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1122500000017

第17章

她丈夫接不下话,心里也明白刘氏的念头,往常每次回来必然能听到妻子编排童家母女的话,这一次回来却都听她说童家姑娘的好处去了。也不想想,人家是上京的,怎么可能下嫁留在这乡下?

何况,大奎也不是读书人,所谓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纵然人家姑娘愿意,做父母的不点头,她会背着一个不孝的名誉嫁给大奎?

她丈夫实在不明白,刘氏到底是钻进了什么死胡同里出不来,这会子少不得多说两句:“咱们有多大的本事,就守着多大的地儿,你也别瞎想这些,还有大奎,人家姑娘从来没和你说话,你这样岂不是要害了人家姑娘?那些城里人不像咱们乡下人,这样的玩笑却是开不得的。未出阁的姑娘,倘或传出这样的话来,轻者一辈子不出阁,重者却要受家法或自缢身亡。”

她丈夫毕竟在城里多年,这些或多或少也有了解,一席话说得其他人皆唬得愣住。大奎自然也都听到心里去了,刘氏同样如此。两个人,却各自有不同的心思。

外面的雪愈发下的大了,童若远从堂屋里出来,童若瑶忙倒了一杯热茶送去。看着小妹亮晶晶的眸子,童若远吃了两口茶就把今儿遇上外面那些人的事儿说了一遍。

原来,那些人竟是昨晚就到了,因天黑就在镇上找了落脚地儿,今儿早起又朝店家打听李家村。闲聊中提到童老爹,没想到那店家就领他们去找到在市集上摆写字摊子的童若远。

那领头的姓廖是上京童家的家生奴,如今是管家,当年童老爹带着家小离开时,童若远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虽时隔十来年,依旧一眼就认出廖管家来。

听童若远这样说,童若瑶不觉笑起来,“原来大哥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既然愿意把他们领回来,自然也是有心要收下这些东西的,家里是什么情况,还真的没必要掩饰,装出清高扮矫情。这样做损失太大了,何况爹爹上京赶考,大哥也要娶媳妇,都是要花钱的。

问题是看大哥的模样,老爹好像还是放不下,童若瑶立刻就想到了周氏。相对老爹来说,母亲的思想工作更好做,固执的老爹多多少少还是会听母亲的话。想到这里,童若瑶自告奋勇接下去劝周氏的任务。

朝童若远做了一个要他放心的手势,就钻进正屋里找周氏去了。

看着小妹娇小的身影消失在帘子后,童若远嘴角不知不觉浮出一抹笑。眼角余光扑捉到院子外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定睛一瞧竟是大奎的母亲周氏。

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倘或不是小妹说清者自清,童若远绝不会任由刘氏之前那样编排自己的小妹。可在这些事儿上,小妹明显比自己理智,与刘氏这样的人闹,只会越闹越混。

用小妹的话,那便是,宁愿得罪杀人犯也别得罪蛮不讲理的小人。

虽然才到午时,可因为外面下雪,阴沉沉的,屋子里便不甚明亮。周氏歪坐在炕头,听见脚步声才抬头望过来,见是童若瑶,勉强扯出一抹笑来。招手叫童若瑶坐到她身边去。

童若瑶轻轻靠在周氏怀里,琢磨半晌,幽幽道:“过了年大哥就二十了,恰好适逢爹爹上京赶考,不知道爹爹会不会带大哥去?”

是啊,老大已经二十了,眼下便到了娶亲的年纪。童若瑶知道,周氏最担心就是她和大哥的终身大事问题,其中大哥占很大的比例,因为他是长子,并且是唯一的儿子。在这一点儿上,童若瑶倒没觉得父母偏心,反正在大哥心里,自己这个小妹他很紧张的。

“大哥相貌堂堂,读书写字做文章样样好,定要好好儿寻个能配得上的。”童若瑶憧憬着未来嫂嫂的模样,接着道,“母亲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原谅童若瑶卑鄙了一回,因为只有这样,周氏才会急,她急了才有用。童若瑶又说了一大通的话,周氏只听着,待童若瑶说完了才道:“去把你爹叫来。”

有戏!童若瑶一时得意忘形,出门的时候差点儿被门槛绊住。幸而大哥眼疾手快扶了她一把。

“我去煮饭,您请爹爹去正屋吧,娘有话要和爹爹说。”童若瑶说完眨眨眼,自信满满地朝童若远笑了笑。

眼瞧着童老爹去了正屋,童若瑶就轻手轻脚地从灶房出来,摸到正屋的窗台底下。周氏温软的嗓音响起:“总不能就让他们在院子里外站着吧?这大雪天儿的,又是年下,瞧在外人眼里也不好。再说……”

这对童老爹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决定,如果没有童二叔,那么童家的一切都是他的。但那是假设,事实是有了童二叔,童老爹被华丽驱逐。

隔了很长时间,这中间童若瑶不知道童老爹做了怎么样的思想斗争,但结果是童老爹允于了。在现实面前低头,其实也不失为明智的抉择。童若瑶忙不迭地往灶房跑去,在米缸里舀了两竹筒米,觉得不够,又加了两筒。淘了米便开始生火做饭。

外面,童若远将几个从上京远道而来的人请进屋,那些人却不敢,把车上的货物一箱一箱卸下来,搬进堂屋里去,童若瑶目测了一下,大概有十几二十箱,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吃了午饭,廖管家在堂屋里和爹爹说话,其他人都退到屋檐下守着,童若瑶和母亲坐在正屋里,那边说的了什么隐隐约约也能听到一些。

童家原是上京书香世族,但人丁一直单薄,到了童老爹这一代,就两个儿子。童二叔自幼便不爱读书,后来分家,便用家里的钱做些买卖,这些年倒也能过得去。但商户毕竟叫人瞧不起,何况原是书香世族,却沦落到经商的地步,那些自命清高的大族渐渐也不与童家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