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心教育
11123200000015

第15章 养心教育(12)

当这位学生把钱交给马卡连柯的时候,他要求马卡连柯再数一遍。谁知,马卡连柯却说:“你数过了就行。”于是,随手把钱扔进了抽屉。

事后,这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的:“当我带着钱在路上时,一路上我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者更多,我都会像狗一样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撕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

与那些对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老是抱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打击的态度的家长相比,马卡连柯的“头脑风暴”值得家长们去学习。

面对不同的情形,家长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用温和的方式和疏导的方式其效果要远胜于粗暴的方式和硬性制止的方式。家长一定要善于跟孩子“斗智”,做一个智慧的家长,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教育也才能收到效果。

5.家长决不能充当“幕后推手”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绝不会在任何情况下纵容孩子的不诚信。

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往往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诚信意识。孩子在学校里面表现得很诚信,但在校外却大打折扣。他们之所以在学校里面讲诚信,是因为在乎自己的形象,因为如果不诚信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这种诚信是装出来的,恰恰是极不诚信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并不比那些一直不讲诚信的孩子好多少,甚至还更容易出问题,这就是俗语所讲的“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就很容易成为“见人说人话,见鬼会打卦”,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伪君子。这绝不是聪明的表现,这种孩子会渐渐成为投机心理极重的人,迟早要出大问题。

对于这部分孩子,家长往往就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很多时候,在涉及孩子的一些切身利益之时,家长会默许孩子的不诚信。比如:在竞选班委的时候,孩子采用不正当方式请客拉选票,有的家长不但不制止,反而给孩子“竞选经费”;发现孩子有抄作业的行为,家长一看时间太晚了,就装作没看见;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在孩子的一些关键比赛和考试中通过走后门等方式帮助孩子作弊。“幕后推手”这些错误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用不诚信的方式能让机会成本大大降低的观念,并日益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再与投机心理相结合,孩子分场合玩投机或讲诚信的习惯也就形成了,以后想改都改不过来。

与孩子的诚信意识相比,再大的利益也是鸡肋。采用不诚信的方式为孩子获取的只是孩子一生当中的暂时的蝇头小利而已,孩子迟早要吃大亏,而孩子采用诚信的方式去争取利益,哪怕是暂时失去了利益,但只要有诚信的意识,必将形成其他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样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必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孩子也不愁获取更多的正当利益。

下面这个故事值得这部分家长去揣摩:

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10岁的汉森正在与小朋友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汉森将球掷到了邻居的汽车上,把车窗玻璃打坏了。

其他小朋友见闯了祸,都吓得逃回了家。汉森呆呆地站立了一会儿,决定亲自登门承认错误。刚搬来的邻居原谅了汉森,但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将替人送报纸储蓄起来的钱赔偿邻居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又一次去敲邻居家的门,表示自己愿意赔偿。邻居听了汉森的话,笑着说:“好吧,你如此诚信,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乐意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赏,反正这辆汽车我也打算弃掉了。”

由于汉森年纪还小,不能开车,所以这辆汽车暂时由他父亲保管着。不过,汉森已经请人修理好了车窗,经常给车子洗尘打蜡,就像是得了宝贝一样。他经常倚在那辆1978年出厂的福特“野马”名车旁边说:“我恨不得快快长大,好驾驶这辆汽车。

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汉森还说:“经过这个事件,我更懂得诚信是可贵的。我以后都会诚信待人。”

与汉森因祸得福获得一部汽车相比,汉森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更为宝贵。如果说,汉森得到这部汽车是一种意外,那么汉森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因为诚信而获得更多的财富那将是一种必然。我们切不可因为一点暂时的蝇头小利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6.“下不为例”结局便是“下次继续”

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深夜带十斤黄金私赠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很羞愧地走了。

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不自欺,才算是真正的“诚信”。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诚信的自觉性,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装诚信的人,这样,只会使得孩子更加自欺欺人。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作业没有做完,于是,便拿其他同学的作业或参考答案来抄。在被家长发现以后,有的家长会说:“太晚了,你就抄吧,但下不为例。”家长会以为这个“下不为例”达到了教育的效果,但结果却往往是孩子“下次继续”。

与诚信相比,孩子被老师批评一下算得了什么?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学会的是欺骗老师、欺骗家长,当然,也更会欺骗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懂教育的家长会让孩子第二天主动去找老师承认错误,说明为什么没做完作业,即使老师处罚,也要懂得接受,因为错在自己。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诚信意识,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7.别被孩子忽悠

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从前孔子对于人,只要听了他讲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孔子对于人,当听了他讲的话后,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孩子怎么做才是关键,而不能被孩子忽悠,几句甜言蜜语就信以为真了。否则,会使得孩子更加不诚信。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上,不能总停留在随便问一句:

“你做完作业没有?”而应该注重检查孩子是否真做完了。

总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杀猪并非儿戏”,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孩子才能真正形成做人的品质,而不是成为善于表演的“奥斯卡影帝”。这正是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秘诀所在。

秘密十一:跳出“梁山定律”

我们总教育孩子要远离校园黑帮,可孩子却总是听不进去。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告诉我们,原来孩子加入黑帮是因为从小缺乏道义教育,使得“兄弟义气”极具吸引力。

梁山定律

若提到帮派,咱不得不提“梁山草寇”。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古今帮派的形成都跳不出梁山草寇的范式。

梁山范式是什么?

一群失败的人和一群失意的人凑在一起,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兄弟义气,“为兄弟两肋插刀”,“专插兄弟以外的人两肋”,同时,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鉴于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姑且就叫“梁山定律”吧。

家长们可能有些不耐烦了:“讲这个干吗?”

“其中自有奥妙!”

校园黑帮不也是帮派吗?是帮派它就跳不出“梁山定律”。只要找到打破这一定律的方法,家长们也就找到了防止孩子加入校园黑帮的方法。

从小团体到校园黑帮

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于强,凭借着讲义气、打架狠,很快成为了该中学的“大哥”。但是于强这个新晋的“大哥”却并没有得到“前任”的支持,已经高中毕业的俞平一直幻想着抢回“大哥”地位,他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把于强拉下马,然后重新“控制学校”。

2009年1月,俞平招呼死党小马、小顾、小濮几人来到自己家中开会,主要议题就是如何打击中学的现任“大哥”于强,然后把自己的表弟小张“扶持”上去。正当几人苦无对策的时候,表弟小张打来电话告诉俞平:“学校最近谣传于强和学校初、三的一个女生发生了性关系,并且那个女生还怀孕了!”

“狗头军师”小濮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马上眼前一亮,还没等小张说完,赶紧拿出手机打电话四处打听那个谣传中的“女主角”。一圈电话下来,小濮很快确定了女生的名字。“那个女人的名字已经打听出来了,也是个小混混,外号叫娇娇,和我还有一定的交情,我们可以找她帮忙一起来敲诈于强。”小濮边笑边说:“我们就以帮小姐妹讨公道的借口,把于强约出来,问他要一笔打胎费。如果于强不给就狠狠地揍他一顿。”

读完上述文字,你大概会以为是在读有关黑帮的小说。其实不然,是确有其事。这一故事节选自《扬子晚报》。事情就发生在扬州市沧浪区。对于事件的进展以及后来如何处理,可想而知。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校园黑帮问题已经从《古惑仔》电影里面虚构的剧情,活生生地走向了现实的生活舞台,成为了校园里面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严峻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几乎任何一所中学都涉及到此类问题,只是这些校园黑帮干的事情的严重程度有别而已。

古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会发现其实校园里面会形成很多的小团体:

成绩好的、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关注和表扬的会形成一小撮;成绩中间,老师基本不关注的又会形成一小撮(老师经常讲“抓两头,促中间”,其实,中间是最不受关注的);成绩差、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批评或家长根本不管、老师讨厌的孩子又会形成一小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聚在一起,自然是越来越好。可表现差的聚在一起,渐渐就会形成校园黑帮。中间状态的有进入好的团体的,也有加入校园黑帮的。

校园黑帮的“魅力”何在?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校园黑帮愈演愈烈?是校园管理存在漏洞吗?显然不是,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工作不涉及对此类问题的防范,很多学校强化了管理措施,也加大了管理的力度。把此类问题的责任推给学校显然有失公平,也未找到问题的根源。

问题的根源在哪呢?在于校园黑帮对孩子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

“魅力”何在?答案是:可以满足孩子自我肯定、安全感、归属感、炫酷感的需要。

人最怕的就是自卑、孤独和恐惧。自卑带来孤独,孤独带来恐惧。

而对于形成帮派的孩子来说,在形成帮派之前,他们把人们最害怕的三方面都占了。他们需要家长老师的肯定,可得到的往往更多的是埋怨和辱骂;他们需要归属感,可往往得到的却是其他孩子对他们的疏远,其他孩子的家长也一再教育孩子要远离他们;他们需要安全感,在缺乏肯定、缺乏归属的情况下,他们何来安全感?

没有认可和肯定,他们只好选择另外的方式来寻求认可,让大家都关注他们,干正事不如你们,那我们就干坏事;没有归属,他们只好寻求另外的归属,当一群没有归属感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这就是最好的归属,在这种归属感中自然而然找到了失去已久的安全感,同时,由于他们的聚集又会使得其他孩子对他们感到害怕,这又加剧了孩子的安全感。当别人都怕他们的时候,他们有别于常人的行为举止就会对另外一部分正在寻求安全和归属的孩子具有吸引力,被认为是多么的酷,抢着加入帮派。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黑帮小子对很多女孩极具吸引力,都争着去做他们的女朋友、做他们的小妹。因为在她们看来,黑帮小子太酷了,又可以给她们提供保护。黑帮老大更是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十几年过去了,《古惑仔》的扮演者郑伊健、陈小春都不能再演古惑仔,只能演古惑佬了,然而,他们扮演的角色浩南、山鸡的名字在校园里面却依旧被一代代的孩子们叫得如此响亮,多少孩子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浩南、成为山鸡。

在洛阳市栾川县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创立的校园帮派组织“神龙会”,帮主才15’岁,居然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竟发展到了1972名成员,分布在县内各个校园,并且组织严密,在校园内犯下了一系列罪行。

这校园黑帮的“魅力”,不就恰好是典型的“梁山定律”起作用的结果吗?——一群失败的和失意的孩子聚在一起,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兄弟义气,为兄弟两肋插刀,专插兄弟以外的人两肋,同时,感到无比的炫酷。

道义教育的缺失帮派的形成固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父母不能给孩子支持和关爱、学校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肯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为什么校园黑帮形成以后还会被其他并不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的一部分孩子所追捧呢?寻求归属和肯定无可厚非,可为什么孩子们聚在一起就不会换一种方式,在相互鼓励、支持和帮助中走正道而要走向黑道呢?

我们很少会想到道义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实,除了上述原因外,道义教育的缺失正是校园黑帮形成的关键症结所在。校园黑帮都具有如下特点:

1.小团体的形成会伴随着反社会逐利意识的形成

小团体的聚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寻求自身利益满足的过程,而生活中形成校园黑帮的这部分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的排挤,就会使他们对其他人、对社会抱以敌意,从而形成反社会的意识。所以,在寻求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以侵犯别人的利益为代价。

2.团体内部容易形成兄弟义气

由于长期的孤独和恐瞑,所以,在团体内部他们会很珍惜成员之间的感情,这样,校园黑帮就和其他所有黑帮一样,会在团体内部自然而然地形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兄弟义气。在内部成员之间很有原则,但对团体以外则不讲任何规矩,构成的威慑力越大,他们的安全感越强。

而这一切所透露出的都是行为缺乏道义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儒家把“义”与“仁”和“利”相结合。在“义”与“利”

的关系上,主张重“义”轻“利”。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又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义”与“利”的关系中不难看出,“义”就是获取“利”的准则。但“义”的前提是“仁”,内心深处坚持“仁”的人其行为必是坚持‘‘义”的,行为表现是“义”的人其内心深处必然有“仁”的因素。所以,坚持仁而去取利就是道义。

而此处就涉及一个对这个准则的理解问题,因为生活中有“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