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车与人都无法从名称上得到。名称只是一个假名。用《金刚经》的方法,我们可以说,所谓车,其实并非车,只是叫作车;所谓龙军,其实并非龙军,只是叫作龙军。所有的语词,不论什么性质的,都可以用这样一种句型去重新叙述,比如,所谓美丽的,其实并非美丽的,只是叫作美丽的,等等。
《金刚经》的这种表述,显示了语言的无力: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你只要想一想世界上有十几万叫“张军”的人,他们的年龄、身份都不一样,但是都叫“张军”。再想一想“车”这个名称,在英语和俄语、法语等不同的语系里,写法、发音都完全不同,但它们指涉的都是车这样一种交通工具。而且,无论哪种语言的“车”,都不可能穷尽所有车的状况。只有具体的一辆一辆的车。即使是具体的一辆车,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或名词,也不可能真切地把它描述出来。真实的车就是实际在那里的那辆车,语言对它无能为力。
因此,重要的不是这个名称,而是这个名称所指涉的对象。
你必须摆脱语词,去看那个实际的对象。重要的不是三由旬还是五由旬,而是实际上它所代表的距离是多少。这是第一步。任何时候,不要迷失在语言的密林里。文明的叠加,使得我们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语词、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娱乐包围着我们。解放的第一步是,对任何的语词、任何的表达质疑,比如,美丽的,当你开口说美丽的,你要问自己:美丽的是什么?
什么是美丽的?这个词指的是什么?不要停留在词语上面,不要执著于词语所流露出来的美丽幻影之上。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之所以被假象蒙蔽,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了人们正在使用的语词、说法,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些语词,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真实的,没有任何怀疑。
因此,越过语词,不要有任何的停留,不要停留在语词和言语建立起来的喧哗的王国。回到那个基本的点上,也就是那个具体的事物上,然后,真相才会渐渐地向你显现。
我们迷恋的事物不可靠
那个具体的事物向你敞开。你向那个具体的事物敞开。不需要语言、文字。当下,就是那个具体的事物。比如车,你聚焦于那辆具体的车上。是一辆最新款的雷克萨斯,你上周买的。你正在开着这辆车,这是你的。你清楚它的每个细节,它是实实在在的。然而,佛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辆雷克萨斯如此清晰地在你的眼前,在你的手中,是它的方向盘。它怎么可能是虚妄的呢?一个朋友对我说:名称有虚假性,容易理解,车这个名称是随意的,如果开始把它叫作牛,那就是牛了;但是,你说那部具体的车也是虚假的,很难理解,除非你像魔术师一样把这辆车变走,我就相信佛陀的话了。
当然,我不可能把车变走。佛陀在世的话,也不可能把车变走。因为佛陀所说的虚妄、所说的空,并非不存在,并非没有。
那辆车,确实在那里,而且,此刻它确实属于你。佛陀要告诉你的是,第一,广告、销售资料、销售员的介绍以及车的外形、车的装饰构成了一个影像,赋予了这辆车许多品质,比如高贵,比如优雅,等等,唤起我们许多想象和愿望,以为拥有了这辆车,就可以达到什么境界。这是一个幻觉。无论外在的装饰和广告里的文字、画面如何渲染,这辆车实际上只是一辆汽车,一辆装着发动机的汽车而已。如果你沉迷于那种幻觉,你注定要失望。所以,你必须学习在享受这种幻觉的同时,把这辆车只是看成一辆车,没有什么附加的东西,那是你的想象。
夏天的天空,云彩变幻出许多形状,有的像小狗,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宫殿,如果有人把这些小狗、猴子、宫殿当作是真的,那么,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一种愚痴。然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把这些白云苍狗当作了真实的东西,却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愚痴。
第二,这辆车之所以成为这辆车,以及成为你的车,是许多因素造成的。这辆车不可能自己成为自己,需要技术,需要工人,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相互配合,当因缘具足的时候,才能生产出这辆车。然后又需要其他的种种因缘,它才可能被你买到,成为你的车。只要某个因素改变了,这辆车,以及它与你的关系,就会改变。没有什么独立的绝对的因素,使得这辆车成为一部这样的车,成为你的车,是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的结果。因此,当你把这部车只是看成一部车的时候,不要以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绝对的整体,而是一种组合,一种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组合。
第三,这辆车此刻确实是一辆车,是属于你的车。但是,在接下来的每分每秒,它的零件都在老化,在变异之中。还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比如,车祸,比如你的经济状况,都可能改变目前的状态。目前的状态并不是一个常态。实际的情况是无常。这辆车存在于无常之中。因此,当你把这部车看成一种组合的时候,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动态的无常的存在。
这样的观察好像游戏,然而,佛陀仿佛很认真地做着这样的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揭示了我们所追求、所迷恋的事物,其实非常“空洞”,非常“不可靠”,我们在拥有、享受的同时,必须摒弃对于它们的执著。如果我们执著,就注定失败。所以,佛陀所昭示的“空”,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对于真相的勇敢承担,从而在不可靠的存在里找到可靠的、不变的东西。
惠能的顿悟
夏天的云彩变幻出许多小狗、猴子,等等,一些人明白到这些小狗、猴子不过一个幻觉,是一个假象。然而,他们以为云彩是真实的,于是,执著于云彩。佛陀在《金刚经》里反复说明的是,只有放弃,只有不执著,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佛陀如此确切地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试图在各种形相、声音里去寻找如来,寻找觉悟的道路,是完全不可能的。佛陀提醒修行者,不要拘泥于形式,重要的是那个最基本的点,如果没有对于“空”的领悟,即使每天向佛像礼拜,每天坐禅,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益处。
就像一位中国禅师说的,砖块怎么能够磨成针呢?如果你想要针,首先得改变砖块的内涵,让它变成金属,否则,永远是无用功。惠能对于《金刚经》的旨意领会得特别深刻,才会如此强调顿悟,很多人简单地以为,顿悟,就不需要渐进的修行,一下子就觉悟。但实际上,惠能的顿悟,来自《金刚经》,针对的乃是形式主义的修炼,强调必须在当下,就捕捉到存在的真相,也就是领悟到空性,然后,形式就有意义。时时刻刻,修行者不能执著于各种修行的形式,而是应该向着存在的真相敞开,处于“空无”之中。
这是修行。如果运用到日常生活,我们要记住的是,任何时候,应当回到那个基本的点,回到那个真相,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谓的形式,以及形式营造的幻影之上。有些人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恋爱技巧,不停地追逐异性,但忘了一个根本的点:首先你必须找到你爱的,以及对方也爱你的人,那些技巧才有意义。所以,判断力才是首要的,你必须要明白的,是谁才是喜欢你的人,你自己喜欢的是谁。如果有了相互的喜欢,那么,所谓的技巧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有些婚姻辅导专家不断地教诲别人夫妻相处的艺术,然而,忘了一个基本的点,那就是,如果夫妻之间已经不相爱了,那么,无论怎样的相处艺术都是没有用的,即使暂时学会了忍耐,那个真正的矛盾还在内部,始终会爆发。在男女关系里,爱是一个你必须去清晰的真相,而不是约会,不是玫瑰,不是什么结婚纪念日的烛光,不是情人节的甜言蜜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爱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活着,却不愿意去面对那个真相,只在形式、技巧的层面打转。
婚姻之所以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人们不愿意面对爱这个真相。为什么不愿意面对,是因为我们把愿望当成了现实,当成了道德规范。爱得天长地久,白头到老,是美好的愿望。然而,就如张爱玲说的,所谓白头到老之类的话,很悲哀,因为不可能。
不过,我们仍然把这个愿望赋予婚姻,渐渐地,婚姻这种形式变得牢不可摧。情感上是否仍然相爱,变得不重要了,人们满足于婚姻这种形式。但是,当爱不存在了,无论形式如何完美,依然是个问题。因此,婚姻的问题,必须回到一个基本的点上,如果婚姻必须以爱为基础,那么,当爱不再存在,婚姻也就不再存在。但是,在中国以及一些东方国家,社会习俗把离婚道德化,以为离婚是一件负面的事情。无论怎样,都要维持婚姻。结果,是催生了许多无爱的婚姻,催生了更多不道德的行为。
根本上,男女关系的真谛在于:彼此相爱。丧失了彼此相爱这样一个基本的真相,不敢面对,还要维护神圣的婚姻,还要活在白头到老的神话里,结局只能是迷乱。
到处是迷乱的气氛。比如股市。我的许多朋友在炒股票。不过,我的感觉是股票在炒他们。当股票上涨的时候,他们充满兴奋,相信会一直涨上去,而一旦下跌,他们又变得忧心忡忡,完全受制于股票的涨或者跌。但真正的高手,超然于涨跌之外,涨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涨跌的规律,如果明白了涨跌的规律,就不会受制于它。当然,还有最基本的真相,一个常识性的真相:
无论什么股票,有它的真正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基本的价值,疯狂地涨或跌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所谓的高手,其实只是不为眼前的那些涨跌所迷惑,他知道那个规律,知道那些股票的真正价值,因此,他不会被表面的涨跌所左右。
而许多人,在涨和跌的幻象里寻求利益,最终只会失败,因为关于涨和跌的预期,不是基于对于真相的把握,而是基于希望和恐惧。有一个词语叫作“股市神话”,所谓神话,就是源于希望和恐惧,并非真相,而是我们内心希望什么和恐惧什么的折射。神话来自远古时代,似乎是科技不发达的产物。但事实上,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生活在神话的氛围里,股市里弥漫着神话的气息,其他领域也莫不如此。当过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最近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不愿面对的真相”,据说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我没有看过影片,但很喜欢这个名字。是的,人类的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是因为不愿意面对真相。
哭泣的牧羊人
我们生活在繁华的世界里,到处是丰富的影像、物质和声音,到处是林立的高楼和拥挤的街道,到处是宫殿一样的购物中心。我们生活在其中,以为身处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突然,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改变了一切。我们的车无法上路,无法从提款机里随时取到钱,无法上网,无法看电视,无法在夜晚泡酒吧……那个华美的声色世界突然消失了,因为没有电。仅仅没有电,一切的热闹都消失了。我们所拥有的,原来如此脆弱。但这是真相:我们的文明所创造出来的繁华,那个美丽的世界,大自然一下子就可以让它消失。一场雪灾,或者海啸,人类的生活即刻回到原点,回到农业时代,甚至回到洪荒时代。文明是一种虚饰。甚至,许多的所谓文明,是人类的慢性自杀。也许,这就是戈尔所说的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真相。
我们不愿意面对真相,我们愿意活在梦幻里。当自然灾难把人类的生活还原到起点时,最能显现我们的生活原来不过一场梦幻。
明代作家张岱曾说:“鸡鸣枕上,夜气回方,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生命不可重复,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向着死亡前行,每个阶段所建立的东西,都在回忆里,变成影像,似真似幻。而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潜意识的泄露,潜意识里希望的事情和恐惧的事情,都透过梦加以显现。所谓希望和恐惧,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恐惧意味着我们害怕失去,希望意味着我们渴望得到。没有得到的时候我们希望着得到,得到以后我们害怕着失去。因此,我们总是生活在希望和恐惧之中,因着希望和恐惧,我们的心造了许多幻象,然后我们为着这个幻象而劳碌。
我听说有一个很吝啬的牧羊人,养了很多肥美的羊。有一个狡猾的人想得到他的羊,于是,就对他说,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我帮你把她求来做媳妇。牧羊人一听漂亮的女孩,就非常高兴,给了那个人很多羊和其他的财物。过了不久,那个人回来,告诉牧羊人,你的媳妇已经生了儿子了。牧羊人突然做了父亲,更加兴奋,给了那个人更多的财物。又过了一阵子,那个人回来对牧羊人说,你的儿子不幸生病死了。牧羊人嚎啕大哭,他真的很悲哀,并不认为那个女孩子,还有他的孩子,其实是虚幻的。如果细细观察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人,很多很聪明的人,也许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和这个愚蠢的牧羊人一样,为着那些虚幻的东西在奔波、操劳。
所以,《金刚经》在最后,还是回到最眼前的事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必须在当下,在任何一个时刻,觉知到这个世界的虚妄性。回到开头,你可以猜猜,如果佛陀去参加那家人的满月宴会,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