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专业素质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由此,人的能力也开始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指适用于较广的范围、从事多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判断力(本书第三章已做详尽描述)。特殊能力是指适用于较小范围、为特定的活动领域所需要的能力,如画家的颜色辨别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家的计算能力,文学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它是在某些特定专业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特殊能力则是一般能力在某些方面的独特发展。特殊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使一般能力的发展。这种特殊能力,也就是人的专业能力。
这种专业能力与知识结构,构成人的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当然,人的专业素质还有其他内容,如对专业的爱好、兴趣、情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意志特征和技能、技巧等等。
各种专业人才,构成了人类社会洋洋大观,他们如花团锦簇,为人类社会增添了奇葩异彩。
人的专业素质是由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的专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人的专业素质越是优良,专业中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创造力就越强。那么,怎么才能造就和形成自己在专业上的最佳素质呢?
将自己的主体特质、兴趣、爱好和社会上客观的需要紧密结合,是塑造自己专业素质的前提。
人的素质千差万别,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准确地了解和分析自己,做出正确的估价,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建立独具一格的智能结构,使自己的长处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才是最根本的。因此,最佳智能结构必须是因人而异的,决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特质,避其所长,扬其所短,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无端地消磨掉许多年华岁月。
另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一种出奇的迷劲。
入迷能使人调动起全部的能量,全神贯注地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迸发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发掘出以前曾蕴藏在体内的全部潜能。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一说:"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人在从事自己所迷恋的事业时,往往会全力以赴,其需要、情感、动机、注意力、意志和智能等项品质专注于一个目标,容易产生"聚焦"作用,常常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对成果的取得、专业素质的造就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蒲松龄所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正,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也。"
同时,根据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智能结构及兴趣、爱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也是十分必要的。
把要做的事情条理化
一个总能按照条理化做事情的人,总能比别人先获得成功的概率。在经营自己强项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本人,例如常常是不善于管理自我,而让工作杂乱,这一点,你必须要加以克服,必须条理化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否则你不可能有什么过人的强项,只能是一团糟。
某杂志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商人在小市镇做了几十年生意,到后来竟然完全失败。当一位债主跑来要债时,那位老商人正在紧皱双眉,思索他失败的原因。
他说:"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
"什么?要从头干起?"
"是啊!你应该把你目前的经营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从头做起。"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要把门面、地板、桌椅、茶几、橱柜都重新洗刷油漆一番,弄成新开张一样吗?"
"是的!"
"这些事我早在十五年前就想去做了,但后来因为我没有下定决心,所以一直没有去做。"
无论你是在大都市里还是小城镇里经营生意,你都应该把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些把什么东西都弄得乱七八糟的人,终有一天是要失败的。
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做生意,更要把一切物品都处理得有条有理。
美国信托同业公会会长说:"根据我几年中与一般大公司和商行交往的经验来看,深知那些能够随时获得有关公司营业状况报告的老板,能对全店经营情形了如指掌的老板,他们的事业一定不会失败。"
很多商家习惯把货物堆得乱七八糟,根本谈不上良好的管理。偶尔来个顾客要买一些东西时,店里工作人员往往要翻来覆去耽误半天才能找到,使顾客产生反感,影响营业。
很多青年人也是一样,他们生活有一种古怪的脾气,对任何事情都只想随便敷衍一下,从来不会想到要去完完整整地把它做好。这些人脱下衣裳、解下领带就随手一扔。他们正在做事时,如果遇到他们不得不跑开一趟的情形,就不管事情已经做到哪里而立刻顺手扔开,只想当然地认为回来再做罢了。这种青年人一旦跨入社会,工作起来一定会把自己的四周弄成一团乱麻,他们在做事时也一定只会抱着一种"敷衍了事主义"。
如果你多费一点心思,做任何事情都求一个结果,任何东西都要收拾好,当你以后要做时再把东西找出来,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无意义的麻烦与苦恼。有些人自己失败以后常常想不出来其中的原因,其实,他面前的那张写字台已经把其中的原委老老实实地说出来了:桌面上到处是乱纸和信封;抽屉里塞满了各种物品,乱七八糟;报架上报纸、文件、信纸、稿件和便条堆得混乱不堪,毫无头绪。
拿破仑·希尔要录用一个秘书,决不在乎他的推荐人是谁,拿破仑·希尔最注意的还是他的房间里桌椅家具的陈设与整理。其实,大凡你身边的一切用具和摆设都是揭露你日常习惯的最可靠的证人;你的行动、谈吐、态度、举止、眼睛、服饰、装束……也无不在毫不客气地揭露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它们往往也把你自己还不明白的失败原委给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把你自己还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穷困理由也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你自己。
经营任何事业千万不要做做停停、停停做做。有许多人往往今天说得头头是道,但明天还是毫无改善。对这种人也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莽汉"和"懒猪"。
他们哪里知道:没有一样事业可以靠喊口号而能成功的,要成就事业,非得集中心思,有条有理,持之以恒,不断地奋斗不可!
因而,要经营自己的强项,使之达到成功,就要做到有条有理。
掌握"从零开始"的原则
若说服从为领导之母,那么服从之母就是从零开始:明白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多少,将自己贬到最低点,而后再重塑一个新的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领导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自我养成的。很多原始部落都有青少年迈入成人的成年礼,让他们在森林中独处数昼夜,面对自己的恐惧和无知,犹如重生一般。
而在西点,同样坚持新生必须一切从零开始。初进西点的新生,在中学时代大多是天之骄子,不论在学业或课外活动上,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这样条件的青年,也可能变成刚愎自用的领导人。为使新生充分体验未来四年要接受的训练,他们必须明白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大团体的一部分,这个大我远高于他们个人所代表的小我,有一定的规律和传统,对国家负有重大的使命。
受训中的领导人才,必须先明白他们个人的极限,而后才能够学习如何领导他人。这一份体验,是从严格的服从训练中一点一滴摸索得来的,对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十八岁青年,更是艰难的一课,然而这正是学习领导能力的第一课。西点所谓的"从零开始",是没有任何折扣宽容的。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新生几乎就像新生儿一样,无名无姓,也没有独立的个性。
新生训练由高年级主持,每一项活动都经过精心规划,不容许有一分一秒的误差。西点每年录取1300名新生,在报到之后,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就完全失去控制权了。学长做过简短的说明之后,立刻分配一连串的任务,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生根本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没有任何时间思索他们身处何处、要到哪里去。至此,新生的个人欲望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领导人所要求的团体目标---在一天结束之后,每一位新学员都能以最好的成绩参加大操场上的宣誓典礼。在每天长达8个小时的新生训练课程之后,他们已然改头换面,身着西点制服,以整齐的队伍行进,在父母家人的注目下,正式成为西点的一员。
新生训练也教导学员如何行进、着装和进食。这些规矩能够迫使新生从最基本的层面,重新思考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个性也从极度自信、有把握,转变为多观察、多思考。为新生所做的准备,是要改变他们的一生:学会遵守规矩,同时也教导他们领导训练第一阶段中最基本的技巧,也就是自制。在"野兽营"期间,新生必须吸收大量的资讯,学习日常作息、学习即时确实地遵守一切规定,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选择的自由了。他们在进入西点之前,从没有经历过对权威如此绝对地服从,许多人的确也对新环境感到难以适应。然而这些训练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建设性的过程,目的在于激发两个看似矛盾的行为:服从与创意。
西点虽然要求服从,严格限制学员的个人选择,但同时也留下刚好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创意。西点的体系不同于真正高压的政权,高压政权不仅压抑个人创意,甚至视创意为违法,例如前苏联集团的政府就是经常利用洗脑、钳制思想、控制资讯等手段。但是在西点,服从主要是一项考验,学员若能成功地通过这些考验,即可达到自律自制,以及更大的自主独立,使他们日后能够成为不求近利、高瞻远瞩的领导人。
西点相信,有些时候领导人有责任明确地告诉部属该做些什么,而部属也有责任确确实实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西点的领导人,要求新生专注于所听到的指示和命令,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不是一边做着白日梦,想着晚餐吃什么、几时要练球、有什么电影上演了。新生必须专注于所接获的命令,同时迅速、确实、果断地行动;他们必须学会怎么去听,如何听得仔细、听得专心、听清楚每一个命令的每字每句,把它当作性命攸关的大事。
西点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除了四个"标准答案"之外,如果有任何额外的字句,长官立刻会问:"你的四个回答是什么?"这个时候新生只能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新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制度不尽公平。例如学长问你:"你的腰带这样算擦亮了吗?"你当然希望为自己辩解,脑中浮现"报告学长,排队的时候有位同学不小心撞到了我"。但是你只能有四种回答,别无其他选择。这个情况下你也许只能说:"报告学长,不是。"如果学长再问为什么,惟一的适当回答只有:"报告学长,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要新生如何忍受不公平,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他们开始了解到,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克尽职责。现在他们只是军校学生,克尽职责可能只要做到服装仪容的要求,但是日后,他们肩负的却是其他人的生死存亡。
西点这样训练学生的听话习惯,不只是为他们个人,更是因为学生的成功或失败,依赖他们是否完全了解长官所下达的命令和要求。听完所有的简报、讲解,做过该做的练习之后,接下来的责任完全在学生身上。
派学生去做一件事,是期望他圆满完成任务;"预期"
学生要成功,这就是重点所在,表现不达到十全十美,是"没有任何借口"的。秉持这样的哲学,能够激发无比的毅力,产生最大的效果。"在我还是个少尉,第一次奉命去外地服役的时候,就有一次这样的经验。有一天连长派我到营部去,他交代了七件任务,有些人要见,有些事要请示上级,还有些东西要申请,包括地图和醋酸盐(当时醋酸盐严重缺货)。我下定决心把七件任务都完成,但是我并没有把握要怎么去做。"一个出身于西点的年轻军官曾回忆道。
果然事情并不顺利,问题就出在醋酸盐。当这个少尉滔滔不绝地向负责补给的中士说明了理由,希望从仅有的存货中拨一点给他时。少尉一直缠着中士,到最后他不知道是被说服了,相信少尉要醋酸盐确实有重要的用途,或是眼看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摆脱少尉,他终于给了少尉一些醋酸盐。少尉回去向连长复命的时候,连长并没有多说话,但是显然很意外少尉竟然把七件任务都办到了。他没有预料到少尉会成功,但是少尉从来没有失败的念头,这就是西点所要求的绝对服从。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无暇为做不好的事情找借口,无暇文过饰非,而是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来完成任务。这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的延伸。
最好的服从者,都是自动自发,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样的人他们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来自他人。主管人员必须避免落入奖励浮滥的陷阱,以免手下开始依赖奖励,有奖励才有好的表现。西点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会常常因为完成任务而得到长官的称赞、拍肩膀。因此,他们学会了服从最重要的一课:自我奖励。我们知道不给奖励听起来过于苛刻,甚至是残忍,尤其时下的管理经典都大力倡议多多奖励员工,从加薪、分红到颁发奖章不一而足。有时候奖励的确是很重要的动力,但却不应该流于浮滥。西点同样重视奖励,但这样的荣誉却是保留给真正重大的成就。不过,西点鼓励学生自我奖励,他们提供各种环境和经验,让学生学习从良好的表现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与成就感。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不是只为了长官的称赞,而是不断地追求完美。一个人惟有学会给自己奖励,才可能维持这样的高标准。
上面提到的那个少尉,在当新生那年,曾有过一次违规,班长罚他隔天早餐的时候,背诵一首又长又复杂的学员军歌。当天夜里,少尉牺牲睡眠,躲在被窝里靠手电筒的光线默背歌词。隔天吃早饭的时候,班长注视着少尉说:"开始背吧!"少尉便开始背诵整篇歌词,等背完的时候,班长也许是对他的表现感到太意外了,他连一个字都没说。而少尉根本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背错,不过即使有背错的地方,班长也不知道。班长给这个少尉惟一的奖励,就是他的沉默。他们继续吃早餐,但是少尉知道,他的表现超过了班长的预期。少尉的快乐就是最好的奖励。西点的学生最后都要学会建立自己内心的标准和本身的满足感,当你成功地完成一件任务,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连续性的追求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