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读懂上司
11048700000008

第8章 去伪存真,听懂上司的弦外之音(1)

领悟上司的“刺探”之言

有些下属常常会听到上司对自己说这样一句话:“这件事我只告诉过你一个人……”其实这样的话,上司对每一个下属都曾这样讲过,其表面目的是为了刺探你是否保守秘密等,但实际上确是另有目的。要想能巧妙地领悟出这类话语的真正含义,首先要明白上司经常说这种话的真实目的。具体来说,经常说这种话的上司主要有以下5种目的:

1以此话来套出下属的“真心话”

这样的话语并不是上司在与下属简单的交谈,而纯粹是“刺探性”的言语,他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以此套出下属的真心话,然后依据下属的回答来决定他的前途和命运。下属此时可要慎重应付,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要解决这种棘手的问题,故意装傻、含糊地回答或不予具体地回答都是拒绝回答的有效武器。这样,上司即使心怀叵测,对你也无计可施。

2转嫁自身责任于下属

上司对下属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害怕把事情传开而事先给你打“预防针”。但实际上,在他人背后议论是非,本来就很容易传开。上司明知道会有这种后果,却佯装信任对方而说出这句话,一旦传出去了,他就会责备听他说过这话的人:“话是不是你传出去的?我早就告诉你不要传话……”也许他对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最后事情传开了,闹大了,他就可以把过失推到你的身上,拿你当“替罪羊”,你却无法为自己辩解。

因此,当上司说“这件事我只对你一个人说”时,要有反驳的勇气与胆量,毫不畏惧地说出:“我为人很老实,不会说话,说不定会说漏了嘴,把话传出去。”这样上司在说话时,可能就会多思考一番,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3向下属发发牢骚

当上司对某个下属的工作态度或工作表现感到不满,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对当事人讲的时候,就只好抓住另一个人当“替罪羊”,发发牢骚而已。这种上司一般办事不干脆,优柔寡断,甚至有点神经质,一般职员感到难以侍候。面对他说话时,不必太在意,听听就算了,也不要煽风点火,故意去迎合他,更激起他对另外那个同事的不满。

4激起下属谈话的兴趣

很多上司说这句话的目的只不过是为激起你谈话的兴趣而已。其实这种上司通常都不大自信,怕对方对谈话不感兴趣,因而故弄玄虚,弄得神秘兮兮的,以引起下属的兴趣。对于这种谈话,下属大可不必奉陪,随便找个机会改变话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变相刺探下属的口风

有的上司比较聪明,害怕直接对你说那样的话你会装糊涂,于是就改变说法,用这样的口气询问:“这个问题,我想问你是最合适的。”

这种情形,大概是因为上司对某个下属不满,但又查不出他犯错的原因,不便直接质问此下属,而去试探其他的同事,希望能找到答案。这时装傻大概就不太好了,最好与上司积极合作。不过如果你觉得这样背后议论他人不好,传开去容易被同事误会,也就装傻算了。

但如果认为这样会得罪上司,有充当“和事佬”之嫌,还是及早向上司如实报告好了。不过请注意: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勿夸大其辞,故意贬低同事。

一些上司在了解某一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或者在下达某种工作指示时,往往不会采取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而使用刺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下属要对上司的这一语言特点,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其他麻烦。

巧妙领会上司的反语

反语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使用一种与字面话语相反意思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本意。为了更好地侧面表达自己某方面的意思,我们在工作中会常常使用反语。

但是,一旦你的上司对你使用反语,而你却没有准确领悟到其中的涵义,那么可能就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所以,对于上司说的反语,我们要格外注意。

在工作中,下属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你完成一件事后,上司拍了拍你的肩,说了声:“这傻丫头!”你听了,心里是不是分外美?这是在夸你呢。

就如同恋爱中的女孩对男孩说“真坏”似的,真的是“坏”吗?不是!要听出这中间的反义。如果你会错了意,那可就适得其反了。学会识别这种反语,领会其中的意思,就会让你明白“傻”了,“坏”了其实是好事情。

你难道没听说过“打是亲骂是爱”这句中国俗语吗?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因此,有的时候上司批评你,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反倒可以得意地笑一笑。因为他批评你是因为“恨铁不成钢”,等你吸取了教训,改正了错误,就要重用你了。否则,开除你算了,何必费这么多口舌,惹得你心中不快呢?

相反,如果什么时候你发现上司变得对你客客气气了,那可要留神,他可能已经看你眼眶子发青了,因为客气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把你当作“自己人”。

学会听反语,还要能听出上司的“激将”之意,上司们都懂得“劝将不如激将”的道理,并百试不厌。你如果不懂其中之意,就会造成许多误会,上司明明是激你的将,你不明其意,就会成为懦弱的卒。

查理·斯瓦伯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聘任的该公司的第一任总裁。一次,查理·斯瓦伯在视察工作时发现这家钢铁厂的产量总是落后,于是他来到该厂的生产车间,找到了日班领班后,问道:“你们今天炼了几吨钢?”

“6吨。”领班老老实实地回答。

斯瓦伯一言不发,用力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

夜班工人接班后,见到这个“6”字,问明原委,就明白了斯瓦伯的意思,努力生产,交班时,就把“6”改成“7”字。

日班工人知道这个“7”字的来历后,更加努力。这样日、夜班工人暗中较劲,不断地努力竞争,终于使这家钢铁厂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如果不明白这个“6”字的含义,这家工厂的工人也许只会按部就班并很快将它淡忘,钢铁产量或许会永远保持6吨的水平。

有的上司为了不得罪下属,而故意正话反说,此时下属要听清其真实意思,不要被上司嫉恨了还洋洋得意,不知所以然。比如当上司对你说“我不介意”这样的话,其实他内心可能是非常介意的,当你听到上司这样对你说时,千万要小心行事,以免让他抓住机会整你。尤其是在酒席上,有人认为在酒席上说醉话是允许的。即使听到不满的话,上司也要装作什么也没听到。

事实上,在生活中这种情形是不可能被认可的。酒席上开怀畅饮、敞开胸怀、畅所欲言,实属难得,但在众人面前批评指责上司,一样会使上司觉得有受侮辱之感。口中虽说“不介意”,内心肯定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好感。如果过于天真地认为上司真的不介意,那以后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有意识地培养认真听、善于听的好习惯的下属,无论上司使用什么样的反语,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上司的真正深层涵义。这样的好习惯也可帮他进入实质性的思考。思考能抓住问题的要点,工作中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领会上司的话后余音

在工作中,上司说的话往往总是说一半留一半,这让很多下属十分头疼,不知道上司最终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这也让下属的工作十分难以展开。如果没有准确领悟出上司的话后余音,在工作中一定会闹出许多笑话。

下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李佳佳是公司一名普通的行政人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领导欧阳经理和叶经理是面和心不和。欧阳经理同意的事,叶经理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

那次给老总写年终报表分析,叶经理让李佳佳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

过了两天,欧阳经理又问李佳佳有没有什么格式,李佳佳就把给叶经理的那份报表给了他作参考。此举让叶经理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把李佳佳叫进去,严肃地要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李佳佳一头雾水。

后来经资深同事点化,她才知道,原来两位经理相争日久,在公司中早已是人人皆知的共识了,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谁都不能得罪。欧阳经理的话没错,叶经理的意见也不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李佳佳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

张孝华是叶经理的亲戚,有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了一个价值5000多元的投影仪。当着欧阳经理的面,叶经理皱着眉头严厉地对李佳佳说:“要罚,要按公司规定罚款,决不能敷衍了事。”

李佳佳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块,当然比不上5000多元的投影仪钱。李佳佳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张孝华把投影仪弄坏的时候,都伤心地哭了,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李佳佳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叶经理也追问李佳佳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 李佳佳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叶经理没再说话,挥挥手让李佳佳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他和李佳佳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