不体谅民生之艰难,而海运局迫于朝廷王法,也不得不照章办事,难处都在里面,哪里谈得上什么声威?”

廖化生依旧不买胡雪岩的人情:“我们是民,海运局是官。官既然不为民着想,我们又何必为官开方便之门呢?”

见到廖化生如此骄横,胡雪岩决定敲山震虎。于是说道:“这次王先生的船被烧后,浙江巡抚严令追查真凶,明察暗访,近日写了一封密札,要求皇上亲启。”

这一招果然奏效,廖化生的态度立刻软化了下来,并且还试探着问道:“不知胡先生可知信中有些什么消息?”

胡雪岩故意隐而不说,反而目视左右,廖化生会意,屏退左右。廖化生道:“胡先生,不知那封信所言何事?现在,唯有你我二人,不妨直言。”

胡雪岩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交给廖化生。廖化生看后,顿时脸色大变,原来这正是浙江巡抚上奏朝廷的密札,内里历数漕帮滋扰地方、火烧粮船、目无法纪等等事情,无不属实。信中言词甚为激烈,斥责漕帮虽名为货运之帮,实则为杀人越货之众。而且信中再三急切地要求朝廷痛下决心,将漕帮一举歼灭,方可杜绝后患……

看了信件之后,廖化生长叹一声,道:“事到如今,也只有与之一拼了。”

胡雪岩却说:“前辈请宽心,胡某已做了手脚,半路截此密札,朝廷尚且不知,漕帮只要赶紧把粮米、船只凑齐,运与京城,朝廷就不会兴师问罪。”

得了胡雪岩的劝诫,廖化生等人也深知打劫官船并不是长久之计,可是苦于没有生意可做。正在两难之时,胡雪岩主动告诉廖化生,自己愿意出资贷款给漕帮兄弟,让漕帮弟兄到乡间收粮,聚拢出海,海运费用五五分成。廖虎生等人自然乐意这么去做。

这样一来,胡雪岩不但化解了漕帮对海运局的仇恨,而且为漕帮数千名兄弟找回了饭碗,社会既得到了安宁,漕粮又及时送到了京城。自己也利用漕帮把粮米生意延伸到农村,更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思考一下

都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个聪明的商人,不仅懂得这一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的手段,将原本的敌人转变成自己的朋友,为自己的生意道路扫清障碍。胡雪岩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商人,他不仅解决了王有龄海运局的问题,而且还和曾经的敌人做成了生意,成了合作伙伴。可是,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宽容的商人吗?其实不然,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帮助王有龄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盘算:

一、扩大自己的生意

此时的胡雪岩虽然在钱庄上有所起色,但是仅仅凭借钱庄安家立命,似乎并不是胡雪岩所想要的生活。正如胡雪岩自己所说的一样,他需要很多很多的钱,而仅仅开办钱庄,钱不可能有很多很多。正因为如此,胡雪岩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争取,而海运粮食就是他选择的新项目之一。因为此时的王有龄坐办海运局,自己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胡雪岩借着这次机会,收服了廖化生等人,让原先的漕帮和自己合伙,这样自己既帮助了王有龄,更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项目。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立足根本,其次要扩张。立足根本是为了站稳脚跟,而扩张是为了真正的发展。那么如何扩张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投资项目。项目就是商人的地盘,地盘多了,企业的根基自然也就稳了,那么挣钱也就自然多了。

二、利用漕帮的力量控制王有龄,从而为自己谋利

自从胡雪岩收服了廖化生之后,廖化生就唯胡雪岩马首是瞻,而不是唯王有龄马首是瞻。很多人都觉得胡雪岩和王有龄是一伙的,遵从任何一个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王有龄是官,而胡雪岩是商,两者之间终究有差别的。甚至如果利益不均,说不定两人之间还会产生冲突。为了预防这一点,胡雪岩通过收服廖化生来达到控制王有龄的目的,因为海运局每次出运粮食,都要经过漕帮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如果王有龄对胡雪岩有什么不友好的举动,那么漕帮就会掣肘王有龄的海运局。这样王有龄就不得不听从胡雪岩的安排,成为胡雪岩官场的一个“傀儡”。

其实在现代商场之上,也有很多类似“傀儡”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半是加工型企业,为一些大中型企业做一些加工的工作,从而获得生存。对于这些“傀儡”来说,是生存还是死亡完全是对方一句话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应该勇敢地走出大中型企业的阴影和庇护,重新寻找出路。

学习一下

商场上,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主和企业主之间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纠纷。这些纠纷就像鞋子里的沙子,虽然不大,但是却伤脚。只有处理好这些纠纷,企业才能没有负担,轻装上阵。那么生意场上,如何更好地处理纠纷?

一、把握忍让的原则

所谓忍让的原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双方都忍让一下,退一步海阔天高。这种处理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一些小型纠纷上,或者是个人纠纷上。生意上场讲究和气生财,只有懂得忍让,才能有“和气”,才能“生财”。

二、对照现有的案例进行解决

这是指在发生纠纷之后,应该看看是不是之前也有人发生过类似的纠纷,他们又是怎么解决的,是不是自己的纠纷也能借助前者的方法进行解决。这种方法比较多地使用在一些新型行业的行业规则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

三、寻找第三方力量解决

所谓第三方的力量是指和纠纷双方都没有利益关系的公正一方,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三方作出相应的协调方案、解决原则,从而使纠纷得到化解。这种情况比较多地使用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上。

四、利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