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对局。很多时候,与其绞尽脑汁地思考对局的策略,不如把自己从对局中抽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时你会发现曾经的烦恼变得简单起来。
当旁观者,做局外人
当旁观者,做局外人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他们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拍摄手法,找场地、找演员、找题材,而是找到了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20美元。
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竿,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美国人在旁边把这生动有趣的一幕幕拍了下来。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看着美国人远去的背影,柿农摇摇头感叹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美国人的做法无疑是很高明的,他们没有纠结于“拍摄”这个局,而是跳了出来,把自己放到了“旁观者”的位置上,结果以最少的付出拍摄到了最生动鲜活的画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对局。很多时候,与其绞尽脑汁地思考对局的策略,不如把自己从对局中抽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时你会发现曾经的烦恼变得简单起来。
不予理睬,让对方自己蔫下去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我们下不来台。面对这样的人,该如何是好呢?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有经验的妈妈,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就是不管孩子如何撒泼,妈妈就是不答理他,只顾忙着自己手头的活儿。这一招往往很管用。
心理学家指出,让人住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理睬。不理睬、忽视对方,比之谩骂和殴打来说,伤害力度更大。很多婚姻专家说:“夫妻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在于不沟通,作为丈夫整天忽视自己的妻子,这比诉诸武力更暴力。”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
接着,又狂飙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洛克菲勒的员工们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
只见,洛克菲勒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位不速之客,对方越暴躁,洛克菲勒就显得越和善。
对峙不到10分钟,无理之徒被洛克菲勒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平息下来。最后,他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响,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不速之客显然是准备好了来与洛克菲勒作对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一副旁观者的架势,反倒让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老子说:“不争就是最大的竞争。”从争执中抽身出来,从当事者角色转为旁观者角色,不理睬对方对自己的无礼攻击,便是给对方的最严厉的迎头痛击。智者对付粗鄙之人的惯用方式,正是静观其变,任对手急不可耐,他们依然故我,显得相当冷静与沉着。
有位政治人物在一次会议中对一项决议投了反对票。政党的领袖当下来到他的办公室,当众指责他是“叛徒”,企图破坏该党组织。
此时,这位政治人物正在写稿,政党领袖滔滔不绝时他仍没抬头。政党领袖见他如此冷淡,更是火上加油,越发生气,于是对他辱骂起来。可是,这位政治人物就是不予理睬,依旧默默地写着他的东西。
门外观望的人很多,政党领袖觉得自己好没有面子,干脆绕着这位政治人物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绝地重说了一遍。虽然政党领袖几番重复这套盛气凌人的指责,但这位政治人物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政党领袖词穷怒息准备离去时,他才慢慢地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说:“干吗这么着急走啊?”气得对方差点吐血。
对付那些盛气凌人、无理取闹的人,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冷脸相应,以我行我素来让对方自动消火,自讨无趣后放弃。
关心则乱,让理性掌控大脑
王大夫是方圆百里知名的神医,他融汇中西医的精髓,针灸、推拿加打针、输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对常见病药到病除,对疑难杂症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就这样一个人物却有一大弱点:无法治疗自己的家人。儿子感冒咳嗽,他不敢下药,妻子风湿关节痛,他总也看不好,而这些本该都是他最拿手的。这是为什么呢?“想到是自己的家人,我这心里就总是犯嘀咕,这样对不对、好不好,再想想如果吃药吃坏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就什么都不敢做了。”王大夫这样感慨。
俗话说“关心则乱,无欲则刚”。如果我们对事情中的人以及物有了超过平常的关心,往往会导致在处理问题时方寸大乱。
三国时代的徐庶有大学问,兵书战策、三十六计,滚瓜烂熟,听水镜先生之劝,投了刘备。但徐庶是个孝子,收到一封假信说母亲去了曹营,就飞奔曹营救母。结果,徐母没救下来,倒连累徐母自尽了,自己也深陷曹营。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徐庶实在是太白痴了,他不应该被假信所骗,不应该贸然去曹营。可是如果时光倒流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这么做,因为他陷入了“关心则乱”的局中,使得他的智商归零,方寸大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理性对待我们关心的问题,要懂得自制,不要因为关心而丧失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间谍被捕后假装又聋又哑。敌人用最灵敏的设备来测试他,但他一直装聋作哑。最后,逮捕他的人说:“好了,你可以走了。”这个间谍没有显示出一点点听懂了他的话的迹象,他心里知道最严酷的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丝毫没有表露出来。那些逮捕他的人这次确信他是聋哑人,把他放走了。
这个间谍完美的自制能力救了他的命。当我们因为关心某些事情而方寸大乱时,不妨学习下这个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仍旧能够保持理性的间谍。
不计较得失,挣脱利益羁绊
《羿射不中》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
夏王指着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约一寸的兽皮箭靶对神箭手羿说:“请射吧!如果射中了,就送给你万金作为奖赏;如果射不中,就收回你的千户封邑。”羿听了夏王的话,脸色变化不定,气息急促难平,神情十分紧张。于是弯弓射去,没有射中;第二箭再射,又落了空。
夏王问付弥仁:“这个后羿,从来都是百发百中,而我今天和他约了一个赏罚条件后怎么就射不中了呢?”付弥仁回答道:“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成了他的心理包袱。人如果能做到不计较得失,把赏罚置之度外,那么谁都能成为无愧于羿的神箭手。”
“把赏罚置之度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牵扯自身的利益,我们难免会患得患失,失去冷静的判断,而只有在平常心下,水平才能正常发挥。很多时候,能把自己从利益的痴迷中拉出来,是十分重要的。
期货经纪人小张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投资市场上很有成就,连续两年只赚不赔。看着他为客户赚了不少钱,自己只赚点佣金,钱包扁扁的,老婆开始眼红了,跟他商量:把这几年家里存的5万块钱也投进去,由小张来管理。小张拗不过答应了,结果惨遭“滑铁卢”,自己几年的血汗钱赔了个光,自己辛辛苦苦赚回来的“常胜将军”名号也丢了。
这个案例中,小张虽然可怜,但自有他的可恨之处,他犯了期货经纪人大忌:没能保持旁观者的立场。一个期货经纪人,他的角色应当是纯粹代客买卖,替客户当参谋、做顾问,交代清楚,尽力而为。这样一个角色,必须保持客观、公正、清醒、冷静。而小张自己投身买卖,把自己放到了“当局者”的位置,因为关心自己利益的得失,很难做到冷静客观地判断。
期货经纪人自己不参与买卖,能专心为客户搜集资料,研判行情,提供意见。而自己亲自投身买卖,市况涨跌与自己利益攸关。自己做了多头,总是坚持看好,“希望”大势会涨;自己做了空头,必然淡化成见,“保佑”市况大跌。自己进了货,客户问你怎么看,你一定不会说跌,总是一口咬定“会涨”!自己空了货,人家问你下什么单好,你必定力主做空。也就是说以自己的买卖决策作为主观出发点,而不是以走势的客观发展为分析主体。这样的判断与科学、合理完全没有关系了。
佛家说:“人生最大的困惑是割舍。”确实,对于一介凡人,锦衣玉食、高官厚禄,谁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又有谁能保持头脑的冷静,遏制住进入利益洪流的局里的冲动?人性是脆弱的,时时给自己敲敲警钟,让失败的教训在心中根深蒂固,诱惑才会被拒之门外。