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依照我们的逻辑,这件事情实在太重要了!求对方帮忙,他肯定不会多说二话,马上行动。遗憾的是,对方并不这么想。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在于价值观不同。
很多时候,看似是双方做事方式和思维逻辑的差异,实际上是彼此的认知和价值观大不同使然。
哲学家说:“价值观是我们体内的指南针,冥冥之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强大作用。”人们对各种事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比如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金钱、家庭、朋友、社会地位、名誉、权力等,在心中都会判断其对自己是否重要,并依据其重要性,在心里排出次序。这种次序,构成了个人的价值观,构成了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
人们在作出选择时,大体上依次考虑这样三点:一是值不值得做,二是能不能做,三是怎么去做。值不值得做,就是人的活动该不该指向这件事,这就需要进行价值选择。认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的事,“值得做”,应该做,就把活动指向它。否则,就不会去做。在选择的过程中,价值观起着决定作用。
管理学上有这么一个“不值得定律”就说明了这一点:“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一位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boss(老板),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boss看到自己的老伙计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老木匠答应了。
可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等老木匠完工后,boss来了。他拍拍老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顿感震惊、羞愧!
试想,要是老木匠事先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造房子,相信他干活的劲头就会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人不是没有能力做好什么,而是在他看来,这件事情没有价值,不值得做!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重要性时,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所以同样的事物对不同人的重要性也并不相同,故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在我们求人办事的时候,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对方的重视度上,只有让他的认知发生改变,觉得值得做了,他才会去做,才会做好。
请看某公司的二把手是如何游说一把手实施新项目的:
二把手:“袁总,我和几位经理人讨论了很久,觉得公司需要增加A项业务了,您看是不是考虑一下这个事儿?”
一把手:“这个项目我和你嫂子(一把手夫人)在创业的时候就考虑过了,没啥赚头。”
二把手:“嗯,您说得没错。前些年,这个项目确实开展不起来。不过,最近气候成熟了,很多人都在酝酿做呢。”
一把手:“……”
二把手:“主要是A项目现在不做,将来多少会影响到公司目前的B项目。”
一把手:“B项目又不是公司的主业务,我们不靠它活。”
二把手:“也是。不过,我听说咱们的老对头××公司已经开始运作这个项目了。他们一直在老业务上拼不过我们,准备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大做文章。”
一把手:“是吗?”(开始重视。)
二把手:“这个项目的确有一定风险,但现在区政府在大力扶持这个项目。明年之前切入,政府会投入企业一大笔资金,我们自己不用花太多钱。依靠我们的研发实力,肯定要领先于老对头。”
一把手:“那就做吧,你们先给我整个详细的方案看看。”
二把手成功说服一把手的关键在于,他在谈话中一步步地增加了内容的重要性,引得一把手越来越重视。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免不了会有些偏见,先入为主的观念都很强,而且善于怀疑、畏惧,使得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否决你的提议。在说服他们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渐次下“重料”,赢得对方的重视。
相信“唠叨”的力量
唠叨是一种力量。唠叨让人受不了,最终为了封你的口,就必须以满足你的请求为代价。让对方不得不说出那句“I服了you”,这不正是我们苦口婆心的初衷吗?重复表达我们的请求,对方听进去了,事情才有转机。
相信“唠叨”的力量
相信“唠叨”的力量相信很多人对《大话西游》里唐僧的“唠叨”印象深刻。
唐僧:“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很唠叨!)
唐僧:“所以说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拆分文字,十分唠叨!)
唐僧:“哎,他明白了,你明白了没有?”
唐僧:“人和妖都是妈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唠叨ing!)
小妖甲:“我受不了啦——”(拔刀自尽!)
唐僧:“你妈贵姓啊?”
小妖乙:“啊——”(精神崩溃!)
唐僧:“看,现在是妹妹要救姐姐,等一会儿那个姐姐一定会救妹妹的。”(就像无聊的老大妈看电视剧一样,边看边解说,超级唠叨。)
唐僧:“看,我说对了吧?”(这里小妖乙在唐僧身旁上吊自尽了,突出强调其唠叨的威力。)
唐僧:“居然比我还快,你真行!”
唐僧:“小心啊!打雷喽!下雨收衣服啊!”(小妖晕倒一片。)
夸张归夸张,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唠叨也是一种力量。唠叨让人受不了,最终为了封你的口,就必须以满足你的请求为代价。让对方不得不说出那句“I服了you”,这不正是我们苦口婆心的初衷吗?
很多口才类图书和专家都倡导话语要简洁,这样才有力。话虽如此,但是在日常交际中,涉及彼此利益的事情,谁会听你随便几句话就爽快地答应呢?所以,不要小看唠叨的力量。重复表达我们的请求,对方听得进了,听进去了,事情才有转机的希望。正确认识“唠叨”,掌握一些“唠叨”技巧,将有助于我们达成目标。
重复百遍,植入对方意识深处
有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制作了一组多米诺骨牌,共13张。最小的一张长953毫米,宽476毫米,厚119毫米,还不如小手指甲大。它作为第一张,然后以每张扩大15倍的比率,依次设计其余12张牌。
之所以采用15倍这个比率,是因为按照数学计算和物理原理,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的最大骨牌不超过自己的15倍。所以依次算下去,最大的第13张长61毫米,宽305毫米,相当于一张扑克牌的大小;厚76毫米,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
这位物理学家按照精确的计算,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顺次倒下,当第13张骨牌倒下时,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这种能量是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增长的,所以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一句谎话重复一百遍就能变成真理,一句真理重复一百遍就能根深蒂固地植入对方的思想。某些话,也许你第一次说的时候,对方毫无感觉,但是说得多了,产生的能量就会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刺耳”,一次比一次“扎心”。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内容是说服一群学生同意接受一个月的假期而不是三个月的假期。做实验的学生被分成两组。实验一开始,研究人员向第一组学生不断地重复一个月假期的好处,第二组学生则未受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组学生比后者更能接受一个月的短假。
唠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功效呢?
专家指出,持续不断的语言重复会使人产生精神疲劳,当人们精神脆弱时,他们可能就容易接受和顺服某事。
因此,当你想说服某人的时候,不妨抓住良机唠叨,直到他们的大脑疲劳了,根本没法想问题,这时,他就会乖乖投降。
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在他的身后却存在着庞大的力量,他的亲戚、朋友,甚至邻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阻碍我们说服他的障碍物,我们面对的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坚持到底,与他展开拉锯战,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把枕边风徐徐吹进他的大脑
曾经在《史记》里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到秦国去,被人陷害入狱,他派人去请求秦王的宠妾解救。那个宠妾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满足了她的愿望。于是她大吹枕边风,秦王抵挡不住美人的娇言媚语,终于放走了孟尝君。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如妲己妖言惑主,加速了商朝的灭亡;李渊听信妃子谗言,没阻止皇子之间的互相残杀,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貂蝉利用“枕边风”在董卓与吕布父子间挑拨离间,使其反目成仇而被人所灭……
很多人不理解,一时的英雄豪杰怎么能被女人的几句话摆布呢?千万不要小瞧“女人的几句话”,这其中的力量是巨大的。
其一,心理学上认为,在说服场合中,警戒心是因人而起的。通常,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我们是不会对家人、朋友、同事产生警戒心的,因此,当家人提什么意见时,我们会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对方的要求——“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尽力试试看。”
其二,男人在家里,尤其是在床上,是大脑最疲倦、最渴望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反复在耳边出现,男人能作的唯一选择就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