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10926500000004

第4章

近期,科学家们叉发现,早在埃博拉病毒之前,曾有~种马尔堡病毒似乎是它的前身。1967年8月,德国的马尔堡小镇一个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生高热,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这个小镇的宁静从此被打破。当地的病毒学家快速调查原因——此种症状同样出现在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菜德(南斯拉夫首都)——这3个实验室都曾经用过来自乌干达的猴子作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实验室工人,医务人员,和他们的亲戚都感染上了这种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才找到罪魁祸首:一种危险的新病毒,形状如蛇行棒状,是猴类传染给人类的。马尔堡病毒就像它来时那样神秘地消失了,直到1975年南非才报告了一例。但是,到1976年,它的近亲——埃博拉病毒在扎伊尔便掀起一阵恐怖浪潮,杀死了280人。从那时起,埃博拉、马尔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热病毒”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里的魔鬼。

德国的马尔堡——这个位于法兰克福北方,风景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的安静小镇,因为马尔堡病毒而“声名远扬”。

埃博拉病毒的出现当然更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尚不知道这种病毒如何产生,如何繁殖,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和防治疫苗。埃博拉病潜伏期一般两个星期,最多21天。如果21天后仍不发病,就表明被观察者“脱离了危险”。

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根据病毒的危害性,将病毒分为4级,艾滋病病毒定为3级,而埃博拉病毒被定为最危险的4级。

奇怪的传染途径

我们现在已经总结出这种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经皮肤、呼吸道和结膜而传染给健康人。受感染者经过短则数天、长则3周的潜伏期后,病毒便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致人死亡。同艾滋病病毒相比,它的潜伏期短,病人死亡快,有的病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到医院看病就已死亡。更令人闻风丧胆的是,这种病毒极易感染,就连接触过病人的医护人员也不能幸免。

但埃博拉出血热有着与其他病毒传染病完全不同的可疑之处。埃博拉出血热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它的传染方式是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按照一般规律,健康人必须和病人(或动物)有某种形式的相互接触,才有感染发病的可能。所以健康人和病人两个地点之间必然有诸如人员频繁来往等的相互联系,而且彼此在地理上相隔不会太远——广州人打喷嚏总不至于使哈尔滨人感冒罢。通过医学的流行病调查,传染的来龙去脉是可以查得清楚的。埃博拉出血热却不足这样,虽然它只发生在非洲,但发病的疫点都是彼此没有联系而且相隔很远的偏僻村落。流行病调查找不到相互传染的途径,好像是天女散花般“从天上掉下来的”。另一个疑点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对埃博拉病毒几乎全无作用。感染之后连潜伏期都似乎不存在就发病了,先是肠道组织发生坏死性的溶解,继后全身的组织器官都迅速溶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除了给病人一点止疼药外可说是根本束手无策。病情在不受约束地发展,随着组织的相继坏死,病人到处出血和伴发可怕的高热,几天内就可死亡,只有很少的人得以幸存。发病如此猛烈表明了免疫系统的无能为力,同时也暗示世界上(至少是非洲)从前不曾流行过这种病毒。

有部分科学家称这是来自太空的病毒,但马上遭到另一些科学家的反对。不支持埃博拉病毒是太空病毒的事实是,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病毒也可能存在于猴子、蝙蝠、蚊子的身上,人们可能就是从它们那里传染到的。然而,这些小动物身上的病毒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病毒一向就寄生在它们身上,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是长期反复地出现病例,而是突然地在一个小范围里(比如一个村子)爆发?而且,一个疫点如何传递到远处的第二个疫点,而途中却丝毫不造成散落的发病?这些都是违背地球一般传染病的规律的,而“天外来客”则可以全部解释这些现象——上帝打了个喷嚏。总而言之,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一个神秘的谜团。

还有一种说法是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是鸟类。

英国Purdue大学的科学家们说,埃博拉病毒曾夺去中非地区数以百计人的生命,同样,这种病毒也袭击鸟类。研究者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化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这种致命的外部蛋白与某种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这提示病毒可能是从鸟类传播给人类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理论还没有被证实,但英国卫生保健官员应重视这一理论。众所周知,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该病毒只感染人类和猴子。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一可怕的病毒早期横行的时候,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埃博拉在乌干达古卢地区全面爆发时,在古卢意大利援建的“任务”医院里,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有10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痛苦死去。“任务”医院的医疗能力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尽管专家们建议医院要给证实染上埃博拉病毒的病人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但这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为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8名垂死的病人只能被草草安置在病房外一间简易屋的地下,昕任其死亡。在疫情最严重的拉科尔地区,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已呈失控的趋势。拉科尔医院院长马休·卢克维亚带着一脸疲惫恐惧的表情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他透露的疫情远远比乌干达官方公布的情况严重:“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的亲朋好友中得病的人越来越多。80%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都说他们家里已经有人因埃博拉而死!最惊人的是,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病人,他或者她都声称至少已有五到六个亲人已经死去!现在,就连我们医院也难逃厄运,我们的三名女护士就因为在接触病人时不慎感染埃博拉而暴病身亡,剩下的护士们吓得不是辞职不干,就是得穿全副保护服才敢进行抢救!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恐怖、疲倦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地区,占据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内心。”

第六章

在此期间,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强制隔离。为此,非洲国家用军队建立隔离区。乌干达政府下达了将古卢北部三个埃博拉病毒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宣布为完全隔离区的命令,动用军队严禁任何居住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擅自离开。

身着简易防护服的乌干达武装军人全面封锁了三个地区,拉起了一道道的铁丝网,暂时封死了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大路小道。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乌干达特遣队司令沃尔特·澳克罗中校发布禁令时解释说:“古卢疫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关闭,除非有特别医疗通行证,否则当地居民不得擅自离开古卢疫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将动用武力。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动武,而且相信我们会控制埃博拉的”。

加蓬共和国也采取相似的措施。为了控制致命的埃博拉病的传播,加蓬共和国目前采取大规模行动,禁止民众进入爆发该病的一个省。加蓬政府发言人奥巴米发表电视讲话称,加蓬安全和国防部队正在帮助当地官员控制民众出入奥果韦一伊温多省。

各个国家之间也采取了强硬的隔离与检疫措施。与乌干达接壤的国家纷纷强化边境检疫措施。肯尼亚卫生部紧急调派一个最精干的医疗小组赶到乌干达与肯尼亚最大的边防入境口布西亚,对乌干达入境人员进行强制性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疑人员就立即强行隔离。卢旺达也加强对乌干达入境人员的检查。

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非洲国家采取了另一种更为明智的手段——请求国际援助。

2000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名埃博拉病毒专家飞抵乌干达,而救护人员也于当天乘另一架飞机到达;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立即派出一个由4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赴古卢地区进行调查。就跟好莱坞恐怖影片《瘟疫爆发》一样,所有的专家和救护人员全都穿着如同宇航员太空服一样的防护服装。国际卫生医疗机构总共派出了60多名专家自带药品和设备协助乌卫生部工作。

宣传工作也刻不容缓。乌干达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已经成立一支埃博拉病情控制特遣队,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卫生部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了多批医疗小组,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教育当地人如何识别埃博拉病症以及发现后应该如何处理;乌各种媒体还就对埃博拉病的防治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个专门的防疫侦察小组,专门负责设立隔离区以及宣传活动。

经过多方努力,乌干达在防治埃博拉病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死亡率已控制在40%以下,大大低于其他国家这一疾病的死亡率。除原病发区北部的古卢地区外,乌其他地区未发现疫情。

乌干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防治埃博拉病显著成效主要归功于强制隔离措施的执行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人类医学对埃博拉的总结性认识

埃博拉出血热亦称埃博拉病毒病,是病死率很高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与同科的马尔堡病毒同属高致病性的甲类病毒。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第一次在扎伊尔和苏丹爆发流行中分离到,迄今已经证明有4个亚型,即埃博拉一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一莱斯顿及埃博拉一科特迪瓦。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很高病死率的出血热,苏丹亚型毒力低些,引起的疾病病死率较低,莱斯顿亚型仅发现在猕猴中引起发病及死亡,尚无人受感染发病的报告。科特迪瓦亚型引起的2例病人均恢复,其毒力有可能亦较低。

1.感染原理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周左右。感染者均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痛、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2.传播途径

目前仅知,人类主要是通过与病人及其带病毒血液及排泄物接触受感染。

1976年流行中,通过未经消毒的污染注射器传播是另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的爆发流行中污染针头的传播已很少见。主要危险因素是与病人密切接触,护理人员患病的占病人总数25%。

人间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似还存在经气溶胶吸人传播。

3.发病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2~21天),突起发病,发热,头疼,肌肉关节痛;随后腹痛,腹,伴缓脉及结膜炎,2~3天后,随病情恶化,可见恶心、呕吐及胄肠道等多个部位出血,可有呕血、便血、皮下淤血及静脉穿刺处血肿,5病日前后出现特征性麻疹样斑丘疹,恢复者可见脱屑。重症多在6~9病日死于衰竭和休克。恢复慢(5周或更长)。

4.埃博拉的治疗

目前对于埃博拉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

恢复期病人血清及免疫血清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

5.预防手段

严格隔离护理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快速确定诊断,即时妥善掩埋死者。

对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检查人员,现场监测人员)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是迫切需要的,但目前还没有疫苗。

三、1918,流感肆虐

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1510年,英国发生有案可查的世界上第一次流感。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最先发现于俄国中亚的布哈拉(今乌兹别克),先传到彼得堡,再传到西欧,一年内席卷全球。此次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德国某些城市发病率达40%~50%。当年欧洲成百万老人在流感袭击下死亡,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2,000万到5.000万人死亡。一位兼做医生的历史学家把这种流感称为“人类所经历过的规模最大的传染病”。这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2000万~5000万人死亡的数目,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它可能源于美国。1918年3月11日美国的一个军营107名士兵首次发病,不到两天即有522名士兵被感染,一同之内各州均出现病例,数月传遍全国,但未引起高度重视。4月,流感相继传至欧洲、中国、日本。5月,流感遍布非洲和南美。9月疫情达到高峰。10月,流感便使美国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当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67.5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18个月后,这场疾病神奇地消失。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3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

1957年的“亚洲流感”最早在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病死率0.01%。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国外认为7月发源于香港,7~8月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其后播散于世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仅法国就死了4万人。医疗条件最好的美国也没有幸免,“亚洲流感”在美国导致7万人死亡,“香港流感”使美国3.4万人因感染致死。1934~1966年32年间美国总共死于流感的人数达到51.2万人,平均每年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