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峪口村是卧牛县西面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大村子。它坐落在西北山区的入口处,水田旱田都有,物产比较丰富,比起红崖村来,人口要多几倍。北峪口村西北方向三四十里的地方有个一九五八年修的大水库,从水库通往卧牛县城的人工水渠正好从北峪口村北面和东面绕过,为村子的大片田地提供了水源。村子西面还有一条红沙河,从北而南,流往南唐县境内去了。虽然北峪口村的总体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因为北峪口村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面是大石坡,打不出水来,所以饮水井都在地势低的坡下。住在坡上的人家每天挑水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体力活,建在坡上的北峪口学校也是一样,饮用水就需要到坡下的水井去挑,路程还不短,少说也有200多米。
星期三下午,四年级是劳动课,需要学生到坡下的大水井抬水。李佳欣安排男生抬水,女生清扫卫生区。虽然学生以前常到大水井抬水,但李佳欣还是觉得他们毕竟都是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很担心他们的安全,于是她就亲自跟学生到大水井,帮着他们打水。
李佳欣和学生们一同来到水井旁。她看见井台全部由大青石砌成,很光亮;水井口很宽,井水很深。水井上的辘轳应该有很多年头了,辘轳的把手已经锃亮。绳子非常粗,在辘轳上缠了二十多圈。见此情景,她立刻想起了红崖村姥娘家南院的那口水井来。
李佳欣忘不了姥娘家的水井,更忘不了姥娘、还有娘……想着想着,李佳欣又难过了起来。
“怎么啦?李老师?”张三强问。
“没什么!”李佳欣回过神来说。
“你们等着,我去打水。”李佳欣想让张三强和张力明等人在井台下等候,她去摇辘轳打水。
“不用,老师。我们每天都打水,掉不下去,您就放心吧。让我们自己来吧!”说着话,张三强就第一个到了井口,很熟练地把水桶挂在井绳的铁钩子上,“咕噜咕噜”十几秒钟地就把水桶放到水井里去了。水桶到了水面后,他娴熟地左右抖了几下井绳,水桶就灌满了水。这时,张三强开始摇动辘轳的手柄,用力转动辘轳。井绳快缠满辘轳时,水桶就到了井口。张三强一手握着辘轳的手柄,一手去抓盛满水的水桶。张力明见状也上前一步去帮忙,两个人一起把水桶提上了井台。张三强冲李佳欣咧着嘴一笑,似乎在说:怎么样?我能行吧。
李佳欣见张三强真的很能干,心想,今后工作主要是怎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们都反映张三强和严顺子是害群之马,从来不好好干活儿,或许是没有给他们正确引导。如果引导好了,没准儿将来能成大器呢。
“以后打水不用打满,你们还小。水井台挺光滑,千万要当心。”李佳欣像妈妈一样嘱咐着学生。
“知道。”张三强不以为然地说。
等四个组的同学都打完了水,分别用扁担一前一后抬走后,李佳欣才最后返回学校。
李佳欣刚到学校门口,就看见唐一民大步向她走过来。唐一民和李佳欣在一个办公室,不知道他有什么事?
“李老师,你也去打水了?让学们们自己去就行了。刚才接到上面的一个紧急通知,明天公社革委会的领导要下来检查,学校要求每个班彻底清扫卫生,还要更换教室外面的板报。这一期板报该我们班负责,可是我们班写板报的王晓茹今天病了没来,别的学生都弄不好,你们班能不能把写板报的事接下来?”唐一民带三年级,总爱把任务推给四年级,说四年级弄得好。
李佳欣觉得多干些活儿并没什么,只是早就把任务分派下去了,再重新安排,时间有点儿来不及,恐怕到放学也搞不完,学生们回家太晚会有意见。
李佳欣正在犹豫,唐一民说:“就这样吧,李老师你辛苦点儿,反正你住校,晚一会儿也没关系。”唐一民没等李佳欣答应就赶紧走开了。
李佳欣觉得刚来,不好意思与唐一民斤斤计较,只好临时调整学生们的劳动安排,让葛玉茹、王秀姑、张力明、严秀敏四名同学抓紧时间写板报。李佳欣自己在一旁指导学生。
放学好长时间了,学生们大部分都放学回家了,李佳欣还在带领学生写黑板报,那认真劲儿,真是没法比。
严志纲因为明天公社革委会下来检查的事,也加班了。他走出办公室时,看见李佳欣在亲自画黑板报,便好奇地走上前去。
“李老师,亲自画板报呀。”
“是,怕弄得太晚了,学生们回家着急,我就帮帮忙。听说上面要检查。”李佳欣回过头说。“我帮着他们还快一点儿,要不,天黑了也完不成。”的确,天色已经开始黑下来了。原本有四个学生,李佳欣又已经让离家远的张力明和严秀敏回去了,剩下葛玉茹、王秀姑两个学生也显出着急回家的神情来。
“要弄完还早呢?”严志纲问。
“就快好了,再添上几道花边就行了。”李佳欣一边画一边说。
严志纲看到李佳欣画得图案真是好看,很明显有丰富的办板报的经验,心里很是赞佩。说句老实话,北峪口学校的黑板报还没有哪次比今天李佳欣办得好过。你看,李佳欣设计的板报既醒目,又美观,从版面设计到文字内容都很有新意,想不到李佳欣还有这方面的才能。
“李老师,我们可以回家了吗?”葛玉茹问。
“可以走了,你们回家吧,我来收拾就行。”李佳欣说。
葛玉茹、王秀姑高兴地回家去了。
李佳欣把粉笔、板擦等拿回教室。严志纲则帮忙把桌子凳子放回教室。
“严老师,我自己来吧,天都黑了,你赶快回家吃饭吧。”李佳欣很感激地说。
“不差这一会儿。”严志纲爽快地说。
李佳欣感激地冲严志纲笑了笑。
“来了,来了!检查的来了。”王兰香兴奋地说。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左右,李佳欣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王兰香跑到办公室报信说。
门口的鼓乐队开始锣鼓喧天。据说每次都这样,上面的下来检查指导,都要热烈欢迎,哪怕耽误课也在所不惜,否则村革委会一关就通不过。
李佳欣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做法觉得不妥,但是文化大革命,到处都不能正常上课了,像北峪口村学校还能坚持上课已经不容易了。
李佳欣一时不知道是接着备课好,还是出去迎接检查团好。
“还愣着干什么,快走呀!来了十几个人呢。”王兰香催促李佳欣道。
李佳欣跟在王兰香的后面还没有到大门口,就见一群人在学生鼓乐队的夹道中向学校的院里走来。张义国老早就迎上前去,跟检查团的人员握过手,把他们让到办公室。由于来的人多,只有三个主要领导进了办公室,其他人都留在院子里说话。对这些检查人员来讲,检查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中午找顿饭吃才是主要目的。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检查团的领导们走出了办公室,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到学校各处随意转转。
一个人看见李佳欣他们昨天加班做的板报,赞叹了一句:“板报弄得不赖!”其他人也驻足观看,频频点头。
“有进步!”检查团领导肯定地对张义国说。
“谢谢。”张义国非常高兴地说。
“卫生还可以,今后要更加注意,我们会随时检查。”
“好的。”
“你们的自查自纠工作做得怎么样,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大革命进驻农村,在农村,学校就是重点。一定要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牢记心上,不能让任何反革命思想乘虚而入。”
“是,是!”
……
检查团的人员在学校转了一圈后,最后到了伙房。伙房今天特意找来两个帮厨的师傅,做了好多饭菜,白面馒头炖肉菜、还有好几个小炒,纯正的枣酒——比过年的饭食还丰盛。检查团的人员落座后,马上一顿海吃。大概快下午两点半钟的时候,检查团才酒足饭饱满意而归。
李佳欣最终也没有闹清楚检查团来一遭到底是检查什么,是教学,还是卫生,还是别的?据说稀里糊涂检查的多了。人家能下来吃一顿已经是看得起你了。只可惜他们一顿就吃掉一个老师几个月的口粮,学校又要为老师的口粮犯难了。
“现在,我们开会!”下午第三节课,全校都是自习课,也是老师们集中开会的最好时间。检查团检查的当天下午,张义国就组织全体老师开了个临时会议。
“这次开会时间不长,主要通报一下检查团检查的情况,说一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一些工作安排。哪里说得不到位或者不对,请大家指出来。”张义国的话不多,但是直切主题。
“再有,我到地区开会的情况一直没有时间跟大家通报,趁这个机会也跟大家说一说。”张义国补充说。
“我到地区开会学习了两个星期,一比较才知道我们的政治学习远远不够,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你们知道外面文化大革命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只要你思想跟不上,就有可能被弄到“五七干校”去学习,被拉下台去的人太多了。咱们以前有些同志在政治学习上不认真,今后一定要注意。”
“今天公社检查团来检查,暴露出几个问题。第一,大家的思想松懈,有的老师没有当回事,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彻底。不过唐老师班办的板报受到了好评,我现在在会上给予表扬。”
“板报是李老师他们班办的。”严志纲更正说。
“不是该唐老师班办板报吗?”张义国问,他看了唐一民,又看了看李佳欣,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们班负责板报的学生昨天没来上课,我怕别人弄不好,让四年级办了。”唐一民红着脸说。
“这样啊,那李老师应该受到表扬。”张义国赶忙拐弯说。
“第二,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学校要搞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大家要一起努力。检查团来了,大家都往后躲,那么检查的结果还能好?希望大家今后注意,要积极和上面的领导交流。”
“检查团下来的主要目的是看思想整顿的情况,有些老师的言行举止比较消极,以后绝对要杜绝这种现象。”
“总起来说,检查团对咱们学校的工作还算满意。我们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现在面临着一个大问题,招待检查团人员那么多人,一下子吃掉了不少粮食。现在给大家的任务是,向学生收一点儿粮食。这个事应该怎么跟学生们说,大家商议商议。”张义国把问题摊给大家。
“粮食到村大队去要呗。”老唐顺口就说。
“我还不知道呀,问题是超出了限额很多,多余的怎么办?收不上粮食来,伙房就得停火了。”张义国说。
“停火跟我们没关系。”有的老师小声嘟囔。
“那不行,停火了中午就没地吃饭了。”老唐首先着急起来。张义国中午也需要在学校吃饭,他也不可能让伙房关门的。
“那就直接跟学生说,上交一点粮食得了,反正学生人数多,每个人也交不了多少。”王兰香说。
“学生家长不愿意,到大队里告状就坏了。”
“告就告呗,是检查团的人吃了,又不是学校老师私吞了。”
“你说的简单,让检查团的人吃了,也不能说出来呀。”
“为什么让检查团的人吃那么好呀?”
“不照顾好检查团的人,还不给扣帽子呀?”
“可这本身就是腐化呀!是思想有问题的典型表现。”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还是如实跟村大队汇报,让村大队解决问题吧。”刘芙蓉听大家的议论不耐烦了,直截了当地说。
“我看也是。”严志纲也说。
张义国沉思半晌,点了点头,说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会议终于散了,李佳欣想,什么时候人们不再为粮食发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