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11202400000026

第26章 创造篇——收获中读懂人生(3)

伽罗瓦的数学“群论”萌生于中学时期,那时他才17岁。这个出生在巴黎附近一个小城的少年,不为当时的数学理论所束缚,他在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中首次提出了“群”的概念。这种对于数学世界崭新描述的横空出世,虽然解决了当时困扰数学界300年之久的难题,但没人去相信他。因为他的年龄太小了,人们不相信他会有这样的创建,另外这个创建也超出当时数学界学者的素养太远了,根本就无法让人接受。

当伽罗瓦将这篇论文给法兰西科学院寄去审查时,当时最有名望的大数学家柯西根本就不予理睬,还把论文给弄丢了。

事隔两年,伽罗瓦又将这一研究创想写成一篇详细的论文,寄给科学院的秘书傅立叶。不幸的是,傅立叶还没来得及看就病逝了,伽罗瓦的文稿再次丢失。

1831年伽罗瓦第三次将他的论文送交法国科学院,名声显赫的统计数学家泊松院士看了四个月,最后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完全不能理解。”

就这样,一代数学奇才伽罗瓦的惊世之作在其有生之年被处以死刑。命运没有安排他看到自己得到认可的那一天。

当他的遗稿真正被数学界认可的时候,数学家拉格朗日承认说伽罗瓦的群论是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虽然在伽罗瓦活着的时候一再遭受冷落,但他始终没有因此放弃自信。一个有胆量在17岁就创建出自己数学思想的人,肯定在个性里就怀有一颗不平常的心灵,他从不怀疑理想的高尚,不屈服于权威,只为真理工作,并尽力为真理创造伸张的机会。

这个如此短暂又凝重的生命一直在为信仰、为真理而拼搏,他的个性里潜在着无穷的生命动力。

一个不屈不挠的个性,以鲜明的旗帜向权威做出挑战,这是我们创造质的飞跃的利器。也只有这样的人格个性,才能最终破茧成蝶。

黄昏里的希望

文/佚名

在遥远的海边生活着一对年轻的渔民夫妇,男人经常出海捕鱼,女人则在家里料理家务。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但很充实。他们没有忧愁,总感觉每一个日子都那么温馨。他们有大海,有黄昏,有温暖的夜。

每次准备出海捕鱼,男人都是天还未亮就起床,在男人跨出家门前,女人总是要关切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黄昏的时候。”男人把话丢在屋内,人却已经消失在朦胧的曙光中了。

男人的话向来是准确无误的,每次出海,不管船驶出去多远,他的身影总会赶在黄昏最后的一抹夕阳里出现在海边。他的背影被斜阳拉得长长的,每天都会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如诗的脚印。这时妻子也会站在离屋子不远的地方望着他……

这已成了他们多年以来的习惯,从未改变过。女人每个黄昏都会独自一个人走出屋子向海边眺望,甚至是去海边徘徊,等待男人的归来。

一天,男人丢下那句“黄昏的时候”,就匆匆地出海了。不久,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并且还下了暴雨。暴风雨过去了,但男人的船却没有在黄昏的时候出现在海边。

女人依旧像往常那样在黄昏的时候走出屋子,向远处眺望。然后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徘徊,用焦灼的目光盯着一艘艘返航的渔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男人始终没有在她的期盼里出现。但女人始终在等待,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都会在黄昏的时候准时到海边徘徊。

有一天,一个捕鱼回来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女人:“也许他不会回来了,已经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还要去等呢?”

“因为每个黄昏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希望,也许他就在下一个希望里出现。也是希望这盏灯,引导着我的生活在绝望里前行……”女人充满激情地说。

在一个黄昏里,远远就有人在向岸边招手,在向人们呼喊。渐渐地,一艘大货轮终于靠岸了。一个男人奔向女人,女人哭了……

原来男人也从来没有忘记那个约定的黄昏。

生命的绽放只因为有希望的滋润,是希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精彩。即使那仅仅只是一个希望,它同样无比绚丽。

恢复生命的弹性

文/佚名

一名中年男子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有希望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向董事长递了一纸“诉状”——罗列了以前他工作中所有的失误。就这样,他升职的希望流产了。本来心情就不太好的他,却又遇上了他的妻子对他的不理解。这实在让他难以忍受,他的精神几乎就要崩溃了。没办法,他只好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这一切后,笑着问他:“这么说你的身边没有一个理解你的人,是吧?”他点了点头。

这位心理医生转身出去了。一会儿,他手中拿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钩的砝码回来了。当着男子的面,医生把两个砝码挂在了橡皮圈上面。只见两个砝码的重量把橡皮圈绷紧到了极限,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有断裂的可能。

医生抬起头,问道:“那个陷害你的同事升职了吗?”

他摇了摇头说:“没有。”

医生继续说道:“那么,我再来问你,你的那个同事所说的事情属实吗?”

他思忖了一会儿,回答说:“应该说还算属实吧。”

医生笑了,说:“既然他也没有升职,而且还给你指出了你的不足之处,那么你不但不应该恨他,应该感谢他才对。想想看,如果你在以后能把这些失误做好,还怕没有升职的机会吗?”

这个男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医生随手摘下一个砝码,橡皮圈顿时弹回去大半。

接着,医生又问:“你和你妻子之间的感情好吗?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了吗?”

他又摇了摇头,回答说:“我们两人的感情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很乖的女儿。就是她不能理解我罢了。”

医生问:“那么说,即使另外一个女人再理解你,她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当前所有的幸福,你也不可能下定决心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吗?”沉默了一会儿,那个男子如实地点了点头。医生笑了,他又把另一个砝码从橡皮圈上摘了下来,那个橡皮圈马上恢复了原状。医生将这个橡皮圈递给了他,并解释道:“你看,这不就恢复到原来了吗?你已经没有一点儿负担了,你还是那个完整无缺的‘橡皮圈’,你也没有失去先前的弹性。”

生命担负不起过多的沉重,我们还是放下没有必要的负担吧。只有取下生活中那些没有价值的砝码,我们的生命才会充满弹性。

机遇在有挫折的地方

文/佚名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下岗成了一种时代的必然。下岗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那就让我们看看下岗的白丽是怎么做的吧。

白丽原来是一家纱织厂的普通工人,她工作兢兢业业,生怕出现任何的差错,就连走路都是那么的小心谨慎,与人说话总是和和气气。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下岗的厄运还是降临到她的头上。她也着实被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吓了一跳。虽然下岗对现在的中国人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白丽还是无法承受这痛苦的打击,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跑到厂长办公室哭诉,一再哀求让她留下来。开始领导还应承着,可后来越来越不耐烦,敷衍说道:“好好,你的问题我们知道了,会解决的,大家都有困难,也不光你一个,回去等着吧!”

生活的无奈让这个本来脾气十分平和的人也有了火气。她想不通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下岗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并且多年的努力也没有给人留下一点感情……

她很失望,但平静下来后她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横下心来一想:“下岗就下岗吧,不见得我离开了工厂就活不下去!”

气归气,可现实的生活还是摆在面前,靠什么生活的问题不得不让她头痛。除了纱厂的工作,她是什么也不会做,一下岗她就成了一个纯粹的家庭妇女。几天下来,她发现超市里卖的“净菜”,不过就是普通的蔬菜,洗干净,分拣好,价钱就高了一倍。她想,别的不能干,洗菜我还是在行的嘛!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很快就联络到了几个一同下岗的女工,张罗了一个月后,成立了一家净菜加工厂,她出人意料地当上了厂长。

工厂的生意还算不错,至少每天都有得做。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月底一结算,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净挣了三四千元,这比上班的工资可要高出了好几倍啊!

这时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心想:“事情真是奇怪啊,在原来我想都没敢想自己这样的一个普通工人也能当厂长。看来这下岗倒还下对了,要是不下岗,也许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个能耐!”

外在事物的改变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来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外在的刺激,我们的一生很可能就会如此平庸地过下去。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富有戏剧性,当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小心翼翼地从事着一件事情的时候,偏偏不幸就突然而至了,让我们一时痛苦到了极点。还有时是感到对目前的工作或是生活很不满意,却没有勇气去打破这种现状。这都是由于一个人被固有的思维惰性所困的结果。在此时,只有一个外在的刺激才能打破这种现状,这时我们才会发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才会有强大的动力促使我们走出困境。

因此,在我们看来外在的刺激,即使是坏的,也不见得就真是一件无可救药的坏事。只要我们在这种刺激的驱使下,能够求新图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世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人生随处有芳泽

文/佚名

曾巩是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一位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年轻时,他和胞弟、表弟等六人几次科考都没能考中。有一年,曾巩与其弟去应试,不料又是名落孙山,回到乡里有人作诗讽刺他们:“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嘲讽而灰心丧气,而是一再教育其弟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要永不懈怠,刻苦攻读。又到大试之年,曾巩与其兄弟六人再次赴考。工夫不负有心人,考试结果张榜公布,曾巩兄弟六人都中进士,且名列前茅。可见人应该有信心坚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灰心丧气。

既然是选择了考试成才这条路,那么就要去努力、去坚持。

矢志不渝地追求进取固然可贵,开创生命新天地的精神更值得钦佩。蒲松龄也是一代文人,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举人都落第了。因此他一生都被科场所冷落。但蒲松龄志存高远,并未因落第而悲观失望,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科考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不在少数。

人生辉煌无处不在,只要不懈地去努力和创造,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可以拓宽视野,找到生活的目标。

成功就在下一次

文/佚名

也许知道凡尔纳的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法国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了怎样的挫折。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吧。这是凡尔纳当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那是在186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凡尔纳穿好大衣,正准备到附近的邮局去。就在他伸手去开门的那一刻,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凡尔纳打开门一看,又是一个邮政工人。邮政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给了凡尔纳,他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就预感到了不妙。因为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个出版社之后,这已是第十五次收到这样的邮件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尊敬的凡尔纳先生:

尊稿我们已经审读,很遗憾,我们不拟刊用,特此奉还。

××出版社

每次看到这样的退稿信,凡尔纳的心都是一阵绞痛。这次已是第十五次了,他的稿子还是未能被采用。

凡尔纳此时已经是心灰意冷了,他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的。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这该死的小说了。于是他拿起手稿疯狂地向壁炉走去,就在他正要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的时候,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已愤怒到了极点,说什么都要将稿子烧掉。妻子望着他的眼睛恳切地安慰丈夫道:“亲爱的,请不要灰心,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再试一次吧,也许会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抢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了下来。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在妻子的劝告下,又一次抱起这一大包手稿寄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稿件寄出不久,他就收到了这家出版社的回信,并决定立即出版此书,而且还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也许没有他妻子的鼓励,没有那“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就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们也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决定,并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了,那么我们就不要轻易说放弃,应该去坚持不懈,往往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下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前功尽弃,失去成功的机会。如今的《哈利·波特》已是风靡全球,持续火暴销售的畅销书,然而《哈利·波特》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初,罗琳写出第一本《哈利·波特》总共花了7年时间,作品曾遭好多家出版社的退稿。但她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在不被人看好的前提下登上了成功的巅峰,罗琳也凭借这本书风靡全球。

勇于磕破自己

文/佚名

哥伦布第一次结束航海探险,从波峰浪尖上成功地回到西班牙时,红衣大主教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祝酒会。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美声,一帮卫道士凑了过来,与哥伦布发生了激烈的辩论。哥伦布很不耐烦与他们毫无意义的争论,就对在座的人说:“谁能让我手里的这个鸡蛋站立起来?”众人面面相觑,大摇其头,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让鸡蛋直立起来的支点。

人的一生完全是可以活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勇于磨砺自己,不贪图安逸,不故步自封,多一些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意志。喧嚣的人们望着哥伦布,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有人小心地说:“鸡蛋光滑又圆,怎么站呢?”这时候,只见哥伦布拿起一个鸡蛋,并在桌面上轻轻地磕了一下,然后将光滑的鸡蛋直直地立在了那里!

人群中顿时嘘声大作,有人不以为然地大声叫道:“这算什么!原来不过如此啊!这有何难?”这时哥伦布镇定地说:“不!看似这么简单的事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虽然你们和我一样,但你们不敢磕破自己,所以我能航海成功就在于我敢于磕破自己的命运,能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把生命交给了惊涛骇浪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