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华夏耀四方
11081700000017

第17章 彼荆斩棘过瑶寨

时间紧迫,三七想到根据地急需资金,不能耽搁,好在,小毕的到来又多了一个人手,三七外出就更放心了。

两日后,三七和柱子一身瑶族黑衣打扮,在衣服里面紧紧围着插满金条的布袋子,骑上本地马,在马蹄‘哒哒’踏着石板地,有节奏的声响伴奏下,启程前往瑶山。秦玲站在药店门口,依偎在九嫂身旁,心事重重的望着远去的三七,心中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牵挂。

……

红岭瑶寨地处五岭北麓,群山环绕,绿郁葱葱,溪流瀑布叠翠,山泉清碧晶莹。秀丽壮观的峡谷溪瀑,把瑶山的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三七一行伴着溪流,看着眼前奇峰壁立,沟壑湾环,溪水蜿蜒,曲折迂回,构成的景致缤纷的峡谷、泉溪、险滩、跌水、瀑布和深潭,紧张的心情渐渐地舒缓下来。

就在这自古无数商人踩踏而成,与溪流美景相伴的山道上,三七和柱子骑在马上,饱览了一番景致之后,再无暇顾及身边的美色,只是匆匆的埋头赶路。随着山路的深入,行进的道路被鳞次栉比的红色石峰、石林所阻隔,三七他们只得下马,牵马而行。

他们左绕右弯穿行而过,眼前的奇山异石,幻化出了万千形态,有的像情侣,有的像顽猴,有的像雄狮,有的像伤心的怨妇,有的又像沉思的智者,看似犹如千军万马,让眼前的美景在透射出几分灵气的同时,不免产生几许神秘和恐惧。

随着山路崎岖蜿蜒而上,行走开始变得艰难起来,三七和柱子只好在山坡林地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歇息,三七一边擦汗,一边解开了衣襟,不停地扇风,放眼观瞧着眼前的景致。

但见,此时的瑶山在云封雾锁之中,群峰隐现,直插云天,令人深幽莫测。远观峰浮云海,气势磅礴,宛如海市蜃楼;近看怪石凌空,鬼斧神工,或如明镜高悬,美女梳妆,即或猛虎下山,万马奔腾,有如石塔千层,巨笋穿空,山谷间还有古冰川时期形成的石河,石海,景致蔚为壮观。

瑶山上到处古木参天,流水潺潺,构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森林风光。三七抬头顺着山势仰望,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开始变成针、阔叶混交林带,名贵的五针松、罗汉松生于壁岩缝隙,青葱碧翠,龙钟刚健。透过苍松翠柏,在山顶的坡地上,依稀可见成片的红岩杜鹃含苞待放,这要是到了花开的时节,漫山杜鹃花竟放,红、黄、白花相间,花香浓郁,那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啊!

柱子踱步到大石头的另一边,突然惊异的大声呼喊着三七:“掌柜的,你看,山石上有字。”

三七闻声连忙起身,用手掸了掸身下的衣裤,踱步来到山石近旁,在如同飞射而出的大鱼一般的岩石侧面,依稀可见镌刻着几个斑驳苍劲的红色大字‘红军绝对保护瑶民’,落款是‘红军宣’。

三七抚摸着山石,心中的敬意油然而升:“柱子,想当年红军到达此地,前有追兵,后有堵截,还要跋山涉水,耐心说服不了解红军的瑶胞,比我们现在危险多多了。走吧,我们踏着红军的足迹,去完成任务吧。”说完,二人又牵着马,沿着陡峭蜿蜒的山路继续上行。

没走几步,头顶上就传来了动听的山歌。先是高亢的男声:“投拜主哎……,投拜主人扇门开。投拜主人开门扇,打开门扇看观音……。”

跟着,清亮的女声响起:“墙高就把楼梯架,门响就把水来淋。不是好人莫搭信,半夜五更早来行……。”

紧跟着,男声再起:“想请妹哎……,想请情妹坐出来。妹是园中芙蓉样,哥是牡丹花正开……。”

清丽的女生附和着:“从来未有唱过歌,踩进歌堂不奈何。妹是子鸭才下水,望哥带过大江河……。”

原来,在瑶山大年春节过后,就是青年男女对山歌,相亲的时节,三七他们正好赶上了。

三七回头看着身后的红军石,一想也好,为何不用山歌来开道呢?

随即,也加入到了唱山歌的行列里:“想请主哎……,借道路过来求情。当年红军从此行,请给方便走路径……。”

三七的歌声唱出去之后,本来热闹的对歌场面,突然沉寂了下来,只能听到树叶和鸟雀的鸣叫,寂静的令人窒息,三七和柱子紧张的四处张望,手里紧紧地牵着马缰绳,忐忑不安的驻足等待着。此刻,时间就好像是绕身纷飞的蚊蝇,令人焦躁烦闷。

好一会儿,山歌终于又唱了起来,这次是一个圆润的女声:“外乡客哎……,好人路过主欢迎。切莫节外生枝鸣,瑶家不想惹事情……。”

听到悦耳的歌声,三七提到嗓子眼的心跳,终于回归了原位。从对方的歌声中能够感觉到,对红军,当地的瑶胞还是有好感的,但眼下,碍于国民政府和山匪的势力,并不想惹是生非。

想到此,三七和柱子牵着马,沿着山路继续上行,伴着马蹄的踢踏声,三七亮起东北汉子洪亮的歌喉,边走边唱:“多谢主哎……,有劳主人行方便。大雁飞来枝头现,只为喘息再飞天……。”

“都站着别动,到我们瑶寨来,有引路条吗?”一群手持土枪,头缠黑巾,黑衣装扮的瑶兵,从密林中冲了出来。为首的小头目,端着一把汉阳造步枪,用枪指着三七,厉声喝问道。

三七见状停下了脚步,不紧不慢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字条,随手递给了眼前这位个头不高,浓眉大眼的头目。看着眼前的这些瑶兵,叼着烟枪,提着土枪,虎视眈眈的围在三七他们四周。瑶族同胞常年受大汉族主义压迫,对汉人有一种天生的戒备和仇视心理。

上次过瑶寨,三七就给了瑶兵两包药材,结果,没起到什么作用,要不是秦玲救治了土司的孩子,很难说,能不能顺利的走出瑶寨。

“哈哈,原来是我们土司老爷的客人,有请!”这个小头目脸变得比翻书还快,望着高大的三七是满脸堆笑,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还回头呵斥着随从们:“还不快帮助尊贵的客人牵马。”

听到小头目的喝令,两个斜背着土枪的瑶兵,赶紧上前接过三七和柱子手中的缰绳,另一个瑶兵则动作敏捷的往山上跑去,肯定是报信去了。

等三七他们绕过这片林地,转到山坡的阳面,放眼一望,但见,层层叠叠的梯田,遍布在各个山头阳面的山坡上,此时,还没到插秧的季节,梯田里积蓄的雨水,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仿佛是一层层的镜子,自山顶依次向下,排布整齐的覆盖着整座山坡,就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层层鳞甲。

就在这鳞甲覆盖的半山腰上,集中居住着叠层架屋的瑶寨,在竹林和苍松翠柏的掩映中,露出了黑灰色的瓦顶,眼前一条盘绕在山间的小道,直通远处的瑶寨。

三七他们在瑶兵的武装‘陪伴’下,刚一穿过石块和竹木搭建的寨门,悠扬的竹笛和芦笙器乐就欢快的鸣响起来,刚才,还在对山歌的瑶族青年男女,穿着以藏青色调为主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夹道欢迎三七和柱子。

头戴瑶族藏青色头巾,手拿象征权力的牛角魔杖,笑容可掬的瑶寨土司,在管家的陪伴下,笑哈哈的迎了出来,嘴里还不住的念叨着:“是汉族王道长一行来了吧,欢迎,欢迎啊,呵呵呵。”

瑶族是信奉道教的民族,把中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作为崇拜的神明。对能够济世救命的能人,都看作是有道行之人,尊称为道长。

三七快步登上几级台阶,一拱手,微笑着答道:“有劳土司大人远迎了。”跟着,又与一袭长衫,包着瑶族头巾的管家见礼,然后,在土司的带领下,循阶而上,前往灰瓦石墙的瑶寨大堂屋方向走去。

瑶寨的屋内相对比较封闭,采光效果一般,只要天气好,土司就喜欢在大堂屋的前院亭楼里招待客人。瑶寨的亭楼很有特点,特别是高高翘起的亭角歇沿,就像一个个伸出的大牛角,弯曲向上,给人一种力和美的和谐感受。

三七从马背上的布袋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轻轻地放在亭子中央的石桌上:“土司大人,这是秦玲给您带的治疗发热、受伤的西药。”

“又让秦真人惦记了,好,我收下。王道长,本主知道你是红汉人,我们也很敬重红汉人,过去红汉人从我们这里路过,那队伍真是秋毫无犯,族人们都记着呐。王道长你说,你们是来打鬼子的,可是,鬼子没有到咱瑶山啊?”

土司的话音未落,就见一个一身****军服,头戴瑶族包头巾的瑶兵军官,手拎着盒子枪,一身土灰,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声喊道:“土司大人,不好了,日本鬼子进山抓人来了。”

这一嗓子可非同小可,惊得在座的瑶族首领们顿时惊慌起来,都听说日本鬼子残暴狠毒、武器精良、****烧杀,无恶不作,这豺狼来了,瑶胞们手中只有比猎枪好不到哪去的土枪,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呢。

土司用惊愕的目光征询着三七,三七此刻也是暗吃一惊,这千里大山,森林密布,山水险恶,按说,鬼子是很忌讳到这里来的,看来,这侵略者也太嚣张了。

“这位军官,鬼子来了多少人?”三七出于职业习惯,随口问着匆匆赶来的瑶兵头领。

“嗯,你是谁?哦,就是那个红汉人,来得正好,你们不是说要打鬼子吗?时下,三十多个鬼子,在汉奸的带路下,朝我们瑶寨杀过来了,你说怎么办吧?”瑶兵头领语带几分敌意的问着三七。

“你那里有多少人和枪?”听到三七的问话,这个头领语气傲慢的说道:“有一两百人,长短枪五六十支,还有一箱手雷。对了,****还给了我们两个掷弹筒和一袋子掷弹,对这玩意,我们还没学会怎么用呢?”

听到这个头目傲慢中夹带着无奈的话语,柱子可是乐了,有了这八发掷弹,再加上一两百名瑶兵助阵,对付三十来个鬼子,应该不成问题。

……

在红色石林的山间小路上,一小队鬼子,正在一个汉奸翻译和两个被抓来的瑶民的带领下,大大咧咧的往山里走来,日军刺刀上的膏药旗,在绿红相间的瑶山深谷里,显得格外刺眼。

“瑶寨的,嗖西代尼哈依代斯卡?”日军小队长手握战刀,看着前面带路的瑶民,大声问道。

汉奸翻译官连忙上前,狗仗鬼势的大声翻译着:“太君问你们,瑶寨还有多远?”

“太君饶命啊,不远了,穿这片石林,再过一个山弯就到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瑶民,浑身哆嗦着,颤声回答。

“呼我尅挖,尼西思依(风景太美了)!”鬼子小队长看着眼前美丽的风景,手足舞蹈的嚎叫着。

“太君你看,前面山坡上有人。”汉奸翻译刚走出石林,一眼看见有个男的瑶民牵着一匹马,上面坐着一个红裙围腰的女子,正在山弯上方半山坡的山道上,艰难的行走。

“呦西,花姑娘的,大大的,快快的!”鬼子一看见花姑娘,甩开汉奸翻译和带路的瑶民,端着枪,往石林外面追了过去。

这一次,三七他们是故伎重演,和柱子扮作夫妻,引诱鬼子前来送死。

一看见鬼子,三七和柱子就躲进了树林,此时,柱子接过早就埋伏在树林里,瑶兵手中的掷弹筒,拉下扳机,放进掷弹,紧张的进行瞄准,就等着鬼子来到山坡脚下的平地上。

鬼子端着枪,嗷嗷叫着冲了过来,就听一声炮响,只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划着弧线,飞向了鬼子,就在鬼子一愣神的时间,‘轰’的一声巨响。掷弹在鬼子中间炸开了花。飞射的碎石和弹片,炸的鬼子是七仰八倒。

就听从山脚下传来了鬼子的哀嚎:“花姑娘的,大大的厉害!”

……

趁乱,两个山民赶紧躲进了迷宫一般的石林,汉奸翻译也浑身颤抖的跟了进来,这一下,两个山民终于可以出口恶气了,

这个瑶民高喊一声,往这边走,跟著就是一个石头砸了过去,那个又喊南边走不通,汉奸的后背随即又挨了重重的石头,直到打得他抱头龟缩在地上,直喊饶命。两个山民手举着树棍,躲在暗处高声喊着:“把你的枪扔过来,要不然就要了你的命。”

汉奸连忙掏出手枪,随手用力一甩,直听霹雳乓啷一阵手枪碰到石崖的乱响,也不知道枪飞到那里去了。

就这样,汉奸抱头蜷缩在地上,两个山民分别躲在不同的石林后面,只要汉奸翻译一动,就扔石头砸他,双方维持着这种敌对态势,谁也不敢放松警惕。

……

再说,挨了炮弹的鬼子,等烟雾散尽,集结起来,正准备检查伤亡情况,不曾想,第二发、第三发炮弹又飞了过来,这一下可好,鬼子所在的平地,变成了三七和柱子的靶场,三发炮弹过后,鬼子已经死伤大半,惊魂未定的鬼子只能不顾躺在地上哀嚎的伤兵,躲在几乎是无处可躲的坡地草丛里,扒在地上,向山坡的树林里升起烟雾的地方密集放枪。

此刻,三七他们已经离开了刚才的地方,顺着山坡的密林,来到了山脚下,更接近鬼子的林地之中,此时的瑶兵,充分发挥他们常年狩猎,射击准确的优势,一枪一个指哪打哪。一阵乱枪过后,能够动弹的鬼子就不存在了。

三七手举崭新的柯尔特手枪,率先走出林地,逐个检查着鬼子的尸体,突然间,鬼子小队长一手捂着流血不止的腰间,一手举着战刀,垂死挣扎着扑向三七,三七是手举枪响,结果了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眼看着是一场胜利的歼灭战,大家正准备欢呼,就听到石林里有人高声叫喊:“快来人啊,这里还有一个。”

三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躲在石林里的是什么人。瑶兵们闻讯,蜂拥着冲进了石林,就听一阵噼里啪啦的痛打之声传了出来,待到三七想去制止,已经来不急了,汉奸翻译早就死在了仇恨满腔的瑶兵们疯狂的乱棍之下。

不一会儿,瑶兵头目得意洋洋的拿着捡到的汉奸撸子手枪,走到三七跟前,钦佩的拍着三七的肩膀,朗声说道:“红汉人都是好样的,各个都是站着撒尿的汉子,走,我们回山寨喝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