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工人,完美地体现了西点的哲学:自动自发,自我奖励,视工作为快乐。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哲学,是每一个企业都乐于接受和推广的。持有这种工作哲学的员工,就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和寻找的员工。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作,也会给他最大的回报。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时常怀有类似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人的消极看法,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不论您过去对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都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了,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您未来的态度将如何?让我们像第三种工人那样,做最优秀的员工吧,并时常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带着情绪,不可能做好工作
热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
所有的人都具备工作的热情,只不过有的人习惯于将热情深深地埋藏起来。带着热情去工作吧!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做出创造性的业绩了。热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激动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热情的发泄可以产生善、恶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历史上有许多依靠个人热情改变现实的事迹。每一个爱情故事、历史巨变---不论是社会、经济、哲学或是艺术,都因有热情的个人参与才得以进行。
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那会需要一年。这中间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正是因为他那无与伦比的热情。战败的奥地利人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称赞这些跨越了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他们不是人,是会飞行的动物。"
拿破仑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的行动中,只用了15天时间就打了6场胜仗,缴获了21面军旗,55门大炮,俘虏15000人,并占领了皮德蒙德。在拿破仑这次辉煌的胜利之后,一位奥地利将领愤愤地说:"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简直一窍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拿破仑的士兵也正是以这么一种根本不知道失败为何物的热情跟随着他们的长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我们敬佩拿破仑,但我们更应该赞美拿破仑手下那些具有无比热情的士兵,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一旦缺乏热情,军队无法克敌制胜;一旦缺乏热情,人类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会建造出富丽堂皇的宫殿,不能征服自然界各种强悍的力量,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如果缺乏热情,你即使有多么美好的愿望,也无法变为现实。也正是因为热情,伽利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信服;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曦。凭借着热情,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情,弥尔顿、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们不朽的诗篇。
有人或许会问,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工作热情?
绝对正确,每一个人都有,也许隐藏在恐惧之后,可是总在那儿。热情是实现愿望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你的愿望确实是你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你。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人是很奇妙的,我相信人性能创造奇迹。多年来我看过许多人都能有意识地创造人生,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度过一生。又有多少次,那些最初觉得自己不可能把握自己、施展力量的人,最后却都能扭转乾坤。
每个人内心都有热情,能感受强烈的情绪,可是没有几个人能依此情感行动,他们习惯于将热情深深地埋藏起来。
曾经有一次,有三个人做了一个小游戏:同时在纸片上把他们曾经见过的性格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写下来,还要解释为什么选这个人。结果公布后,第一个人解释了他为什么会选择他所写下的那个人:"每次他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
他热情活泼,乐观开朗,总是非常振奋人心。"第二个人也解释了他的理由:"他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其所能、全力以赴。"第三个人说:"他对一切事情都尽心尽力。"这三个人是美国几家大刊物的记者,他们见多识广,几乎踏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交过各种各样的朋友。他们互相看了对方纸片上的名字之后,发现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写上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著名律师的名字,这正是因为这个律师拥有无以伦比的热情的缘故。
对待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热情。
带着热情去工作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做出创造性的业绩了。
履行"完美执行"的训导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
可以说,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如果不把西点军校仅仅看作是一所陆军学校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西点军校的很多训练方法和思想应用于企业特别有效。比如在西点,军官向学员下达指令时,学员必须重复一遍军官的指令,然后军官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学员通常的回答只能是:"没有,长官。"学员的回答就是做出承诺,就是接受了军官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连站军姿、行军礼等千篇一律的训练,都无一不是在培养学员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制力。在这样的训练中,西点军校的文化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学员的思想深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让你总是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绩斐然。德国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我却特别看重,那就是德国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企业,一个团队、一名队员或员工,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我不是足球爱好者,我是铁杆的橄榄球迷。锋士·隆巴第,美国橄榄球运动史上一位伟大的橄榄球队教练,我是他长期的崇拜者。在锋士·隆巴第的带领下,美国绿湾橄榄球队成了美国橄榄球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球队,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看看锋士·隆巴第的言论,能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对执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锋士·隆巴第告诉他的队员:"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胜利。如果不把目标定在非胜不可,那比赛就没有意义了。不管是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你要跟我工作,"他坚定地说,"你只可以想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按照这个先后次序。""比赛就是不顾一切。你要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你不必理会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线的时候,你更要不顾一切。没有东西可以阻挡你,就是战车或一堵墙,或者是对方有11个人,都不能阻挡你,你要冲过得分线!"正是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心,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们拥有了完美的执行力。在比赛中,他们的脑海里除了胜利还是胜利。对他们而言,胜利就是目标,为了目标,他们奋勇向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不找任何借口。他们是所有雇员的榜样。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
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
"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务的人。"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每一个进入西点军校的学员,在他们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当将军的梦想。若非如此,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他们在西点的日子里深感勤能补拙,只有从小处做起,勤奋学习和锻炼才能出类拔萃。同样的,在企业里应该有西点的这种精神,勤奋劳作可以创造巨大财富。
用坚毅之力穿透一切
对西点,许多著名人物都有精彩评价。比如,在论西点人的操守时,麦克威尔·泰勒就说过:"能够从伟大的士兵成为军事将领,莫不都是有品格的人。正因为如此,西点才将培养品格视为全力追求的正式目标。另外,爱德华·亚历山大、李将军手下的军官也说过类似的一些话:"西点教给我们的,不是解决对立之政治信条的技巧……而是以我们的生命,展现我们对自己信仰的勇气与执著。"
西点人对坚毅性格的培养,也是很著名的。罗斯福总统在授命戈瑟尔斯接受巴拿马运河开凿工程时所说之语:"我需要的人,是能够坚守岗位,直到我觉得厌烦,或是直到我说可以放弃为止。而后我会把任务交付给军方。"也颇为经典。罗斯福在说这句话之前,是已有两名民间工程师主持运河工程,皆半途而废。戈瑟尔斯是西点1880期毕业生,他在罗斯福总统的授命下,开始了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当然,最后他成功了。在对尊重他人品质的培养上,西点也曾下了一番大功夫。"下达命令、指示的时候,说话的音调和态度,可以激发士兵内心全力以赴的服从之心。"这是史科菲尔德对尊重他人的独到见解。
"敬人者人恒敬之,轻人者人恒怨之,轻蔑属下者尤然。"史科菲尔德又进一步解释道。"主管人员对人要能了解和体谅。人不是机器人,也不应该被当作机器人。
我的意思决不是要逢迎讨好。但是人人都是聪明又复杂的,对于别人的了解和体谅都会有正面的回应。对部属的了解和体谅,领导者可以赢得部属最大的付出,也能够赢得忠诚。"布瑞德利也曾在一本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虽然现在高年级与新生的关系有所改革,但这个原则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新生开始学习领导的技巧之前,西点必须先让他们知道自己所不懂的地方。事实上西点新生懂的已经非常多,这批青年就是因为能力学识俱佳,才能够进入西点就读。西点要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把他们陶冶成最杰出的领导人才。这些青年过去在自己的生活圈,可能都是领袖人物,但是在这里他们不是领袖,目前还不是。然而新生还不明白西点所要强调的重点:他们内心必须变成一张纯净的白纸,必须从零开始。因为从现在起,惟一最重要的事,就是他们所不懂、不知道的事情。
譬如新生还不懂得如何带兵,不懂得如何有效地鼓舞、训练部属,如何奖惩,如何要求纪律。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行进、敬礼和着装。西点让新生认识到,他们不懂的还很多。从零开始并不容易,可能令人困惑,甚至恐慌。对他们来说,零点就是服从。新生花一整年的时间学习服从的各个层面:自律、处理压力、善用时间。
从服从开始,西点学生展开四个阶段的领导训练:第一关是建立起强化训练的向心力。根本上西点的做法是强调团队精神,以及教导新生认同团体的价值体系,使个人获得更高的满足感。第二关是帮助个人开始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声音,强调直接或面对面的领导,这个经验正如同企业界基层的主管职位。此外西点也强调道德思考,奠定崇高领导的基础。第三关是教导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和必要的领导技巧,以领导其他的领导人,这就是间接领导。第四关是行政领导,在企业界即是高级主管的地位。西点教导学生的是如何为组织谋求长远的利益。这四关的领导教育,反映出一些根本的社会经验,在我们一生中会一再获得印证,但是每一次的经验都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每一次我们面临实际领导任务的挑战,我们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只要我们能够从经验中记取教训,下一次再面对同样的情况,就能够以新的方式处理新状况,学到新的经验。在西点受训的领导人才,同样也经历基本领导要素的数个关卡,从价值体系到具体行为,从新人到机构的负责人,充分体验四个阶段的领导责任。
西点四阶段的领导教育,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相通之处不言而喻,不过西点训练过程的其他层面,与民间企业的关联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你也许会说:"那些就算对西点很管用吧,可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相信,这些跟你有绝对密切的关系。西点的领导教育历久弥新,这套教育体系不仅适用于民间,我们相信更能匡正许多机构以混乱为常态的弊病。即使我们四周都混乱,也不需要把混乱看作像天气一样的不可改变。西点传统上的纪律、荣誉、言行合一等观念的坚持,都是能够匡救企业时弊的根本态度。谈完了西点四阶段的领导教育,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在今天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