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心教育
11123200000018

第18章 养心教育(15)

家长一定要舍得放手,很多时候,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家长往往担心孩子这样、担心孩子那样:会不会受伤啊?会不会累着啊?……这些问题不是不该考虑,但要看是什么事情,在这方面,家长的担心往往显得多余了,这也是当今的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家长包办代替得太多,管束得太多(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偏要管),使得孩子没有尝试的机会,失去了很多切身体会的机会。这样,孩子又怎么会从做事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又怎么能形成悟性和灵性?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懂得放手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通过对家庭里所定位的每个人的不同责任要求来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来感受和体会,家长再加以引导,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培养孩子悟性和灵性不可或缺的过程。

10.坚信你的孩子会有出息

井深大是日本着名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他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在家庭教育方面留下了遗憾:他有一个智能偏低的孩子。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井深大并不了解他后来所崇拜的日本幼儿教育专家铃木镇一先生的研究结论:无论怎样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均可培养成各种有用的人才。后来他懂得了这样的教育道理:像他孩子这样的情况,如果从出生起就施以适当的教育,也可以为他拓展某种能力而做出有效的努力。

于是他为自己未能给孩子任何“适当的教育”而深感愧疚,并留下深深的遗憾。

从此,井深大先生沉迷于与他原本所从事的行业毫不相干的幼儿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世界闻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曾说:

“当我想到研究幼儿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却被世界上很多父母忽略的时候,我便坐立不安起来。”

事实上,铃木先生的研究结论已得到更多的支持。最近,大脑生理学及遗传学的研究逐渐证实了,人的能力与性格在O~3岁间的幼儿期就已大体形成了;脑细胞之间的互相联结约在出生至3岁之间形成,而事实上整个脑组织结构的70%~80%在3岁以前就已经完成;脑的重量在出生6个月后就增为出生时的2倍,3年就增至大人的80%。

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反应慢些,或是讲话、走路稍晚些、动作稍笨些的时候,决不能因为抱怨而对孩子无所作为,错过对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其实,只要找准方向,不断调整和训练,孩子的先天不足是完全可以弥补的。

11.脑筋急转弯不能滥用

现在的很多家长进入一种误区,老是认为脑筋急转弯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教子成功的家长们却说:“很多乱七八糟的脑筋急转弯,不是教孩子提高智商,而是教孩子误入歧途。”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笑话:

一位妈妈教孩子脑筋急转弯:

(第一天)

妈妈:“十只鸟在树上,现在猎人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孩子:“九只。”

妈妈:“错了,还有一只。只有一只在树上,其他的都飞走了。”

(第二天)

妈妈:“十只鸟在树上,现在猎人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孩子:“一只。”

妈妈:“错了,是十只。”

孩子:“怎么会是十只?”

妈妈:“九只飞走了,加上一只在树上,一共还是十只鸟啊!”

(第三天)

妈妈:“十只鸟在树上,现在猎人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孩子:“十只。”

妈妈:“错了,是九只。”

孩子:“怎么会是九只?”

妈妈:“因为只有九只活的啊!”

后来孩子考试,遇见一道题,是十减一等于几?孩子想了半天,可能等于九,也可能等于十,也可能等于一……老师判了个大大的红叉,孩子回家哭了半天。

虽然只是个笑话,但是家长从中也可以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滥用脑筋急转弯的现象呢?脑筋急转弯一定要选有价值的,而生活中很多脑筋急转弯要么是恶俗的,要么是使人混淆思维的,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

总之,与孩子的悟性相比,学会读书、学会考试算不得什么,悟性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这正是教子成功的家长们重视智道教育的原因所在。所以,请各位家长再也不要跟你的孩子讲“一定要考一百分”之类的话。“一百分”只能代表你的孩子会考试而已!

秘密十三:孩子,你不是最棒的(谦道教育)我们总说:“孩子,你是最棒的。”可教子成功的家长们却说:“孩子,你不是最棒的。”

“赏识”还是“忽悠”

你忽悠过孩子吗?想不出来吧!在我们的意识里面好像一直是我们被孩子忽悠。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忽悠孩子,而且忽悠的水平还不低。我们不仅能把孩子忽悠得高高兴兴的,还能把我们自己都给忽悠了,整个过程完全是自然而然,连自己都不觉得是在忽悠。这水平够高了吧?就是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演的那个主角都要自叹不如。

何以见得?有一句话家长们不会陌生,我们就善于用这句话忽悠孩子:

“孩子,你是最棒的!,这不是忽悠是什么?这世上有最棒的吗?更何况,真要个个孩子都像家长所说的是最棒的,那不也等于说个个孩子都不棒吗?(就好比说个个都是第一,那不就等于个个都是倒数第一)经过长期的这种意识的灌输,孩子还会懂得谦虚吗?还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吗?面对失败的时候,孩子还能坦然地接受吗?

赏识教育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注意分寸,这简单的一句忽悠背后给孩子带来的将不知会是多少“芙蓉王背后的伤心故事”。

输不起的孩子

事件一:2008年湖南道县某中学,在离晚自习只有15分钟,当所有的学生跑着奔向教室的时候,一个16岁的高三学生,在离教室不到20米处的学校广场上,被同在一把伞下的18岁同学杀死。四个刀口,刀刀致命。

对于这起校园血案的诱因,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蒋杰和赵钦这两个学生都很优秀,赵钦以前是218班的学生,218班是道县一中的重点班,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这个班上。后来,赵钦因为成绩下滑,被转到222班,赵钦感到面子上过不去。在前几天的考试中,赵钦取得了好成绩,于是要求回到218班,遭到老师拒绝。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心里不满,最终起了杀心。一个开门的师傅说:“他是为了报复。”

事件二:某市一位高中生,平时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高考却只上了专科录取线。后来,一直自暴自弃,沉迷于网络游戏,最后,竞染上了毒瘾。

我们无法确定上述事件是否与家长的那句“孩子,你是最棒的”

有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孩子是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的,但却又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一种“我必须赢”的意识在里面?

而这旬“孩子,你是最棒的”,不也恰好会使得孩子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形成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的强烈的竞争欲吗?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缺乏的并非竞争意识,缺乏的恰好就是竞争过程中对自己的准确的定位,而这就需要孩子学会谦虚。

缺乏“谦道”教育,孩子就会渐渐朝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方向发展,形成“输不起”和“水平高,脾气也大”的毛病。这样就会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看待竞争,从而在赢的时候“趾高气扬”,输了就“自暴自弃”或耍小聪明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竞争。要么变成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之人,要么在遇到障碍和挫折后躺倒不干而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不良方面,从而导致偏离正轨,甚至导致自杀或杀人。

现在来谈“加强对孩子的谦道教育”还真有一些讽刺的味道,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很懂谦虚的民族。

谦虚是我们的民族特质

北温带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决定了祖先选择农业作为生存方式,农业的生存方式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大家就都有饭吃,如果风不调、雨不顺那就只能“喝西北风”。所以,我们的祖先天然就有着对自然、对上天的敬畏精神。他们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和卑微,加之当时祖先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这就更加剧了敬畏的特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自古就强调“天人合一”。与此同时,农业文明春耕、夏种、秋收、冬天“打打麻将”,这种生活方式是很稳定的,没有必要去抢别人的,所以,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也是比较温和的。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所无法比拟的。草原文明或海洋文明特点区域内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决定了他们天生就有掠夺性。对自然而言,必须去改变这恶劣的生存环境才能生存,所以,他们把自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在改造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掠夺。

在对人的关系上,由于恶劣的环境使得他们吃了上顿不知什么时候能吃饱下顿,导致他们抢着一顿是一顿,所以,同样极富侵略性。中西方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人明显表现出内敛、温和、谦虚的品格,而西方人明显表现出外露、暴躁、冲闯的品格,当然,各有优劣。西方极富侵略性的品格使得他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和科学技术层面要优于我们,而温和、谦虚的品格则使得我们更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想象和人文精神方面要优于他们。但总的说来,显然我们更有远见和智慧。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整个人类发展史已证明了我们祖先“天人合一”,对上天、对大自然敬畏的高明之处。时至今日,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使得全世界都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就有此意识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卑微、渺小,不得不敬畏、不得不谦虚。

在为人处事方面,祖先也早就告诉了我们谦虚的重要性。《易经》

中就有一卦叫《谦》卦。《谦》卦一开篇就提到“谦”:亨,君子有终。

意思是具有谦虚品格的君子,谦卑处下,必定亨通无阻,得到好的结果。《谦》卦还进一步用“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来说明了“谦”的好处。意思是:天道是损多余的而补不足,达到阴阳平衡。地道盈满了,就要塌陷而使自己处于低下,才能汇聚高处的东西,从而滋养万物。《道德经》更说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意思是:之所以海纳百川,正在于大海处在最低处,有如此谦卑的胸怀。甚至说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思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连神鬼都会缠着不放惩罚他,对谦虚的人鬼神都会敬畏他、保佑他;人也讨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喜欢谦虚的人。我们也不乏“满招损,谦受益”这类古训的例子。

从古圣先贤各家来看也不乏对敬畏、对“谦道”的认可,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处的天就是人应该具备的道德性,大人、圣人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所以,儒家强调的是敬畏道德,要谦虚地学习道德。

道家的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畏什么?

老子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换言之,人在天地、自然面前算不得什么,畏的就是自然,人在自然面前要敬畏、要谦虚。

道在低下祖先之所以如此强调“谦虚”,必定有其大智慧在里面。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对祖先的这些古训我们也当深有感触。大凡能在生活中走向成功之人,必定深谙此道。我们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其中一道必是“谦道”。

1.不满,才装得下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命不凡、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之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之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之人,必定会走向固步自封,无法获得更大的突破。只有懂得“谦道”之人,才看得见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才能有所突破。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着名的禅师。一天,一位大学教授来向南隐问禅,他刚落座就开始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南隐往这位访客的杯中倒茶水,杯子很快就满了,但是他还是继续往里倒。这位教授看到茶水溢出杯子,大声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是呀,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满,什么都进不去;心不满,才有足够填装的空间。

2.不会把自己弄成“避雷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得意之时,本就会令他人不快,如果还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岂不更遭人嫉限,变成孤家寡人?刮风下雨之时,你岂不成了“避雷针”?只有懂得“谦道”之人,才会在自己成功之时,让别人以欣赏的眼光而非嫉恨的眼光来看待你。

3.心存畏惧,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懂“谦道”之人,也必是不懂畏惧之人。不懂畏惧之人,什么事都敢干,别说干了正当之事不懂得收手,就是干了坏事也不懂得收手,这是典型的“无知者无惧”,与真正的“勇者无惧”有天壤之别,最容易把一切人性抛开,误入歧途。只有懂“谦道”之人,才会心存畏惧,反思自己的行为,矫正自己过分的、不当的和错误的行为。

教孩子学会谦虚

教子成功的家长们在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更注重告诉孩子:“孩子,不要以为你是最棒的。”对孩子进行谦道教育。他们的秘诀是:

1.家长应该做出表率

教子成功的家长往往都是比较谦虚的家长,他们不会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功和与众不同。

对于这一点,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教育堪称表率,值得我们借鉴: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朋友到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协会刚刚颁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凉,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着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留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2.让孩子明白竞争的真正目的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会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比自己强的人多的是,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是正常的,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一些人强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努力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对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孩子明白了竞争的目的,才能正确认识竞争的结果,也才会输得心安,赢得坦然,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3.家长不要表现得太强势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强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太在乎竞争的结果,一心只想击败对手,是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父母太在乎胜败的,孩子也会很在乎胜败。父母自以为是的,孩子也会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