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属浙江)人。历仕宋、齐、梁3代,是齐梁时期的文坛领袖。梁时,封建昌县侯,历任中书令、太子少傅等职。谥“隐”。著有《宋书》《四声谱》等。有《沈隐侯集》辑本2卷传世。
原文
新安江①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②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③。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④。
沧浪⑤有时浊,清济⑥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⑦?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⑧。
注释
①新安江:流经安徽、浙江两省,全长373公里。
②眷言:犹“睠然”,怀顾貌。
③“洞澈”二句:是说无论深或浅处,冬季或春季都是透明的。
④“千仞”二句:是说能写千仞乔木的影子于水底,纵然深到百丈也能见到游鱼。
⑤沧浪:水名。《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⑥济:济水,源出河南省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并行入海。《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⑦“纷吾”二句:是说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不必借此水洗濯衣巾。嚣滓:犹“嚣尘”。
⑧“愿以”二句:是说诸故旧在京邑尘嚣之中,需要用此水濯缨。
赏析
诗人通过赞美新安江的清澈可鉴,来展示自己洁身自好、不同俗流的襟怀,并劝故旧勿恋尘嚣。总的来看,这首诗层次分明,用语清美,念意蕴藉,值得品味。
一、二两句统领全篇。接下去六句集中描写新安江的“至清”。先说它“洞澈”见底,又把它比喻为春冬皆明的镜子;然后通过千仞高山上的乔木倒影清晰可见及百尺深水中的游鱼历历可数,来进一步强调新安江的清澄;再用沧浪之水和齐之清济作反衬,指出沧浪之水也有浊的时候,齐之清济已经枯涸,它们都比不上新安江一年四季清澈见底,一尘不染,源远流长。这里表面上是赞美新安江,实质上是以此寄寓诗人襟怀的高洁和志趣的纯正。
七、八两句以设问的口吻来写:新安江如此清澄美好,我岂不是要乘它离去,俯身去欣赏水中的磷磷白石吗?紧接着一个反问,回答了前面的设问:其实我离开京邑即已离开尘嚣了,难道还须借新安江的清水来洗濯衣巾吗?当然是不用了。
最后两句则提醒在京邑的故旧们,不要贪恋功名利禄,要保持高洁的品行。
绝妙佳句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