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11118000000011

第11章 沉住气,韬光养晦,姿态低人一等事业高人一筹(2)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嗨!我们这个单位的领导,官虽然只有芝麻粒大,架子摆得倒不小。哼,他越是这样子,我们就越懒得理他。”“你们单位的领导讲起话来怎么是那个样子,拿腔拿调的,真让人受不了。”对于爱摆架子的领导,人们很不喜欢,但这样的领导不少。这些人不仅领导与领导之间关系难处,而且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也难处。爱摆架子的领导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和普通百姓保持一点距离。爱摆架子的领导平时紧绷着面孔,轻易不下基层,轻易不接触群众,他们把和群众开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损领导威信的事。有时在现场能了解的问题,爱摆架子的领导却总是安排他人到办公室来向他汇报,问东问西,还不时提些问题,以显示领导的气度和水平。

二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一些。但是,爱摆架子的领导却将这一点过分绝对化了。不是认为自己高明一点,而是认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这种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来讨伐东吴,孙权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一位书生,年轻有为,吴军袭荆州便是他从中用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敢轻敌。刘备却嗤笑道:“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用兵打仗之道,重的是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与年龄无关。刘备自称“朕用兵老矣”,夸口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谋略周全,这是不切实际的狂言。“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他嘲讽陆逊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起陆逊,这是轻敌的思想,是未战先败了一阵。后来,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大败仗。

刘备这个教训启示人们,领导在考虑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按自己的职务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就会产生误差,脱离实际,造成损失。刘备说他“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两句话联起来,还归结于他爱摆领导的架子,因此酿成千古遗恨。为什么有的领导爱摆架子呢?这是由于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等级观念,将人分为上中下几等,觉得官当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们如果当了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显示出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样子来。

从领导的威信方面来说,那些借助本人的真才实学、高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与众人建立密切的感情关系的领导,威信越大。而那些借领导的资历、官职的大小、常摆出一副官样的领导,其威信越小,越容易成为孤家寡人。过分突出自我,藐视他人的存在,严重脱离群众基础,这不是现代领导的做派。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还是少摆架子为好。

撕下领导的标签,平易待人彰显人情味

人们总是习惯于对他人建立一个影像,然后与这个影像交流,而不是与他本人交流。这些影像都是有特定模式的,通常是被曲解的或是建立在偏见基础上的,很少是通过客观分析及理性建造形成的。例如,会计。我们为会计建立的影像便是:他们极少开口说话,从不张扬不该张扬的东西,他们具有特定的程序以及功能。

遗憾的是,许多人吸收了别人所设想的他的特征,而不再是原本的他。他们开始扮演他人所期望的角色。这一点在领导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作为领导的关键不在于产生一种你认为领导是什么样的影像,也不在于按照员工认为一个领导是什么样的影像来产生,关键在于就是做一个人。也就是除去那些你认为某些人应是怎样的概念。就是说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重要的就是忘掉每个人身上的标签:“他是管人事的,她是会计,他是开车的……”同样重要的是,千万不能将人们分成不同类别。如果将人们分成不同类别,只会让我们很容易地根据带有偏见性的假想对他们的行为做判断,而不是根据他们的真实表现来做决定。

作为领导,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影像来增加自我重要感。领导们总是自以为是,不再谦卑,失去对不是领导的员工的尊敬。这种自我重要感大大地低估了那些在最前线却没有如此特权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

真正优秀的领导应是采取简单而且基于常理的方法,真的将员工当人看待而不是某种影像,给人以平等感。信任员工,尊重员工,听取员工的意见,向人们吐露秘密,与大家开玩笑,真的对人产生兴趣。这些领导甚至真的希望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后,并对别人示以感激之情。

这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同样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希望别人可以为你付出他们的全部,你必须要有人情味,将别人当作人来看待。

要让别人觉得你富于人情味,并不是通过宣扬自我来体现,而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加以表现。

领导富于人情味体现在以下的一些生活和工作细节中:

(1)给到你办公室的人沏茶。

(2)主动为女员工让路。

(3)慰问生病员工。

(4)休息时与员工聊天。

(5)到员工常去的餐馆就餐。

(6)与大家一起关注体育赛事。

(7)和员工讨论文学及音乐等话题。

(8)邀请员工家人一同共进晚餐。

(9)给老员工和勤奋工作人以鼓励。

无论做什么,宗旨只有一条:将如何做一个人的原则来应用于对待其他人。无论你的事业取得多么骄人的业绩,也不要将自己高高挂起。这一点说得容易,在实践中大多数领导都是很难办到的。

学点领导“新糊涂学”,一半清醒一半醉

所谓糊涂,它的实质,不过就是认识到智慧也有它的局限,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我们所不能驾驭的,就不能强求,就不要去勉强。天地为炉而造化为轮,人不过是其中的陶土泥胎,天地造化把你陶铸成什么样子,你就是个什么样子。天地造化将你做成一个土偶,你就不能过河;天地造化将你做成一个瓦罐,你反而有器之用。人不可避免有自身的局限,重要的是,要认识这种局限,承认你有所不能。然后,在你所能的范围里,你就可无所不能了。

虽然如此,人也不可以时时糊涂,事事糊涂。糊涂和精明一样,隐忍退让和竞争进取一样,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过分的精明,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过分的糊涂,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竞争进取,难免不伤及左右;一味隐忍退让,又无端受人欺侮。所以,糊涂也应该有糊涂的原则。

糊涂的第一原则是: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别糊涂。事关民众利益、个人气节的时候不应该糊涂,姑息以养奸。糊涂会导致损己害人、误事危身的时候,也不能糊涂。相反,如果只是关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荣辱,个人的意气,那么就无须锱铢必较,寸土必争,针锋相对。此时,宁可糊涂一点,忍让一点,放人一马,留一点余地。

糊涂的第二原则是:装糊涂要像。装糊涂并不是一种卑鄙或伪善。领导者一定要明白,糊涂不是愚蠢,而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这种智慧是经过长期的养成、反复的自省、丰厚的积淀、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磨炼而后才能获得的。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当他不趋利,不避害,不求荣,不辞辱,不居功,不饰过,看起来浑浑噩噩的时候,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在心静如水,明察秋毫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是智慧明哲的表现。这种糊涂,并不是因为愚不可及而无可奈何的糊涂,不如说是做出来的,是精心去追求、刻意达成的。既然是做出来的,那么当然要景自天成才行。这里所谓做出来,并非给人以欺骗,而是让人能够放心接受,坦然不疑。如果装得不像,露出形迹,仿佛居心叵测,另有别的目的,你不趋利而陷人于不义,你不避害而陷人以不仁;忠厚似奸,慈善似伪,别人望而生疑,避之惟恐不及,说明你的糊涂还未及火候。

糊涂的第三原则是:好学不辍,大事不糊涂。糊涂既是基于对自身局限的一种认识,便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一个人纵使天降大任,天纵奇才,也不可能免除他的局限,因而也就难免于糊涂。知道自己不免于糊涂而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智能,固然是一种明哲的表现,但是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你就可以突破局限,少一些糊涂。特别是在不该糊涂的时候,就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即使是资质愚鲁,冥顽不灵的人,也不会是全无所长,总有他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通过学习,领导者就能增长自己更多的智慧,就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既然讲领导的糊涂学,自然希望领导“糊涂”一点好,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希望领导者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

在中国历史上,最糊涂的人是宰相,宰相队伍似乎是高级糊涂人才密集的地方。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就需要包容,而包容就必须有肚量。包容其实正是“糊涂”的本义,和泥水而涂之,就是“糊涂”。所以,恰到好处的糊涂,也可以说是为官的专业技巧。

说起糊涂宰相,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

路边有人斗殴死伤,他不管;碰到一头牛在喘息,他偏要去问。属下认为他可能犯糊涂了,提醒他:“您这样做是不是贵畜而贱人呢?”丙吉回答说:“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伊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丙吉的意思是,老百姓斗殴,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伊这样的官管的,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行了,用不着亲自过问。而现在气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这才是宰相分内应该管的。

可见丙吉这个人,只是常人看起来糊涂,其实并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