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20岁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最后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封魏王,4年后病死洛阳。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其文清峻通脱。今有《曹操集》传世。
原文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④,若出其⑤中;
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⑦。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此时指《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动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行:运行。
⑤其:代指大海。
⑥星汉:银河。
⑦“幸甚”二句:乐府本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这两句是配乐时附加的,不属正文。意思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咏唱自己的志向吧。
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领兵大败乌桓。归途中,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沧海壮丽景色,挥笔即书,便写了《观沧海》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细看到的景象: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种新的境界,正反映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无边无际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绝妙佳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