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11202400000027

第27章 创造篇——收获中读懂人生(4)

有“磕破”才能找到自己的支点,才有“站起来”的可能。也许一个破点就是人生的转折点,如此我们鸡蛋般浑圆而光滑的生命才能站立起来,才能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从光明日记到快乐例会

文/佚名

和田一夫在72岁那年,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穷光蛋。他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八百伴倒闭了!这可是全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啊。和田一夫在这之前,从没有想到过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的钱全都投入到了集团中。集团的倒闭,对他来说确实是灭顶之灾,一夜之间,他不得不从豪华的住宅搬到一室一厅的公寓。他告别了国际名车,又开始挤公交。人们都以为和田一夫不会走过这一关的,他会去自杀或抑郁而终,因为这是企业界人士失败的惯例,更何况他已经很老了。

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的小公司。他对外说,很感谢失败,是它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有机会和年轻人一道去创业。他终于有机会体会东山再起了,并且也让这样一个老头子有机会进入到IT行业。

也许人们并不太关心和田一夫现在的事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不想知道他以后是否还会有八百伴那样的辉煌。但人们一定很想知道是什么因素让和田一夫能这么快地调整好心态,他有秘诀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有两大秘诀:一个是他的光明日记,另一个就是公司的快乐例会。

和田一夫从20岁就开始写日记,他每天只记录快乐的事情,并且一坚持就是五十多年。50年间,不如意的事情当然很多,但他只记录了快乐的事情,他坚信人生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并以此来激励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这就是他的光明日记。

与此同时,他每个月都要召集一次例会,每次在谈工作之前,要求与会者用几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一个月来最快乐的事情,以此调动大家的情绪,感染一些情绪低落的人,从而鼓舞士气。这种例会,被他称之为快乐例会。

正是这些,使和田一夫能够在重大的打击之后便很快地就站了起来。

也许我们不会有像和田一夫这样的大起大落,但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快乐和挫折。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和由此带来的酸甜苦辣呢?和田一夫的秘诀对我们有很大启发,他告诉我们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这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坷了。

很多人在面对人生低潮时,都会徘徊不前,总是把忧愁写在脸上,把低落挂在嘴边。纵使表面能淡然处之,也很难在心里找到平衡,取回自己的快乐。对于这些,我们大可不必太认真。

放远目光超越痛苦

文/佚名

1938年,那时的本田先生还是一名学生,为了研制理想的汽车活塞环,他变卖了所有家当,夜以继日地与油污为伍,以工厂为家。经过他的艰苦努力,产品终于出来了,但当把它送到丰田时,却被认为品质不合格。为了进一步获取知识,更加完善他的设计,他又重回学校苦修两年。在这期间,他的设计常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他无视别人的否定,一直咬紧牙关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就在本田还没有站稳脚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他的整个工厂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他只得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转让给了丰田公司。

本田先生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迈向成功的路该怎么走,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制造,还得对所做的事具有信心与毅力,不断尝试并多次调整方向,虽然一再失败,但他始终不屈不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油成了日本最为短缺的资源,本田先生根本就没法再开车出门,家里所需的一切食物也无法买回。最后他不得不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也清楚地认识到,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去改装他们的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他想,何不就此开一家工厂来专门生产这种摩托车呢?可惜的是他没有开工厂所需的资金。

他决定求助于全日本的一万八千家脚踏车店。他给每一家脚踏车店写信,告诉他们如何借着他发明的产品振兴自己的企业。结果有五千多家决定与他合作。然而当时他所生产的摩托车既大又笨重,只能卖给少数的摩托车迷。为了扩大市场,本田先生再一次动手改动,当更轻巧的摩托车一经推出,很快就赢得了满堂彩。随后他的摩托车远销到欧美,正好赶上了战后的婴儿潮这一批消费者。

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掌握自我而不受控于环境,把眼光放远,正确地采取各种行动,继续坚持下去——这种决定做得好,我们便可以取得成功。没有哪个人或哪个企业只盯着眼前就能取得成功,惟有目光远大,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在今天,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及美国雇佣的员工超过了十万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国的销售量仅次于丰田。

本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是因为本田先生深知,一个人所作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有时候只够应付眼前的状况。然而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不是一夜就能成就起来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大象的路标

文/佚名

在荒凉的非洲大草原和沙漠上,有许多的野象群,这些非洲象在草原和浩渺的沙漠上奔波和生活。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大象,它们经常穿越沼泽地,并且它们的躯体是那么的庞大,但它们却很少有陷进沼泽的。人们很奇怪,这是狼和斑马等许多动物的葬身之地,庞然大物大象怎么竟如履平地呢?

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人们才发现,原来大象们经过这些可怕的沼泽地时,它们有自己的“路标”。

这些路标是沼泽地上的小树丛,每一群大象穿越沼泽地都要沿着这些树丛走,并且经过一棵一棵的树木时,大象

留下路标是大象的习惯,它保证了象群的安全,而维护路标对于大象来说,更是一种神圣的义务。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们都要用它们有力的鼻子,将树丛一边的树枝和叶子一点点折断和摘掉。每一群大象都这样,所以天长日久,危险的沼泽地上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行横穿沼泽的树丛,它们往往一边枝叶茂盛,而另一边则光秃秃的,几乎没有任何树枝和树叶。沿着这样的树丛走,就会避开许多险境丛生的可怕泥潭,平平安安地走过漫漫沼泽地。

更令人钦佩不已的是,每一群大象经过这片沼泽地、经过这些小树丛时,它们都会小心翼翼地这么做。或许它们一生只会穿过这片沼泽一次,从此再不会从这里经过。但只要经过,它们都会这样做。绝没有一群大象因为自己行色匆匆或只是偶尔经过,就放弃这种维护路标的繁琐义务。

习惯与自然

文/佚名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

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随处可见。

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

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才是正确的做法,要知道“偶然”是无法避免的,继续依照惯例处理可能会铸成大错。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

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习惯的力量

文/鲁先圣

一个人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却穷得一无所有,原因是他有独到的养生之道,却始终没有找到致富的诀窍,每一次投资都以失败而告终。

又有一个人,虽然拥有亿万财富,但是却体弱多病,原因是他把握了投资的机会,对于健身之道却不以为然。

有一天,两人都到了心理诊所,求教于心理医生。穷人很羡慕富翁,他对富翁说,你虽然体弱多病,但是你有无数的财富可以享用,是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有意思的是,富翁也十分羡慕穷人,他说,你虽然一无所有,但是却拥有千金难买的健康,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胜我千万倍。

两人对心理医生说,要是我们两人对换一下多好呀。心理医生说,那要看你们改变自己人生习惯的能力了,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习惯,即便我让你们对换了,你们也未必能够保持住。心理医生说,那我给你们作一个试验,让你们对调一下:健康的穷人变成富翁;而体弱的富翁变成穷人。

两人都很乐意。体弱的富翁拥有了健康;而健康的穷人掌握了投资的秘诀。

两人重新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当中。富翁暂时有了健康的体魄,但是他仍然无法抵挡一个个机会来临的诱惑,忘记了医生让他有张有弛的忠告,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他迅速从无到有,他成了更大的富翁,但是不久他的身体又垮了下来,他又变成了一个体弱的富翁。

同时那个变成了富翁的穷人呢?他拥有了财富,但是当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依然无法让自己兴奋起来,而对于健身之道却是情有独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财富被他逐渐用光了,而换掉的健康又回到了他身上,他重新变成了一个健康的穷人。

他们重新回到了心理诊所,他们重新变成了原来的病人。他们被自己的习惯打败了。

是什么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走向?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取舍?是什么让我们总是重蹈覆辙?是我们的习惯!

而习惯又是什么?是我们一生积聚起来的优点和弱点。因而了解自己的习惯,把好的习惯发扬光大,改变不良的习惯,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好的习惯会把一个人逐步引向辉煌,而不良的习惯会把一个人逐步引向黑暗。

当你把一个个不良的习惯逐步改掉的时候,完美就在人生的前方微笑了。

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也许没有人知道。但正如文中所见,旧的思维方式会使出现重大转机的生活回到原地。适时的改变习惯、改变自己,这才是改变生活的最佳选择。

恒心

文/鲁先圣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但是他酷爱文学,他不愿因医务工作而放弃理想。可医务工作又不允许他有大段大段的时间供他支用,他只能利用每天的一小段一小段的零碎时间。

于是他就选择了日记体方式,每天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写日记。他记得日记什么都有,天气的变化,与友人的交往,读书心得,买书的经历,游记,对时局的评论,人生的感悟等等。

现在他四十多岁了,他从二十多岁开始这样不间断地记,有时一天写一两千字,有时写十几个字,二十多年下来,他的书斋里已整齐地叠起几百册日记本。他又把这些日记分类整理成若干个部分,洋洋十几卷,几百万字。

有人说,他的日记,是目前文坛的第一部长篇记事,也是我们时代的大百科全书。事实上,他的日记体创作,已为文坛所公认,是目前文坛上以日记体创作有成就的少数作家之一。

他没有多么巨大的创作构想,也没有要成为大作家的奢望,他只是矢志不移地把一天一天的零碎时间拣拾起来,靠一个恒心,做一件不间断的事情,他成功了。

所有成功的人,靠的就是恒心两个字。不论多么难做的事情,多么浩大的工程,只要不间断地去做,总会成功的。

所有失败的人,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人。纵有天大的才气,不能长久坚持,缺乏恒心,也会一事无成。

有人瞧不起那散布在每天中的零碎时间,可生活中永远都不会有整天、整月、整年的时间供你支用。而把这些零碎的时间集合起来,聚沙成塔,就找到了一座时间的富矿。

因而,恒心是度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不要听他的高谈阔论,也不要为他暂时的光芒所迷惑,只看他是否在矢志不移地去做一件事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惰性,也都为自己的懒惰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那些不甘于平凡、想要获得成功的人,都用恒心战胜了惰性。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的精神会让你敲开成功的大门。

挣脱羁绊

文/王伟光

法国作家左拉的父亲是意大利人,左拉在巴黎上高中时,因为乡音太重,被同学们讥笑为乡下人。左拉两次参加会考均遭失败,主要原因是他的“法语不好”。

左拉是一位有理想、喜欢写作的青年,为了谋生,他只好东奔西跑到处寻找工作。左拉在刚开始学习写作时,非常喜欢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他早年的习作基本上都是摹仿拉马丁、缪塞、雨果。

左拉的母亲是左拉早期作品的第一读者。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挥洒俊逸的浪漫主义作品爱不释手。但有一次,当左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后人学习前人的经验并加以创新而不断发展到今天的。试想如果我们只是学习,而无创新观念,恐怕至今我们依然是刀耕火种般地生活着。拉再一次把他写好的一篇小说给母亲看时,母亲却说,现在这种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太多了。左拉不服,母亲说:“你难道没看出来,你的作品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比起来,没有一点创新与突破?”

于是左拉转换眼光,把自然科学界对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他新创作的小说中去。左拉彻底改变了写作风格,他写出了众多优秀的自然主义小说,在文学史上另成一派并成为一代宗师。

很多时候,那些最初引领你入门并使你引以为豪的东西,不久就可能会成为你羁绊的绳索,你只有冲破习惯,挣脱羁绊,才能开创更加辉煌的局面。

无人看见的鞠躬

文/何炅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从涩谷车站到居住社区集中的代官山。我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位娇小的女孩儿,穿着整齐的制服,戴着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醒目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我立刻就觉得这样的车程是温馨、愉快的。

路途中我发现这样的司机最忙的可能是嘴。因为她带着耳麦,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什么,比如“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我们前面有车横过,所以要稍等一下”,“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马上要到站,要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我觉得这样也挺有趣,一边坐车一边还可以猜猜人家说的是什么。到了其中一站的时候,司机讲了很多话。正当我们猜测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车门打开了,上来一个同样打扮的女司机。她向车里的乘客们深鞠一躬,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服务,请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