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公元658—742年),字伯高,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他不仅楷书精妙,草书尤为见长。其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落,气势如虹,有急雨旋风之势,被称为“狂草”。黄庭坚称其为“草书之冠冕”。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帖》《心经》《醉墨帖》《千字文》《自言帖》《古诗四帖》等。
原文
桃 花 溪①
隐隐飞桥②隔野烟,石矶③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④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①桃花溪: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县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两岸,满目桃林,暮春时节,那桃花的粉色如云似雾,就连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飘动着片片的粉红。据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此作为背景的。
②隐隐:模糊的样子。飞桥:形容桥高而且跨度长。
③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④尽日:整天。
赏析
张旭以书法见长,而他的诗也是极耐人寻味的,其中《桃花溪》,可以称得上是唐诗中的上品了。
“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座犹如彩虹般的桥隐藏在若有若无的云雾缭绕之中,将读者引入一个梦幻般空灵的境地。荒山野谷,动态的物与静态的景交织一体,相映成趣。而一个“隔”字,极为巧妙地点出人与物、景的距离。这种距离又给物、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一种朦胧的美。真是令人神迷向往,遐思迩想,也给人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石矶西畔问渔船”,远山的朦胧,近水的清澈,鸟语花香,这优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一下子使诗人恍若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于是,那“问”便由衷地脱口而出,这种情不自禁,最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心驰神往的情态。
“桃花尽日随流水”,暮春时节,桃花飘落,纷纷扬扬,落到溪中随着溪水流走了。作者全诗大力突出桃花溪的景色;虽然只有短短四句,然而对风景的笔墨却很浓厚。两岸桃花飘零,云烟缭绕,溪水潺潺,渔船轻摇,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是仙境啊!
“洞在清溪何处边”的意思是那桃花洞到底在桃花溪的哪边呢?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就是这一问,透露出的是诗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激起的是读者种种美妙的遐想。
这首诗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作者用虚实的笔墨,把这首诗写的如此精妙,深刻,真是令人佩服,不愧是流传千古的好诗。
绝妙佳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