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11118000000044

第44章 沉住气,双管齐下,管人要一手软一手硬(2)

卡耐基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在她19岁那年来到纽约,成为卡耐基的秘书。当时,她刚刚高中毕业,做事的经验几乎等于零,所以,在工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卡耐基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约瑟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天,约瑟芬工作中又出错了。卡耐基刚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与你有一样的观点呢?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等等,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19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仔细考虑后,卡耐基获得结论,约瑟芬19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总是严厉地批评约瑟芬而很少称赞过她。从那以后,当约瑟芬再犯错误时,卡耐基不再像以前那样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他总是微笑着对约瑟芬说:“亲爱的,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许多错误比你更糟糕。你当然不能天生就万事精通,成功只有从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我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但是你不认为,如果这样改进的话,会更好一点吗?”

听到这样的话,约瑟芬不再感到有压力,而是充满了动力。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很出色的秘书。

人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每个人都害怕别人的指责。当领导毫不隐讳地批评下属时,下属即使认为你是对的,他确实错了,但大多数人会心怀不甘,乃至引起愤恨。

但是,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先礼后兵,先肯定他做得对的地方,趁着他心神愉快时再指出他的缺点,相信他一定会虚心接受,同时还会对你心存感激。

在一定要批评时,要先想好,为这件事批评他是否值得,是否有必要,批评后是否有利于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

令出必行令行禁止,执行纪律绝不心慈手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

明智的领导者会利用监督这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心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在管理中,把事情程序化、制度化,让各职能部门有章可循,员工按部就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要做到这些,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定就不可避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制定规定,从而使企业能以最好的状态运转,是每个领导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过多的规定会使员工们无所适从,规定应该少定。少定规定会给员工们以较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但是,规定要是不能严格得到执行,那就会比没有规定还差。适当的规定,然后严格的得到执行是成功的保证。

春秋时期,有一次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吴王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想我得看看他说的实效如何。于是吴王要求孙武替他训练宫女。孙武答应了,并挑选了100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有板有眼地操练了起来。

孙武先将列队训练的要领清清楚楚地讲了一遍,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成了一团,乱作一堆,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训练,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划一,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来检阅,吴王正为失去两个宠姬而惋惜,再没有心思来看宫女训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领教,由你指挥的军队一定纪律严明,能打胜仗。”孙武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从立信出发,换得了军纪森严、令出必行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虽然推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层人士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同样没有前途。这就是机会成本,它所运用的就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其实,只要你是真正客观公正地执行规定,而不是关注自己的私利,你是会得到员工们的尊重的。

军有军纪,法有法规。公司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成为摆设。作为领导,就应当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必须加以惩治,绝不能手软。

巴掌一定要打响,惩罚要做到稳、准、狠

领导者运用批评、惩罚手段应该富有技巧性。“打一巴掌”很重要,但一定要打得响,打得绝。具体说,打这一巴掌要做到稳、准、狠。

稳。采用强硬手段,惩罚一个人,也是要冒风险的。这主要在于,被惩罚者有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掌握着关键技术信息,有时有着很硬的后台。

拿这样的人开刀,就要对其背景多加考虑,慎重行事。惩罚不当终会带来抵制和报复,因此在动手之前首先应想到后果,也能够拿出应付一切情况发生的可行性办法。

准。批评、惩罚都要直接干脆,直指其弱点,直刺其痛处,争取一针见血。

有时某人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代表一类人的错误,这时的惩罚一定要选准时机,待其犯错最典型、最明显、最有危害性时方痛下杀手。这时切忌无事生非,不明事实;也切忌小题大做。这样才会做到让受罚人口服心服,也才会真正让众人引以为戒。

狠。一旦看准时机,便要下定决心。出手要利落、坚决、果断,毫不容情。切忌犹疑不定,反复无常,拖沓累赘。

一些杰出的领导者的经验是:“一旦采取坚决措施,便变得冷酷无情。”“即使当他们不得不解雇某人时,也并不因强烈的内疚而变得犹豫不决。”这样做,也是在向众人显示,我的做法是完全正确、适宜的,我对我的做法毫不后悔,充满信心,这是最好的选择。

加强对员工的约束,要有强化纪律的书面规范,保证下属得到公平的对待,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对他们严厉惩罚。强化纪律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次犯错,口头警告。下属必须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你要记下给他们警告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次犯错,书面通知,并警告说下次犯错误要受罚,扣工资或者换工作。这封警告信一式三份,一份给犯错误的员工本人,一份给领导,一份存档。

第三次犯错,临时停止工作。根据你们达成的协议和错误的性质及程序,给予长短不同的停工时间,停发一切报酬。

第四次犯错,降职、降级,或者调换工作、开除。

根据各种因素,做出上述惩罚之一。其中调换工作是最常见的,因为这样既可减少解雇给他们造成的打击,又可以使自己减少一个问题户。当然要了解清楚确实是岗位不适合,换一个工作会使他干得更好,否则轻易不要这样做。调换工作部门之后,还要将该人的资料全部移交过去。

不为惩罚而惩罚,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

惩罚又称惩处或处罚,通常包括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手段处罚。惩罚也是激励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奖功必须罚过,奖勤必须罚懒,奖能必须罚庸。只奖不罚,就不能激浊扬清,儆恶扬善,也就不能达到是非分明,功过两清,调动积极性的目的。与奖励相比,惩罚是一种更难运用的领导艺术,掌握得好,会起到与表扬同等,甚至更大的作用;掌握得不好,也可能会伤害人的感情,影响下属的积极性。那么,领导者应注意惩罚要准确无误,惩罚要公正合理,惩罚要从关心爱护出发,惩罚要以少为宜,惩罚要及时,首次惩罚要慎重。

所谓公正,就是要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出同等贡献的要受到同等的奖励,犯了同样错误的也应该受到同样的惩罚。这就是说,领导者对下属要一视同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古人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总结了实施惩罚的三条原则:一曰严,二曰平,三曰劝诫明。这三点是衡量惩罚是否得当的标准。而“平”则是这三点的核心。平与不平主要是看领导者对自己的亲属、亲信以及亲近的人持什么态度。古代一些精明的领导者深明此理,罚不避亲,争得了民心。作为现代领导者更应该有公而忘私的觉悟和罚不避亲的胸怀。如果不分是非,因人而异,一味庇护自己的人,领导者就会威信扫地。所谓合理,就是要在惩之有据的前提下做到罚之有度。根据犯错误的情节和后果,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一般来说,只要错误不太严重,就不宜给重处罚。特别对下属在独立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或失败,能不惩罚的就不惩罚,更多的是要给予热情鼓励和具体帮助。

惩罚的人或事宜少些。只有在必须实行惩罚时,才进行惩罚。如果惩罚司空见惯,大家就会不以为然了。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比如一个人受了几个处分,他就会索性豁出去了。在一个单位,当某种不良倾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惩罚尤其应当慎重,可先处理“重点人”,处分的人太多,大家的压力感就小了,有时还会使受处罚的人纠集在一起,不利于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因此,可处罚可不处罚的,一般就不给处罚,可轻可重的,一般的要从轻处罚。

领导者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帮助人。因此,一定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领导者实施惩罚,要力戒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势,而应与人为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多作一些“移情式理解”,即以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受惩罚者想一想。只有这样,惩罚对象才能感到心服口服,受惩而无怨,惩罚的目的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